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Neurology)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Neurology)课程编号:111016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等后续课程:儿科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等总学分: 2学分总学时: 36学时适用专业:临床医学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课程性质和特点: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与众多的其他临床学科有密切的联系,是一门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临床学科。神经病学教学必须用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结合我国、我省的实际,有系统地阐述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资料,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课与示教,以培养同学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2、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同时还要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理、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临床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性,通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以达到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并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剖问题的能力。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和区别:神经病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理论性的临床学科,由于学科发展,专业学科的形成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已由内科分出,成为独立学科,目前神经病学重点讲述神经系统常见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等。此外,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免疫学等方面内容也与神经病学课程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但神经病学教材中仅简要加以叙述,更详细知识由专业教材以更详尽阐述。总学时数为36学时。理论:30学时,见习:6学时。神经病学教学时间分配内容学时(32)绪论0.5总论7.5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3.0 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检查3.0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1.0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0.5各论22周围神经疾病2.0 概述0.5 三叉神经痛0.5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0.5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0.5脊髓疾病3.0 概述0.5 急性脊髓炎1.5 脊髓压迫症1.0脑部疾病11 脑血管疾病4.0 癫痫3.0 锥体外系疾病1.5 偏头痛1.0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5脱髓鞘疾病2.0运动神经元疾病1.0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疾病3.0 重症肌无力1.0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0 周期性麻痹0.5 多发性肌炎0.5绪 论(0.5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它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如何才能学好神经病学。二、教学内容(一) 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二) 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和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三) 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总 论(7.5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原则。(二)、熟悉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三)、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临床常规检查方法。二、课程内容 (一)、神经系统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1、意识障碍:类型及其临床表现2、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概念、临床表现及类型。3、视觉障碍: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的类型及临床意义。 眼球运动障碍:动眼神经麻痹、滑车神经麻痹及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4、眩晕:概念、临床分类及表现。5、晕厥:概念、临床分类及表现。 痫性发作:临床特征,与晕厥的鉴别。6、感觉障碍:(1)、感觉障碍的性质:感觉缺失,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感觉异常,疼痛等。(2)、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末梢型,根型,传导束型,丘脑型,内囊型,皮质型等。7、瘫痪:(1)、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2)、瘫痪的定位诊断:A、中枢性:皮质型、内囊型、脑干型、脊髓型。B、周围性:前角型、前根型、末梢型。8、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震颤,抽动症等。9、共济失调:感觉性,小脑性等。(二)、神经系统检查:1、一般检查:意识状态、精神状态、智能、语言、脑膜刺激征。2、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的应用解剖生理、临床症状及检查方法。3、运动系统:(1)、肌营养改变:肌萎缩,肌肥大(2)、肌张力:概念、肌张力增高、减低的临床意义。(3)、肌力:概念,肌力的分级及检查方法。(4)、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震颤,肌纤维震颤,肌阵挛等。(5)、共济运动: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6)、姿势及步态:常见的异常步态。4、感觉系统(1)、感觉的分类及检查方法:特殊感觉,浅、深感觉,复合感觉。(2)、浅、深感觉的传导通路,节段支配及周围性支配。5、 反射 (1)、反射的组成。(2)、反射的种类及检查方法。(3)、反射障碍:深、浅反射障碍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6、高级神经活动简要讲授意识障碍与大脑各叶损害的症状(包括失语)。(三)、神经系统疾病史采集。(四)、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CT、MRI、DSA、EEG、Eps、EMG、TCD等。(五)、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定位诊断,定性诊断。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 识记: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原则。2、领会: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3、应用: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临床常规检查方法。各 论(22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二)、掌握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周围神经病(0.5学时)一、概述 (一) 周围神经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二) 变性、脱髓鞘和再生。(三) 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分类:单神经病、多数性单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四) 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三叉神经痛(0.5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二、课程内容(一)、病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未全明确。