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电子商务教学大纲_免费下载.doc_第1页
03版电子商务教学大纲_免费下载.doc_第2页
03版电子商务教学大纲_免费下载.doc_第3页
03版电子商务教学大纲_免费下载.doc_第4页
03版电子商务教学大纲_免费下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洛阳师范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大纲目 录电子商务概论教学大纲1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大纲5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9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14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教学大纲20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25数据结构教学大纲34网络营销教学大纲40网络经济学教学大纲45Java程序设计教学大纲50电子商务技术教学大纲59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学大纲63电子商务法规教学大纲68数据库概论教学大纲73Web应用开发技术教学大纲79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综合实验教学大纲85电子商务综合实验教学大纲87网页设计教学大纲92多媒体制作基础教学大纲100客户关系管理教学大纲105VB程序设计教学大纲109ERP教学大纲116管理统计学教学大纲122CI与网络广告教学大纲126Internet基础教学大纲131商务谈判教学大纲137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141运筹学教学大纲149电子商务安全与管理教学大纲153SQL Server教学大纲156信息管理基础教学大纲162商务英语教学大纲165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170消费者行为分析教学大纲17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VC+教学大纲178PowerBuilder程序设计教学大纲187电子政务教学大纲197操作系统教学大纲201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教学大纲204现代项目管理教学大纲209国际贸易教学大纲213国际金融教学大纲219团队激励与沟通教学大纲223UML及其建模工具教学大纲225Delphi程序设计教学大纲228决策支持系统教学大纲234市场研究教学大纲237Linux/UNIX教学大纲240247电子商务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302004总学时数:48学时执 笔 人:李永亮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基本要求(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述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电子商务中的网络技术、安全技术、支付技术、网上购物和物流,第一、二、三产业的电子商务建设和应用状况以及电子商务的法律和税收问题等内容。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网络技术、Internet技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电子商务的概念、理论、实践、应用等。使学生具备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的基本能力,为以后的电子商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2.掌握在因特网上实施电子商务的大致过程和采用的主要技术。3.掌握电子商务物流技术。4.掌握电子商务的安全知识。二、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章 电子商务引论(2学时)教学内容:广义与狭义电子商务的概念,本质和发展阶段,电子商务的影响和作用,电子商务的现状与未来。教学要求:1.掌握广义与狭义电子商务的概念、本质和发展阶段。2.了解电子商务的影响和作用:对人类生活、工作方式的影响及对企业管理的变革;了解电子商务的现状与未来。第二章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4学时)教学内容:电子商务的定义,电子商务的功能与特征,电子商务的结构分析,两个支柱,各种技术标准,电子商务系统组成,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教学要求:1.掌握电子商务的定义。2.理解电子商务的功能与特征。3.熟悉电子商务的结构分析。4.了解电子商务系统组成。5.掌握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第三章 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6学时)教学内容:Internet产生与发展,功能和应用,Internet基本原理,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及Internet接入技术,中国四大主干网和ISP。教学要求:1.掌握Internet产生与发展、功能和应用。2.掌握Internet基本原理。3.理解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及Internet接入技术。4.了解中国四大主干网和ISP。第四章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8学时)教学内容:网页与HTML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网页编辑工具,能制作简单的网页,动态网页与页面动态效果的区别与联系,页面动态效果的基本实现原理,数据库,不同动态网页技术之间的区别,网站的发布,电子商务站点的需求。教学要求:1.了解网页与HTML的基本原理。2.了解常用的网页编辑工具,能制作简单的网页。3.了解动态网页与页面动态效果的区别与联系。4.了解数据库在电子商务网站中作用以及常用的数据库不同动态网页技术之间的区别。5.了解网站的发布方法,掌握电子商务站点的需求。第五章 电子商务支付体系(4学时)教学内容:电子支付与电子货币的概念,种类,特点,熟悉支付技术,网上银行特点与发展,支付网关,网络银行现存问题。教学要求:1.掌握电子支付与电子货币:概念、种类、特点。2.熟悉支付技术:电子现金、信用卡、电子钱包、电子支票。3.掌握网上银行特点与发展、支付网关。