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知识点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_的集合。强调该区域中_生物,包括全部植物、动物、_2物种组成(1)丰富度:群落中_数目的多少(2)特点:不同群落的_不同(3)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2)竞争(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_想一想: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知识点二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_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2垂直结构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现象影响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_,山上山下和南北地区植被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植被东西分布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影响森林中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_和_3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_、地形、_和盐碱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_,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分布知识点三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代替的过程2类型(1)_: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2)_: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议一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物种定居后,原来的物种是否还能存在?连一连捕食a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竞争 b狼和兔寄生 c根瘤菌与大豆互利共生 d草原上的羊和牛判一判1池塘中全部的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2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说来,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3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必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4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5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6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最终能演替成森林()。7冰川泥地和弃耕农田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自我校对:各种生物种群全部微生物物种丰富度体表彼此有利各个生物种群分层阳光温度水食物栖息空间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种群镶嵌另一个群落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繁殖体想一想:群落的基本特征有:物种的丰富度,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议一议: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连一连:bdac判一判:1.2.3.4.5.6.7.提示1.群落包括该环境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不只是全部鱼,还包括其他动物。4.森林形成必须有适宜的气候条件。5.光影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7.冰川泥地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及其种间关系辨析1群落与种群的比较种 群群 落区别概念内涵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概念外延种内关系的研究范围,种群内个体间可进行天然基因交流并拥有一个共同基因库种间关系的研究范围,由不同种群构成,群落中各物种间因存在“生殖隔离”而无法进行天然基因交流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联 系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稳定的统一整体2.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分析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续表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ab起点相同,为同一营养级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ab起点不相同,两种生物数量(能量)存在差异,分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狼与兔;青蛙与昆虫提醒(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2)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高考对本考点考查着重于群落的内涵、外延。群落的种间关系及实例,群落的物种组成与优势种等,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典例1】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乙以甲为食、丙以乙为食b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与丙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c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d图示捕食状况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再发生变化破题关键解析根据坐标图中横、纵坐标轴的含义可知,图示不能说明甲、乙、丙之间是否存在捕食关系,a项错。据图可知,甲与乙、乙与丙具有相同的食物来源,故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与丙没有相同的食物来源,但可能会在生存空间或其他生活资源方面存在竞争,b项错。取食范围越广,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强,数量就越稳定,c项正确。图示捕食状况是三个种群在长期自然选择中适应环境的结果,但生物生存的环境不断变化,生物本身的遗传特性也不断改变,故捕食特点也会不断变化,d项错。答案c【训练1】(2012河南三市调研)下列图是科学家研究种间关系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在410 d时,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低于单独培养时的原因是_,16 d后大草履虫数量下降变为0的原因是_。(2)图2中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的最终结果是_。研究发现,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多生活于培养试管的中、上部,而袋状草履虫生活于底部,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3)图中影响草履虫各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_。解析(1)由图1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增长,并最终达到稳定;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的数量开始时上升,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并最终变为零,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先上升最后达到稳定,但没有单独培养时上升得快,说明两种草履虫之间为竞争关系,具体表现为对食物和空间等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大草履虫被淘汰。(2)由图2可以看出,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混合培养,二者的数量都能达到最大值并保持稳定,说明两种群可以共存;两种草履虫在试管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但本实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进行,没有迁入和迁出现象发生。答案(1)混合培养时,两种草履虫生活习性相似,导致对食物和空间等的竞争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竞争加剧,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因无法获取食物而死亡(2)两种群共存垂直(3)出生率和死亡率群落的结构及演替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如下图所示)。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盐碱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2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二、群落的演替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类 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 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质与环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时 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时间短续表速 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 例裸岩、沙丘、冰丘泥和湖底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2.群落演替的原因(1)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必然结果。(2)自然因素的影响。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3)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3群落演替的方向(1)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2)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群落的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地取而代之。