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同一中2016年月考(3月)高二历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客观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到后面的答题卡里。共50分,每小题2分)1、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文中的“他们”是指a贵族 b平民 c外邦人d奴隶2、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neminemlaede imoomnes,quantum potes,iuua!即: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3、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更名天下田为王田”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4、“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主要是因为 a、变法彻底 b、赢得民心 c、与时俱进 d、仁义致远5、(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6、商鞅变法中直接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是a.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b.移风易俗c.制定连坐法 d.奖励耕织,重农抑商7、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井田制的确立;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百家争鸣;频繁的争霸战争 a. b. c. d.8、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北宋统治下的洛阳呈现繁荣景象c唐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9、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10、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11、“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c、支持变法的皇帝过世,他们失去了支持 d、保守派当政,坚决反对新法12、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13、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a意大利 b西班牙 c德意志 d英国14、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重要相同点是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反对教皇权威 主张先定论a、 b、 c、 d、15、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a、加尔文教对许多国家产生重大影响b、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c、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16、被称为新教的的罗马的城市是a.维登堡 b.伦敦 c.巴黎 d.日内瓦17、恩格斯说:“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加尔文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组织b、加尔文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c、加尔文的主张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加尔文主张加强王权18、穆罕默德阿里对土地改革的措施不包括a取消包税人的免税地 b没收违规宗教地产c将全国土地平均分配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19、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包税制,主要打击了a.宗教长老阶层 b.马木路克 c.英国殖民者 d.广大农民20、下列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b奠定了埃及近代化的基础c使埃及逐渐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d使埃及彻底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2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c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d都建立了新式海军22、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是: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 欧洲列强的干预 阿里政权的穷兵黩武 奥斯曼帝国凭借强大的武力进行镇压a b c d23、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 b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d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4、 “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基于这一思想,阿里改革采取的改革措施是a加强中央集权 b保护民族工业 c发展机器生产 d大力发展军事力量25、马克思说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局面b阿里以强势手段开放学习使埃及走向近代化,摆脱数百年的停滞c阿里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使埃及的独立和主权能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d阿里统治政权时间较长,是埃及历史上唯一一人第卷 主观卷(共50分)二、非选择题: 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卫秧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那一派别的思想(2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6分)(3)材料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2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0分)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图一:胡服俑 图二:孝文帝出行 图三: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4分)28、(16分)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著名的改革家,其变法在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点、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材料二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三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材料四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请回答:(1)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两条)?(8分)(3)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四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4分)大同一中2016年月考(3月)高二历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客观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到后面的答题卡里。共50分,每小题2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cdcaadaddaaca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dcbdcccbd二、非选择题:(50分)26、法家思想。(2分)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重农抑商。(6分)肯定(支持)态度. (2分)(10分)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国统一六国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秦以至中国历史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7、(1)信息: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2分)影响: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易服装,改鲜卑服为汉服;改汉姓,改鲜卑族为汉姓;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讲汉话,以汉语为正音等。(8分)(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人的封建化进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