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1《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1《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1《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1《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虫治虫课题以虫治虫共 1课时总第_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签发人使用人学习目标1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作者 沈括和梦溪笔谈。2 、体会详略得当、简洁生动的写法。班级检测目标学习重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体会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过程学生纠错(二次备课)一、课前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其喙( )有钳 (2)岁以大穰( )(3)如土中狗蝎( )(4)傍( )不肯2、作者及作品简介1.沈括,北宋。字,杭州钱塘人,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多有成就。他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2.梦溪笔谈,共卷。分故事、辨证、象数、等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这部书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庆州界生子方虫( ) (2)千万蔽地( )(3)方为秋田之害( ) (4)悉为两段( )(5)岁以大穰( )4通过预习,你能将本文以故事写下来吗?教师评价日期二、课堂助学【课堂反馈】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狗蝎 ( )喙( )钳( ) 搏 ( ) 穰(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得通顺 读出情感 个人读、齐读、轮读,自我纠正。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本文逐字逐词地翻译一遍,不会的可以和本组同学讨论。4、师生互动。5、解释下列句中的“之”。 方为秋田之害 则以钳搏之 其虫旧曾有之 土人谓之“傍不肯” 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 项为之僵 驱之别院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以” 以虫治虫 岁以大穰 不以疾也 以烟徐喷之 以虫草为林 试之以足 7、翻译下列句子。千万蔽地。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8、理解内容:将本文分为层次,并概括其大意。9、在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之后,请同学们说一说,作者在这里记录了一种什么现象?10、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11、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试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 延伸:利用生物治虫有什么好处? 小结:学习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课后巩固】(一)以虫治虫练习:1以虫治虫选自_,作者_,字_,浙江钱塘人,_代作家。2解释字词。蔽( ) 悉( )旬日( ) 穰( )3翻译下列句子。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_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_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_4区别下列各句中“之”的不同用法:其虫旧曾有之。( )土人谓之“傍不肯”。( )5“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_ 6填空题梦溪笔谈二则的作者是_时期的著名_家_家_。7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含义庆州界生子方虫:悉为两段:千万蔽地:未布瓦,上轻,故如此:贻以金钗:其虫旧曾有之8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_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