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轻量化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赛车运动,它的优势其实不难理解,重量轻了,可以带来更好的操控性,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能够产生更高的加速度。由于车辆轻,起步时加速性能更好,刹车时的制动距离更短。随着“节能环保”越来越成为了广泛关注的话题,轻量化也广泛应用到普通汽车领域,在提高操控性的同时还能有出色的节油表现。汽车的油耗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排量和汽车的总质量,在保持汽车整体品质、性能和造价不变甚至优化的前提下,降低汽车自身重量可以提高输出功率、降低噪声、提升操控性、可靠性,提高车速、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量、提升安全性。有研究数字显示,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若滚动阻力减少10,燃油效率可提高3;若车桥、变速器等装置的传动效率提高10,燃油效率可提高7。汽车车身约占汽车总质量的30,空载情况下,约70的油耗用在车身质量上。因此,车身变轻对于整车的燃油经济性、车辆控制稳定性、碰撞安全性都大有裨益。事实上,汽车的安全性对于不同部位有不同要求。比如没有缓冲区的左右两侧,必须通过碰撞钢梁等高刚性部件来提高安全性。而对于有缓冲区的前后部分,保险杠、发动机、行李箱的吸能更加重要。车门内侧防撞梁有些采取垂直布局,还有一些采用对角线式,也就是从底部的门框一直延伸到窗玻璃的底部边缘。无论其具体位置如何,车门防撞梁都是保护乘客最直接有效的坚固结构,它可以降低乘员可能遭受的来自外部的力量。事实证明,车门防撞梁在车辆撞击固定物体(比如树木)时的保护效果非常明显。新型制造工艺技术关乎到车身整体结构强度的重要因素还有焊接工艺。在很多关键的位置,常常需要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材料进行拼焊,如果焊接强度不足,车身的整体强度会大打折扣。另外,在车辆的一些位置除了靠焊接来连接之外,还要加注结构胶,以实现隔音、提高密封性或增加连接强度等目的。因此,轻量化技术本身并不与安全性相矛盾。真正安全的车身应该是“该刚性时就刚性,该变形时就变形”。只是在实际中,可能一些车型的“轻量”并不是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是所谓偷工减料,这样才会影响到车身安全。例如,国内某些合资品牌两厢车型连基本的后防撞钢梁都没有,一旦发生严重追尾事故,坐在后排的乘客安全可想而知。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小结实际上,在应对节能与环保的问题上,国际车企对于轻量化都十分重视。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主要汽车生产厂商都在推进汽车轻量化项目。欧洲的汽车制造商正在进行“超轻型汽车”工程,力争减轻车重30%。轻量化领域,我国则相对落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家介绍,目前,国际上平均每车每年自重减轻1%,国内自主乘用车较国外同类车自重高约8%10%,国内自主商用车较国外同类车自重高约10%15%。正是看到这种差距,我国12个整车厂和研发机构共同成立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图通过联合研发一定时间内达到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空安全协议书
- 特岗签了协议书
- 土地租赁合同转让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贫血病常见症状及护理指南
- 2025版败血症常见症状及护理知识点
- 检验科临床检验质控规范培训指南
- 2025版胆结石常见症状解析及护理护士指导
- 文件编写方法培训课件
- 2025版肺癌症状解读及治疗护理方法
- 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
- 老旧燃气管线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 2025年遴选干部面试题及答案
- plc技术协议合同模板
- 2025广西旅发南国体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公司印章管理培训课件
- 医院设备科述职报告
- 国企面试实战题库:经典题目及答案详解
- (2025年标准)要账提成协议书
- 2025营养指导员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库及答案
- 智联猎头企业薪酬调研白皮书-2025年年中盘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