分析网络银行现存问题。第六章 电子商务物流体系(6学时)教学内容:物流的概念,物流的基本功能,物流的产生和发展,物流配送模式,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技术。教学要求:1.掌握物流的概念。掌握物流的基本功能。2.了解物流的产生和发展。3.掌握物流配送模式,了解物流配送中心。4.了解物流技术。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体系(8学时)教学内容:电子商务安全要求,面临的安全问题,安全需求,安全内容,网络安全技术,交易安全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信息摘要,数据签名,数字时间戳,数字信封,数字证书与CA认证,安全认证协议。教学要求:1.理解电子商务安全要求和面临的安全问题、安全需求、安全内容。2.掌握网络安全技术:病毒防范技术、身份识别技术、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3.掌握交易安全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信息摘要、数据签名、数字时间戳、数字信封、数字证书与CA认证、安全认证协议。第八章 电子商务应用(6学时)教学内容:不同产业的电子商务应用状况,电子商务在第一、第二与第三产业中的应用价值,内部网在企业各部门的作用,B2B电子商务主要应用技术及其解决方案,国内著名企业综合案例。教学要求:1.熟悉不同产业的电子商务应用状况。2.了解电子商务在第一、第二与第三产业中的应用价值。3.了解内部网在企业各部门的作用。4.了解B2B电子商务主要应用技术及其解决方案和国内著名企业综合案例。第九章 电子商务中的其它问题(4学时)教学内容: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税收,电子商务中的其他法律问题,中小企业选择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教学要求:1.理解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2.理解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税收问题。3.了解电子商务中的其他法律问题。4.知道中小企业如何选择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三、考核方法以考核学生的电子商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目的,对学生按平时成绩、期末测验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期末测验占总成绩8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作业。期末测验按教学大纲知识点综合考核。四、推荐教材和参考书1 李晓燕.电子商务概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2 张金锁等.电子商务.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3 梁春晓.电子商务概论.电子科技出版社,20004 张润彤.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5 朱稼兴.电子商务大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302005总课时数:48学时执 笔 人:肖娟娟、车久菊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基本要求(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以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为支撑。物流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该课从电子商务与物流关系入手,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在物流的几大模式,向学生讲授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开展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物流的相关技术。(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 了解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2. 熟练掌握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3. 了解电子商务的运行方式及其相应的物流模式。4. 掌握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5. 掌握第三方物流及其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的运作。6. 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二、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章 概论(4学时)教学内容: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电子商务中物流的作用与特点;物流业的发展与对策。教学要求:1掌握电子商务中物流的作用与特点;2了解物流业的发展与对策。第二章 物流基础理论(6学时)教学内容:物流概述;物流系统;物流要素。教学要求:1掌握物流的概念。2了解其与流通的关系。3掌握物流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4了解物流的现状。第三章 物流管理(4学时)教学内容:企业物流;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物流企业管理。教学要求:1掌握生产物流、供应物流与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的含义和作用。2掌握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3了解物流企业的含义、职能;4了解物流企业管理的职能和原理。第四章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模式(6学时)教学内容: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基于Internet的物流配送;新型物流。教学要求:1掌握第三方物流的涵义和分类。2了解适合我国的第三方物流。3了解国际物流的概述。4了解国际物流系统的构成及功能。5了解基于Internet的物流配送。6掌握新型物流。