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地质作用(试题).docx_第1页
第四章 地地质作用(试题).docx_第2页
第四章 地地质作用(试题).docx_第3页
第四章 地地质作用(试题).docx_第4页
第四章 地地质作用(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地质作用一 填空1. 地球上的能按其来源有内能 和外能 。2. 来自地球本身的能称为内能;主要包括有重力能 、地热能 和地球旋转能 。3. 地球的外能主要指太阳辐射能 和日月引力能 。4. 按照地球动力的性质将地质作用划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 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5. 构造运动(Tectonic movement)的主要形式为水平 和升降 ,也即传统上所讲的 造山运动 和 造陆运动 。6. 传统构造地质学将大规模强烈褶皱的水平运动称为造山运动 。7. 岩石受力超过其弹性极限而发生永久性的变形称为褶皱 ;当受力超过破裂极限时发生的变形被称为断裂 。8. 褶皱的主要几何要素有核部 、翼部 、轴面 、褶皱轴 和褶皱倾俯角 。9. 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可划分出直立褶皱 、歪斜褶皱 、倒转褶皱 和穹隆和构造盆地 等常见类型。10. 通常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将断层划分为正断层 、逆断层 和平移断层 等类型。11.地震作用是一种地应力缓慢积累和快速释放的过程 ,其主要特点是 导致岩石圈物理状态的一系列变化和岩石的变形与变位 。12. 按地震形成的成因,自然界中常见有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和陷落地震 三种类型。13. 地震通常用震源 、震中 和地震波 描述。14. 根据地震的震源深度不同,可划分出浅源地震 ,其深度小于 70 km;中源地震 ,其深度介于 70 和 300 km之间;深源地震 ,其深度大于 300 km等。15. 地震的大小等级一般用震级 和烈度 来度量。16.地震 震级一般是根据 震源释放能量的多少 划分的,通常可划分出 28 级地震,破坏性地震是指 大于6.2级 的地震。17.岩浆是指 地下深处产生的含有少量固体和挥发组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18. 通常岩浆起源于下地壳和上地幔。19. 岩浆作用包括了侵入作用 和喷出作用 。20. 岩浆侵入体可根据其侵入环境分为侵入岩 和喷出岩 。21. 按照侵入岩体与围岩的侵入关系,可分出谐和侵入体 和不谐和侵入体 ;前者包括了岩盆、岩床 和岩盖,后者包括了岩基 、岩株 、岩墙 和岩枝 。22. 岩浆的演化通常包括了熔离作用 、结晶分异作用、岩浆混合作用 和同化混染作用。23. 岩浆的冷凝过程包括了正岩浆阶段 、气成伟晶阶段 和气水热液阶段 。24. 变质作用的主要方式是重结晶作用 和交代作用 。25. 区域变质作用的主要岩石类型为板岩 、千枚岩 、片岩 和片麻岩 。26. 根据地质作用过程和结果,可将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划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沉积成岩作用和下坡运动。从沉积介质和营力角度,将外动力地质作用类型划分为:风化作用,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地下水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风化地质作用,下坡运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地质作用。27. 根据风化作用因素,作用方式和性质可分为 物理风化作用,其作用方式为(温差作用)、(冰冻作用)、(盐分结晶)及(层裂);化学风化作用,其作用方式为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碳酸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三种类型。 28. 完整的风化壳剖面,由下至上为 1基岩, 2碎屑残积带 ,3粘土或红土带,4土壤,其中4分为三层A层腐殖质层、B层淋漓层、C淀积层29. 风化壳的类型岩屑型,硅铝_硫酸盐型,硅铝碳酸盐型,硅铝粘土型,红土型 。30.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气候,地形,地质。31. 侵蚀作用方式有:溶蚀,水力作用,磨蚀作用。