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课堂实录.doc_第1页
诗两首课堂实录.doc_第2页
诗两首课堂实录.doc_第3页
诗两首课堂实录.doc_第4页
诗两首课堂实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两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己亥杂诗的课堂实录 阿荣旗三岔河中学:张庆红课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己亥杂诗教材分析诗五首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是一束古代诗歌的集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出了身处漏雨茅屋心系“天下寒士”的情怀;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道出了去国还乡的复杂情怀,其人不同,其事各异,却都是真心真语,字字关情。之所以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教,我觉得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目标1、 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2、 品析语言,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品析语言,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1、 导入(一分钟):师:中国在文学史上有一种体裁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知道是哪种体裁吗?生:是诗歌。师:对,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五首中的两首。我们先来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板书诗题)2、 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简介杜甫 (一分钟)师:作者是谁?生:杜甫师:我们曾学过他什么作品?生1:春夜喜雨。生2: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师: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生3: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是“三吏”“三别”。 2、解题并出示背景介绍:(二分钟)师:那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出示幻灯片,学生读)安史之乱中,诗人携带家眷历尽磨难来到成都。茅屋是他在亲友的帮助下建成的一座草堂,虽然简陋,但对于生活仍要靠亲友接济的杜甫来说来之不易。茅屋建成后,诗人的生活一度安定愉悦。但好景不长,一年后的五月,一场暴风雨使茅屋严重破损,把茅屋前200年的大楠树也连根拔起,诗人奔告了好一阵才筹资把它修好。这年深秋,灾难再次来临,狂风破屋,秋雨成灾,诗人长夜难眠,有感而发。题目是什么意思?生1: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师:歌是什么意思?生2:是歌曲吧。生3:是一种体裁吧。师:对,歌,就是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一会儿我们读时再来体会诗歌的特点。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可诗人却要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的感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聆听诗人的心声。3、 (八分钟)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 。 要求:读的准,读的顺。师:有哪些字是你不认识的或叫不准的?提出来,并说意思。生1:俄顷的顷。生2:丧乱的丧生3:见此屋的见。(出示幻灯:读准字音并解释:怒号 ho 三重茅 chng 挂罥 jun 沉塘坳 o 布衾 qn俄顷 qng丧乱 sng 广厦 sh 大庇 b 突兀 w 见此屋 xin)4、学生自由读诗歌,试着划停顿。5、老师范读(两分钟)。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停顿(看和你刚才划的停顿一不一样)。6、学生再读(十分钟)。要求: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大意,(有疑难处可与同桌或小组成员交流。然后自己对照课文,用现代汉语说说诗歌内容。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 ,并为其命名)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境中,为下面学习做铺垫。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一是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引起阅读兴趣,二是可以激起学生对作者的同情,增强爱国情感。这里的范读是为正音,也为感染学生,创造氛围。养成良好的交流合作的习惯,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请从三节中任选一小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说说你所看到的画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示例:读这几句诗,我看到枯黄的茅草,在狂风的咆哮中漫天飞卷。一位颓然的老人,站在刚下过雨的泥泞中。他右手拄着老树枝做的拐杖,左手里紧攥着几根茅草。他驼着背,披着发,脸上布满皱纹,深深的皱纹里还夹杂着些许泥土。他的眼睛浑浊不堪,似乎在焦急地搜寻着什么。)师: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看出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 ?能给加一个标题吗?生:三幅。分别是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师板书)师:谁能任选一小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说说你所看到的画面。7、诗歌赏析(十分钟)师:讨论,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发泄因茅屋被秋风吹破而产生的不满么?联系诗中所描写的情况推测作者的境遇和思想感情。(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观点并提出新问题)师:作者的境遇是什么样的?从哪句看出来的?生1:他是不幸的,首先是秋风把他的茅屋吹破了,我从第一句看出来的。师:哪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生1:“卷”和“怒号”写出了风的威力。师:你能有感情的把他读出来吗?生2:我从第二节诗也读出诗人是不幸的,他的茅草让群童抱走了,却怎么叫都不回来,害得他只能叹息。师:那他叹息什么呢?生3:我认为是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生4::我认为是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生5::我认为是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师:好,谁能有感情的朗读。生6:我还从第三节中感受到了诗人是不幸的,“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是怎么不幸吗?生7:贫困盖的被子薄,下雨屋漏使他无法入睡,这是多么不幸啊!师:哪句话能看出诗人的心情?生8:“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无疑是非常的沉重。师:请你有感情的读出来。面对这重重的不幸,换了主角是你,你会有什么心理活动?而诗人的表现如何?生9:我肯定会相当痛苦,会怨天尤人,也许会哭。生10:我会痛苦然后去修房子。师:诗人这时由己及人,由个人的悲惨遭遇想到天下的穷苦之人,从而产生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牺牲自己的愿望。诗人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为人的人道主义宽广胸襟的展示。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表达诗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高潮部分是哪一句?(学生集体找出答案,并朗读品析之)点拨:(略) 师 :诗人的理想你们看来,在当时可以实现吗?那为何还要如此不切实际?师小结:诗人的理想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即使他甘愿自我牺牲也是一样。他生出这样的愿望,是基于对人民困苦生活情况的深切体会,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饱经磨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推己及人,由家到国,甚至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国家社稷,甘愿牺牲自己,这是何等恢宏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杜甫的这首诗之所以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7、深情诵读,(要求:读出诗人的愁苦,读出诗人发自肺腑的祈盼,读出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朗读指导(六分钟)。8、回顾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饱含爱国之情的语句?生1: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生2: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3: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4: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生5: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竞背诗歌。三、自学己亥杂诗(五分钟)。 学生用学第一首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出示幻灯片:学习方法。 (点拨)4、 比较两首诗,看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体裁,相同点是都是先叙事抒情后议论,都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师总结: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这狂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己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又何尝不是呢,他辞官回乡却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愿我们永远将其铭记于心,永不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作业:1、积累字词,抄在积累本上。 2、继续背诵这两首诗歌。 3、发挥合理想象,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成一篇600字的现代文。板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己亥杂诗杜甫 龚自珍现实 秋风破屋 己 叙事抒情群童抱茅 夜雨湿屋理想 祈求广厦 人(天下寒士) 议论 忧国忧民 (爱国) 课后反思: 这次讲课从总的来看,我是不满意的,实际上的课堂和我预想的课堂差距较大,也许是备学生备的不够充分,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致使前松后紧,这节课的亮点诵读指导没有很好的展示出来,很是遗憾 。 我反思了一下,是自己在平时练得太少,时间观念不是很强,无论结果如何,我今后一定要好好的去做,平常的公开课也一定要讲,一定要练 。绝对不能稀里糊涂的了。 赛课要当做常态课来上,常态课也要当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