群落演替存在顶极群落。顶极群落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所决定的,如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是热带雨林;在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是北方针叶林;在中温中湿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温带草原;在低温低湿条件下,顶极群落是苔原;在极端缺水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沙漠(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叫顶极群落)。群落的结构、群落演替的概念、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都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一般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典例2】(2012海南单科,1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人类的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并能影响演替的速度。森林群落垂直结构比灌木群落要复杂,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分层也比灌木阶段复杂(多了栖居在乔木层的动物)。初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森林阶段垂直结构层次明显,各种植物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要高。答案b【训练2】(2011江苏卷)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海拔3 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气候不同引起的结果,所以a选项错误;各个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都是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所以b选项错误;蝶类由于食物的原因分布是与植被类型有关的,所以c选项错误。答案d规避2个易错点易错点1种间关系,错综复杂,稍不慎则易错失分点拨(1)“大鱼吃小鱼”不一定是捕食。大鱼吃小鱼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2)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看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3)要正确区别竞争和捕食的关系: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反例: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不是捕食。(4)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如09全国理综: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09年江苏卷中人吃玉米籽粒,而牛吃秸秆等。易错点2几种种间关系曲线容易混淆点拨(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纠错演练1(2012潍坊模拟)以下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的结果是一定能形成森林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c大鱼吃同种小鱼是群落中的捕食关系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解析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由该群落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的,故a错误。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变化,其结构越来越复杂,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在变化,故b错误、d正确。捕食属于种间关系,大鱼吃同种小鱼为种内斗争,故c错误。答案d2(经典题)下图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问题。(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a_;b._;c._;d._。(2)造成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_。(3)与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_。(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_。(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种间关系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根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亦随着增多(减少);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答案(1)(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4)和(5)狐死亡,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草制约),最后趋于稳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2实验流程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3基本技术要求(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知识归纳本考点在高考中命题角度着重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计数方法及小动物的收集方法等,题型以非选择题为主。【典例】(2012福建理综,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解析此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由图可知,三种茶园中纯茶园物种数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最差,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错误;题图只表明10月份杉茶间作园物种数最多,但无法得知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大小,b错误;图中显示梨茶间作园在6月份时物种数最多,此时营养结构最复杂,c正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错误。答案c【训练】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由图可知,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其中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小动物的采集,而不是空气流通;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到试管中。答案a群落的特征和结构1.(2012全国,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等知识。农田生态系统中,豌豆和杂草都是生产者,因争夺阳光、水和矿质元素等共同资源而形成竞争关系,选项b符合题意。田鼠和杂草属于捕食关系,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故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答案b2(2012全国,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乔木层的疏密程度通过影响阳光透过的程度,进而影响生活在乔木下的草本层的水平结构,选项d错误。群落中不同植物因需要的光照强度不同而出现垂直分层现象;受食物、栖息场所等影响,群落中的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即植物的垂直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选项a、b、c正确。答案d3(2012广东理综,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由于土壤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所以不同深度的土层分布的动物种类有所不同,体现了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a错误;土壤动物的种间关系主要体现为捕食和竞争关系,b错误;土壤的盐碱度不同,生活的土壤动物种类也不同,体现了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调查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应该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不同土层的动物类群,d错误。答案c群落演替4.(2011海南单科,2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解析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在不断变化,故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次生演替的速度较初生演替的快;包括围湖造田在内的人类活动均影响群落的演替过程。答案d5(2011安徽卷)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解析考查群落的结构演替以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b选项不正确:发生于火山、冰川泥以及沙丘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此演替已到了森林阶段一定经过很长时间。人类的活动会使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不同地段上的差异属于水平结构,空间上的垂直分布属于垂直结构。答案b(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2013浙江四校调研)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能力。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b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群落中物种数目越多,物种的丰富度就越高。据题图可知,海拔1 000 m处的物种数目少,物种丰富度低,海拔2 0003 000 m处的物种数目多,物种丰富度高,海拔4 000 m处的物种数目相对较少,物种丰富度相对较低。