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中考研讨会讲义(物理).doc_第1页
410中考研讨会讲义(物理).doc_第2页
410中考研讨会讲义(物理).doc_第3页
410中考研讨会讲义(物理).doc_第4页
410中考研讨会讲义(物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中考备考研讨会中考交流提纲:2010安徽中考试卷分析2010安徽中考和芜湖中考试卷对比分析2011中考的大幕已经拉开,今天是四月三号,距离我们的中考还有两个月零十天的时间,如何在这后期有限的时间内,抓住中考的脉搏,提高复习的效率?我想,研读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是一定要做的一项工作。所以,我们在分析2010中考试题的基础上,总结近三年的中考的特点,以及中考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是赢得2011中考胜利的捷径之一。由于芜湖的教学改革一直居于安徽中考改革的前沿,而且我们的考纲的部分变化可以从芜湖中考中找到影子,例如在2011安徽考纲中加入了这样一条:“知道电荷之间、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能运用场的观点加以说明。”,而在2009年芜湖中考中有这样一个试题:【2009芜湖】2319世纪中后期,物理学中引入了新的、革命性的概念“场”。 (1)爱因斯坦说过,“场在物理学家看来正如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的确如此,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它对放入其的_产生力的作用来认识它。 (2)像这样,用易观测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来认识或显示不易观测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是物理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请再举一例并简要说明。 (3)场的概念使自然哲学对物质慨念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我今天的试题分析将结合芜湖市的自主命题物理试题进行分析:试卷的总体结构和难度趋于稳定(二者共同之处):2010年安徽中考物理试题共包括四大项23小题,具体的分值分布如下: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与推导题试题个数分值试题个数分值试题个数分值试题个数分值2008年10267213203232009年10267213203232010年1026721320323由上表我们不难看出,近三年来的中考试题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说试卷的结构已经趋于稳定。由于芜湖市的自主命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试题质量也很高,所以我们来借鉴一下我们省比较早的自主命题的芜湖市的试卷结构: 填空题选择题作图与识图计算与简答探究与实验综合题试题个数分值试题个数分值试题个数分值试题个数分值试题个数分值试题个数分值20086207214522141321020099247212132184142010927721214318210从芜湖市的自主命题试题来看,芜湖市的试卷结构也趋于稳定,芜湖市的物理试题的总分值为90分,试卷分五大项或六大项(2008年为6大项,2009年和2010年均为5大项,其中2009年和2010年将作图题融入了填空题的行列,这一点和安徽中考一致)。但无论是安徽省统一命题的试卷还是芜湖市自主命题的试卷,试卷的结构基本趋于稳定,试卷的整体难度也基本趋于稳定。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芜湖市的试题结构和安徽中考基本相似,但是芜湖市的试题多了一项:综合题(10分),那么,芜湖市的综合题到底考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芜湖市近三年的综合题之前的“引言”:【2008芜湖】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问题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会学习。【2009芜湖】物理学的观念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在即将完成初中学业之际,让我们撷取几个物理学发展中的华彩乐章,再一次共同体悟物理学的每一个进步对人类思想观念和世界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吧! 【2010芜湖】学习物理既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又让我们熟悉了各种有用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影响着我们看待事物、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态度。从以上三段内容可以看出,芜湖市的“综合题”部分重点考查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且这部分试题对我们安徽的考纲有着前瞻性的导向作用,关于其中的详细考题,我们将在后面加以详细介绍。不同主题在试题中所占的比例(二者共同之处):2010安徽中考主题分配比例及特点分析:主题题号分值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73二.物质的属性12、18369三.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143四.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五.机械运动和力4、8、11、16、21(1)、2224332721六.声12七.光10、19268八.机械能5、21(2、3)、1326311九.内能22十.能量、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十一.电和磁3、6、7、9、15、20、23442236829十二.能量守恒2010芜湖市中考试题主题分配比例及其特点:主题题号分值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4(D)(汽化)0.75二.物质的属性20(实验探究题)(测密度的实验操作和数学表达式)5三.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四.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1、10(分子运动)6五.机械运动和力2(2)、3、8、11(C)、16(3)、17、191320.7539220.75六.声12、16(2)30.753.75七.光2(5、6)、6、13、14(A)2230.757.75八.机械能9、14(C)、30.753.75九.内能2(3.4)、5、11(B)、220.754.75十.能量、能量的转移和转化14(B)0.75十一.电和磁7、11(D)、15、18、21、2220.753811731.75十二.