第五章 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8学时)教学内容: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运作技术;供应链管理现状与问题。教学要求:1掌握供应链的概念、结构模型。2了解供应链管理的各环节与功能。3了解供应链管理中的缺陷、与物流管理的关系。4掌握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管理的基本功能。5了解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的目标与要求。6掌握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运作技术。7了解供应链管理现状与问题。第六章 供应链管理方法(8学时)教学内容:快速反应(OR);有效客户反映(ECR);电子订货系统(EOS);企业资源计划(ERP)。教学要求:1掌握OR的涵义和实施。2了解OR产生的背景及其最新发展。3掌握ECR的涵义。4了解ECR的产生背景。5掌握EOS的构成要素和业务过程。6了解EOS与物流管理。7掌握ERP的涵义。8ERP的核心管理思想。第七章 物流信息技术(6学时)教学内容:物流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动跟踪技术(选讲)。教学要求:1了解物流条码与商品条码区别和比较。2物流条码标准体系。3了解编码技术的特点和内容。4掌握EDI的涵义、发展、特点与构成要素。5了解EDI的工作过程。6掌握EDI的标准。7了解EDI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第八章 物流自动化技术(6学时)教学内容:物流自动化系统设计与模型(选讲);仓库自动化;物流自动化设备。教学要求:1掌握仓库自动化的涵义、分类、功能。2了解自动化仓库的计算机管理系统。3了解物流自动化设备。三、考核方法以考核学生的理解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知识为目的。考试方式为闭卷,采用笔试。评分采用百分制,卷面满分为100分。总评成绩的70%80%,平时成绩占30%20%。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按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大作业等给出。四、推荐教材和参考书1 张铎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 陈畴镛.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 崔介何.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4 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302006总学时数:64学时执 笔 人:李永亮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基本要求(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管理学原理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和主要职能的科学。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从事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从而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帮助学生积累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管理素质和管理意识,掌握基本的管理技能和技巧,形成一定的管理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精讲多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各章主要内容。本课程考核的形式以作业、平时成绩、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着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考试,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基本原理及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管理学原理是一个本科大学生走向社会所必需的知识,因此要以研究管理一般问题为己任,致力于研究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所在的组织。2.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原理是普遍适用的,但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其所处的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结合国情、企情等宏、微观实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3.结合中国的管理实践叙述管理知识,并注意其与时俱进,不断有所新的发展,不能停止,要不断创新。二、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章 管理、管理者(4学时)教学内容:管理的定义和内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与作业者区别,管理者的分类,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教学要求:1.了解什么是管理。2.了解谁是管理者;掌握管理学的内涵;了解管理者与作业者区别和管理者的分类,熟悉管理人员所需的基本技能。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演变(8学时)教学内容:早期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人际关系学说,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当代管理理论,波特的竞争战略,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企业再造理论。教学要求:1.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以及各个流派。2.了解中国管理思想发展情况;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的形成和发展。3.了解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第三章 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4学时)教学内容:组织环境的概念与分类,组织外部环境分析,组织文化的内涵,组织文化的特征和作用,环境对组织管理的影响,组织环境的管理。