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写景抒情、山水田园诗)专练1(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草团标:茅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的能力。这首曲子每句都有“山”字,属于“嵌字体”。“山”字有的在句中,有的在句首,也有重复使用的,整齐中见参差,恰到好处地抒写出作者爱山恋山、怡然自乐的心情。(2)本题属于比较鉴赏题,综合考查鉴赏作品语言、形象、手法的能力。孙曲“扫山云惊散林鸦”一句,写作者在清扫石磴,因为云气氤氲,所以扫石磴犹如扫云一般。清扫石磴的声音本来是不大的,但居然惊得林鸦四散飞起,可见这山谷是何等空寂幽深。而林鸦飞起时的振翅声,更反衬出空山幽壑的静谧气氛。王诗“月出惊山鸟”一句,写宁静的春山中,当月亮升起时,皎洁的银辉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通过动景,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2(2014安徽合肥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摊破浣溪沙李清照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注】熟水:古代指煎泡而成的饮料、药汤。酝藉:同“蕴藉”。木犀花:通称桂花。(1)词中所写多为平凡之事、寻常之情,请简要概括。答:_(2)词的末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主要叙写了观景、熬药、读书、赏花等日常琐事,闲静中显出闲适、淡泊之情。(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末句将木犀花拟人化,“酝藉”即写出木犀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花写得非常多情,借以表达了词人对木犀花的喜爱。解析:(1)只要求对词中平凡之事、平凡之情进行概括。从原词来看,每两句一件事,将这些事进行简要概括即可;从这些平凡之事中,就可以看出词人的心情。(2)从末句看,终日向人表现“蕴藉”之态的是木犀花,很显然这是用了拟人的手法。从这个角度出发,将词句内容加以分析并概括出词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即可。3(2014齐齐哈尔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辛弃疾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注】此词是作者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时所作。时年他四十二岁。稼轩闲居带湖时常往来鹅湖游赏。青帘:借指酒家。缟袂:白衣。外家:娘家。(1)这首词上片的第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答:_(2)作者采用了“以乐写哀”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情绪,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春天来了,一场春雨刚过,平原上开满了荠菜花;在刚翻耕过的土地上,一群群鸟在起落着觅食。描绘了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2)作者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色,乡村生活的古朴宁静,词人越写闲适、古朴,越是让人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烦闷和无奈的情绪。反衬自己内心的不平静,这就是壮志难酬、年龄徒增的惆怅。解析:(1)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题干锁定在一、二两句。作答本题,先展开词句描绘情景,再用一句话概括出什么地方的、怎样的春景图即可。(2)考查表现手法,题干已明确就“以乐写哀”的手法进行分析。本词作者所写春景、乡村生活均为乐景。其悲需结合注和“多情白发”的无奈来体味。4(2014长春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耕者苏辙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注】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答: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1)用妇子前来探看和取悦,侧面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渲染了温馨和欢快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作了铺垫。(2)对农家春日忙碌和辛勤劳作的赞美,为农家温馨与和睦的生活感到高兴,对王安石变法后政令繁多无用的嘲讽(批判或否定)。解析:(1)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中前两联写老农夜起饲牛,雨后春耕,晓饷来迟。而颈联,前一句写妇子同来探看,这是侧面写春耕的繁忙;后一句写乌鸢追随,用拟人手法写景,渲染气氛,铺垫后文。由此入手,分析作答即可。(2)考查把握诗歌的感情,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农家春耕,二是政令纷纭。结合注分析概括即可。5(2014惠州四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春归唐庚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注】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惠州。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为商业繁盛之地。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答:_(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1)诗中“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州惠城集市上花团锦簇、城郭外绿柳环绕的景象,突出表现了南国春光之盛。(2)本诗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前面写东风浩荡,遍地皆绿,花繁叶茂,春光烂漫;结尾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从而极大地强化了抒情的力量。解析:(1)考查炼字,作答时,先解释词义,再放回句中描绘情景,最后指出表达效果即可。(2)考查景情关系。景情关系大致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衬情等。作答时,先指出景情关系,再结合诗句分析写了什么样的景,抒了怎样的情,最后指出表达效果即可。6(2014山西大学附中最后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辋川闲居王维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注】白社:古代白色是属于平民的颜色。所以白衣借指平民百姓,白社就是平民的社团。青门:泛指京城东门,因为东方属青色。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水中,叶如蒲苇。於陵子:齐国高士陈仲子的号。据高士传载:陈仲子认为其做官的兄长不义,就带着妻子到了楚国,住在於陵,自号於陵子。楚王听说他很贤德,派人聘请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别处替人浇灌园子。