能量守恒从上面的两个统计表格可以看出,电和磁(主要包括电路、欧姆定律、电功和电能及电磁联系)部分在安徽中考中占29分,在芜湖中考中占31.75分,几乎占中考的总分值的三分之一;其次是机械运动和力(包括力、力与运动的关系、简单机械、压强)部分在安徽中考中占21分,在芜湖中考中占20.75分,这两部分总和为50分;再次是机械能(包括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和机械能)、光、物质的属性(包括简单电现象、简单磁现象和密度)三部分平分秋色,分别占11分、8分、9分,共28分,然后热学部分(包括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和热量内能)占5分;其他占7分。由此可见,在我们复习过程中,电学和机械运动与力部分永远是第一梯队,机械能、光和物质的属性是第二梯队,再次是热学和声学部分。不过,在2010年的中考中热学部分只考了一个物态变化和一个比热容应用知识,至于内能部分和热量的计算没有考查,而本部分内容在考试纲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复习时应引起足够重视!(三)A类考点B类考法仍然是安徽中考的一大特色,而芜湖试题则走的是平稳路线。在安徽省的考纲中,有相当部分考点在考试要求中是以A等级呈现的,但是在考题中的考题难度却是以B级的要求来考查;相反的,有些考点在考试要求中是以B等级呈现的,但在考题中的难度却可以列为A等级。例如:A类考点B类考法:9(2010安徽)图为我们实验室所用电流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当接入电路,有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带动指针偏转。该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是_。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或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B】(考试纲要中位A类)10.(2010安徽)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甲表示,O点为光心,F为其焦点。图乙是运用经过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所画物体AB 经凸透镜成的像AB的光路图。请参照图乙,在图丙中画出物体CD 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D的光路图。【B】(考试纲要中位A类)19(2010安徽)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入射角i1020304050607080折射角g6.713.319.625.230.735.138.640.6(l)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b_。(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1 ) b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2分);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2)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i 与折射角g 近似成正比关系;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答出成正比即得1分)22(2010安徽)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大小的示意图。当水平拉动物体A 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弹簧所受A 的拉力)就表示物体A 所受摩擦力f 的大小,即F= f。 请你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对此加以证明。以上列举的第9题、第10题、第19题和第22题,虽说是A级的要求,但绝对是B级的考法,尤其是第19题的两个结论的填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B类考点A类考法:2(2010安徽)大到核电站、火力发电厂,小到小汽车,都是使用水作为散热的物质。用物理知识来说明:这是因为水的_比其它液体物质大得多的缘故。比热容【A】(考试纲要中为B类)3(2010安徽)用两节串接后的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电压是3V,小灯泡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0.3A,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_W,工作0.5min消耗的电功为_J。10 27 【A】(考试纲要中为B类)4(2010安徽)啄木鸟有“森林医生”的美誉,这是因为它有坚而硬的喙(hui)。我们有时就能看到它用喙将树木啄破,吃掉害虫的情景。粗略估计啄树木时施加力的大小约为0.5N,喙与树木的接触面积约为10-6m2,则喙啄树木时产生的 压强约为_Pa。5105【A】(考试纲要中为B类)18(2010安徽)为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l)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的祛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所测金属块的质量是_g。(2)把金属块放人装有60cm3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_cm3。该金属块的密度是_kg/m3。 在实验题中,第18题虽是B类考点,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天平、量筒的读数、密度的计算是常规考题,学生的得分率较高;而第19题虽说是A级的要求,但绝对是B级的考法,两个结论的填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在计算与推导题中,第22题的内容在考试纲要中是以“A”级要求的,但是在考试过程中的难度也可以以B级考点看待。所以,2010年的中考试题在考查了双基的基础上,根据考纲,对考查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从而使考查的深度有了适当的拓展,A类考点B类考法是2010中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点在去年四月份的时候,我曾经提到过这个问题。 从这一特点中我们不难看出,2010的考题还是有其独到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对考纲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使考纲的导向功能有充分的体现!但是,在2010芜湖市的中考题中,这种现象是很少见的!所以,芜湖市的中考试题在与考纲的总体的结合方面做得还是比较规范的!试题的考查更加趋于理性,但很少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所以在“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方面是一个欠缺,而芜湖试题则是走在了试题改革的前沿:我们物理学科的特点是“与生活联系密切”,所以,许多的物理试题都披上了“生活、社会热点”这个华丽的外包装,当我们揭开这个华丽的外包装,其实质仍然是物理的核心。