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第三小学 黎梅庆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6页例7。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2)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3)区别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不同点。学情分析:1、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这一问题,让学生依据两条思路得到两个算式,根据先算每个小组人数,再算总人数,列式得:(4+2) 25 。根据先分别计算干不同活的学生人数,再算总人数,列式得4 25+2 25 。2、根据算式意义与计算结果,可得到等式:(4+2) 25 =4 25+2 25。通过箭头所示,引导学生关注两式之间的形式差异。同理分析等式25(4+2)=25 4+25 2。3、根据等式两边的变化过程,概括定律,并提出“用字母怎样表示”,引导学生表示出定律的字母表达式。教学内容分析 :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难点:区别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教法与学法:讲解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准备:教学主题图、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教师出示同学们植树主题图。教师:同学们植树干劲真大啊!他们为祖国作出了自己能做的事情。2、质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你们想知道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7。教师课件出示例7: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1)教师导学生观察植树主题图,从图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教师:一共有多少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同学? 使学生弄清题意: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有4名同学负责挖坑、种树,有2名同学负责抬水、浇水。(2)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议一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指名汇报,学生会有以下两种解答方法: A、先求每小组里有多少人?B、先分别求出负责挖坑、种树和抬水各有多少人?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2)25 425 + 225= 6 25 = 100 + 50=150(人) = 150(人) (3)教师:同学们用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算式,算出一共有150人参加植树活动。所以:(4 + 2)25 = 425 + 225从上面的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4 + 2)25 = 425 + 225(4) 想一想:25(4 + 2 ) 254 + 252,应填什么符号?2、归纳定律。 (1)从上面的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时可能不是很有条理,教师组织学生仿照上面的例子举出几个这样的等式来,并分别算一算,进行检验。(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左边算式中是什么同一个数相乘,右边算式怎样算呢?师生共同归纳出: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学生齐读)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3) 用字母怎样表示乘法分配律呢?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汇报:教师板书:(a+b) c= ac + bc想一想:a ( b + c )= ab + ac3、比较区别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不同点: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一样吗?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比较,相互发表意见。 指名将自己的意见在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而乘法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1题。先组织学生看题,理解题意,再独立思考,辨一辨,然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第1题是乘法分配律的基本练习,注重形式表达的认识与强化。)2、 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指名说说。(第2题是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乘法的算法与乘法分配律的关系。)3、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七第4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其中24(5+12)= 2417是按运算顺序计算,没有用到乘法分配律;36(46)= 3664是运用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4、拓展题:在里填上适当的数。1672+1673+1875=16728225-2225-6225=225398+639-394=四、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2)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27页练习七第2、3、6题。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例7: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4+2)25 425 + 225= 6 25 = 100 + 50=150(人) = 150(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4 + 2)25 = 425 + 225 (a+b) c= ac + bc25(4 + 2 ) 254 + 252 a( b + c )= ab + ac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第三小学 黎梅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两个不同的算式之间建立起联系。这节课我力图将教学生学会知识,变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将重视结论的记忆变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的体验和感悟,将模仿式的学习变为探究式的学习。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的亮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 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教学的活动。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只重视结论的记忆,而这节课我把学生的活动定位在感悟和体验上,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发现,去探索。尤其是在学生初步感悟到两种算法相等关系的基础上,继续为学生提供有挑战性的研究素材即四组算式: 317+35 3(17+5) 20(5+13) 205+2 (13+7)4 134+74 (86)2 82+62 使学生在辨析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形成清晰的认识。接着在充满儿童情趣的找朋友游戏中,使学生感受到乘法分配律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因数的作用,最后由特殊到一般,总结字母公式。 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了条件 模仿学习,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识容易遗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不能是一句空话。于是,在这节课上,我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材料,提供了猜测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激起了创造的火花。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在是单一的、枯燥的,整个教学过程都采用了让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大胆放手,把学生放在主动探索知识规律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样本:小额贷款公司借款合同范本
- 2025中外设备租赁合同模板(或范文)
- 2025劳动法试用合同协议
- 语句鉴赏课件
- 红楼梦赏析课件
- 商业大楼停车场管理规定及协议
- 农村水产养殖渔业经营合同
- 合同管理与审核标准化流程工具
- 红楼梦彭丹课件
- 红楼梦导读课件
- 2025-2026学年广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酒店客户服务质量提升培训课件
- GB/T 9258.2-2025涂附磨具用磨料粒度组成的检测和标记第2部分:粗磨粒P12~P220
- 2025山西太原西山生态文旅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及子公司招聘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 年小升初吕梁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部编版)
- 2025秋全体教师大会上,德育副校长讲话:德为根,安为本,心为灯,家为桥-这场开学讲话,句句都是育人的方向
- 2025年政工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标准)个人转款协议书
- 2025兵团连队职工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区域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规划书
- 2025年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