作用方向向下侵蚀,向旁侵蚀,溯源侵蚀。32. 河流搬运过程中物质搬运方式拖运,悬运,溶运。33. 河流沉积(冲积物)基本特征:分选较好,磨园较好,成层性较好,具有韵律,波痕及交错层理 。34. 何为河流均夷化作用。其发生因素主要有陆地抬升或海平面下降,侵蚀基准面降低, 气候变化,湿润降雨量增加冲刷加剧。35. 根据阶地的物质组成可分为三类堆积阶地 ,侵蚀阶地 ,基座阶地。36. 三角洲的三层结构是底积层,前积层,顶积层。37. 储存于地面以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中的水称为地下水,其水源主要有 渗透水,凝结水,古水,原生水。共存的状态有 吸附水,薄膜水,中细管水,重力水。38. 地表以下不深的地带,岩石空隙未完全被水充满,呈不饱和带地下水,称作饱气带水;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自由表面的重力水,叫潜水;顶部自由表面叫潜水面。39. 常见的岩溶地形有:( 溶沟、溶柱、石牙、落水洞、溶洞、地下河、溶蚀谷、溶盆、溶原,选五)40. 根据沉积场所不同地下水沉积分为 :孔隙沉积,裂隙沉积,溶洞沉积,温泉区沉积 。41. 风的剥蚀作用又称(风蚀作用),其包括(吹蚀作用)、(磨蚀作用),其作用可产生一些特有的岩貌和地貌,如(风棱石)、(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谷)、(风蚀盆地)。42. 风的搬运形式有(悬移)、(跃移)、(推移)。43. 根据荒漠地面形态和堆积特点,可将荒漠划分为(岩漠)、(砾漠)、(沙漠)、(泥漠)。44. 风成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45. 按照滑动物质组成、坡度陡缓和运动特点将下坡运动分为(崩落)、(潜移)、(滑动)、(流动)。46. 陡坡上岩块脱离基岩迅速向下坠落或沿山坡滚动并堆积于坡脚的过程,称为 崩落作用,其作用形式有(散落)、(翻落)、(坠落)三种形式。其堆积物为倒石堆。47. 斜坡上的岩体、碎屑物、土层等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作长期缓慢蠕动的 过程称(潜移作用)。48. 松散堆积物或坚硬的基岩沿着一个或几个滑动面向下移动的过程称(滑动作用)。其典型产物是(滑坡)。其基本组成要素是滑坡体、滑动面、滑坡台、滑坡壁、滑坡鼓丘。49. 大量岩石碎屑、泥土、和水的 混合物沿着斜坡或谷地作快速滑动过程称(流动作用)。50. 海洋中的生物按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生物 ,游泳生物 ,浮游生物 51. 洋流按运动方向不同可分为水平洋流 和洋底洋流 。52. 海洋按动力地质条件可以分为滨海 带,浅海 带,半深海 带,深海 带。53. 湖泊的 剥蚀作用又叫(湖蚀作用)包括(机诫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化学溶蚀作用)。54. 湖泊的沉积作用包括(机诫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二 名词解释1. 风化作用:这种使岩石在原地发生物理状态或化学成分变化的破坏作用叫风化作用。按风化作用的因素、作用方式和性质,一般将其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2. 风化壳: 风化作用的产物残留在原地形成的一层不连续的薄壳叫风化壳。3. 差异风化:岩石的性质对风化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套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被风化剥蚀时,形成低凹的负地形;而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则形成凸起的正地形。这种岩性不同使岩面或地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现象叫差异风化。4. 古风化壳:风化壳形成后,如果被后来的堆积物所覆盖而保存下来叫古风化壳。在古代地层剖面中发现古风化壳代表被风化壳分割的上下两套地层中曾经发生过沉积间断,说明该地区风化壳形成时期曾经发生过地壳上升。5. 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因此海平面的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下限,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引伸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水水面 主流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之为局部侵蚀基准面。