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3宁波模拟)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完成12题。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c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行政区政治文化区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山东省和青岛市a bc d解析第1题,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第2题,图中a的边界是明确的,应为行政区、政治文化区等边界线,而热量带、干湿区等区域界线是模糊的。答案1.c2.c读世界甲乙两半岛图,分析回答35题。3两半岛的相同自然地理环境有 ()。a地处亚欧大陆西岸的大洲分界线附近b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c地势西高东低,平原面积狭小d气候单一,植被以草原为主4下面不属于乙半岛的传统生产部门的是 ()。a森林加工 b铁矿开采c海洋渔业 d石油开采5我国福建省漳州市计划以甲图中“迪拜棕榈岛”为蓝本,打造中国的“海上伊甸园”,对两地填海造陆产生影响的自然因素中差异最大的是 ()。a地质条件 b海水运动c强热带风暴 d淡水的来源答案3.c4.d5.c(2013重庆调研)下面图甲、图乙所示为我国两个盆地。读图完成68题。6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a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b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c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d河的汛期短于河的汛期7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 ()。a水运便利 b劳动力充足c油气资源丰富 d气候适宜8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因为甲盆地 ()。a地形平坦 b温差大,光照足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解析第6题,结合经纬网可知,甲、乙两盆地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两盆地中的河流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结合两河流水文特征即可得出答案。第7题,两盆地都是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地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8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温差大,光照足,作物品质优良。答案6.a7.c8.b(2010福建文综)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下表所示。完成910题。旱地林草地盐荒地滩涂其他合计占总面积比例(%)17123218211009.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10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a滩涂盐荒地旱地b盐荒地滩涂旱地c旱地盐荒地滩涂d林草地旱地滩涂解析第9题,根据各图的经纬网可知,图中所示的四个三角洲分别是尼罗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由题目提供的资料可知,该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盐荒地,因此最有可能是黄河三角洲。第10题,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最先形成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滩涂,进一步发展则成为盐荒地,盐荒地经过脱盐改良后才能成为耕地,因此,其发展趋势是滩涂盐荒地旱地。答案9.c10.a(2013武汉月考)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1112题。1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1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 bbcaccab dbac解析第11题,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刚刚开始,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第12题,a点第二产业比重最大,b点第三产业比重最大,c点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从而可得出正确顺序。答案11.b12.c(2013苏北四市调研)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关于该地从阶段到阶段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减小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14影响该地阶段到阶段农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政策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a b c d解析第13题,对比阶段到阶段的三幅图可知,阶段相比阶段,村庄的数量增大,且出现了小城镇,由此可知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第14题,读图可知,从阶段到阶段,耕地的面积减小,林地、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随着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粮食的直接需求量有所减小,而对花卉的需求量在增大,同时,为了保持水土及美化环境,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使得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答案13.c14.c15(2013广东佛山质检)读图,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描述,错误的是()。aa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是水源、光照充足bb地区发展绿洲农业,但灌溉不当易产生土壤盐碱化cc地区因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发展河谷农业d与d地相比,f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为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解析c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灌溉,因此发展河谷农业。答案c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20分)(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2)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耕地类型(3)我国目前的两座核电站,一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另一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南北方差异。第(1)题,从水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第(2)题,黄河三角洲是旱地,粮食作物为小麦,油料作物主要为花生。长江三角洲是水田,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油料作物为油菜。第(3)题,核电站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有关。答案(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2)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粮食作物小麦水稻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耕地类型旱地水田(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本地能源资源贫乏,而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核电建设可最大限度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而黄河三角洲本区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并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能源供应可基本得到满足。17山东枣庄是一个因采煤而兴起的城市,曾经为国家经济的复苏和振兴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面临着许多与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近年来,枣庄的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材、电力、化工、纺织已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经过环境治理,枣庄面貌焕然一新,现为全国煤城中有名的卫生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新兴旅游城市。据此及下图回答问题。(20分)(1)枣庄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2)“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面临着许多与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试分析这些问题可能是哪些?(3)近年来,枣庄已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要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案(1)枣庄的发展经历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现正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转变。(2)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偏重,资源消耗过多,部分资源面临枯竭;生产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