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电子题库 章末综合检测(五) 新人教版必修2 .doc_第1页
【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电子题库 章末综合检测(五) 新人教版必修2 .doc_第2页
【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电子题库 章末综合检测(五) 新人教版必修2 .doc_第3页
【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电子题库 章末综合检测(五) 新人教版必修2 .doc_第4页
【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电子题库 章末综合检测(五) 新人教版必修2 .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 末 综 合 检 测 (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统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下列选项中不支持此观点的是()a鲨鱼、桉树、灵芝、疟原虫b东北虎、青霉菌、橡树、变形虫c山毛榉、平菇、噬菌体、大肠杆菌d菊花、蚯蚓、酵母菌、草履虫答案:c2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常染色体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相同b猫叫综合征属于人体染色体数目变异引发的遗传病c血友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d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解析:选b。猫叫综合征是由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3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选d。现代进化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备环节;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作用,主要有利于下列何种情况的生物进化()a幼小生物b生物个体c生物细胞 d生物物种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的理解。自然选择以微小的不定向变异为原始材料,通过生存斗争来保存和积累有利的变异,经过许多代,才能形成新的生物类型。而生物个体在自然选择中可能大量的被淘汰,只有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异的类型才能生存下来并演变进化成新的物种。5西班牙趣味月刊发表了文章昆虫抗菌肽给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带来了希望。文章称随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广泛和大量应用,抗药细菌不断出现,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抗生素产生抗性,抗生素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物。请分析抗生素对细菌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a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c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解析:选b。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解题思路如下: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障碍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解析:选d。基因突变不受环境控制,环境只是对生物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保留种群中有利的变异类型,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障碍和生殖隔离。共同进化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7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解析:选c。种群中,a基因频率16%1/2(116%36%)40%,a基因频率为60%。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保持不变。16%aa自交,16%aa,48%aa自交,48%(1/4aa1/2aa1/4aa),即12%aa24%aa12%aa。因此自交产生后代中aa频率16%12%28%,a基因频率28%1/224%40%,因此不变。8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已知某隐性基因纯合致死,预测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应该是(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频率)()答案:c9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 b12c21 d31解析:选a。由题意知,aaaa12,所以该种群随机交配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3aa1/3aa1/9aa;2(1/3aa2/3aa)2/9aa2/9aa;2/3aa2/3aa1/9aa2/9aa1/9aa(死亡)。第一代中aa的比例是1/9aa2/9aa1/9aa4/9,aa的比例是2/9aa2/9aa4/9,aa的比例是1/9,因为aa在出生前就已经死亡,所以aaaa11。10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答案:c11安徽宣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并于当年人工繁育出第一批幼鳄,成为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扬子鳄由80年代初的几百条增加到一万多条,该保护区扬子鳄数量上升一定会导致()a种群基因库增大b基因突变频率提高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基因产生定向突变解析:选a。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等位基因,因此该种群个体数目增多一定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增大;但基因突变频率和种群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12系谱法是进行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传统方法,通常建立系谱图。必需的信息不包括()a性别、性状表现b亲子关系c遗传病是显性还是隐性、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d世代数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解析:选c。遗传病是显性还是隐性、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须从系谱图中进行推导。13下列关于自然界物种形成的有关因素,正确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隔离是物种形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有的物种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障碍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b有两种说法正确c有三种说法正确 d四种都正确解析:选d。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进化的内因,自然选择是外因,有的物种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14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是变异不定向的原因b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答案:d15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将某桦尺蠖种群分成两组,分别迁移到a、b两个区域,a地是煤炭工业重镇,b地是闭塞的山区,数年后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区域ss(%)ss(%)ss(%)a80182b2890a.a地s基因的频率为89%,b地s基因的频率为6%ba、b两地的桦尺蠖因长期地理障碍达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了两个物种c从上述材料得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d从上述材料得知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解析:选b。由题干中的数据可知a种群内s的基因频率100%89%,s的基因频率100%11%,而b种群内s的基因频率100%6%,而s的基因频率100%94%,可见a种群内控制黑色的s基因的频率较高,而b种群内控制浅色的s基因的频率较高,这些不同是与这两个种群的生活环境有关。a种群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而b种群生活在基本未受污染的环境中。可见生物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生物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a、b种群间并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16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障碍,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解析:选c。由于鸟类位于两个不同的岛上,所以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存在生殖隔离,甲岛的环境变化大,从而选择出较多的适应环境的鸟类,由于即使在一个岛上的鸟类也不属于同一物种,所以每个岛上均有较多的基因库,由右面的坐标曲线可知两岛上的鸟类数量最终趋于相同。17调查人群中常见的遗传病时,要求计算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n)。若以公式n100%进行计算,则公式中a和b依次表示()a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患病人数,各类单基因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b有某种遗传病病人的家庭数,各类单基因遗传病的被调查家庭数c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该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d有某种遗传病病人的家庭数,该种遗传病的被调查家庭数解析:选c。遗传病的发病率是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占该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的比例。18下表是某种群基因库中等位基因b、b从1941年至2011年间的变化数据。