6. 牛扼湖:河道截弯取直以后将原来的河湾废弃,使其堵塞成湖,称为牛扼湖7. 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8. 夷平面:准平原形成以后,可因为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的侵蚀切割成为山地,其顶部可残留准平原的遗迹,范围可大可小,顶面可以见到砂、砾等松散沉积物,如一个地区一系列相邻的平坦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则可能代表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称为夷平面。9. 河流阶地:形成河漫滩的河流因去均夷化作用而重新下蚀时,原来的谷底呈阶梯状残留在新的谷坡上,成为河谷两坡之上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10. 离堆山:深切河曲的弯道因旁蚀作用而发展,前后两弯之间河弯颈的宽度逐渐变细,可截弯取直。被围绕的山嘴成为孤立残留的小丘,称为离堆山。11. 喀斯特地貌:由于地表水沿着岩石裂隙和孔隙向下渗透转变为地下水,在渗透过程中就可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不断的溶蚀,从而改变地表的面貌,形成特殊的地形,统称为岩溶地形。又称为喀斯特地貌。12. 泉化:当温度较高,含溶质较多的地下水成为温泉流出地面时,由于水温和压力的降低,溶于其中的重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就会沉淀在温泉附近,形成一种多孔沉积物,称为泉化。13. 钟乳石:洞穴是地下水的重要沉积场所,富含Ca(HCO3)2的地下水,沿着孔隙,裂隙渗入空旷的溶洞时,由于温度、压力改变,二氧化碳逸出,蒸发作用加强,就沉淀出Ca CO3。如果水自洞顶下滴,因边滴边沉淀,可逐步形成自洞顶向下垂直生长的石钟乳。若渗出水滴落洞底,Ca CO3就在洞底逐次沉淀并由下向上长成石笋。石钟乳与石笋不断长大,便连成一体,称为石柱。石钟乳,石笋,石柱合称为钟乳石。14. 滑坡:滑坡是松散堆积物或坚硬的基岩沿着一个或几个滑动面向下移动的过程。它常以潜移作用为先导,先慢后快,遇陡坡而转为崩落作用,若为坚硬岩石可以形成倒石堆。15. 泥石流:由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和水混合成一股顺坡向下流动的粘性流体具有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洪流。16. 崩落:崩落是指在陡坡上的岩块脱离基岩迅速的向下坠落或沿山坡滚动和堆积于坡角。崩落的主要方式有撒落,翻落,坠落。17. 大陆冰川:主要分布于高纬度极地,成面状分布,延展可达几百万平方公里以上,冰层厚度极大,可达数千米,其雪线位置很低。18. 山岳冰川:又称为阿尔卑斯式冰川。只见于高山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以欧洲阿尔卑斯山最为典型。19. 山谷冰川:冰体从雪线以上的凹地中大量溢出并顺山谷流动形成山谷冰川。规模较大,长度一般在2030公里,好像冰冻的河流一样。20. 平顶冰川:又称为高原冰川。多分布在高山地区的边缘山地,或高纬度地区的高原之上。基本上成面状分布,其底床时起伏较缓的高地。它是大陆冰川与山岳冰川的过渡类型。21. 冰斗:冰斗由雪线附近的积雪洼地发展而成。围椅状的半圆形洼地,随着冰冻风化的进行,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而搬走,结果洼地的周壁不断后退,洼地被拓宽,洼地底部被蚀深,积雪洼地变发展呈冰斗。22. 雪线:常年积雪区的下部界线成为雪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不断积雪;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只能季节性积雪。23. 角峰与刃脊:冰川作用之初,冰斗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随着冰川作用的发展,冰斗不断扩大,斗壁后退,相邻的冰斗不断靠近,最后在冰斗之间发育了像鱼鰭一样的山脊,叫刃脊。如果三个或几个冰斗在同一山头进行溯源侵蚀,可形成锥形的孤峰叫角峰。三 简答题1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那四种类型?试分别给出它们的简单定义。