桔槔: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1)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答:_(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二、四联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这两句诗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辋川风景图:青翠的茭白生长在清冽的水中,白鸟展翅翻飞于苍茫的山间。运用了对比映衬、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青菰、绿水与白鸟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2)本诗表达了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第二联的“时倚”“远看”再现了诗人安逸洒脱、怡然自乐的心情。尾联以於陵子自况,暗示了自己隐居的原因。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注】香篝渐觉水沉销: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香篝,薰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碧玉梢:指马菱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菱的华贵。(1)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_(2)简要分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答:_答案:(1)三四句写了层层叠叠碧绿的青山、分外娇艳的鲜花,表达了作者在劳顿旅途中见到碧山、娇花的喜悦之情。(2)使用了叠词、借代的表现手法。“历历”“萧萧”运用叠词,生动地描写出人马行进的状态,增加了语言韵味。“旌旗”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队伍过桥的情景。.语言基础语言运用诗歌鉴赏论述类文本阅读滚动训练一、语言基础1(2014合肥第二次检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b网络具有便捷、迅速的特点,尤为年轻一代喜爱,如何有效利用这个平台,因地制宜地为建设中国梦所用,是每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在考虑的问题。c专家认为,日本政界右翼人士一直努力淡化“二战”战败的概念,其否认侵略历史的观念可谓盘根错节,必须予以法理上的分析和针锋相对的批驳。d如果对方应酬非常得体、礼貌而又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甚至翘足而待,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有些欠缺修养了。答案:a解析:a项,“弥足珍贵”指更加值得珍爱、重视。使用正确。b项,“因地制宜”指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不合语境。c项,“盘根错节”比喻事物关系错综复杂,很难处理。句中适用对象错。d项,“翘足而待”形容一抬脚的时间内即可等到。指很快就会实现。句中望文生义。2(2014唐山二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霍金写了时间简史,被人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b米芾,湖北襄阳人,是北宋著名画家,生活在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c自从实施飞行员培训计划后,学员报名十分踊跃,有航空爱好者,有想开飞机节省时间的企业家,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d政府把“治污减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出台了系列“铁腕”措施,大力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还给百姓一个碧水蓝天。答案:d解析:a项,主语残缺,中途易辙。在“被人”前加“这部书”或将“写了”改为“写的”。b项,句式杂糅。去掉“包括”或“无所不画”。c项,语序不当。最后一句应该是“还有一些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的家长”。3(2014豫东、豫北十校联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如果说连童话的世界都有阳光抵达不到的地方,那一代又一代听着格林童话长大的孩子,是否心底都暗藏创伤?儿童心理研究者布鲁诺贝特莱姆的看法并不完全悲观,他认为,_,_。_,_。_,_。从而产生一种解脱感有助于孩子宣泄自己的可怕冲动尽管他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幻想中的邪恶愿望并且童话中的怪物和犯忌行为从负的方面使儿童感受到人性中的美德那些含有野蛮残酷内容的童话故事当孩子听到童话中也有这些坏事,会发现他自己不是唯一想干这些坏事的人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是一议论性语段,中心是“童话故事”是否让孩子的心底暗藏创伤,由“贝特莱姆”不完全悲观的看法,推知后文的内容。句、句为一组,明确看法;句、句为一组,承句进行解说;句、句为一组,进行进一步解说。二、语言运用4(2014唐山期末)下面是节选的某校元旦晚会的开场白,请结合相关语句,补写出空缺的部分。回顾旧事,我们激情满怀;_。送你一千个祝福,祝福里有我诚挚的笑颜;送你一万个祈祷,祈祷里是我晶莹的杯盏。_;让温馨伴着你,温馨的名字叫永远。我的祝福飘在长风里,如歌如梦;_。今夜有梦,今夜无眠。答案:展望未来,我们重任在肩让欢笑伴着你,欢笑的名字叫灿烂我的祈祷飘在雪花中,如诗如画5(2014云南玉溪二模)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中国社会早期的自然环境是相对恶劣的。北温带的适宜气候既利于人类生存,_,以至于形成“人民少而禽兽众”的险恶局面。同时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加之土质松软,_,更是经常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繁衍。洪水猛兽的逼迫,需要人类更自觉的联合起来,_。因此,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现实社会自身内部的凝聚、稳定、平衡、和谐。答:_答案:更利于禽兽繁殖所以洪水不断泛滥更加协调一致地同自然界作斗争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简明、连贯能力。本段写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第空据下文“人民少而禽兽众”应填气候和禽兽的关系。第空有下文“洪水猛兽的逼迫”可知应填“所以洪水不断泛滥”。第空自然是联合的目的,即“同自然界作斗争”。三、诗歌鉴赏6(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艳丽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色的能力。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回答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第二问要求简要分析。作答时,首先要读懂句子,并对句子描写的意境进行恰当想象,然后用一两个形容词概括出景色的特点。如“园花经雨百般红”,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花园,里面种了许多花,都开放了。