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四川文综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a b c d【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解析】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写意性”的限制条件。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其中最具有写意性的是草书。选项a属于行书,b属于隶书,c属于篆书,d属于草书。故答案为d。【答案】d楷体汉字执王臣劓甲骨文2(2013江苏单科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考点】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演变。【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题干图片文字比较可知,甲骨文与现代的文字具有某些相似之处,故d正确。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可识读的文字,楷书之前是隶书、小篆,故ac表述有知识性错误,楷书工整规范,故b表述错误。【答案】d3(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考点】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的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断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表现奸诈多疑;蓝色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选择b项。【答案】b4(2013山东基能18)印章是在方寸之间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品。根据印面形式划分,文字凹陷下去的印章称为阴文印,文字凸起的称为阳文印。图3中的阴文印钤盖出的印拓应是() 图3 a b c d【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解析】因为阴文印的文字是凹陷下去的,印泥粘在文字的周围,因此文字周围带有印泥,而文字由于是阴文凹陷下去,所以印出来的字是白底。故答案c符合题意。【答案】c5(2013山东基能72)图15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图15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解析】根据所学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故c项错误。故答案abd符合题意。【答案】abd6(2013海南单科3)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a b c d【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解析】篆书之后是隶书,a是篆书;b是楷书;c是隶书;d是草书。故选c。【答案】c2012年题组1(2012福建文综卷13)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b丝帛 c竹木简d石碑【解析】这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是串成串的竹木简,很容易选出答案,但这个题目的设问很绕,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册是用什么材料来记录文字信息的。【答案】c2(2012安徽文综卷12)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3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a b c d 【解析】隶书: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审美价值;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根据它们的特点可知,a项隶书,b项楷书,d项草书,c项行书。【答案】c3(2012四川文综卷13)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图5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有助于我们了当时的文化生活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a b c d【解析】本题干从图中说唱俑的形态与内容分析,主要反映了手工业中的制陶技术和汉代的文化生活。图5是东汉说唱俑,并没有反映出汉代其它的娱乐方式,排除,正确选项为b。【答案】b2011年题组 图41(2011安徽文综1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解析】“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是文人画的特点,苏轼一生,几遭贬谪,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滋味,愤懑不平之气交织于心,发诸毫端,借诗画以泄胸中盘郁。作者通过作画抒写胸臆之情。郁闷的心情通过绘画表露无疑。这符合文人画的特点。所以a项符合题意。“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又称“疏体”是唐代吴道子的画风, 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排除b。“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句说的是王维,出自苏轼的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是王维的字)指出了王维的诗能够将诗情画意相结合的特点。排除c。“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含寓淡泊名利、心向清纯之意的山林气味,这与作者抒发郁闷之情的寓意不吻合。排除d。故选a。【答案】a 2(2011福建文综1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京剧取各种戏剧之长而成,不是“戏剧之祖”,排除b项。京剧的形成是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进京后,并非是元末初创,也非在康乾京化,故排除c、d两项。乾嘉落户是指在乾隆、嘉庆年间落户于北京,同光扬名是指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民族瑰宝是指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故选a项。【答案】a 2010年题组1(2010福建文综13)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解析】此题考查古代书法艺术和书法名家。解法一:日本文字主要由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创造的片假名和学问僧空海采用汉字草书创造的平假名构成,材料中点出平假名,故受草书影响,怀素是狂草名家,选d;解法二:根据材料中的平假名字体判断是模仿草书,这是本题考查的主要意图;解法三:排除法,王羲之非唐朝,颜真卿和刘公权擅长楷体,故选d。【答案】d 2(2010北京文综14)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时间的掌握。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大画家;吴道子是唐朝的大画家;李贽是明朝末年的思想家;王祯是元朝时期的农学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项。【答案】c3(2010海南单科8)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图1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解析】文人画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抒发个人情感。【答案】a 2009年题组1(2009上海历史2)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甲骨文、圣书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a两河流域b中国 c地中海东岸d埃及【解析】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人发明的文字,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埃及圣书字由意符、音符和定符组成,是一种语词-音节文字。