教学要求:1.掌握组织环境的概念与分类。2.了解组织外部环境分析,理解组织文化的内涵。3.掌握组织文化作用,了解环境对组织管理的影响。4.了解组织环境的管理知识。第四章 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4学时)教学内容: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影响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及其承担方式,管理道德的定义,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教学要求:1.掌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2.了解影响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及其承担方式。3.掌握管理道德的定义,理解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第五章 决策(4学时)教学内容:决策概论,决策过程,决策方法与技巧。教学要求:1.了解决策的定义、意义、功能。2.理解决策作用及决策类型和决策的方法。 第六章 组织目标与目标管理(8学时)教学内容:组织目标及其特点,组织目标的制定,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目标管理的过程以及目标管理的优缺点。教学要求:1.了解组织目标的定义、特点、作用。2.掌握组织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定过程。3.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实施程序和推行考核。4.掌握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5.了解目标管理的过程以及目标管理的优缺点。第七章 计划(4学时)教学内容:计划工作,计划及其制订,现代计划技术和方法。教学要求:1.了解计划工作的概念、内涵特点计划管理人员的职责。2.掌握计划的类型、内容要素、计划的制定、审定与实施。第八章 组织设计(4学时)教学内容:组织与组织工作,组织设计的基础,职务设计与分析,组织结构的设计,职权配置。教学要求:1.了解组织的概念、组织工作。2.掌握组织设计的方法、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的目的。3.熟练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过程与基本原则。4.了解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权力的来源、类型,权力的有效性。5.掌握授权及控权方法;了解集权与分权的原则。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4学时)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分析、工作评价、职位分类,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教学要求:1.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第十章 组织变革(4学时)教学内容:变革的基础,变革的动因及内容,变革的阻力及克服变革阻力的方法,末来组织发展的趋势。教学要求:1.了解变革与稳定和两种不同的变革观。2.掌握变革的动因及内容,理解变革的阻力及克服变革阻力的方法。3.了解未来组织发展的趋势。第十一章 领导(4学时)教学内容:领导及其作用,领导者的影响力,领导品质理论,领导权变理论,领导行为理论。教学要求:1.了解领导的含义、领导者的作用。2.了解怎样增强领导的影响力。3.掌握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第十二章 激励(2学时)教学内容:行为动机与激励,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激励的基本方法。教学要求:1.了解行为动机与激励。2.掌握激励的理论基础。3.掌握激励的基本方法。第十三章 沟通(4学时)教学内容:信息沟通的条件与模式,人际沟通,组织沟通。教学要求:1.了解沟通的条件、沟通的模式、方法。2.学会人际沟通,掌握组织沟通类型、形式、网络及主要障碍。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方法(6学时)教学内容:控制的重要性,控制系统与控制类型,控制的过程,控制的基本原则,控制中的阻力,常见的经营控制方式,预算,甘特图与网络图,其他常用的控制方法。教学要求:1.了解控制的含义、及其重要作用。2.掌握控制的基本前提与基本过程。3.掌握控制的基本原则,常见的经营控制方式。4.学会网络图的绘制、计算与运用。三、考核方法以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应用为目的,对学生按平时成绩、期末测验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期末测验占总成绩8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和平时表现。期末测验按教学大纲知识点综合考核。四、推荐教材和参考书1 武瑞杰,赵海霞著.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52 (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著.管理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 吴照云.管理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302007总课时数:64学时(理论48,实验16)执 笔 人:李元臣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基本要求(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可以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理论,掌握局域网和Internet的关键技术,初步培养学生具备局域网设计、组建及网络应用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原理,相关分类及通信相关的基本知识,体系结构与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连、运输层、网络应用、网络安全等内容。(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网络体系结构。2.