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导学案.doc_第1页
【名校联盟】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导学案.doc_第2页
【名校联盟】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导学案.doc_第3页
【名校联盟】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导学案.doc_第4页
【名校联盟】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文化生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导学案审核 : 包科领导: 编号:10组内评价: 班级: 姓名: 小组: 使用时间: 教师评价: 1、传统文化的形成:文化具有继承性2、传统文化的含义是什么?3、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都有哪些?4、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双重作用?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意义?6、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7、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课内探究案】探究交流:小组内讨论交流,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辨正误,说道理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传统习俗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 b. c. d.【课后拓展案】4下列选项中属于传统文化的是( )诗经、春秋“大同”思想长城、故宫传统礼节九寨沟自然风景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5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具有历史的烙印 b. 带有本民族色彩 c. 只能存在于历史中 d. 渗透在现实生活中6文化大师张岱年指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c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同时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高二年级文化生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主编: 张志梅 审核 : 包科领导: 编号:11组内评价: 班级: 姓名: 小组: 使用时间: 教师评价: 一、学习目标:1、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2、理解教育在文化发展中作用3、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二、学习重点、难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课前预习案】-导学诱思,知识梳理要求:利用课前10分钟,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导学诱思: 在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上,500名幼稚童声吟唱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目前,北京、广州等城市的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即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等“国学”篇目重新列为必修课,要求学生熟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千万的孩子加入“读经”的行列。这说明了什么?1、 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如何?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课内探究案】要求: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辨正误,说道理 因为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所以我们要原封不动的继承。请评析上述观点。【课堂检测案】有效训练:要求:限定时间3分钟,独立完成1下列对文化传承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传承即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b、文化传承即对文化精华的吸收c、文化传承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发展,在发展中的继承d、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2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创新。应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 )a、 b、 c、 d、3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汲取智慧。”这表明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是( )a、不断创新的过程 b、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c、学习外域文化的过程 d、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课后拓展案】1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它具有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内涵同时又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的优秀文化思想,这说明:a、文化的发展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b、文化要继承不要发展c、文化要发展不要继承 d、文化的创新可以凭空想象2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这段文字表明()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往往对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c、生产力推动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d、社会实践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毛泽东在延安整风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用“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这个词汇源自汉代史学家班固所写的汉书,本意是指对待儒家经典的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治学的方法。毛泽东推陈出新,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改造,把它变成了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为人们打开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境界。据此回答:3-4题3实事求是一词源自汉代史学家班固所写的汉书说明()a、文化继承就是原封不地的继承b、继承是发展的前提c、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d、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4毛泽东引用“汉书”上的实事求是一词,并推陈出新,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说明()a、传统文化已不适合现代生活b、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应抛弃所有的东西c、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我们要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检测案主编: 张志梅 审核 : 包科领导: 编号:12组内评价: 班级: 姓名: 小组: 使用时间: 教师评价: 【知识回顾】熟记和理解的知识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涵义;2、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3、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2、教育在文化发展中作用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汉族传统习俗的是( )中秋节赏月 泼水节 那达慕大会 元宵节看花灯a b c d2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结构体系独特艺术造型优美 艺术装饰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 b c d3. 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和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和建筑b、传统思想和文学艺术c、传统思想和传统习俗d、传统建筑和文学艺术4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 道德观念 文学艺术a b c d5.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关于这种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6. 这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a b c d7. 人们之所以会 每逢佳节倍思亲 , 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 a、稳定性 b、民族性c、一致性d、发展性7.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以和为贵 ”的思想,在今天体现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之中,并与时俱进地增添了新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a、民族性和渗透性 b、稳定性并能因时而变 c、民族性并能因时而变 d、融合性和多变性8.下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具有民族的特色一旦形成永远不变具有强大的继承性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性a、 b、 c、 d、9.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10.对于传统文化,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下面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有( ) 民族 国家 社会 个人 a b c d 11.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 b c d1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a、发展和继承 b、取其精华和去其糟柏 c、传统文化是包袱 d、抛弃传统文化13.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该抛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全部继承b、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传统文化中尽是糟柏,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c、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有其精华与糟柏,必须扬弃即批判继承d、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传统文化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必须全部抛弃14.海外华人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大,但海外的华人对春节都非常重视,过得热烈,因为()a、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庆祝春节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春节只是中国人的节日 c、传统习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d、传统习俗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国家的发展道路影响深刻15.右下图为刻于明朝初年、悬于黄山市西递慈善堂的“孝”字。该字上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呈现猴头和慈妇的头像,表达了不孝便由人变猴的意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却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由此看来,继承传统文化应 () a.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海纳百川,熔铸百家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二、非选择题:16、周易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论语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孟子中说:“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我国古代的“忠孝”思想在历史上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2)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传统道德思想?17、材料一:“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劝解世人爱护自然的思想在古代的律法中已有所体现,夏代的律法就规定“春天禁止砍伐、捕鸟、猎获幼兽”类似的内容在后面各朝代的律法中都有所体现。材料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定为中国的基本国策。(1)材料一、二共同反应了什么主题?(2)材料一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3)试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内在关系。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参考答案课内探究答案 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史财富还是包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它就是财富;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加分析的照搬,传统文化就会成为包袱。所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正确地对待。例如,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应该提倡;但古代“二十四孝”中机油精华也有糟粕,如“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毫无人性;“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充满迷信思想,对现实生活是包袱,应该抛弃。有效训练13 add 课后作业: 13dcc第四课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参考答案课内探究答案(辨析题):(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2)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所以文化继承必然要继承传统文化。(3)但这种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继承,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在继承的过程中,要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有效训练13cad 课后作业: 14 a a b c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检测案答案一、选择题:1-5cddad 6-10 bbccd 11-15 dbcab 二、主观题:16、(1)在历史上,我国古代的“忠孝”思想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家庭和谐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一味强调“忠孝”,使人们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形成了国家生活或家庭关系中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