仅从该表中数据还不能说明()年份19411951196119711981199120012011基因b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b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1941年显性个体远远大于隐性个体b1971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所占比例接近c环境选择使显性纯种逐渐减少d隐性纯种能适应这一时期的环境变化解析:选b。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941年基因b的频率远大于b的频率,而随时间的推移,基因b的频率不断减小,b的频率不断增大,说明环境的选择使显性纯种逐渐减少,即隐性纯种能适应环境变化;1971年基因b和b的频率相当,但不足以说明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所占比例接近,因为还有杂合子。19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了一种月见草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条(2n)变成48条(4n),成了四倍体植株。该4n植物与原来的2n植株()a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的染色体是同源的b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可以杂交产生后代c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地理障碍d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解析:选d。该四倍体植株与原来的二倍体植株杂交后代为三倍体植株,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所以4n植株与2n植株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物种。20有关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障碍,进而形成生殖隔离b没经过隔离,就形成新物种c多倍体物种的形成没经过地理障碍,只有生殖隔离d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属于生物进化解析:选c。物种的形成一般经过地理障碍,进而形成生殖隔离。多倍体的形成没经过地理障碍,只有生殖隔离。21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b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c不同种群间只要存在隔离就一定是两个物种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解析:选d。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因此进化改变的是群体;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同种群间只有存在生殖隔离才是不同物种。22据统计,美洲棉尾兔的分布情况是这样的: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个品种,而在西部多山地区则有23个品种,这说明在物种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a变异 b遗传c地理障碍 d生殖隔离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美洲棉尾兔种类数在美国东、西部的差异主要是地理障碍造成的,故在物种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地理障碍。23在一个气候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a个体最大的种群b个体最小的种群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d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解析:选d。种群中的个体差异越多越能适应多变的气候;差异越少,越有可能被环境淘汰。24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障碍。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偶然的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障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障碍,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解析:选b。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乙、丙已经是两个新物种,两种群的基因频率有差异;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差异很大,由于丙是由甲进化而来的,所以两者的基因库组成不应该完全不同。甲、乙已经是不同的物种,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25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 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障碍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黄河北岸的b物种迁回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外因是存在地理障碍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判断物种d是否是不同于物种b的新物种的方法是观察两个物种的生物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解析:选b。a正确,a物种分布在黄河两岸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障碍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错误,b迁回黄河南岸后,与c不存在地理障碍;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d正确,是否具有生殖隔离是判断是否属于两个物种的标志。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26(10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上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27(13分)(1)人类遗传病一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_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与_有关,所以一般不表现典型的_分离比例。 (2)系谱法是进行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传统方法,通常系谱图中必须给出的信息包括:性别、性状表现、_、_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如果不考虑细胞质中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单基因遗传病可分成4类,原因是致病基因有_之分,还有位于_上之分。(3)在系谱图记录无误的情况下,应用系谱法对某些系谱图进行分析时,有时得不到确切结论,因为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进行分析,而且这些系谱图记录的家系中_少和_少。因此,为了确定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需要得到_,并进行合并分析。解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2)系谱图中给出的信息包括:性别、性状表现、亲子关系、世代数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单基因遗传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遗传病和细胞质遗传病。(3)因系谱图中世代数少、后代个体数少导致有时不能确定遗传病类型,因此需要得到多个具有该遗传病的家系的系谱图,进行合并分析。答案:(1)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孟德尔(2)亲子关系世代数显性和隐性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3)世代数后代个体数多个具有该遗传病的家系的系谱图28(13分)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不发生_、不发生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会、不会)发生改变。(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和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会、不会)发生改变。解析:三种基因型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概率如下:0.3(aaaa)0.3aa; 0.4(aaaa) 0.1aa、0.2aa、0.1aa;0.3(aaaa)0.3 aa。(1)aa0.3、aa0.4、aa0.3,所以a0.41/20.30.5;(2)由a0.5,可以计算出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0.5)20.25,且该基因型的频率不会发生改变,但是该结论的前提条件是种群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不发生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3)aa0.3、aa0.4、aa0.3,题中叙述的情况相当于植物的自交,结果如下:0.3 (aaaa)得到0.3aa,0.4 (aaaa)得到0.1 aa、0.2 aa、0.1 aa,0.3 (aaaa)得到0.3 aa,所以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后代中aa0.30.10.4、aa0.2、aa0.30.10.4,同理可以计算该代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交配的后代中aa0.45、aa0.1、aa0.45,所以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答案:(1)0.5(2)足够大基因突变(或突变)选择0.25不会(3)0.40.20.4会29(14分)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_。(2)下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_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_。 (3)右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12至2012年间3个种群的变化过程。资料显示1927年在种群a和b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32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小。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是:_。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年份种群a种群c规模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