内动力地质作用有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构造运动是由内部能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可造成海陆变迁,使岩石褶曲和断裂;地震作用是因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快速颤动;岩浆作用是指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硅酸盐熔融体的形成、运移到侵位后冷凝固结成岩地过程;变质作用是指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使得地壳中原有岩石发生转变形成新岩石的过程。2. 变质作用有哪些主要类型?其划分依据是什么?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等。它们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其发生的地质背景和作用特点。3. 岩溶作用发生条件。(1)有节理发育透水性好的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区分布;(2)具有充足的,溶蚀能力强的可流动的地下水。4. 简述中国西北地区基岩风化残积区的主要风化类型、影响风化因素及风化壳类型与南方基岩风化残积区又何不同。答: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风力强盛,其主要风化类型是物理风化。影响风化的气候因素主要是温度。由于昼夜温差大,岩石风化破裂速度快,使基岩区地表形成大量碎屑残积物。由于降雨少生物作用弱,化学风化作用也弱,地表难以形成土壤。某些地区即使有土壤形成形,也只是弱发育成砂砾质土层。地形对其影响表现在基岩风化区多为丘陵区或山前地带,风化物不断向低处运移,未风化岩石不断暴露,物理风化持续进行。岩石成分与结构影响风化的速度和风化区地貌形态。该区通常只能达到风化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风化壳由基岩碎屑组成。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昼夜温差小,植被发育,因此主要风化类型是生物风化与化学风化。主要影响的气候因素是降雨与温暖气候。丘陵地区由于植被较好,风化壳残留原地,母岩被覆盖,不利于物理风化。岩石矿物成分影响最终风化壳类型。该区域风化程度较深,主要风化壳为红土型风化壳、硅铝粘土型风化壳。石灰岩风化区例外,由于降雨顺地表岩溶裂隙流失,地表植被不发育。其主要风化作用是碳酸盐溶解作用。5. 简述构造运动对河流发育的影响答:河流的形成演变一方面受到流水自身运动规律的控制,另一方面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河谷的位置和取向通常受局部地质构造控制。河谷所在地通常是构造薄弱带、软弱岩层分布带、或是断裂、节理的发育带。这种地带有与其抗流水侵蚀能力弱,易快速发育成河谷。大区域内的河流展布格局通常和大构造有密切联系。因为大区域内的河流展布格局受该区地势特征的控制,而地势特征又受控于大构造。例如我国地势西高动低这就决定了我国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珠江等均自西向东流入大海;与此同时,西南部的河流如澜沧江、怒江、红河等均环绕青藏高原东侧,沿横断山脉由北向南 流入大海。而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并发生碰撞的结果。所以, 构造运动是河流展布格局的总根源。此外,构造运动也影响水系的形式。如树枝状水系,常见于岩层和岩石强度比较均一的地区;角状水系,常发育于岩层和岩石强度均一,且叠加断层或节理的地区。综上所述,构造运动对河流发育有巨大影响。构造稳定时期,河流发育到晚期进入老年期,在流域形成夷平面。一旦构造从新活动,河流下切加强,河流再次进入侵蚀阶段。6. 地下水与地表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如果不可以则回答为什么;如果可以则回答如何相互转化。答:地下水和地表水可以相互转化。地下水为地面以下储存于岩石或松散堆积物孔隙中的水。地下水的来源主要是渗透水,凝结水,古水,原生水。渗透水是对地下水量起绝对性作用的来源,而渗透水是地表水渗入地下聚集而形成的水;古水则是湖水或海水伴随沉积物一起沉积而保存起来的水;泉水则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地表水指沿陆地表面流动的水。 地表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流出地面的地下水。地下水因为多种原因出露于地表便形成了地表水。而河流下渗也补充地下水。此外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存在蒸发冷却降落渗透出露的循环过程。