而2010年的物理试题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返璞归真!由刚才的分析大家不难看出,10年的中考试题很少涉及生活或社会热点的内容,而返还了物理的本质!在众多的试题中,只有第1题(柳笛)和第11题简单涉及了生活知识,其他都是以“物理”的本来面目呈现的,这给学生的解题降低了难度!但是,在2010考试纲要中有这样一段内容:“试题力求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而2010年的安徽中考在这方面明显是一个弱点! 相比较而言,芜湖市的中考试题中,联系生活实际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考查方面涉及的习题则较多。例如,五、综合题(第22小题7分,第23小题3分,共10分)学习物理既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又让我们熟悉了各种有用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影响着我们看待事物、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态度。22我们常常将看似无关的两个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类比”。“类比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概念、巩固知识,以下是两个“类比”学习案例:(1)将如图12所示的“水路”模型类比基本电路,可以发现:叶轮机在“水路”中的作用与下面哪个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相当?( )A电源 B开关C用电器 D导线类比“水路模型中“水压是使水管中水定向运动形成水流的原因”,我们很容易理解电压是使电路中_定向运动形成_的原因。(2)运用“类比法”,我们还可以将实验室交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列表比较,请完成表中的三处填空(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机种类比项交流发电机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 不同构造两个铜环两个半环相同构造 (定子)、线圈(转子)、电刷等答案:(1)(2分)C。(2分)电荷,电流。(2)(3分)机种类比项交流发电机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电磁感应原理磁场对通电导体具有力的作用不同构造两个铜环两个半环相同构造 磁体 (定子)、线圈(转子)、电刷等23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学。历史上,很多物理学家根据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未知现象做出过预言。牛顿通过用万有引力的理论计算曾大胆预言地球因自转会在赤道附近隆起,在两极附近变平,是一个扁球体。1735年,法国科学院派了两支探险队,分赴赤道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测量地球的准确形状,返回时报告了与牛顿预言相符的结果。对此,哲学家伏尔泰不以为然,他嘲笑探险队道:“你们历经千难万险,远涉蛮荒为了发现牛顿在家里就知道的情况!”你认为探险队的工作有意义吗?请说明理由。(3分)探险队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结论是否正确需要实验证实。探险队证实了牛顿的预言,所以说他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对于这部分的考查,个人的观点是:如果为了体现物理的本质,考出物理的味道,则安徽中考做得就比较到位,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物理味道,则又失去了试题的灵动!而且与“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进生活”的新的课程理念相去甚远!但是,若为了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考查的话,则题目就失去了原有的考查意义,例如2011芜湖的第23题,若放在政治试题中考查,不知效果如何?而芜湖市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考查还是比较新颖独特的,也值得我们的重视!(五)实验的考查既来源于课本,但又是课本的延伸和拓展,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2009)三、实验题(第18小题5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10分,共20分) 18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19.某同学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按图示组装好器材,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匀速上升,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在物体静止时读出拉力的大小F,最后,根据公式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以上操作过程存在一处错误,请在错误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并写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2)为了提高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请提出两条措施:20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提供的器材包括:小灯泡(2.5V,0.5A),电源(电压为3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1) 请用笔画线将图a中的电路连接完整。(2) 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闭合开关后,正确的操作为: 最后利用公式求出额定功率。(3)某次实验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W。(4)实验要求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进行多次测量,这样做是为了 。2008:三实验题(第18小题5分,第19小题8分、第20小题7分,共20分)18我们都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示为该实验的装置图。