陶尊上的“”刻划符,属于象形文字,应该是中国的甲骨文,故选b。【答案】b 2(2009广东文基19)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解析】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 d项字体为小篆。而a为甲骨文; b为行书;c为楷书,都不正确。【答案】d 3(2009浙江文综12)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解析】题干关键词是“隶书”。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据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秦朝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他写的秦始皇廿六年诏铭用的是小篆体,b项错误。c项指的是草书。正书是指楷书,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4(2009全国文综一1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a初唐书法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d唐三彩【解析】初唐书法解析:初唐书法“娟秀淡雅”反映了南方文化的特征。【答案】a 5(2009上海文综30)中国古代艺术精彩纷呈,享誉世界,其中集彩塑、壁画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是()a麦积山石窟b敦煌莫高窟 c大足石刻d云冈石窟【解析】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答案】b 6(2009上海文综29)人类在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过程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下列是大英博物馆和西安秦兵马俑博物馆收藏的作品,它们的风格是() 古代亚述帝国的猎狮图 中国秦俑头像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 c自然主义d抽象主义【解析】从图片的内容和所处的时代来判断应是现实主义风格。【答案】a7(2009安徽文综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a顾恺之b吴道子 c张择端d郑板桥【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古代绘画的杰出代表人物 ,图中第一个高峰应为唐朝时期,a顾恺之是魏晋时期,b吴道子是唐朝时期,c张择端是北宋时期,d郑板桥是清朝时期,故b项正确。【答案】b 8(2009四川文综12)图4、图5是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绘墓砖。这两幅图() 图4 图5a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民族构成情况 b证实了魏晋时期男女劳动分工状况c展现了魏晋时期当地动物养殖状况 d有助于了解魏晋时期饮食生活状况【解析】题干中“以庖厨为题材”,通过阅读图片信息,可知应是饮食生活状况。故选d。【答案】d2008年题组1.(2008上海综合能力8)某蜡像馆工作人员欲按年代先后给下列历史人物的蜡像排序,正确的是()屈原 徐光启 司马光 司马迁a bc d【解析】屈原生活在春秋时期,徐光启生活在明朝,司马光生活在北宋,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时期。【答案】c 2.(2008江苏单科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 王羲之b. 张旭c. 颜真卿d. 柳公权【解析】a项王羲之是魏晋时期的,而杜甫是唐朝人。c项和d项中颜真卿、柳公权是楷书,比较严谨。而诗句中的书法家潇洒不羁,作品酣畅淋漓,“如云烟”,应该选b项书写草书的张旭。【答案】b 3.(2008山东基能57)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作者是阎立本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a. b. c. d. 【解析】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属于人物故事画,故排除。施明清时期水墨画的特点。【答案】b4(2008山东文综10)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同时注意中外对比,找寻人类文明的共性与个性。【答案】d 5.(2008广东文基20)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a汉b唐 c宋d清【解析】京剧产生于清代,应该选d项。【答案】d 6.(2008海南单科4)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解析】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与其他剧种交流渗透,并吸收了其他杂曲的特点。【答案】d 2007年题组1(2007江苏单科2)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解析】a是小篆;b是楷书;c是行书;d是草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答案】a 2(2007宁夏文综)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a. 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 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c. 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 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解析】宋元丰三年苏轼被谪至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时做黄州寒食诗帖。贴中用笔率意奔放,恣肆挥洒,有徐起渐快,嘎然而止的节奏,体现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可以明显看出被贬谪黄州的悲愤情感,正体现了“宋人尚意”的特色。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正体现出字体的变化特点。【答案】d 3.(2007海南单科8)图3是湖南长沙马王堆座墓葬中出土的丝织品,上面用当时通行的字体抄写了一部典籍,它应该抄写于()a商周时期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出图片内含信息,所写文字为隶书。【答案】b 二、主观题1(2009海南历史26)(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汉书地理志下材料二 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前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庞,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隋书地理志下材料三 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怒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立,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摘编自太平御览(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直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8分)(2)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4分)【答案】(1)从原始落后的经济状态到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社会风气从迷信鬼神到崇尚教化;文化不断发展,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北方。(8分)(2)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陶渊明、思想家范缜。(任选其中二项,4分)2(2008江苏单科21)(10分)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