一场雨过后,花朵显得更加娇艳美丽。这样的景色,可以用“艳丽”“娇艳”等词来形容。这样分析,考生便不难得出答案。四、论述类文本阅读(2014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建立了以“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唐宋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书写推向极致。花风即唐宋风,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两代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说牡丹,便是说唐人的大气与雍容。唐代文人热烈的吟咏诞生了不少流光溢彩的传世佳作,将牡丹作为“国花”的王者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人咏花,花映人,彼此间彰显着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和大气磅礴,共构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时代风神。然而,由唐入宋,时运推移,文化国情发生巨大转变。理学大兴使得宋代文学精神趋向理性化和细密化,推崇气节、品格。两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使梅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价值持续提高。在宋代士大夫优裕、悠闲、雅致的生活氛围中,微小的梅花逐渐由自然存在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并打破了牡丹宠冠天下的局面,成为新一代“国花”。由“尚牡丹”到“尚梅”,乃是社会习尚和文人心态的变化而引发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可以说,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当时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之交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需求。梅花之成为国花,是历代文人在千年间层累所致,尤其在艰难时世中愈品愈深的结果。林逋在咏梅文学史上的作用是划时代的,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梅花审美的全新格局。当他把自己清旷、高洁、淡远的情怀投入梅花意象的时候,梅花意象就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格意趣和道德内涵,以清妙深幽的意志成为士大夫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征或人格自许的极佳对应物。作为唐宋国花的牡丹和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它们晋身之路既有直曲之别,气度也有豪婉之分,这些都联系着它们迥异的命运。与梅花走向丰富的多元化意象内涵不同,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那就是作为大气雍容、荣华富贵的盛唐气象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追忆里。为何它没有能够像梅花一样继续向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呢?其中,李唐王朝与赵宋王朝不同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亦在他们对国花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李氏王朝凭借军事实力,在马背上夺取了天下,有着浓重的质朴泥土气。王公权贵的喜尚和士人勃发的欢悦、社会大众的需求相契合,构成“牡丹”怒放的时代文化心理的场境。然而,这个场境因热闹而浮躁,由泛众化而蕴浅,使“牡丹”意象不得不在骨子里沾上唐代社会文化之“俗”。相形之下,宋室帝王重文抑武,艺术素养普遍很高。宋代的文官政治,也使文士们的“雅”的审美选择和文化精神成了社会文化中的官方主流。这种“雅”“俗”之趣的分流,自然使牡丹降格于民间,使从六朝以来被文士欣赏的梅花不断被抬升。牡丹与梅花的“国花”地位的禅代,也就成了一种必然发生的事了。然而梅花意象由于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却得以不断升华,成为“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梅花意象由此获得了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之义。梅花意象在历史的曲折行进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7下列关于“唐人尚牡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唐人崇尚牡丹,因为牡丹代表了唐人的大气与雍容,象征着唐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b唐代文人的一些优秀的传世佳作,将牡丹作为“国花”的王者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彰显着它的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和大气磅礴。c唐代社会的文化心理场境因热闹而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拟考试高能(a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提分题库【各地真题】附答案详解
- 农业专利交易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呼伦贝尔农垦那吉屯农牧场招聘考试备考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独特汽车轮胎平衡块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可持续时尚供应链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试题库完整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试题打印(模拟题)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得分题)打印及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练习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第3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 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教学计划
- 煤矿干部考核管理办法
- (2025秋新修订)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肺结节CT判读课件
- 2025港口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 奶茶设备知识培训课件
- 食品添加剂与调味品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
- 2025年国企竞聘上岗笔试题干部竞聘上岗笔试题及参考答案
- DB13∕T 5958-2024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采场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