实验时首先利用太阳光测出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请你认真思考下面的四种实验设计方案后,回答问题:第18题图甲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分析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乙除甲中的做法外,还应该把蜡烛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置和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才能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丙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或从较近的位置逐渐远离),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烛焰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丁与丙不同的是,将蜡烛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其它步骤相同。以上四种方案中,哪些是科学合理的: (选填“甲”、“乙”、“丙”、“丁”)。天平(附砝码) 量筒 盛水的烧杯 细线第19题图19科学家研制出来的新的合金材料越来越多,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密度的方法来大致了解材料的特性。现有一块体积很小的不规则合金材料(不溶于水),请你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将测量其密度的过程较为详细地补充完整。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附砝码)、水、量筒、细线等。(1)把天平放在水平的工作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最左边,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 ;(3) ;(4)用测得物理量的符号表示该材料的密度= 。20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可以测未知导体R的电阻值(即伏安法测电阻),图a为一种测量方案的原理图(不考虑多次测量,图中用“电源”表示电路的其它部分)。(1)某次实验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如图b所示,电压表的读数为 V,电流表的读数为 A,则电阻的测量值R= ;(2)考虑到电压表的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必然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那么用这种方案测量出来的电阻值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电阻的真实值,其原因是: 0.63A315V图b图a第20题图 。纵观08、09年的实验探究题,我们会发现,前两年的实验探究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的过程考查上,而2010年的中考试题的三题实验探究中,第18题纯粹是读数计算题,没有任何的难度可言;而第19题则不是如此,19题的难点在于根据数据分析实验结论,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这需要很强的分析能力,而且其中的“正比“关系还要求学生对数据必须特别敏感才行;至于第20题,则是在”伏安法测电阻“基础上的一个大幅度的改编,这个改变,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在串联电路特点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入手解题,所以,本题看似是考查“实验过程”的补充完善,其实质是对欧姆定律的字母运算的考查,所以,2010中考实验走出了“过程”的沼泽,开始向“能力”的顶峰冲刺!我想这也是2011考纲中“尝试与已有知识技能建立联系”最好的注释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重视实验基础教学的前提下,对实验要进行必要的拓展!尤其是多种方法测电阻和多种方法测物质的密度,还是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深挖和拓展!(六)和2009年的中考试题相比,试题的计算量有所降低,但是对学生的用数学工具解决无论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20082010安徽中考计算类试题的统计和对比分析:年份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与推导题试题个数分值试题个数分值试题个数分值试题个数分值2008年71800123192009年51200122172010年4100012216从上表的统计可以看出,2008年的涉及计算类的试题共39分,2009年涉及计算类的试题共31分,2010年涉及计算类的试题共28分,所以近两年的中考题中,计算类的试题个数和2008年相比较明显减少,而且和2008年向比,试题的计算难度也明显降低,但是,在2010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用方程组这一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计算类题型,结果由于部分学生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偏差,导致失分严重,这是我们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既然2010中考中浮出水面,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就需要适当的增加这类试题的练习。同时,从计算题的考查点来看,08年的计算题依次考查的是功率和两个电学,09年的计算题是一个力学推导题(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一个力热综合题和一个电学题;10年的中考依次是一个力学(功与功率)、一个力学推导题和一个电学题(欧姆定律),而2010年中考试题中没有涉及热学计算,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23(2010安徽)实际的电源都有一定的电阻,如干电池,我们需要用它的电压U 和电阻两个物理量来描述它。实际计算过程中,可以把它看成是由一个电压为U、电阻为0的理想电源与一个电阻值为的电阻串联而成,如图甲所示: 在图乙中R1= 14W , R2= 9W。当只闭合S1时,电流表读数I1=0.2A ;当只闭合S2时,电流表读数I2=0.3A,把电源按图甲中的等效方法处理。求电源的电压U 和电阻。答案:物理试题的考查回归物理本源,使试题的“物理”味道浓厚我们的物理老师对我们学生时代的物理教材肯定印象深刻,我们的学生时代,物理学习以物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以及物理的计算为主。在2008年试题和2010年试题中,就有一些我们看起来非常熟悉的内容,例如第十题(作光路图)把多年来一直回避的作图法确定凸透镜成像性质再一次勇敢的推到了物理教学的前言,这是体现物理本质的一个亮点,因为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直是教学的难点,而掌握多种方法学习和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而凸透镜的光路图一直是我们教学中回避的地方,而本题通过示例的方法教会学生作图,进而更深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个大手笔!