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7.3《功率》教学设计4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1页
高中物理 7.3《功率》教学设计4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2页
高中物理 7.3《功率》教学设计4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3页
高中物理 7.3《功率》教学设计4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 功率新课教学一、功率 首先以提问方式复习上一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然后提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实际问题中,不但存在着做功多少的问题,还有做功快慢的区别.做功多少的计算我们上节课已经讨论了功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中又是如何来描述做功快慢的呢?物理学中为了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引入了功率这一物理量,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情境设置1:现有甲、乙两人摘棉花,甲6天摘了500 kg,乙8天摘了600 kg,你打算怎样比较谁摘得快,并说出你的方法.情境设置2:力f1对甲物体做功为w1,所用时间为t1;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2,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 )aw1=w2,t1t2 bw1=w2,t1t2cw1w2,t1=t2 dw1w2,t1=t2 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工作量与时间的比值来衡量甲、乙两人的工作快慢.用比值来反映快慢,比值大的快,比值小的慢. 在以上基础上,继续创设情境,引出功率的概念. 对于功率的概念,初中已经作了初步的学习,因此学生在理解上较为容易.教师直接创设情景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功率这一概念提出的必要性. 总结:做功快慢的比较有两种方式:一是比较完成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另一是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的功. 在物理学中,一个力所做的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 ,叫做功率.用p表示,即p= . 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上式是功率的定义式,也是功率的量度式,p与w、t间无比例关系,做功的快慢由做功的物体本身决定.根据这一公式求出的是平均功率,同时这个公式变形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求功的方法:w=pt. 指导学生说出公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和单位.并概括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瓦特,常用单位有千瓦.【讨论与交流】小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书的封面上,打开书的封面形成一个斜面,并使硬币开始下滑.请同学仔细分析一下,在下滑的过程中硬币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功?哪些力不做功?如果斜面的倾角增大,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倾角增大时,功率是否也增大?提示:比较不同倾角时的功率,应注意硬币开始下滑处的高度应相同.讨论功率时须指明哪个力的功率.实验的分析讨论,要注意所分析的是某个力的平均功率.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做功分析,可利用功率的定义式,在理论上进行的推演,使思维更加严密.开拓视野:认识一些常见机械做功功率汽车发动机:5104 w-15104 w摩托车约2103 w喷气客机约2108 w火箭的发动机约11013w人的平均功率约1102 w,优秀运动员短时间内的功率可达1 000 w人心脏跳动的功率1.5 w左右万吨巨轮106 w以上蓝鲸游动的功率可达350 kw等等.例 一个物体在f的作用下,在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为s,已知作用力f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同,求:(1)力f所做的功;(2)力f的功率.解答:略.由此得到功率的另一种求解公式p=fv,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体运动速度v的乘积.由于v=s/t求出的是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则p=fv求出的是f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如果t取得足够小,则v就可以为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据p=fv求出的就是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讨论:由p=w/t求出的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综合学生讨论得到:由于据p=w/t求出的功率反映的是做功的平均快慢程度,所以,据p=w/t求出的是平均功率.总结:p=w/t 求平均功率p=fv 可求瞬时速度(v是瞬时速度)p=fv 可求平均速度(v是平均速度)课堂训练1.一台机器用2分钟时间做了6104 j的功,这台机器的功率是多少?2.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是说明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b.功率是说明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c.做功时间越长,功率一定小 d.力做功越多,功率一定大答案:1.500 w 2.b二、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问题1:人用力直接做功能否像汽车做功那样快呢?汽车做功能否像飞机做功那样快呢?人如果做功过快,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汽车超负荷运转会产生什么后果呢?问题2:长跑运动员能否用100米短跑的速度来完成5 000米的赛跑路程呢?为什么?提示:1.人做功过快,会引起疲劳,甚至受伤、生病等,汽车超负荷工作会造成发动机熄火或烧毁.2.奥运比赛是一种挑战运动极限的比赛,人与机器一样,不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短跑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时间不过是十几秒,能以最大的速度跑完全程,此时运动员的输出功率是正常时的数十倍.在5 000米的长跑运动中,运动员不可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因此长跑运动员不可能一直保持百米赛跑那样的速度.总结:1.额定功率:指机械在长时间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是机械发动机铭牌上的标称值,额定功率是动力机械重要的性能指标,一个动力机械的额定功率是一定的.2.实际功率:机械在运行过程中的功率是实际功率,实际功率可以小于额定功率,可以等于其额定功率(称满负荷运行),但不能大于额定功率,否则会损坏机械.课外作业:很多机械的铭牌上都标有这台机器的额定功率,请同学将家里的电器设备上的额定功率都记录下来,并计算家里的每部机器每天要做多少功?要消耗多少电能?哪一部机器最耗电?并与同桌进行交流.三、功率与速度 根据力、位移、时间与功率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推导出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式.