了解物理层下面的相关网络传输媒体、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掌握物理层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物理层的标准。 3.了解循环冗余检验的原理、选择重传ARQ协议;掌握停等协议、连续ARQ协议、点对点协议PPP。4.了解传统的局域网形式、虚拟局域网、100VGAnyLAN、无线局域网;掌握局域网的概念、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及连接方法、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扩展的局域网形式、高速以太网。5.了解X.25网络;掌握广域网的概念、分组转发机制、拥塞控制,帧中继工作原理、异步传输模式ATM的基本概念。6.了解因特网组管理协议和IP多播、虚拟专用网VPN地址转换NAT、IPV6;掌握路由器在网络互联中的作用、因特网的网际协议IP、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因特网控制协议ICMP、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7.掌握运输层的概念、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8.了解因特网的域名结构、域名服务器对域名的解析、FTP的工作原理、远程终端协议TELNET、电子邮件传输原理、超媒体的概念、HTTP的工作过程;掌握因特网的域名服务器配置、FTP的使用方法、电子邮件传输的实现方法。二、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章 概述(4学时)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及其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其分类方法。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性能指标、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的发展过程。第二章 物理层(6学时)教学内容:物理层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信道复用技术、物理层标准。教学要求:1.了解物理层的概念、数据通信模型、物理层的标准、物理层下的传输媒体。2.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信道最高码元传输速率的计算,信道最高传输速率的计算,信道复用技术。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4学时)教学内容:数据链路概念的理解,停止等待ARQ协议,连续ARQ协议,选择重传ARQ协议,Internet的点对点协议。教学要求:1.了解数据链路层的概念、功能及主要任务、停止等待协议的工作原理、连续ARQ协议的工作原理、滑动窗口的工作原理。2.掌握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的性能分析、点对点协议PPP的主要内容及其帧的格式。第四章 局域网(8学时)教学内容:局域网概述,传统以太网,以太网的MAC层,扩展的局域网,高速以太网。教学要求:1.了解局域网的概念、传统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局域网的模型及相关的国际标准、以太网的MAC层的功能、硬件地址、MAC帧的格式、常用的局域网传输媒体、以太网的发展演变过程。2.掌握传统以太网的关键技术,扩展局域网的主要技术及实现方法,高速以太网对传统以太网的改进要点。第五章 广域网(4学时)教学内容: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广域网中的分组转发机制,拥塞控制原理,分组交换网,帧中继FR,异步传递方式ATM。教学要求:1.了解虚电路、数据报的概念、广域网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路由原理与路由算法、拥塞控制原理、帧中继工作原理、X.25网络的结构、组成和服务,ATM的基本原理和模型。2掌握广域网的分组转发机制、路由选择算法、拥塞控制原理、帧中继原理、FR帧的格式。第六章 网络互连(8学时)教学内容:网络互连的概念、因特网的网际协议、划分子网和子网掩码、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教学要求:1.了解网络互连的概念、因特网的网际协议IP、IP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关系、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路由选择的原理、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常用的网络互连设备、路由器的作用。2掌握IP地址及其分类、划分子网及子网掩码的设置、内部网关协议、外部网关协议。第七章 运输层(6学时)教学内容:传输层协议概述,TCP/IP体系中的传输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教学要求:1.了解传输层在TCP/IP体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端口的概念、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概念、UDP数据报文格式、TCP数据报文格式。2.掌握TCP协议的传输机制、数据的编号与确认、滑动窗口对流量的控制原理、拥塞控制原理、重传机制、连接管理、拥塞控制的常用算法。第八章 应用层(8学时)教学内容:域名系统DNS、文件传输协议FTP、远程终端协议TELNET、电子邮件、万维网WWW。教学要求:1.了解因特网的域名结构、域名服务器对域名的解析、FTP的工作原理、远程终端协议TELNET、电子邮件传输原理、超媒体的概念、HTTP的工作过程。2.掌握因特网域名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服务器配置、FTP的使用方法、电子邮件传输的实现方法、HTTP协议的报文格式。三、实验内容及实验学时安排实验一 组建局域网(1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目的:1.掌握局域网组建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步骤有初步了解。2.掌握制作网线制作方法。实验内容:1.参观网络实验室的局域网,了解本校校园网的拓扑结构。2.制作网线。实验二 对等网络配置及资源共享(1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网络协议及在Windows下的配置方法。2.掌握对等网络中软件、硬件共享的方法。实验内容:1.网络协议的安装及配置。2.软件及硬件共享。实验三 TCP/IP协议工具测试及使用(2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目的:1.