7. 从风的地质作用角度,论述其对沙漠化的影响或作用方式。答:沙漠指为大量沙层覆盖的地区,常分布于干旱,较低洼且有充足沙源供应的地区。内陆的沙漠颗粒来源于相邻的砾漠和岩漠,故沙粒的分布具有分带现象,靠近砾漠较粗,向远逐渐变细,沙漠的分布于风向,风速和沙供应量有关。风的剥蚀作用称为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风蚀作用可以破坏地壳表面使其高程降低,自至地下水面。从而可以为沙漠提供充足的物源。风的搬运作用可以将地面松散碎屑物以及其剥蚀破坏的物质吹起,搬运到别的地方。其方式有悬移、跃移和推移三种方式,以跃移为主。所搬运的颗粒大小与风力大小成正比,与搬运的距离成反比。经风的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的砂叫风成砂。风成砂可以大面积覆盖于地面,形成沙地。风的进一步作用是沙地扩张的主要因素之一。8. 简述崩落、潜移、滑坡、泥石流之间的区别;崩落、滑坡、泥石流是否可以同时发生。答:崩落是指在陡坡上的岩块脱离基岩迅速的向下坠落或沿山坡滚动和堆积于坡角。崩落的主要方式有撒落,翻落,坠落。潜移是斜坡上的岩体、碎屑物、土层等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作长期缓慢蠕动的过程。潜移作用的特点为:移动体和下面的不动体不存在明显的滑动面;运动速度极为缓慢,有时一年几毫米。引起蠕动的主要原因是重力。滑坡是松散堆积物或坚硬的基岩沿着一个或几个滑动面向下移动的过程。它常以潜移作用为先导,先慢后快,遇陡坡而转为崩落作用,若为坚硬岩石可以形成倒石堆。泥石流是由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和水混合成一股顺坡向下流动的粘性流体具有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洪流。泥石流中的石块,一般在山口处成扇状堆积,类是洪积扇,但它常被后来的流水侵蚀出一条条深沟,使堆积区崎岖不平,成为一片光秃的“石海”。崩落,泥石流,滑坡可以同时发生,气象会可以促使其它现象发生。9. 在野外如何辨别冰碛物、泥石流与冲积物。答:(1)冰体融化后的原地堆积物叫冰碛物。其特点为:以机械碎屑物为主,无分选、 无层理、大小混杂,大至直径几米的石块,小至粘土物质;碎屑颗粒具棱角,有的砾石表面有磨光面或冰檫痕,有的表面有压坑等。如终碛堤,侧碛堤,鼓丘等。(2)泥石流是由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和水混合成一股顺坡向下流动的粘性流体具有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洪流。泥石流中的石块,一般在山口处成扇状堆积,类是洪积扇,但它常被后来的流水侵蚀出一条条深沟,使堆积区崎岖不平,成为一片光秃的“石海”。(3)河流沉积的物质叫冲积物。冲积物是在流动的水体中以机械方式沉积的碎屑物具有以下特点:A 分选性较好B 磨圆度较高C 成层性较清楚D 具有韵律性 E具有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波痕、砂丘、交错层理。10. 简述滨海带和浅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答:滨海带指低潮线和最大高潮线之间的地带,是海陆交互的地区,环境极为复杂。滨海带是潮流,拍岸流,底流,沿岸流强烈作用的地带。滨海带的地质作用可以分为:海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其特点分别为:(1)海蚀作用。 海水对海岸和海底的破坏作用成为海蚀作用。海蚀作用的方式有:冲蚀,磨蚀和化学溶蚀。海水的冲蚀作用是波浪,潮流所形成的拍岸流对岸边岩石的冲击破坏作用;而波浪,潮流所卷动的泥沙对岩石不断的磨蚀,其破坏作用更大;海水含盐度高,所以溶蚀也比较明显。此外滨海带的钻孔生物破坏也比较明显。(2)搬运作用。 波浪,潮流,拍岸流可以搬运剥蚀下来的物质,也可以对其它沉积物进行搬运。搬运的方式有: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溶运)两种方式,以机械搬运为主。其中机械搬运可以分为悬运、退运和跃运,以退运为主。(3)沉积作用。 在滨海带波浪、沿岸流能从三角洲和岸边转运来大量的陆源碎屑物,堆积成海滩,沙坝,沙咀等等。浅海带指大陆周围较平坦的潜水海域即大陆架。浅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为:(1)浅海的剥蚀作用较弱。(2)波浪影响的地区主要是大陆架上部。潮流和洋流可以影响整个大陆架,但流速底,主要其搬运作用。(3)浅海带地质作用以沉积作用为主,碎屑沉积和生物沉积发育,其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