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高考】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五小说阅读第三节主题探究 粤教版.doc_第1页
【冲击高考】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五小说阅读第三节主题探究 粤教版.doc_第2页
【冲击高考】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五小说阅读第三节主题探究 粤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主题探究小说一般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来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小说主题的考查包括对主题的归纳和评价、探究。探究题在小说考查中是特色题,确切地说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常见的设题角度有: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谈谈你的体会;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看法)。【例一】(考点题)(原文见第1讲“演练巩固提升”面包)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参考答案:主题: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宽容、尊重,并无私奉献,才能渡过困境。分析:在深夜的厨房,结婚三十九年的夫妻突然发现对方“老了”,表现出相互之间的爱怜之情。丈夫偷吃面包后撒谎,是不想增加妻子的精神负担。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本可当场“揭露”,但为了保护丈夫的尊严而为丈夫圆谎。第二天晚餐,妻子善意撒谎,多分给丈夫一片面包,进一步传达了对丈夫的爱。丈夫深感愧疚。解析: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的情节、环境和人物形象之中,概括小说的主题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主题是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小说中人和事说明的道理,是给人的启示。本篇小说鉴于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物关系,应从妻子这个“人”和他们之间的这点“事”去分析。【例二】(201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第9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列车在下一站停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本文有删改)(考点题)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解析:此题为开放性探究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主题的理解,以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该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路,联系实际谈看法。要立足作品本身谈感受,谈看法,切忌天马行空、漫无目的地空谈。小说探究题型,看似开放性比较强,实则不然,还是有一定的章法可循的,要答好这类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文中的关键句子切入。如“专题检测十七选用的第一篇文章魔盒”中“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等句子均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魔盒”的态度,由此可得出小说的主题。2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小说的标题往往有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2011年山东高考(见第2讲“典题精解二”审丑):“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要挖掘“审丑”的意蕴,可以从艺术本身、社会大众、小臭儿、曾老头、赵无定等角度分析。(参考答案: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3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小说主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主题。如“专题检测十七选用的第一篇文章魔盒”作者就是通过“贝格斯太太”对“魔盒”的态度来表达主题的。明确了这一点,在回答第3小题时就找到了切入点。小说主题的常见题型1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2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答题角度:(1)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概括小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