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doc_第1页
十三岁的际遇.doc_第2页
十三岁的际遇.doc_第3页
十三岁的际遇.doc_第4页
十三岁的际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体会作者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2、 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3、 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过程方法目标: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和富于变化的语言。情感态度目标:1、 感悟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2、 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教学重难点:1、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者适当点拨、指导。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同学们,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青春时节,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十三、四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一段青春时光?(学生交流)是的,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的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走向辉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年大学生田晓菲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一篇文章十三岁的际遇(板书课题,作者)作者简介: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并在初中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少年早慧。13岁从天津十三中学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代表作:有爱之歌(诗集,1988),生活的单行道(散文集1993),秋水堂论金瓶梅(2003),尘几录:陶潜与手抄本文化二、 预习检查:1、注音 沉淀 呜咽 安恬 撷 取 哺 育 2、根据拼音写汉字qi6ngl6ng she 足 xu 语 bing 弃 (xi) 利3、 填成语白 过隙 然回首 一视同 谈笑风 通幽 径三、整体感知课文:1、默读全文,理清思路:1(1-3) 写作本文的缘起 北大图书馆2(4-13) 北大为每个学子展示了动人的新世界3(14-18)我是不系之舟 北大的人(明确: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层次井然,构思精巧,开头以北大“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起笔,最后以暮年归来 “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的梦幻结束全文,既首尾呼应,又增加了抒情色彩。)四、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章内容(一)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概括作者7岁到16岁的四个生活剪影:7岁的 见到一张泛黄的北大照片,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10岁的 过北大校门而不顾,坚信自己会成为北大的学生,要保持新鲜感。 13岁的 考入北大,从此在北大成长。16岁的 为纪念北大九十年校庆之际创作此文回顾两年北大生活,展望未来,渴望创造与飞翔。明确:七至十六岁的生活:7岁 初知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向往10岁 初见北大 固执地扭过头 自信13岁 进入北大 没想到这么快 自信16岁 感悟北大 不胜凉意 茫然若失2、朗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二)轻声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作者蕴涵的情思。1、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去写北大的?北大的图书馆 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2、学习课文第6-9节,思考:(1)入学之初,她有一句雄壮的誓言,你知道吗?从中可以看出怎样的思想?自信。(2)她看到图书馆有那么多书,心里怎么想的?插叙1983年在青岛国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何意义? 渺小、无知。以当年上铺女孩面对知识丰富的我们而哭泣来印证我才进北大时渺小、无知的心情,为下午作者不断的探寻做铺垫。(3)北大的图书馆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作者对北大的图书馆有何评价?对她的影响是什么?评价: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纯洁的真理之光。影响:1、我的心情变得沉静,愉悦,安详。 2、我开始思索,开始怀疑,开始摒弃,开始相信。 3、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飞翔。明确:循着行文的思路,根据题目的要求,寻找为我所用的点,这些点可能分散在文章中间,需要仔细辨析,逐一寻找,不可遗漏,必要时需要做一定的概括。3、学习课文第10-12段,思考:(1)她喜欢北大的哪些人,她看到了什么?同学、老师。同学:专注入迷,敏感,纯洁,犀利与机智,充满生机与活力。感知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感受到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老师:绅士风度,和蔼可亲,个性鲜明,风格独特体会到“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2)朗读10、11段A、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回忆一下,幼时记趣中我们“读”出了什么? 北大的人:北大学生的敏感、纯洁、机智与生机勃勃让作者感受到北大特有的清新自由的气氛。北大的老师让作者第一次懂得了老师二字真正的涵义:严谨治学,诚恳做人。童心、童真、童趣;热爱读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思。B、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河”、“两岸风景变换”、“船客”、“舵手与船工”各指什么?为什么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河:比喻北大前进的轨迹;两岸风景:比喻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船客:比喻学生; 舵手与船工:比喻杰出的导师和广大的教师。小结:北大委于我心的太多,这是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三)如果把北大比作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作者又是什么呢?朗读最后一个部分,A、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 热爱、赞美、依恋北大的感情。 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渴望 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为了报效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 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 对北大的感激、依恋之情。B、为什么“我是不系之舟”,“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比喻不受环境的束缚,始终勇往直前驶向理想的彼岸的精神。六、作业设计1、抄写字词2、摘录文中精彩语句,说说妙在何处?3、摘抄田晓菲的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我自生自灭我不是星星的眼泪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那又有什么要紧阳光妩媚的清早我会升华成一朵美丽的洁白的云第二课时一、揭示目标:1、品味精彩语句,联想造句 2、学习写作技巧(巧用表达方式)二、复习导入:思考:1、此文是她多大年龄时写的?