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面对面】(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24 文言文阅读(三).doc_第1页
【名师面对面】(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24 文言文阅读(三).doc_第2页
【名师面对面】(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24 文言文阅读(三).doc_第3页
【名师面对面】(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24 文言文阅读(三).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集训24文言文阅读(三)概括、探究、感悟一、(2014烟台)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一钱落职南昌某,父为国子助教,随任在京。偶过延寿寺街,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暗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忽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后某以上舍生入誊录馆,谒选,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谒上台。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今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矣。”问所劾何事,曰:“贪。”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急欲面陈。巡捕入禀,复传汤公命曰:“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探囊胠筐,为纱帽下之窃贼乎?请即解组去。”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选自清沈起凤谐铎)【注释】国子: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兼最高学府。上舍生:太学生的一种,可通过公试授官。誊录馆:古代考试机构。谒选:在吏部等候选派。刺:名片。上台:上司。潜庵汤公:汤斌,字孔伯。清代著名清官。弹章:弹劾的奏章。舛:(chun)差错。解组:解下印绶,指辞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适堕一钱于地落,掉(2)俟其去而俯拾焉 等待,等候,到时候(3)急欲面陈 陈述2下面的解释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某暗以足践之”中的“践”应选择的义项是( c )a履行,实行,实践。左传僖公十二年:“往践乃职,无逆朕命。”b登。管子大匡:“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践坛。”c踩,践踏。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d排成行列,排列整齐。诗经豳风伐柯:“我觏(u)之子,笾豆有践。”e通“翦”。消灭,除掉。战国策楚策四:“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点拨:“某暗以足践之”的意思是:书生暗中把钱踩在脚下。由此可知,“践”应为“踩”的意思。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那个书生才明白,当年问自己姓名的人就是汤斌,于是十分羞愧地辞官离开了。4请简要说说汤斌是怎样一个人。善于以小事观察人;憎恶贪官;清正、刚直。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韩信拜将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上:指汉王刘邦。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估计(2)诸将亡者以十数 计算,查点(3)王必欲长王汉中 为王(称王)(4)上许之 答应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与您商量大计的人了。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d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点拨:d项只能说明刘邦对萧何的信任,并不能表明萧何是实际领导人。4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原因有哪些?韩信自身具有“国士无双”的真才实学;萧何极力举荐;刘邦对人才的需求及其对萧何的充分信任。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悬牛首卖马肉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选自晏子春秋)【注释】丈夫:成年男子。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逾:超过。莫之服:“莫服之”。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而前置。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喜欢(2)国人尽服之 穿(3)公使吏禁之 代词,代女扮男装的行为2翻译下面的句子。(1)公何以不使内勿服?您为什么不让宫中的人不要女扮男装呢?(2)逾月,而国莫之服。过了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人穿戴男人的服饰了。3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比喻。挂羊头卖狗肉。4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上行则下效,要想纠正某种不正之风,上级的以身作则比法律制止更有效。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刘宣苦读成才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焦竤玉堂丛语)【注释】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刘公宣:即刘宣。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c )a以语使(告诉)b讶其文 (感到惊奇)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 (做法)d使乃优遇之 (他,指刘宣)2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3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五、(2014漳州)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习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注释】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一。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业。贵:以为贵。君人者:指国君或皇上。与:亲附,拥护。非:非难,责怪。遂:终于,最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环而攻之而不胜(围)(2)委而去之(离开)(3)桓公仰而视天(看)(4)辅之则强(辅佐,协助)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寡助之至礼愈至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百姓为天d三里之城 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3翻译下面句子。(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