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历史最新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L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1页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最新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L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2页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最新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L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3页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最新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L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l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6c2、l12012江苏卷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6d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考查的内容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题关键在于抓住时间“1912年3月”。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反对“大人、老爷等名称”,但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说明被告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因为当时是民国初建,所以直接排除a、b两项;“受之者”的裁判官接受这一称呼,并不能体现他们有意玷污平等制度,排除c项。17l12012四川卷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类别成都(%)北京(%)衣食住宿6823书籍教育2332娱乐享受945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17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生活的变迁和史学研究方法。由图表信息可知,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根据傅斯年的理论,由吴虞一个人的资料不能说明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少。故本题选择c项。17l12012浙江卷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17c解析 本题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时间看,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刚刚出现,社会经济结构并未出现大的变动,a项不正确;近代国人办报最早是1872年创办的申报,b项不正确;当时中国自然经济的存在,外国商品只能是少数富有的人追求时尚的选择,不可能促进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故c项正确,d项错误。l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大众传媒的变迁32012嘉定区调研 清末有官员惊叹:国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以职员所涉历,车于陆,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洋其履,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这一惊叹表明当时()a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深刻b儒家传统观念受到冲击c欧风美雨挟来文明开化d国人衣食住行全盘西化3a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题干说明的是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侵略,清末中国的社会生活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深刻,a项正确。b、c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来;d项错在“全盘西化”。52012开封一模 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5c解析 1906年还未开始辛亥革命,排除a项;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既不属于封建等级制度,也不属于儒家传统礼仪,因此b、d两项错误;废除跪拜请安之礼属于社会习俗的改革,c项正确。62012石家庄质检 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中记载:“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岁,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这表明当时中国()a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b传统的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c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d民国政府维护传统婚姻6c解析 材料中的严阿苏与梁海的婚姻自由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a项不正确;b项错在“开始”;材料中官的言论“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说明当时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c项正确;材料中的“清末”表明民国政府还未建立,d项错误。72012福州期末 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b社会观念的进步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7b解析 材料用煤气灯与电灯相比较,从“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到“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说明近代上海社会观念的进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从材料中都体现不出来。82012北京石景山期末 放足歌:“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这种现象出现于()a鸦片战争之后 b洋务运动之后c戊戌变法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8d解析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而且允许女孩进学堂学习,由此可知放足歌中的现象出现于辛亥革命之后,d项符合题意。92012衡水质检 据徐珂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a社会革命过程曲折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了旧有统治秩序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d辛亥革命推动了移风易俗9a解析 社会革命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的,势必受到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材料表明的正是这一点,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c项材料体现不出来;d项说法与题干意思相反。故选a。102012莱芜期末 创刊于1861年11月上海新报发刊词写道:“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目的是()a报导重大时事 c宣传政治主张b评价社会风气 d传播商业信息10d解析 材料指出了报纸的功能。从“商贾贸易”“生意价值”“船货往来”可知,创办报纸的目的是传播商业信息,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无从体现。132012苏北四市联考 通商口岸,从字面上讲,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但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条约口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岸。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杜语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材料二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28.1%;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42.4%。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材料三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材料四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据近代前期通商口岸的分布,指出其演变趋势。(2)按材料一中的分类标准,上海应属于第几类口岸?并指出史实依据。据材料二,指出上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3)材料三中费正清认为“条约口岸”有何功能?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国近代接纳西方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4)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理由。13答案 (1)外国人权力的大小。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并延伸到内地。(2)第一类。有领事馆、租界等。企业集中,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3)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如西服、西餐、婚俗变化等。(举出两例即可)(4)同意:英国扩大了海外市场、原料产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推动了中国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