写了什么年龄的什么事情?2、重点写哪个年龄阶段的事情?3、北大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向往的殿堂,北大的什么给“我”的影响最大?什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4、“我”是怎样评价北大的?请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试用一句话概括。(四人小组讨论)(结合探究练习第一题)明确:作者对北大的评价不是一般的优美可爱和自己在这里生活的意义,而是通过自己的评价,折射出北大90来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启蒙和先驱意义,也揭示了北大对未来的意义,立意非常深刻。5、找出文中的两节诗读一读,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三、品味精美语句1、学生交流,合作归纳:排比句(略)好处:比喻句(略)好处:拟人句(略)好处:2、你认为文章哪些句子用得比较好,为什么?明确:(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第一部分:“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总之,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第二部分: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几个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之情。北大让作者读了许多书,结识了许多人;北大让作者开始新的生活;北大让作者的心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第三部分:“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这些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以及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心愿。由以上的细读、感受、理解,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归纳: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向往北大,热爱北大,感谢北大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一情意。3、联想造句: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的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自 从_ _就不再是_ _不再是_ _ _而 是 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我渴望 ,渴望 ,渴望 。四、归纳小结1、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2、中心思想(教师给予足够提示,还可以互相交流)提问后归纳: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3、师生合作理清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北大图书馆 开始近乎绝望渐渐地变得愉悦、安详后来渴望飞翔回报母校详写:两年学习生活中的感受4、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点什么呢?明确: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五、学习写作技巧:1、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文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具体说说。(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叙述自己同北大的渊源与际遇是为了抒发对北大的感情。全文以抒情为经,以叙述为纬,以议论为点,组成了浑然一体的篇章)2、文章交替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何意义?采用第一人称,便于抒发感情,也使读者觉得亲切自然。第四段采用第三人称,回顾两年前的自己,突破了“我”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文章显得变化多姿。六、真情告白: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肯定很羡慕这位少年大学生,但除了羡慕,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想到点什么?请以田阿姨,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写你的感想。北大精神:传统精神: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大的历史意义: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也是白话文运动的中心,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沈从文、梁实秋、林语堂等现代文学大师都曾在北大任教。百年北大为中国造就了大量蜚声文坛的诗人、作家,不仅有现代文学大师茅盾、朱自清,有“新月诗派”主将徐志摩、“七月派”诗人胡风、“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九叶派”诗人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新中国著名诗人李瑛,也有小说家台静农、废名、张天翼、徐訏、汪曾祺、鹿桥、刘绍棠、叶永烈,还有著名散文家俞平伯、梁遇春、张中行、剧作家杨晦、刘锦云。在文革以后的文坛佼佼者有张承志、刘震云、陈建功、黄蓓佳、张欣、曹文轩等北大人;盛极一时的“北大诗会”涌现了海子、骆一禾、西川、臧棣、戈麦、西渡等一大批当代杰出诗人。 北京大学自蔡元培校长开始就强调美育,北大学子中出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戏剧家李约祉、金仲荪、北派书画艺术的领袖人物郭风惠、大写意花鸟画家李苦禅、国画家秦仲文、吴镜汀、作曲家吴伯超、书法家柯璜、谢无量、欧阳中石、篆刻家乔大壮等一流艺术家。北大怪才: 1、罗家伦数学只考了零分,其他各科成绩也并不出众。因为文章的出色而受到蔡元培和胡适力挺而被破格录取,成为著名学者,后来被任命为清华大学的校长。2、张充和,看不懂数学题同样也是数学考零分,却得以破格跨进北大校门的,还有合肥才女、“张家四姐妹”中的老四张充和。此时,胡适已升任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在看到张充和作文的第一时间,他立刻大喊:“这个学生我要了!”但当时的北大规定,“任何一科是零分,都不能被录取”,胡适便跑去找到数学改卷老师,请对方无论如何在张充和的卷子上找出几分。谁知这位老师也很坚持原则,反驳说“零分就是零分”,一分也不肯多给。胡适只好找到校务委员会拍桌子吵架。北大终于答应破格录取张充和,而她也成了北大中文系当年录取的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3、叶曼,一边哭一边写作文在罗家伦和张充和之后,另一位名叫叶曼的女生也因胡适的赏识被北大破格录取。提起叶曼,不少大陆人或许会感到陌生,但70多年前她曾是北大法学院政、经、法三系唯一的女生,是胡适相当器重的女才子。她还是南怀瑾盛赞的弟子,三毛、林清玄等著名作家推崇的前辈,也是当今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在台湾几乎家喻户晓。叶曼在多年后这样回忆自己的“高考经过”。那一年,北大国文考试的作文题目是“你生平最感到悲哀的一件事”,或“喜欢的一件事”,或“感动的一件事”。当时,叶曼的父亲刚过世不久,她便选了“最悲哀的一件事”。“我简直是一边哭一边写这篇文章,真的是用真情写的。”胡适看了这篇文章,大为赏识。但因为其他评委一致认为,这考生的其他科目确实差了点儿,胡适只好让步:“好了,想办法能让她来就行。”而他所想的办法,就是给叶曼安了个试读生的名号。这种做法,最终成就了一代才女。4、付贤智,化学考满分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付贤智参加了高考,并一举考出物理98分、化学100分的优异成绩。按照当时的高考政策,他本来只能就读师范类院校,但在当时,理、化能考出这样好的成绩,确属凤毛麟角。他最终被北京大学化学系破格录取。1991年,付贤智获得博士学位并开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后,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继续研究工作。1997年,他拒绝绿卡,回到家乡,在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光催化研究。