第十九题(光的折射规律),通过对实验测量数据的分析得出定性和定量结论,也是我们物理的一大特色,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同时也是一大难点!但本题的区分度不高!第20题一改以往的实验探究“伏安法测电阻”或“伏安法测功率”这一传统考题,改用用两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电阻测未知电阻,对学生理解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是一个挑战!有人说,我们的物理考试又回到了“解放前”,其实,我们的物理教学改革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弱化,于是,我们加强了实验探究;但是,我们也发现,如果我们一味追求物理生活化,那么我们会迷失了物理的“本源”;为了追求物理的生活化,我们弱化了计算!而2010年的中考又把“物理本质”和“计算”作为考察的重点,这是物理的回归!所以,我认为,我们2010中考的最大特色是我们的物理又回到了“家”,我相信,这也是我们今后教学中在“物理与生活”这条主线的同时,所增加的另一条主线!综上所述,2010的安徽中考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这份试题中存在着许多的能够吸引众多物理同行的亮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试题的创新度比较高,例如填空题的第9、10题,从全新的角度考察了电流表的相关知识和凸透镜的光路图;实验题的第19题和20题,使实验的考查并不仅仅局限于实验过程或原理的较为肤浅的层次上,而是把实验提升到了考查学生的能力这一较高的层次,这也能充分体现出我们教学和教育的最终目的,对我们的为了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2.计算题摒弃了单纯的较为复杂、运算量较大的运算,使得物理本质的考查在考题中得以更加充分的自由的表现,如填空题的第3、4、5、8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的物理知识,而题中所提供的数据则是比较易于计算,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学生因受到计算的干扰而忽略了物理问题的分析。3.对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这也为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的物理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有效的体现出物理作为理科需要严谨思维的特点。4.对教材的挖掘比较深,如上述所举的A类考点B类考法的试题,充分挖掘了物理教材的资源。但是,“金无赤金,人无完人”,这份试题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选择题中,基本上都是一个选择题只考查一个相关知识点,失去了选择题这一题型的优势!因为选择题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有较广的覆盖面,体现出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所以,10年的的选择题相对其他三项来说就处于劣势!同时,和芜湖市的试题比较,在与生活、社会实际方面的联系较少,对物理方法的考查也较少, “物理试题的社会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展现!一.中考常见考点总汇: 热学部分:1.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应用,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探究;2.热量、内能、比热容、热值含义的理解;3.公式Qmq、QCmt、100%的相关综合计算。说明:这部分的考题形式一般分两类,一类是选择题的形式,这部分的选择题一般覆盖面比较广,会涉及多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或内能的多个知识点;另一类是计算类的填空题或综合计算题,至少会涉及比热容的相关计算和热机效率。【例题】9(2007安徽)额定功率为1500W的电热水壶,内装1升、初温为20的水,若接通电源后,正常工作4分钟水被烧开(温度为100)。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 J,消耗了 J的电能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比热容为4.2103J/(kg)14(2008安徽)下列关于功、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飞船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B汶川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有潜在的危险性,是因为这些高处的湖水积蓄了很大的重力势能C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D物体的内能越大,具有的功就越多22. (2009安徽)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 min,消耗的汽油为1.2Kg。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F=1.2x103N,汽油的热值q=4.6 x107JKg。问:(1)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功率(即1秒时间内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这段时间内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3)比较(1)和(2)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简要分析原因(写出两条即可)。力学部分:1.力与运动: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等。AB第5题图说明:这部分考点比较琐碎,一般情况下在考试中以多个考点综合考查的形式进行考查,但是本部分有两个考查的热点,一是力的示意图,二是增大和减小摩擦。【例题】综合考查:5(2008安徽)如图所示,在固定的斜面B上小物块A恰能匀速下滑,请在图中画出A下滑时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的示意图。21.(2009安徽)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验表明,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静止地放在水平桌面上。 (1)画出物体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2)试推证: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22(2010安徽)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大小的示意图。