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岳麓版.doc_第1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岳麓版.doc_第2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岳麓版.doc_第3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岳麓版.doc_第4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岳麓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宁阳第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 )a战争统一 b单一改革 c社会革命d民族独立2.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克里木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3.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有识之士指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说明俄国有识之士强烈要求( )a改变现状,走向近代化 b退出帝国主义战争c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4.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5. 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表现在()a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 b农民无偿获得土地c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d废除君主专制制度6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b选举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c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d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7观察下图,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 部分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c沙皇政府国有制 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8.以下关于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发生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由幕藩体制转变为中央集权 由殖民地转变为独立国家由等级制到承认“四民平等” 由闭关自守到“文明开化”. . . .9.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侍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a广大农民 b中下级武士c新兴地主 d高利贷者10.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对此做出的反应是( )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 改革幕政,实现富国强兵 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 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abcd11.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相比,其相同的历史条件是( )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b借鉴别国受辱教训c经济落后于西欧国家 d统治者腐朽与无能12“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第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 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d、改革土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 13学者韦尔斯写道:“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学者韦尔斯的这一评价应当是指( )a中国 b俄国 c法国 d日本 14.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15明治维新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16.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路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d三者同步17.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b对洋务运 动有所批评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运动18.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19.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20. 盛世危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依据材料推断其作者是( )a魏源 b郑观应 c李鸿章 d康有为21.戊戍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22. (2010年12月辽宁铁岭高三六校联考6题)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23.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这里的“要义”是指( )a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b政府的重视和参与c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d封建统治腐朽24.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5. 2011年3月28日,新国博展牌把“司(s)母戊鼎”改名“后(hu)母戊鼎”。“司母戊鼎”的命名,应是郭沫若先生所为,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a内外服制度b宗法制度 c分封制d礼乐制度26.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27.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28.借鉴历史,总结历史,再根据现实情况,创造历史,这就是善读史书的毛泽东。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话正确的理解是(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29.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c.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亚对地方的有效控制30.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abcd31.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了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事实 b都与史实不符合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d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32. 16世纪末,西班牙人门多萨在中华大帝国史中写道:“皇帝极想成为他的帝国及其臣民的主人,国家如此之大,省份又如此之多,因此没有皇帝和内阁的同意,巡抚、总督和法官不准处死任何人。”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元朝统治的疆域十分辽阔b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明朝皇帝和官员依法办事d清朝皇权专制的进一步加强33.某机构虽总辖军国政务,但不是一个正式权力机关。大臣除奉命办事外不能做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下列哪一组言论是对该机构及其大臣的描述( )“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 “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 “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a. b. c. d.34.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 )a丞相 b殿阁大学士 c尚书令d军机大臣35.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b.明朝废除宰相制度c.清朝沿用内阁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36.下列历代措施中,你认为能够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秦始王废分封,置郡县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宋太祖对藩镇实行“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明太祖在中央设立殿阁大学士a、 b、 c、 d、37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 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c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38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唐、元b.汉、宋、明 c秦、唐、明.d.秦、元、清39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同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40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二非选择题(41题8分,42题16分,43题16分,共40分)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请问答:(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4分)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1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2分)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1分)42(16分)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 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士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一一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材料三 戊戊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文第一章也。一一梁启超康有为传材料四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而超越了别国?(6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