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中生物总复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18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优化指导】高中生物总复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18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优化指导】高中生物总复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18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优化指导】高中生物总复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18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优化指导】高中生物总复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18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指导】高中生物总复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18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来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你认为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最佳方法是()a用14c和3h标记噬菌体b用18o和15n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c用32p和35s同时标记的一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d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两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解析: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来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两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通过区分两组噬菌体亲子代放射性分布的不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若用32p和35s同时标记的一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无法区分亲子代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答案:d2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都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d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都遵循对照原则,但二者都没有诱发dna突变,其中只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答案:b3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b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只有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才能检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解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体现者,最初人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但是后来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核酸才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了基因重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利用了病毒的侵染特点,使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因此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由于少数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答案:d4艾弗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在r型细菌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发现培养基中()a既有r型细菌,也有s型细菌b只有r型细菌c只有s型细菌d既无r型细菌,也没有s型细菌5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r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了r型细菌的细胞abc d6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存活b存活、死亡、死亡、存活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解析:中dna酶水解s型细菌的dna,转化因子失活,小鼠存活。最后加入的是有毒的s型细菌,小鼠患败血症死亡。s型细菌和dna酶经高温加热后死亡,仍含有有活性的s型细菌dna,但最后加入r型细菌的dna,s型细菌dna不能转化r型细菌的dna得到s型细菌,故小鼠存活。答案:d7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无荚膜r型细菌不能使小鼠发病;有荚膜s型细菌使小鼠发病)()ar型细菌与s型dna混合后,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用s型dna与活r型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菌落和r型菌落c用dna酶处理s型dna后与活r型细菌混合,可培养出s型菌落和r型菌落d格里菲思用活r型与死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就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8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 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 b c d解析:32p标记的是磷酸基团,即;35s标记的是蛋白质的r基,即,而不是(肽键)。答案:a9科学家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待大肠杆菌解体后15n()a不出现在t2噬菌体中b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dna中c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d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中解析: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中增殖时,所用原料(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都来自大肠杆菌。由于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所以大肠杆菌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都含15n。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15n。答案:c10肺炎双球菌分为具有荚膜的s型菌株和不具有荚膜的r型菌株。艾弗里分别提取了s型菌株的蛋白质、dna和荚膜多糖等成分,再分别与活r型菌株混合后培养。实验中最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现象,使艾弗里发现dna是遗传物质()a与dna混合后培养出现的菌落全部是具有荚膜的b与蛋白质混合后培养出现的菌落全部都不具有荚膜c比较各种混合后培养,与dna混合的那一组既有具有荚膜的菌落,又有不具有荚膜的菌落,其他组均为不具有荚膜的菌落d与多糖混合后培养没有出现具有荚膜的菌落解析:艾弗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进行了物质的提取分离,然后分别对每种物质进行研究。在实验中,只有将提取的dna与r型菌株混合后培养出现了具有荚膜的菌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c11科研人员将提取出的“疯牛病”病毒用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分别进行处理后,发现该病毒仍具有侵染能力,但用蛋白酶处理后,病毒就会失去侵染能力,该现象说明()a“疯牛病”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b“疯牛病”病毒侵染能力的是蛋白质c“疯牛病”病毒对核酸水解酶具有抵抗力d“疯牛病”病毒不含蛋白质,只含核酸解析:用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后仍具有侵染能力,说明其遗传物质不是dna或rna;用蛋白酶处理后,病毒失去侵染能力,说明起侵染作用的是蛋白质。答案:b12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以下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利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用噬菌体分别与含有35s和32p的细菌混合培养用含35s和32p的噬菌体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abcd13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若噬菌体繁殖三代,则子代噬菌体中含35s的占1/4解析:病毒的繁殖离不开活细胞,要标记噬菌体,应先标记培养噬菌体的细菌细胞。实验中采用搅拌的手段是为了把细菌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分开。35s标记蛋白质外壳,外壳没有注入细菌中,子代噬菌体中不含有35s。答案:b二、简答题14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第一步:_。第二步:_。(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_。(3)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5)上述实验中,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答案:.(1)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第二步: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2)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3)大肠杆菌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2)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蛋白质外壳(3)a.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b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4)dna是遗传物质(5)不能因为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15请分析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1)s型肺炎双球菌有不同的亚型,其主要区别在于构成荚膜的多糖存在差异。格里菲思将s型菌在特殊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时,从中分离出了r型菌。由此判断,r型菌的出现是_的结果。(2)格里菲思又利用s型和r型菌做了如下实验:对上述现象的正确解释是,r型菌从_中获得了_,导致细菌转化,从而恢复了形成荚膜的能力。(3)在格里菲思所做实验基础上,艾弗里设计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如下图所示)。在艾弗里设计的实验中,最关键的思路是,首先从_,然后_,观察_。(4)艾弗里所做的实验中,设置15组实验的目的是_,实验结果说明_。5、6组实验结果说明_。(5)在格里菲思所做的实验中,灭活s型菌的加热温度是6065之间。在此温度条件下,dna失活是因为dna分子发生_;但当温度恢复至适宜温度后,dna分子又会_,保持其遗传特性。(6)s型肺炎双球菌的致病物质之一是细菌分泌的毒素,此毒素进入人体内环境后作为_,诱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_与毒素结合,以减弱或消除毒素的毒性,此过程属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_免疫。解析:(1)致病性是遗传物质决定的,s型菌在特殊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从中分离出r型菌,说明s型菌发生了基因突变。(2)s型菌虽灭活,但只是蛋白质变性,其dna并未失活,r型菌从s型菌中获得了转化因子,导致细菌转化,从而恢复了形成荚膜的能力。(3)艾弗里设计的实验中,最关键的思路是,将肺炎双球菌各种成分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看哪一成分是转化因子。(4)设置15组实验是相互对照,s型菌的dna与r型菌培养,出现了s型细菌。5、6组对照,第6组的dna被水解,水解后的dna不能起转化作用。(5)dna具有稳定性,6065dna热变性,解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