高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1页
高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2页
高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3页
高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答题,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卷交回。第卷 (选择题 共42分)一、 (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u) 思厥先祖父(ju) 暴霜露(b) 日削月割(xu)B.褒禅山(bo) 庐冢(zhng) 何可胜道(shng) 无物以相之(xing)C.石穴罅(xi) 铿然(kng) 盛以锦囊(chng) 俳优(pi)D.扃牖(yu) 修葺(q) 老妪(u) 异爨(cun)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日前 ,继载人航天工程之后,中国航天下一个目标是月球探测。今年1至8月,仅在港岛区已发生1912宗涉及有人受伤的交通意外。在这些交通意外中,52%是由于行人 导致的。许多国家在议会召开期间,电视台辟有专门的频道对其进行现场转播。个别议案由于涉及国家重大机密而不得不进行秘密讨论,不能仅由议会单方面决定。A披露 忽略 如果就 B透露 疏忽 即使也C透露 疏忽 如果就 D披露 忽略 即使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一介书生,又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B宝马公司如果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C他这个人可真是鸡肠小肚,别人提一点意见,他都记在心里,总要找个机会给人穿小鞋。D迎新春辩论会上,两个代表队的辩手各执一词,精彩场面不断出现。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B在珠海航展首次亮相的“飞豹”,是我国目前惟一一种国产的能够飞到南沙群岛完成攻击轰炸任务后返航,并且中途不用加油的飞机。 C鉴于这些工作人员长期负责某一系统的财务审计,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施审与受审关系,难免违规交往。 D尽管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有创见的教育教学理论,许多知名教师也总结出不少教学模式,但如果语文课还是按过去的教法,教学效率就很难提高。5、对下列诗句(或加线文字)所用修辞手法归类正确得一项:樯橹灰飞烟灭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古来万事东流水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A. / / / B. / / / C. / / / D. / / / 6、下面的对联所写对象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千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A. 杜甫 李白 白居易 陈子昂 诸葛亮B. 李白 屈原 白居易 杜甫 诸葛亮C. 李白 屈原 白居易 陈子昂 杜甫D. 杜甫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陆游二、(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7、作者不远千里“赶上北平来的理由”是A.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B.“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C.“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D.“北平有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8、本文作者意在颂秋,但“清”、“静”、“悲哀”又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两者是否矛盾?理由不当的一项是A.作者当时移居杭州,隐逸恬适,思想苦闷,内心的“主观色彩也是清、静、悲凉”。B.作者曾热情地参加“左翼”活动,心系贫民,要“颂秋”,自然就得写平民区的冷清、悲凉。C.如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故都之秋也有“客观色彩:清、静、悲凉。”D.从主观感受上着力表现故之秋“清”、“静”、“悲凉”的特色之美,正是抒发他对故都自然风物的赞美、眷念之情。9、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但是第二自然段的文字却写了江南的秋,其目的是A. 作烘托 B. 作反衬 C. 作比较 D. 作辅垫10、“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选出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江南的秋像名花半开、美酒半醉一样,不能使人饱尝秋味秋意。B. 秋比不上名花、美酒那样惹人喜爱。C. 江南的秋色秋味太淡,不能使人饱尝,赏玩十足。D. 若像名花半开、美酒半醉的状态去领略是最有味道的。三、阅读史记伯夷列传选段,完成11-14题(12分,每小题3分)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注: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傥:假如。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C扶而去之 去:使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饿死于首阳山 智勇多困于所溺B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亦各从其志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国人立其中子 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第卷 (非选择题 共108分)四、(15分)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1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倦 夜 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2分)17、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余于仆碑, , ,何可胜道也哉!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 不经意从一部日本畅销小说里读到:“所谓风流,就是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仿佛此时才觉得聚蚊如雷的市声,汹汹扰扰难以忍受,随即起来关窗。