自主活动: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推导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式.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点评、总结;分析公式的意义.问题: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启动和行驶过程中,其牵引力和行驶速度是怎样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推理、作答.结论:根据公式p=fv.当功率p一定时,f与v成反比,即做功的力越大,其速度就越小.当交通工具的功率一定时,要增大牵引力,就要减小速度.所以汽车上坡时,司机用换挡的办法减小速度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当速度v一定时,p与f成正比,即做功的力越大,它的功率就越大.汽车从平路到上坡时,若要保持速率不变,必须加大油门,增大发动机功率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当力f一定时,功率p与速度v成正比,即速度越大,功率越大. 起重机吊起同一物体时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输出的功率不等,速度越大,起重机输出的功率越大. 教师投影教材上的例题,引导学生独立审题,分析后写出解题过程. 投影学生的求解过程,总结点评.例2 如图所示,位于水平面上的物体a的质量m=5 kg,在f=1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位移为s=36 m时撤去拉力f.求:在下述两种条件下,力f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各是多大?(取g=10 m/s2) (1)水平面光滑;(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15.解题思路1: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让学生计算力f在36 m位移中所做的功,强调功只由f和s这两个要素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因而两种情况下力f做的功相同,均为w=360 j;第二步由同学计算这两次做功所用的时间.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1=2 m/s2,a2=0.5 m/s2;用s= 分别求出t1=6 s,t2=12 s. 第三步用功率的定义式即平均功率的计算公式求得p1=60 w,p2=30 w.解题思路2:用公式vt2=2as分别求出每次的末速度,再用公式 =vt/2求出每次的平均速度v 1和v 2,最后用p1=fv 1和p2=fv2求最后结果,这是解决问题的另一思路.课堂训练 质量m=3 kg的物体,在水平力f=6 n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t=3 s,求:(1)力f在t=3 s内对物体所做的功;(2)力f在t=3 s内对物体所做功的平均功率;(3)在3 s末力f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解答: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加速度a=f/m=2 m/s2则物体在3 s末的速度v=at=6 m/s.物体在3 s内的位移s= = 232 m=9 m(1)力f做的功w=fs=54 j(2)力f在3 s内的平均功率p= =18 w(3)3 s末力f的瞬时功率p=fv=36 w.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主要内容.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功率的单位有w、kw,1 kw=1 000 w.3.功率的求解公式有:p=w/t、p=fv其中p=w/t和p=fv可用来求解平均功率,而p=fv也可用来求解瞬时功率.4.要会用p=fv分析汽车的两种启动过程.布置作业1.教材问题与练习第1、2题.2.认真观察身边的电器铭牌,记录电器的额定功率,并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3 功率一、功率1.定义:功和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2.表达式:p= ,变形式:p=fv.3.单位:w、kw.二、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1.额定功率:正常条件下可以长时间工作的功率.2.实际功率:机车实际输出的功率.三、功率与速度的关系p=fv.活动与探究课题:探究某种运动中人做功的功率,让学生设计一个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测量.目的: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通过亲身的实验,达到内化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过程:教师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设计可行方案,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实验方法和感受实验成果的喜悦.放手让学生自行讨论、分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给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机会.方案选定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求功和功率,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测量哪些物理量?测量是否存在误差问题,如何才能较准确地测量.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最后实验结果,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交流汇报,师生共同观看,最后还可以进行评选活动.实验方案举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设计实验)方案1:学生提一桶水上楼时的平均功率.方案2:设计沿某一竹竿和树干上爬一定的高度,来测量做功功率.方案3:运动会上,百米比赛的同学的最大功率.方案4:测算自己举起杠铃时的最大功率.习题详解1解答:在货物匀速上升时,电动机对货物的作用力大小为f=g=27105 n由p=fv可得v= m/s=3710-2m/s.2解答:这台抽水机的输出功率为p= w=3103 w它半小时能做功w=pt=31031 800 j=5.4106 j.3解答:此人推导的前提不明确.当f增大时,根据p=fv推出,p增大的前提应是v不变,从v= 推出,p增大则v增大的前提是f不变,从f= 推出,v增大f减小的前提是p不变.说明:对这类物理问题的方向,应注意联系实际,有时机械是以一定功率运行的,这时p一定,则f与v成反比.有时机械是以恒定牵引力工作的,这时p与v成正比.4解答:(1)汽车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因为,此时开始发动机在额定功率下运动,即p=f牵v.v增大则f牵减小,而a= ,所以加速度减小.(2)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f牵=f,所以v= ,此为汽车在功率p下行驶的最大速度.设计点评 功率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联系较为密切,学生也有接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立足于实际生活,采用让学生自主举例、自主提问、自主探讨、自主总结的探究方式.加强了与生产生活的结合,体现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的思想.功率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在引入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等概念时,注意通过生产、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