当水平拉动物体A 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弹簧所受A 的拉力)就表示物体A 所受摩擦力f 的大小,即F= f。 请你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对此加以证明。摩擦力的考查:AB第5题图18(2007安徽)自行车是一种很好的交通工具,既有利于环保,也有利于全民健身。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情况采看,能起到增大摩擦的是 ( ) A车轴处装有滚动轴承 B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C车轮做成圆形 D刹车时用力捏闸5(2008安徽)如图所示,在固定的斜面B上小物块A恰能匀速下滑,请在图中画出A下滑时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的示意图。13 (2009安徽)以下各图描述的事例中,不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 A图甲中,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从轨道上托起 B图乙中,气垫船向下喷出强气流,在船底和水之间形成空气垫 C图丙中,游泳运动员身穿以“鲨鱼皮”为代表的高科技泳衣比赛 D图丁中,冰雪天气,司机将车轮用铁链或绳子绕起来行驶11(2010安徽)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A脚踏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的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C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D在转动的部分加润滑油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2.质量与密度考点:天平的正确使用;密度的含义;密度的测量和密度的计算。说明:密度这部分的考点大多集中在实验题中进行考查,或者融合在其他知识点中考查,如密度的知识与浮力的知识融合、密度的知识与燃料的热值比热容的融合等。容易出错的地方密度的单位换算和天平的调节与使用,以及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例题】 19(2007安徽)图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50g、20g、10g、5S等。现有一质量待测的物体,估计其质量在30g左右。请将以下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1)把游码移到标尺的 ,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通过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把物体放人左盘,用镊子夹取 g、 g砝码各1个放 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g砝码,加上 g砝 码同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3)将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标尺上游码所对应的质量值相加,即是待测物体的质量。天平(附砝码) 量筒 盛水的烧杯 细线第19题图19(2008安徽)科学家研制出来的新的合金材料越来越多,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密度的方法来大致了解材料的特性。现有一块体积很小的不规则合金材料(不溶于水),请你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将测量其密度的过程较为详细地补充完整。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附砝码)、水、量筒、细线等。(1)把天平放在水平的工作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最左边,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 ;(3) ;(4)用测得物理量的符号表示该材料的密度= 。18(2010安徽)为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l)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的祛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所测金属块的质量是_g。(2)把金属块放人装有60cm3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_cm3。该金属块的密度是_kg/m3。 3.简单机械部分考点: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分类;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探究和相关计算;滑轮和滑轮组的组装等。说明:在这部分考题中,力臂的画法是常见的考点,一般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或计算结合在一起考查。至于滑轮组,一般不是单独考查,二是放在功和能部分考查。【例题】8(2007安徽)站在地面上的人想用尽可能小的力提升水桶。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7(2008安徽)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杠杆OB可绕O点转动,重为6N的重物P悬挂在杠杆的中点A处,拉力F1与杠杆成30角,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请在图中画出拉力 F1 的力臂,并求出此状态下拉力F1= N 。10开瓶时使用的开瓶器(图a),可以简化成不计重力的省力杠杆(图b),O为支点。若动力F1和阻力F2。都与杠杆垂直,且AO=6cm,BO=1cm,F1=25N,则F2= N。8(2010安徽)如图所示,AOB为一机械设备的简化示意图,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杠杆(自重不计),已知AO=2OB。固定O点,使OB 处于水平位置,此时B 端挂一重为40N 的物体,要使杠杆不发生转动,至少需在A 端施加F=_N 的力,在图上画出此时力F的方向。4.压强部分考点:压强概念的理解;P的计算(尤其是面积的单位换算);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大气压强的应用;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等。说明:本部分的考点中,定量计算只有P,所以这一考点或者单独出现在填空题中,或者和其他力学题融合考查,一般不会出现在单独的计算题中;而本部分的定性判断比较多,所以选择题中一般出现的多个考点可以将压强的定性判断全覆盖。