(二)、临床表现:多见于中年以后,表现为三叉神经一支或二支分布区内的突发的短暂反复发作性剧痛,而无三叉神经损害的阳性体征。(三)、诊断和鉴别诊断:要与症状三叉神经痛相鉴别。(四)、药物可用酰胺咪嗪、苯妥英钠、氯硝安定等。还可行封闭的治疗或手术治疗。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三叉神经痛的病因。2、领会: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3、应用: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0.5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二、课程内容(一)、病因:尚未完全阐明,面神经缺血,水肿,脱髓鞘等。可能与受凉、急性病毒感染有关。(二)、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呈单侧面神经周围性麻痹的症状和体征。(三)、诊断和鉴别诊断:与继发性面神经麻痹,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四)、治疗:急性使用皮质类固醇,理疗以及神经营养药物进行治疗。恢复期加强面肌训练、针灸。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和发病机理。2、领会: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3、应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0.5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二、课程内容(一)、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二)、病因:一般认为属迟发性过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三)、临床表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周围性瘫痪,末梢型感觉障碍,可有双侧面瘫和球麻痹,本病常有脑脊液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四)、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本病主要与急性脊髓灰质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鉴别。(五)、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瘫痪(包括球麻痹和呼吸肌麻痹)治疗,皮质类固醇的使用。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2、领会: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3、应用: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脊髓疾病(0.5学时)一、课程内容(一)、脊髓的应用解剖生理。(二)、脊髓与脊柱的关系。(三)、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急性脊髓炎(1.5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熟悉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及护理。(二)、掌握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二、课程内容(一)、病因和病理:简述非细菌性的急性脊髓炎的一般病因及有关的病理改变。(二)、临床表现:重点讲述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休克期、恢复期)及脑脊液的特点。(三)、诊断和鉴别诊断:与急性硬膜外脓肿、脊髓压迫症、脊髓出血、视神经脊髓炎等进行鉴别。(四)、治疗及护理1、急性期治疗应用皮质类固醇,并处理排尿障碍和呼吸肌麻痹。2、 防治各种并发症: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褥疮等。3、 恢复期处理:痉挛状态的处理以及功能锻炼。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急性脊髓炎的病因和病理。2、领会: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3、应用:急性脊髓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脊髓压迫症(1.0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二、课程内容 (一)、病因:脊柱病变、脊膜病变、脊髓和神经根病变等。 (二)、临床表现:神经根症状、传导束型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反射异常,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脊膜刺激症状。(三)、诊断和鉴别诊断1、判断脊髓损害是否为压迫性,注意脑脊液动力学改变。2、判断受压的节段以及病灶在髓内或髓外。3、判断脊髓受压的病因或病变性质。(四)、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瘫痪肢体的治疗。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脊髓压迫症的病因。2、领会: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3、应用:脊髓压迫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脑部疾病脑血管疾病(4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熟悉急性脑血管的分类。(二)、掌握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二、教学内容 (一)、脑的血液供应和主要血管闭塞后的症状。(二)、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强调脑动脉粥样硬化,常伴有高血压),发病机理(动脉管壁病变的附加因素),病理(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和体征,头颅CT发现低密度影),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用药物治疗改善脑缺血区血液循环,外科治疗,偏瘫和失语的治疗),预防。(三)、脑栓塞的病因(栓子来源:强调风湿性心脏病尤其是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时,血栓块脱落),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脑部病变的治疗,原发病的治疗)。(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强调微栓子学说),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TIA,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五)、脑出血的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发病机理(高血压,动脉硬化伴微动脉瘤破裂),病理(脑实质内出血及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和体征,头颅CT发现高密度出血影),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调整血压,脱水剂和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外科治疗,昏迷护理和防治并发症),预防。(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先天性颅内动脉痛为最常见,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动脉易破裂性,出血与血管痉挛),病理(出血沉积部位及动脉瘤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脑膜刺激征,均匀血性脑脊液),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对症治疗,止血剂及脱水剂的应用,防治继发性血管痉挛,外科手术),预防复发。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急性脑血管的分类。2、领会:急性脑血管的诊断及鉴别诊断。3、应用:急性脑血管的预防和治疗原则。癫 痫(3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癫痫的病因、分类与发作原理。 (二)、掌握癫痫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三)、掌握癫痫的防治要点与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二、教学内容 (一)、病因:按照病因,可将癫痫分为特发性和症状性两大类。国际抗癫痫联盟痫性发作分类。(二)、发病原理:讲述痫性活动的发生及传布途径,导致癫痫发作的有关原理。(三)、临床表现:详细介绍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的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注意可能存在的原发病的临床表现。癫痫持续状态的概念。(四)、诊断和鉴别诊断:确诊癫痫的依据,脑电图的诊断价值,与癔病、晕厥、偏头痛等鉴别。疑为继发性癫痫者应寻找病因。(五)、防治:注意预防癫痫的致病因素,病因治疗,抗癫痫药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六)、健康教育。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癫痫的病因、分类与发作原理。