掌握常见的工具测试命令。2.掌握常见网络故障的解决方法。实验内容:1.ipconfig,ping,netstat,arp,net,nbtstat等常用命令的使用。2.利用常见的网络命令解决一些故障现象。实验四 路由器的基本操作(2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目的:掌握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命令。实验内容:安装模拟器并登录进行相关命令操作。实验五 路由配置(2学时)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目的:掌握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实验内容:1.利用模拟器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配置静态路由,并进行测试。2.利用模拟器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配置动态路由,并进行测试。实验六 TCP/IP协议工具测试及使用(8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目的:掌握架构常见的服务器(DHCP,DNS,MAIL,FTP,WEB服务器)的方法。实验内容:1.服务器的安装。2.配置DHCP服务器。3.配置DNS服务器。4.配置WEB服务器。5.配置FTP服务器。6.配置MAIL服务器。四、考核方法以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对学生按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大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20,实验报告占40,设计性实验占4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实验课考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完成情况;设计性实验由3-4人一组进行设计,根据完成的情况评定成绩。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及实验报告成绩、设计性实验成绩按比例折合计入该门课程综合成绩。五、推荐教材和参考书1 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第4版),2003年2 刘志华等编著.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 康耀红主编.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 冯博琴主编.计算机网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5 CiscoSystem主编.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6 Andrew S,Tanenbaum 编著.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302008总学时数:48学时(理论38,实验10)执 笔 人:肖娟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基本要求(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电子银行是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网上支付是网络经济和网络银行环境下的主要支付方式。本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电子银行和网上支付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电子货币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掌握不同电子货币的支付方法和主要支付清算系统,弄清网络银行的运作模式、主要业务(自助银行和企业银行)和经营与管理,了解其他网络金融(如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的发展、运作模式和主要业务。(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电子银行和网上支付的产生和发展。2.了解电子货币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3.掌握不同电子货币的支付方法和主要支付清算系统。4.弄清网络银行的运作模式、主要业务(自助银行和企业银行)和经营与管理。5.了解其他网络金融(如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的发展、运作模式和主要业务。二、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章 电子货币(4学时)教学内容: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银行卡;电子货币发展;电子货币案例。教学要求:1.了解电子货币的特点、形式及发展概况。2.认识电子货币的三种形式。3.熟悉银行卡的特点、种类及组成介质。4.了解银行卡国际化组织和中国银联。5.通过案例掌握电子货币的使用。第二章 电子支付系统(4学时)教学内容:支付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子支付系统;支付风险控制;电子支付系统案例。教学要求:1.掌握支付的基本概念、 支付系统的基本形式和分类;2.掌握ATM、POS及网上支付系统的特点;3.了解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第三章 银行卡应用系统(6学时)教学内容:银行卡应用现状;银行卡信息处理;ATM系统;POS系统;银行卡应用系统案例。教学要求:1.了解银行卡的应用现状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2.熟悉银行卡信息处理流程、系统参与方式。3.掌握我国银行卡网络系统的结构和接入方式。 4.熟悉ATM及POS系统的概念、系统组成及应用发展。5.通过案例掌握ATM和POS系统的应用特点和方式。第四章 网上支付(6学时)教学内容:因特网网上支付系统;银行卡支付;电子支票;电子现金;网上支付工具的比较;网上支付安全;网上支付系统案例。教学要求:1.了解网上支付的主要形式、组成、特点。2.掌握SSL和SET两种协议的不同。3.熟悉银行卡、电子支票、电子现金支付的特点和区别。4.通过案例学习网上支付的流程和方法。第五章 网上银行(6学时)教学内容:网上银行概念;网上银行的功能与分类;网上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网上银行安全;网上银行案例。教学要求:1.