如今,付贤智带领的光催化研究所成为国家光催化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他本人也成为国际光催化领域响当当的专家,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十三岁的际遇学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4、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体会作者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5、 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6、 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过程方法目标: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和富于变化的语言。情感态度目标:4、 感悟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5、 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教学重难点:1、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者适当点拨、指导。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作者简介: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她是一个早慧型人才,在初中就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13岁从天津十三中学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代表作:有爱之歌(诗集,1988),生活的单行道(散文集1993),秋水堂论金瓶梅(2003),尘几录:陶潜与手抄本文化二、 预习检查:1、注音 沉淀 呜咽 安恬 撷 取 哺 育 2、根据拼音写汉字qi6ngl6ng she 足 xu 语 bing 弃 (xi) 利6、 填成语白 过隙 然回首 一视同 谈笑风 通幽 径三、整体感知课文:1、默读全文,理清思路:1(1-3) 2(4-13) 3(14-18) 四、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章内容(一)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概括作者7岁到16岁的四个生活剪影:年龄内容情感7岁初知北大10岁13岁16岁感悟北大2、朗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二)轻声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作者蕴涵的情思。1、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去写北大的?2、学习课文第6-9节,思考:(1)入学之初,她有一句雄壮的誓言,你知道吗?可以看出当时的作者怎样的心态?誓言:心态:(2)她看到图书馆有那么多书,心里怎么想的?插叙1983年在青岛国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何意义? (3)北大的图书馆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作者对北大的图书馆有何评价?对她的影响是什么?评价:影响:明确:循着行文的思路,根据题目的要求,寻找为我所用的点,这些点可能分散在文章中间,需要仔细辨析,逐一寻找,不可遗漏,必要时需要做一定的概括。3、学习课文第10-12段,思考:(1)她喜欢北大的哪些人,她看到了什么?同学、老师。同学特点: 老师的特点: (2)解读10、11段A、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回忆一下,幼时记趣中我们“读”出了什么?)从北大的人读到什么: B、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C、“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河”、“两岸风景变换”、“船客”、“舵手与船工”各指什么?河: ;两岸风景: 船客: ;舵手与船工: 小结:北大委于我心的太多,这是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三)如果把北大比作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作者又是什么呢?朗读最后一个部分,A、 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B、为什么“我是不系之舟”,“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作业设计1、抄写字词2、摘录文中精彩语句,说说妙在何处?3、摘抄田晓菲的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我自生自灭我不是星星的眼泪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那又有什么要紧阳光妩媚的清早我会升华成一朵美丽的洁白的云第二课时一、揭示目标:1、品味精彩语句,联想造句 2、学习写作技巧(巧用表达方式)二、复习导入:思考:1、此文是她多大年龄时写的?写了什么年龄的什么事情?2、重点写哪个年龄阶段的事情?3、北大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向往的殿堂,北大的什么给“我”的影响最大?什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4、“我”是怎样评价北大的?请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试用一句话概括。(四人小组讨论)(结合探究练习第一题)三、品味精美语句1、学生交流,合作归纳:排比句(略)好处:比喻句(略)好处:拟人句(略)好处:2、你认为文章哪些句子用得比较好,为什么?3、联想造句: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的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自 从_ _就不再是_ _不再是_ _ _而 是 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我渴望 ,渴望 ,渴望 。四、归纳小结1、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2、中心思想(教师给予足够提示,还可以互相交流)3、师生合作理清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北大图书馆 开始近乎绝望渐渐地变得愉悦、安详后来渴望飞翔回报母校4、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点什么呢?五、学习写作技巧:1、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文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具体说说。2、文章交替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何意义?六、真情告白: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肯定很羡慕这位少年大学生,但除了羡慕,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想到点什么?请以田阿姨,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写你的感想。北大简介北大精神:传统精神: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大的历史意义: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也是白话文运动的中心,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沈从文、梁实秋、林语堂等现代文学大师都曾在北大任教。百年北大为中国造就了大量蜚声文坛的诗人、作家,不仅有现代文学大师茅盾、朱自清,有“新月诗派”主将徐志摩、“七月派”诗人胡风、“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九叶派”诗人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新中国著名诗人李瑛,也有小说家台静农、废名、张天翼、徐訏、汪曾祺、鹿桥、刘绍棠、叶永烈,还有著名散文家俞平伯、梁遇春、张中行、剧作家杨晦、刘锦云。在文革以后的文坛佼佼者有张承志、刘震云、陈建功、黄蓓佳、张欣、曹文轩等北大人;盛极一时的“北大诗会”涌现了海子、骆一禾、西川、臧棣、戈麦、西渡等一大批当代杰出诗人。 北京大学自蔡元培校长开始就强调美育,北大学子中出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戏剧家李约祉、金仲荪、北派书画艺术的领袖人物郭风惠、大写意花鸟画家李苦禅、国画家秦仲文、吴镜汀、作曲家吴伯超、书法家柯璜、谢无量、欧阳中石、篆刻家乔大壮等一流艺术家。北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