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不进位)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不进位)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不进位)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不进位)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不进位)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46页的例1及“做一做”习题和练习十的第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策略。2、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二个因数得多少个“十”,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小黑板出示)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口算,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123= 422= 154=1230= 4220= 1540=2、笔算:(指名板演全班齐练)师:上学期我们也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下面的题请大家拿出草稿纸做一做吧!237 564师:你是怎么计算的?【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旧知识制造出新知识上的认知冲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1、创设情境。师:前两天老师在新华书店看中一套12册的连环画,每册1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接着问“你能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师:刚才同学们估了,那老师付150元够吗?生:不够,少了,付的钱数应比100元和150元都要多。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1)师:采用设疑,“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你能试着算一算吗?”(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3)小组交流与讨论。(4)汇报交流内容。连加法:14+14+14=168(元)(12个14相加)生2:先算出10本书的价钱140元,再算出2本书的价钱28元,最后将140元和28元加起来就是12本书的价钱了。算式是:1410=140(元)、142=28(元)、 140+28=168(元)我先按一本10元算,再算加一本4元,最后加起来就是12本价钱算式是1210=120(元)、124=48(元) 、120+48=168(元)我把12分成9和3,先算149=126(元),再算143=42(元),最后12642=168(元)竖式计算师:“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3、教师精讲点拨(1)同们真聪明,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笔算方法计算1412。(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2)让学生根据竖式结合142=28、1410=140、140+28=168说出竖式计算的原理,在这里是这样引导的:这个28怎么来的?这个114相当于什么相乘,所以这个乘出来的积末位4要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把这个0和“+”空着,可以写吗?(让多个学生对着竖式说说)(3)师:请同学们将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对照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生:结果是比150要多,说明计算很正确。师:是啊,估算也是一种检验计算结果的方法,在今后的计算过程中你就可以运用它来检验计算结果了。4、归纳提炼(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吗?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汇报。(2)提炼:两位数乘两位数其实就是将其分解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进行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再算两位数乘十位数,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三、巩固拓展1、我是判断小能手(小黑板出示:仔细观察,认真判断)3 3 1 2 2 3 1 3 4 4 2 1 9 9 4 8 2 33 3 4 8 4 63 2 9 5 2 8 6 92、完成p46的“做一做”。3、我是小神算(小黑板出示:每组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 ,共同订正。)2313 3331 4312 11254121 3212 2214 2134【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习题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算法和算理的认识,提高计算能力。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练习十的第1、2、3题。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1 4 1 2 =288(元)14 12 281 4 2的积 14 1 4 1 0的积168答:一共要付168元。【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他们相互合作、自主探究。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小黑板出示:前两天老师在新华书店看中一套12册的连环画,每册1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以老师买书为背景素材,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为新课的学习酝酿了良好的情绪。2、自主探索,研究算法、提出问题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首先让学生在情境中搜集出“一套12册”“每册14元”这些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接着问“你能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尝试解决估算之后,暂且不做评价,采用设疑,“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你能试着算一算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与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寻找方法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的算法可能出现以下几种:a、14+14+14=168 b、1410+142=168 c、1012+412=168 d、149+143=168,还有用竖式计算的然后我通过“老师很想知道这些方法都是借助了哪些旧知识来解决的”这一问题进行回应式沟通。促使学生不断明确算法。在竖式计算是基本方法的意识渗透里,我让学生进行自悟,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由多种算法向基本算法过渡。、算理沟通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我先从横式出发引导学生沿分步算式去寻找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及两积之和。组织质疑:a、你能发现横式与竖式之间的联系吗?b、第一步横式在哪?第二步横式呢?但横式明明是140,而不是14呀?c、0写不写一样吗?接着我又组织学生从竖式的各层积出发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28是谁与谁相乘得到的?表示什么?竖式中的14呢?”“假如把计算过程分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你觉得哪个步骤最关键?”并有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的梳理,指引学生在反复体味中感悟竖式与横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验证结果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让学生交换14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法。3、巩固强化,推广应用在练习设计上,我将多样性、趣味性、综合性、循序渐进性为一体,把练习题呈现在不同的类型中巩固强化。、我是判断小能手:它是一个逆向思考过程,考察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综合性强。因此,指导学生先观察,再找错,然后分析错误原因,最后订正,强化难点。、完成教材上的做一做。、我是小神算:锻炼学生的计算速度与计算能力。【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归纳、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节课我在设计上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2、加强估算。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估算的次数,远比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所以在计算课中应不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这对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3、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求计算结果。由于学生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