掌握网上银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了解网上银行的功能和分类。3.了解目前国内外网上银行发展状况。4.掌握网上银行建设的主要领域。5.分析影响网上银行发展的因素和解决策略。6.学会为银行卡申请网上业务并进行基本操作。第六章 网上证券(6学时)教学内容:网上证券概述;我国网上证券的发展;网上证券交易系统;网上证券安全;案例学习。教学要求:1.了解网上证券的基本概念。2.掌握网上证券的交易模式及特点。3.了解网上证券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4.掌握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5.掌握网上委托交易的两种方式。6.学会网上查看股市行情及交易委托操作。第七章 网上保险(6学时)教学内容:网上保险概述;国内外保险业电子商务发展;网上保险的实现过程和功能;网上保险案例。教学要求:1.了解网上保险的基本概念。2.熟悉国内网上保险的发展概况。3.掌握网上保险的主要模式和特点。4.熟悉网上保险的实现过程。5.熟悉网上保险的功能。6.进行网上投保的实际操作。三、实验内容及实验学时安排实验一网上个人银行(4学时)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直观了解和体验网上个人银行业务的开展现状。2.通过实验了解网上个人银行业务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流程等。实验内容:网上个人银行的操作流程,网上个人银行的业务种类。实验二网上银行案例分析(2学时)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目的:1.了解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发展情况。2. 通过实验加深对网上银行业务的了解。 实验内容:网上银行的业务种类,网上银行的业务流程。 实验三 网上安全上机实验(4学时)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目的:1.了解PGP加密软件。 2.通过PGP加密软件的应用加深对网上安全的理解。 实验内容:PGP加密软件的安装,PGP加密软件的应用。四、考核方法以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对学生按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课程论文大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15,实验报告占30,课程论文占55。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完成情况。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及实验报告成绩、课程论文成绩按比例折合计入该门课程综合成绩。五、推荐教材和参考书1 吴以雯.网络金融.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 张卓其.电子金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 张卓其,史明坤.网上支付与网上金融服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302009总课时数:96学时(理论64,实验32)执 笔 人:张鹏祥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基本要求(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讲授内容为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能很好地体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C+语言的语法规则、数据类型、数据运算、语句、函数、程序结构、类、对象、模板、输入输出流等的学习,掌握应用C+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技能,为进行各种实用程序开发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要精讲多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C+语言的各种语法和编写程序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分析、调试程序等基本技能。(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2熟练掌握有关类与对象的相关知识。3能够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路和方法编写应用程序。4熟练掌握阅读、分析、调试程序等基本技能。5能熟练使用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编写和调试程序。二、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章 C+语言概述(4学时)教学内容:C+语言概述;基本数据类型和表达式;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教学要求:1.了解C+语言的特点及程序组成结构。2了解C+程序编译和连接过程,熟练掌握C+程序上机步骤。3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基本概念,熟练掌握这些类型的常量和变量的使用。4掌握运算符与表达式的规则和使用方法,掌握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转换规则。5掌握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和其它控制结构。第二章 函数(6学时)教学内容:函数的定义与调用,函数的参数传递;函数的调用机制;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重载函数和内联函数,函数模版,C+系统函数。教学要求:1掌握函数的定义、调用、返回值、参数传递等基本方法。2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3掌握重载函数、内联函数和函数模板。第三章 数组(8学时)教学内容:数组的基本概念;一维数组的声明,初始化和引用;多维数组的声明,初始化和引用;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数组与字符串;构造数据类型。教学要求:1掌握数组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一维数组、多维数组编程。2掌握数组作为函数参数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字符串的基本操作。