2、领会:癫痫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3、应用:癫痫的防治要点与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锥体外系疾病(1.5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锥体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病变时出现的症状。 (二)、熟悉震颤麻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二、课程内容 (一)、概述锥体外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为纹状体系统、苍白球系统及黑质,病变时症状(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和肌张力增加-运动减少。) (二)、震颤麻痹(帕金森病)的病因和病理(简述病理改变、介绍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缺乏的生化病理)、临床表现(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三征以及本病的临床姿态)、诊断(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必须与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帕金森氏综合征鉴别),治疗(抗胆碱能药物,左旋多巴和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等)。(三)、小舞蹈病的病因(风湿病侵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主要表现)、临床表现(舞蹈样运动特点、风湿热的一般症状),诊断(与其它儿童疾病伴有舞蹈样动作者相鉴别)、治疗(抗风湿治疗,激素治疗,对症治疗等)。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锥体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2、领会:锥体外系临床分类及常见病变。 3、应用:锥体外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偏头痛(1.0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偏头痛的临床表现。(二)、掌握偏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二、课程内容(一)、病因与发病原理:病因未明,介绍主要的发病学说。(二)、临床表现:详述偏头痛的发作过程,发作特点。(三)、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偏头痛的依据,与癫痫、高血压头痛、五官病变引起的头痛、神经官能症性头痛等鉴别。(四)、治疗:偏头痛发作时的药物治疗(咖啡因麦角胺、乙酰水杨酸等),预防发作(抗5-羟色胺、抗组织胺,-肾上腺素能阻滞药物)。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偏头痛的病因与发病原理2、领会:偏头痛的临床表现。3、应用:偏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5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熟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和分类。(二)、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处理原则。二、教学内容(一)、病因与发病原理:介绍病毒和变态反应两种主要学说。(二)、病理:主要病理改变及分型。(三)、临床表现: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脑电图的改变。(四)、诊断: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依据。强调排除各种引起弥散性及局限性脑病的各种可能病因。(五)、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加强护理。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和分类。2、领会: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因与发病原理。3、应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处理原则。脱髓鞘性疾病(2.0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脱髓鞘疾病的概念、分类。(二)、了解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的关系。(三)、掌握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二、教学内容 (一)、病因和病理: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易感体由于病毒感染所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学说,脱髓鞘斑。(二)、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播散性损害的症状,说明多灶性、缓解复发的临床特点。脑脊液免疫学改变。(三)、诊断: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四)、治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对症治疗、护理等。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脱髓鞘疾病的概念、分类。2、领会: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的关系。、应用: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运动神经元病(1.0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熟悉这类疾病的临床特点、简明分类、诊断和处理原则。二、教学内容 (一)、病因:原因未明的运动神经元变性。(二)、临床表现和类型:中年后慢性进行性肌萎缩等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临床分为四种类型:1、肌萎缩性侧索硬化;2、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3、进行性延髓(球)麻痹;4、原发性侧索硬化。(三)、诊断和鉴别诊断:与颈椎病、脊髓空洞症和延髓空洞症、脊髓肿瘤和脑干肿瘤等鉴别。(四)、治疗:支持疗法、加强护理。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表现和类型。2、领会: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3、应用: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和治疗。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1.0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理与自身免疫有关。(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二、教学内容 (一)、病因及发病原理:简要介绍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理与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减数有关,而后者是相应抗体免疫反应的结果。(二)、临床表现:结合本病病肌特别是眼外肌易疲劳的特征以及症状晨起暮重的波动性,介绍各型的临床表现,说明何谓危象,介绍危象的原因与鉴别点。(三)、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包括疲劳试验在内的临床表现,必要时进行药物试验与电刺激试验。须注意有无胸腺肿瘤,与肌无力综合征相区别。(四)、治疗:抗胆碱酯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胸腺手术,危象处理。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和临床表现。2、领会: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理。3、应用: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周期性麻痹(1.0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周期性麻痹的病因和发病原理。(二)、掌握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二、教学内容 (一)、病因与发病原理: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说明钾、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肌肉细胞动作电位异常。(二)、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骨骼肌松驰性瘫痪,常有某种诱因,常见者为低钾性,另有甲亢性和高钾性。(三)、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发作过程,血钾改变,心电图改变,与继发性低血钾、格林-巴利综合征,癔病性瘫痪等鉴别。(四)、治疗;补钾,治疗甲亢,注意预防发作诱因。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周期性麻痹的病因和发病原理。2、领会:周期性麻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应用:周期性麻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