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高考生物总复习 2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优化探究】高考生物总复习 2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优化探究】高考生物总复习 2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优化探究】高考生物总复习 2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优化探究】高考生物总复习 2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探究】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2-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1(2012年高考北京卷)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群落中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由题意知,金合欢蚁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说明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a正确;金合欢蚁可通过驱逐其他植食动物为自己驱逐竞争者,b正确;植食动物与金合欢树不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金合欢蚁与金合欢树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两者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答案:c2(2012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具有竞争 关系的生物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a正确;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证据是古生物学证据,是以化石为依据的,b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改变当地生物的生存机会,进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不正确。答案:d3(2012年高考海南卷)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在整个生物界是非常普遍的,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对生物进化极其重要,a正确;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而形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b正确;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由于选择作用,与该环境有关的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而与该环境无关的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不改变,c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答案:d4(2012年高考上海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1)目前全球已有188种杂草中的324个生物类型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所谓“生物类型”是指_。a品种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2)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的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_。a气候变化 b化肥使用 c耕作措施变化 d除草剂使用(3)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_。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4)相对于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来说,对除草剂敏感的为敏感性生物类型,那么在原来没有除草剂使用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抗药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与敏感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的关系是_。a无敏感性个体b抗药性个体多于敏感性个体c无抗药性个体d敏感性个体多于抗药性个体(5)抗药性杂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下述几种策略中,可有效延缓抗药性杂草发生的是_(多选)。a机械除草 b除草剂交替使用c人工除草 d提高除草剂使用频率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1)由题中信息可知,这里的“生物类型”是指具有不同遗传多样性的生物。(2)(5)由于除草剂的选择作用,使抗除草剂基因频率增加,从而使抗药性杂草类型数量增加;在没有使用过除草剂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数量较少;欲清除抗药性杂草,可通过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和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除草剂等方法实现。答案:(1)c(2)d(3)b(4)d(5)abc(教师备用)(2011年高考上海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a适应辐射b地理隔离c生存竞争 d生殖隔离(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的结果。(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变小。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5)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6)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解析:(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2)材料一说明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不能产生后代,所以二者产生了生殖隔离,材料二中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也产生了生殖隔离;(3)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的结果;(4)种群的基因库由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构成,所以种群中个体数的减少,会使种群的基因库变小;(5)a种群中va的基因频率为:100%33%;(6)因为a种群中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的基因型为4种,a种群的基因型多于b种群,所以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答案:(1)种群(2)d(3)自然选择/适者生存(4)基因库(5)33%(6)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a种群基因型多于b种群一、选择题1(2011年高考江苏卷)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均可改变基因频率,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种群大小没有一定的关系;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故c正确。答案:c2(2011年高考海南卷)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解析:由题意知,甲、乙两种动物存在捕食关系,若捕食者仅有一种食物来源,则被捕食者灭绝,捕食者也会因缺少食物而灭绝;若捕食者有多种食物来源,则其中一种被捕食者灭绝不会导致捕食者灭绝;若捕食者灭绝,则被捕食者在一段时间内数量会增加,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减少,最终在一定数量上维持平衡。在长期进化中,二者相互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共同进化。两种群的基因突变是由环境影响产生的,两种群之间互不影响。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不能说明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答案:b3(2010年高考山东卷)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而不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决定的;通过自然选择,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保存下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d4(2011高考年广东卷)(双选)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 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a定向突变b抗生素滥用c金属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项错误;滥用抗生素时,抗生素对细菌进行自然选择,导致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在该细菌中逐代积累,可产生耐药性,b项正确;超强耐药性基因编码的金属内酰胺酶水解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c项正确;细菌没有染色体,所以d项错误。答案:bc5(2010年高考江苏卷)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解析: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要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条件,便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因此两者方向并不一致,b项错误。