3了解构造数据类型的使用方法。第四章 类和对象(6学时)教学内容:面向对象的思想,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特点;类和对象的定义;构造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类的组合,类模板。教学要求:1了解面向对象的特点。2掌握类的概念及其组成,掌握构造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概念与使用方法。3掌握子类中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创建方法和使用层次。了解类的组合和类模板的使用方法。第五章 程序结构(8学时)教学内容:作用域、可见性、生存期;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静态成员,友元,常类型;多文件结构。教学要求:1了解变量的作用域、可见性、生存期的含义。2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与应用。3掌握静态成员和友元的使用,了解常类型的应用。4了解多文件的处理方法。第六章 指针与字符串(8学时)教学内容:指针的概念、指针型变量、指针数组、指针与函数;指针与类、对象、指针与字符串,动态内存分配与new 和delete运算符,string类。教学要求:1掌握指针的概念,熟练利用指针变量、指针数组编程。2理解指针与函数,指针与类对象的应用。3掌握利用指针处理字符串的方法,结合指针熟练使用动态内存分配与new 和delete运算符。4了解string类。第七章 继承与派生(6学时)教学内容:继承与派生的概念;多继承、类族;类的继承方式;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派生类中成员的标识与访问;虚基类、虚基类的派生类的构造函数。教学要求:1理解继承与派生的概念。2掌握派生方式以及派生类生成过程,能够正确理解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3能够正确访问派生类中的成员,区分多基派生中的二义性。4了解虚基类的作用。第八章 多态性(8学时)教学内容:多态性概述;函数重载和运算符重载,静态联编、动态联编;虚函数、纯虚函数和抽象类。教学要求:1了解函数重载和运算符重载。2理解虚函数的概念,掌握虚函数的访问方法,理解纯虚函数的和抽象类的概念,掌握其使用方法。第九章 流类库与输入/输出(6学时)教学内容:I/O流类库的功能,常用的读写操作,格式化输入输出操作,插入符和提取符的重载,磁盘文件的输入和输出操作,字符串流操作。教学要求:1掌握基本输入/提取操作和格式控制。2理解文件流的打开、读写、关闭方法以及设备文件的使用。第十章 异常处理(4学时)教学内容:异常处理机制,异常处理的实现,异常处理中的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教学要求:1了解异常处理的实现方法。2了解异常处理中的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的调用。三、实验内容及实验学时安排实验一 熟悉Visual C+6.0工作环境(1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目的:1.了解Visual C+6.0的特点。2.熟悉Visual C+6.0的开发环境。3.学习用Visual C+6.0编写标准C+控制台程序。实验内容:1.启动Visual C+6.0 创建一个项目。2.创建一个简单的源程序。3.编译、调试并运行。实验二 C+简单程序设计(4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目的:1.学习如何实现输入/输出,掌握常用转义字符的使用方法。2.正确使用C+合法的逻辑表达式。3.掌握C+程序的编写方法。实验内容:1.编程求1000之内的“完数”,运行并分析结果。2.编程打印九九乘法表(要求用两种形式打印),运行并分析结果。3.编程实现输入一个整数,输出相应的五分制成绩。实验三 函数(2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目的:1.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2.掌握函数中参数的两种不同传递方式。3.掌握函数递归调和嵌套调用的方法。4.了解函数的重载、函数模板、内联函数、带默认值的函数等概念。实验内容:1.在主函数中提示输入整数n,编写函数用递归方法求1+2+3+n的值。2.用递归的方法编写函数求Fibonacci级数,公式为 fib(n)=fib(n-1)+fib(n-2),n2;fib(1)=fib(2)=13.定义一个求绝对值函数的模板。4.编写函数computTriangle(),使其在给定三角形的三边x,y,z之后返回该三角形的面积a和周长p。void computTriangle(float &a,float &p,float x,float y,float z)。实验四 数组(4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目的:1.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2.学习数组的引用方式。3.掌握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的使用方法。4.学习常用的排序、查找和统计方法。实验内容:1.有一个数列,它的第一项为0,第二项为1,以后每一项都是它的前两项之和,试产生出这个数列的前20项并逆序输出。2.从键盘上输入一个字符串,假定这个字符串的长度不超过30,试统计出该字符串中所有的十进制数字字符个数。3.将一个一维数组中相同的元素删除、只保留一个,然后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输出。4.编程输入一个字符串,统计其中单词个数(单词之间用空格或.分割符)。实验五 类和对象(4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目的:1.学习类的声明方法,掌握类成员函数的定义形式。2.理解对象的概念,掌握对象的定义和使用方法。3.学习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4.学习类的组合,基本掌握类模板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1.定义一个名为rectargl的矩形类,其属性数据为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的点的坐标,能计算矩形的面积。2.定义一个名为complex的复数类,其属性数据为复数的实部和虚部,要求使用构造函数和拷贝构造函数,并能够打印复数的值。实验六 程序结构(2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目的:1.学习作用域、可见性和生存期的概念。2.学习如何使用静态变量。3.掌握友元的定义和使用方法。实验内容: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