【例题】10(2007安徽)如图所示,推土机重为51000N,每条履带跟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75m2,则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Pa。8(2009安徽)开采石油时,工人从地面向地下的石油层钻一口油井,油井的面积约为80cm2。若在地面用一个盖子封住井口,石油对盖子能产生大约272104N的压力,则石油对盖子产生的压强约为Pa。4(2010安徽)啄木鸟有“森林医生”的美誉,这是因为它有坚而硬的喙(hui)。我们有时就能看到它用喙将树木啄破,吃掉害虫的情景。粗略估计啄树木时施加力的大小约为0.5N,喙与树木的接触面积约为10-6m2,则喙啄树木时产生的 压强约为_Pa。13(2008安徽)青藏铁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车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与普通列车相比,高原列车内还配有供氧系统和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高原上【 】A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小 B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大C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大 D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小 16(2010安徽)下面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B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D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5.浮力部分考点:称重法测浮力;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浮沉条件计算浮力;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浮力的方向;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等。说明:本部分考点中,一般情况下降称重法测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结合考查计算,或者将物体的浮沉条件与阿基米德原理结合考查计算。关于定性判断的部分,一般考查相对较少。【例题】7(2007安徽)把一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示数如图(a)所示,然后慢慢地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b)所示。用量筒可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80cm3,则小石块密度是 kg/m3;小石块所受的浮力是 N。第8题图8(2008安徽)2008年4月6日,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外白渡桥南段在潮水上涨时,借助驳船受到的浮力将桥慢慢顶起,并在原地转向,由驳船经黄浦江运载到工厂进行维修(如图所示)。若外白渡桥南段装载到驳船后,驳船排开水的体积增加了580m3,则外白渡桥南段重为 N(水的密度)9(2009安徽)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测量时漂浮在被测液体中。如图,用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测量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则密度计在两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大小F甲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甲 乙。(均填“”、“=”或“”) 6.功和能部分考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WFS的计算;功和功率的含义的理解;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动能和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说明:本部分的定性考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力是否做功的判断,二是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部分的定性判断一般只会在选择题中出现。定量计算比较多,如功和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等。但是,一般情况下,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不会单独考查,往往放在同一个计算题或计算类的填空题中考查。【例题】 22(2007安徽)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盘山公路可看成是斜面如图所示,一辆客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假如客车质量为7000kg,向上行驶过程中牵引力保持30000N不变。行驶了2000m的路程时,客车升高了300m在此期间,求: (1)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2)盘山公路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第9题图图a图b9(2008安徽)如图a所示是一台正在建筑工地作业的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如图b)将质量为的重物竖直匀速提高3m,拉力F的大小为8000N, 则拉力F做的功为 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21(2008安徽)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1)若汽车的牵引力用F表示,速度用v表示,发动机的功率用P表示,请你推导出F、P和v之间的关系式:P=Fv。(2)若汽车的发动机在90kW的额定功率下工作,此时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大小为30m/s,求牵引力F的大小和所受阻力f的大小。14(2009安徽)一物体沿固定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物体在下滑的过程中 【 】 A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C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D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22.(2009安徽)一辆汽车以72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