有一条美丽的河流被一支动听的民歌传颂着。老师带孩子们来到河边写生,孩子们问:“老师,河在哪里?”老师流了眼泪。小时候他就在这河边摸鱼扑水练狗爬式,母亲挽着裤管淘米捣衣,河风送着整整一列船队。现在他的学生们看到的仅是一道小泥沟,连芦苇都渴死了。天然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于污染,由于填滩盖疗养院;瀑布都有了管教,平时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上级领导来了,才开闸放松辔头,暂现片刻龙腾虎跃的真身。如此观瀑布,跟看马戏团表演差不多。尤其当你听说,放两个钟头的水,将损失五千块钱,你便觉得那白花花流的都是银子,因而很是心疼。 游湖和观瀑毕竟不是日常生活,赞叹罢了,人都回到钢筋水泥的城市迷宫里。浩淼的水,洛妃的水,大禹的水,“细雨轻烟”的水,“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水,水的神话,水的霓裳彩衣,水的冰清玉洁,都被人类一一解构。水的分子式是H20,水源来自四通八达的管道,带着铁锈和漂白粉味儿。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水的乱世家族被温温吞吞封存在塑料瓶子里,随人们去旅行。谁敢“拨开青苔喝山泉”呢?哪怕随身带着黄连素片儿。 大清早开了重重铁门,送孩子穿过城市去上学,不觉得缺了什么。夜半应酬或下班回来,半幅裙裾沾了尘灰是有的,但不会被打湿。和情人在马路上散步,如果鞋尖泅潮,不是刚过了一辆洒水车,就是谁家的污水泼到街上来。直到有一天,在菜市场上看到地摊上叫卖的塑料玫瑰,伧俗的染色花瓣上,竟然沾着几粒透明小球。只是在这个时候,才相信人们还没有完全忘掉这个叫做露珠的小精灵。 永远不会滚动,永远不会干涸,永远不会作“鲛人泣”和“风度欲成津”的廉价塑脂露珠儿! 玫瑰、茉莉、紫罗兰,需要什么香味均可招之即来,因为香精的品种越来越齐全。炎热的南方,人们买门票租棉大衣,参观室内冰雕,用人造雪堆雪人,孩子们以为,南极就是建在公园里的一座冰库。商人懒得精心复制露珠,因为它在工业社会里无从依附。甚至诗人也不再露水蘸笔,生怕读者说他文艺腔,好酸。 什么都可以仿造,就连生命都可以原版克隆。但露水的寂静之味,却是无法模拟无法拼凑的。露珠的凝然和滴落,是日月精华,在荷之上,在芝草之间,寂静悠远。其幽秘其清凉其浓淡深浅,都不是眼睛可以企及,耳朵可以捕捉,嘴唇可以品尝的。 我们可以放弃宫槐、板桥和马蹄声,但损失不起朝露与夜霜、梦想的绿地和传说中的原始森林。在肉体囚囿、灵魂日见干枯的今天,我们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以赎罪的愧疚心情。 18、第段中 “天然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精简机构”是指 ;“瀑布都有了管教”,“有了管教”是指 。(4分)19、文章最后说:“我们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以赎罪的愧疚心情。” (6分)(1)作者为什么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 (2)作者为什么会有“赎罪”“愧疚”这样的心情? 20、请分析文章写河流、湖泊、瀑布等内容与写露珠之间的内在关系。(4分)21、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第段写作者由一句话带来的感受,具有点明题目和引领下文的作用。B第段列举了从古到今有关“水”的各种知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C第段说“我们可以放弃宫槐、板桥和马蹄声”,因为这些事物不如露珠更能给人带来美感。D文中“钢筋水泥的城市迷宫”“水的乱世家族”“生命都可以原版克隆”等语句都包含贬意。E本文文风细腻含蓄,表达了美好的事物容易消逝,人们要及时珍惜的主旨。六、(12分)22、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法续写两个语句。(4分)批阅古典诗词,你可以品味诗人们的各种理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王维、孟浩然,你懂了什么叫钟情山水; ; 。读着,品着,渐渐地,你已经与诗人融为一体了,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23、将下面的文字概括为表明海洋的重要性的两个比喻句,每句不得超过12个字。(4分) 大约32亿年以前,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在海洋里,这些原始生命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生存、发展,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原生生物、海绵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以至出现了鱼类这样比较高级的海洋脊椎动物。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直接间接地依靠海洋中的“牧草”单细胞海藻生存,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人类每年从海洋里捕获的鱼虾已达几千万吨,将来每年的海洋食品可望达到两亿吨。24、把下面句子改换成三个句子,要求层次清楚,语意连贯明白,原意不变。(4分) 犹如灯塔的光芒的这一庄严宣言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倍受煎熬的黑奴带来希望。七、(60分)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乌龟羡慕老鹰飞得自由自在,说:“老鹰姐姐,能让我到天上过把瘾吗?”“你又没有翅膀,怎么飞?”老鹰说没办法。乌龟灵机一动:“你们两只鹰咬住绳子两端,我咬住绳子中间,不就把我带上天了吗?”果然,乌龟上天啦!地上许多人都赞不绝口。突然只听有人说:“是谁让乌龟飞起来的呢?”有人猜测:“想必是老鹰吧?”乌龟忍耐不住了,张开大口喊:“这是我的办法呀!”没等“我”字说完,一张嘴,乌龟就从高空坠下,摔在地上死了。很多时候,一味心念着“我”,失去的恰恰是自己。读了这则小故事,你有何感想或启发?请以上面寓言的寓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Z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严桥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题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第卷(选择题 42分)一、二、三 (每小题3分)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 案 第卷(非选择题 108分)四、(15分)15、(5分) 16、(6分)(1) (2) 17、(4分) , 。 , ,五、(18分)18、(4分)“精简机构”是指 ; “有了管教”是指 。19、(6分)(1) (2) 20、(4分) 21、(4分) ( )六、(12分)22、(4分) 23、(4分)比喻 比喻 24、(4分)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七、(60分) 800 参 考 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