冬季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能有效地抵御冻害,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并非生物的定向变异。d项中抗药性强的个体具有对农药更强的抵抗力,因此这样的个体更容易在农药环境中存活下来,其抗药性基因也将遗传给后代。答案:d6(2013年银川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b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因此生物的进化也是定向的d某种抗生素长期使用药效下降,这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解析:隔离产生后,不同种群的生存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也不同,通过选择保留、淘汰的变异类型不同,即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最终使生物定向进化;生物的变异不是环境诱导的结果,环境的作用是对生物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通过选择作用,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类型将被保留。答案:d7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解析:图中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a错误。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只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错误。答案:b8(2013年盐城模拟)某种群中ee、ee、ee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解析:本题考查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题意分析所给图中阴影部分可得,该种群中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所占比例最大,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所占比例居中,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所占比例最少。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产生后代的能力低,所以经多代选择后,在该种群中基因型为ee的个体最多,基因型为ee的个体居中,基因型为ee的个体最少。答案:c9.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a项中,b和d不一定达到生殖隔离;b项中,由于a1和a2的地理隔离,d和c有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项中,a1中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d项中,a1中外迁群体与当地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但如果只发生地理隔离,而没有发生生殖隔离,则c和d可能是一个物种。答案:b10.(2013年南京调研) 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解析:某个基因出现的频率越高,说明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a和a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p点时两曲线相交,表示两者的频率相等,所以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虽然a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但aa、aa中并非aa的生存能力更强,因此不一定会出现“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的现象。答案:c11.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如图是对此后6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生物学家从结果中得知一个事实,即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性的变异而毒性减小。以此为根据得出如下结论:在较短的时间内,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关于兔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正确的进化原因是()a隔离、自然选择b隔离、突变c自然选择、定向变异 d自然选择、突变解析:在这两种生物进化过程中,病毒和兔子始终在一起,不存在隔离,两生物的协同进化是由于彼此存在变异和相互选择。答案:d12.(2013年无锡模拟)右图是对一个物种中两个亚种种群(种群数量较大)的某一性状测量的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如果将这两个亚种置于同一生态系统中,并使之随机交配而进行基因交流,在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基因交流后,根据预测的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解析:亚种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的生物性状有所不同的两个种群,但两个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故在两个种群内的个体在再次相遇时,由于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会重新形成一个种群,即符合b项曲线所表示的内容。答案:b二、非选择题13(2013年济南质检)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体细胞中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通过果蝇和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等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一个这样的单位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_;在生物进化过程中,_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主要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而形成的。(3)随机从种群中抽取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的基因频率为_。(4)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要经过三个基本环节:_、_和_。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_。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了种群的基因频率。(2)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使该生物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性状。(3)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100%65%。(4)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要经过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答案:(1)种群基因库自然选择(2)基因库基因重组(3)65%(4)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14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选出强抗药性的家蝇。材料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幼年时期会夭折,但在疟疾流行的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现对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的实验说明:抗药性的出现是_的结果,ddt起_作用。_是不定向的,_是定向的。(2)材料一中,若家蝇的长翅(t)对残翅(t)为显性,长肢(r)对短肢(r)为显性,在随机交配后,表现型比例为长翅长肢63%,长翅短肢21%,残翅长肢12%,残翅短肢为4%,则基因型为tt和tt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_、_。(3)材料二中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下图: 计算a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_。画出b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的大致比例图。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_。 通过上述材料充分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为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变异与自然选择的关系,及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1)由于每组中的b部分以及重复多次后,它自始至终没有接触过ddt,而其中有较多的抗药性个体,说明抗药性的出现不是来自于ddt的诱导,ddt对其只有选择作用。(2)此题的突破点为随机交配,说明不会改变基因频率,可用遗传平衡定律来解题,由题干中数据可知,短肢(rr)个体占25%,残翅(tt)个体占16%,则t的基因频率为40%,r的基因频率为50%。故tt个体所占比例为:(t)60%(t)60%36%,而ttrr个体所占比例为60%(t)60%(t)50%(r)50%(r)9%。(3)由图中数据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aa1/2aa90%8%1/294%。aa对疟疾有较强抗性,所以aa个体所占比例最大;aa对疟疾抗病能力弱,故所占比例较小;aa个体既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又对疟疾无抗性,故比例最小。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血红蛋白结构改变而直接引起的一种疾病。以上材料充分说明生物进化的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1)基因突变选择基因突变自然选择(2)36%9%(3)94%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15(2013年黄山质检)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