根据题意“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分析可知,低海拔地区如海拔1 000 m处的生产力比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相对较高,而物种丰富度低,此研究结果很显然和“生产力假说”是矛盾的。答案a2(2013南京一模)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解析种群没有垂直分层现象;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森林;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答案d3(2013南昌调研)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 d以后b拟谷盗种群类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解析由图示可知,两种仓库害虫的关系为竞争,竞争强度由弱强弱;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 d之前;拟谷盗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种间竞争等因素制约。答案b4(2013合肥教学质检)关于群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答案b5(2013孝感统考)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a项所述属于初生演替,b、c、d项所述都属于次生演替。答案a6(2013东城区综合练习)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群落的总生产量增加,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在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而是取代其优势地位。答案c7(2013湖北三校联考)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为此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取样器,取样后,分别统计小取样瓶中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根据你的理解,该同学调查的目的不可能是调查该池塘()。a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b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c可能存在的食物链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解析若将该取样器水平放置,则可以调查该池塘的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若将该取样器垂直放置,则可以调查该池塘的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无论水平还是垂直放置,调查的小动物都是常见的类群;通过此方法虽能调查出该池塘中小动物的不同类群,但无法获知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当然也就不知其食物链的构成。答案c8(2013东城区检测)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解析由坐标图可知,甲种群生活在相对低湿度、低温环境中,乙种群生活在相对高湿度、高温环境中,因此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答案d9有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记作c,作出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两个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2)两个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3)在a年的优势种是_,在d年的优势种是_。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_,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求了。(4)以上说明生物群落_,它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_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_,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解析马尾松和山毛榉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因此只要两者共存就一定存在竞争。优势种是指在数量上占优势的物种,就c值含义可知,c1,则马尾松占优势;c1,则山毛榉占优势;c1,则两树种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由于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变化,种群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使生物群落也随之发生变化。答案(1)0e(2)bc(3)马尾松山毛榉环境(4)不是一成不变的消失兴起10(2013北京西城一模,31)某湖泊的水域主要分为河蟹网围养殖区及航道区,养殖的河蟹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研究人员对养殖区及航道区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调查湖泊中植物种类和数量时,在每个采样点要做到_,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调查结果体现了该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_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_等环境资源。(2)航道区植物的优势种是_。除植物本身的生活习性外,造成航道区与养殖区优势种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养殖河蟹的饲料及河蟹的排泄物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但这并没有引起此湖泊中藻类暴发,原因是水生植物能_,使水质净化。(3)在夏季,航道区的苦草迅速繁殖达到最大量时可占湖泊中总生物量的60%以上,它所制造的有机物可用于_、_、_等方面。除人为捕捞外,此湖泊大型肉食性鱼类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_,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少。解析(1)调查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多次随机取样,通过分析表格可知调查的水生植物有漂浮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三大类,体现的是水生植物的垂直分布状况,各类水生植物的垂直分布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2)航道区植物的优势种可根据表格中“”的多少作出判断,苦草是航道区植物的优势种。在养殖区,由于河蟹的捕食,苦草数量相对较少。养殖区的水生植物吸收和利用了河蟹排泄物中的氮和磷等无机盐,不会出现富营养化的状况。(3)苦草属于生产者,其固定太阳能制造的有机物主要去向是自身细胞呼吸消耗、被初级消费者捕食利用,被分解者利用等;随着营养级的提高,流动的能量会逐渐减少,处在高营养级的大型肉食性鱼类就会较少。答案(1)随机取样(多次取样)垂直光能(2)苦草河蟹的取食吸收和利用水中n、p等无机盐(3)细胞呼吸消耗被初级消费者取食被分解者利用能量流动逐级递减b级智能提升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a竞争、竞争 b捕食、寄生c寄生、竞争 d捕食、互利共生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理解能力。由图可知,乙和丙表现为“同生共死”的同步变化,则乙与丙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又乙的种群密度随甲的变化为非同步变化,故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答案d12(2013广州一模,5)我国从越南引进姬小蜂来控制本地区对棕榈科植物危害极大的害虫椰心叶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姬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应作全面评估和监测b引进姬小蜂后可降低本地椰心叶甲的环境容纳量c姬小蜂引进本地后其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d引进本地的姬小蜂会与椰心叶甲共同进化解析姬小蜂是寄生在椰心叶甲虫蛹上的,是椰心叶甲的天敌。引进物种前,要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来决定是否引进该物种,在引进物种后,要建立跟踪监测机制,a正确;引进椰心叶甲的天敌,会使单位空间内椰心叶甲害虫的数量大大减少,b正确;姬小蜂引进本地后,没有天敌,初期食物充足,但随着椰心叶甲的减少,其数量的增长也会受到限制,呈现“s”型增长,c错误;引进本地的姬小蜂与椰心叶甲属于寄生关系,由于自然选择必然出现共同进化,d正确。答案c13(2013湖南十二校二模,6)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从事农业,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表面积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有影响。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案版】小学三班级上册 小篮球6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中级面试题答案及备考技巧
- 2025年炼油装置操作基础进阶面试高频考点解析
- 【教案版】小学三班级上册 跳跃2
- 《细胞能量通货 ATP》教学课件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面试物理教育专业技能考核题集
- 2025年物业管理专业知识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建筑行业工程师招聘考试试题土木工程
- 2025年金属焊接材料及选用策略面试预测题
- 2025年仓库保管员应聘必-备知识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校园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新教材2025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部单词默写版
- (2025年标准)家庭寄宿协议书
- 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次全体中层班子会议上校长精彩讲话: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实、把实事做好
- (2025年标准)安全实习协议书
- 家谱电子版模板2
- 地下室抗浮计算含锚杆计算表格(自动版)
- 职业健康体检表
- DB43∕T 990-2015 辣椒耐弱光性鉴定技术规程
- 简单娱乐yy频道设计模板
- 《汉语史》-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