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九年级语文5月学业业水平调研(二模)试题.doc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九年级语文5月学业业水平调研(二模)试题.doc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九年级语文5月学业业水平调研(二模)试题.doc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九年级语文5月学业业水平调研(二模)试题.doc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九年级语文5月学业业水平调研(二模)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 年 级 学 业 水 平 调 研语 文 试 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2.用0.5 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选择题栏目中,主观题答案写在主观题栏目中。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嫉妒(j) 愧怍(zu) 沉淀(din) 吹毛求疵(c)b脊梁 (j) 殷红(yn) 啮齿(ni) 玲珑剔(t)透c冗长(rng) 债券(qun) 鞭挞(t) 苦心孤诣(y)d褶皱(zh) 炽热(zh) 包庇(b) 惟妙惟肖(xi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幅射 孺子牛 冥思暇想 歇斯底里 b烦躁 坐标系 囊萤映雪 根深蒂固c沉湎 大拇指 再劫难逃 心无旁鹜 d安详 黄梁梦 相形见拙 一泻千里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b. 考试前,同学们相互交流,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c.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d.春天到了,大明湖畔杨柳依依,湖中碧波荡漾,风景宜人,美不胜收。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新认识到汉字之美。b. 中国举行规模空前的阅兵式,目的在于向人们发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对人类虐杀。 c.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d.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写的是刘备。b.当简爱重返桑菲尔德庄园,打听到罗切斯特的下落,发现他双目失明时,出于对罗切斯特的同情而选择了和他结婚。c. 草房子中桑桑是个调皮而有情有义的少年,当纸月收到欺负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当杜小康落魄的的时候他把自己最钟爱的鸽群卖掉,把钱给了杜小康。d. 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老人经过与鲨鱼的殊死搏斗,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从此他决定再也不出海打鱼。二、(2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 b. 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c.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使:假如 d.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所欲有甚于生者 贤于材人远矣b. 舍生而取义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万钟于我何加焉 父异焉d. 故不为苟得也 贤能为之用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选文体现了孟子文章的语言特点:善用排比句式,节奏感强,富有气势。b. 作者认为,当鱼与熊掌不能两全时,应舍鱼选熊掌。 c. 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d. 孟子采用了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通俗易懂。(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盲子失坠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注释】楯:栏杆上的横木 兢兢:战战兢兢,害怕的样子。自分:料想。第:只管。哂:嘲笑。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自矜严:矜持自负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划两处)(2分)久之力惫失手坠地。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11.这则短文寓意深刻,读完文章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促织:蟋蟀。 挑促织:捉蟋蟀。 篱落:篱笆。12.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字用语巧妙,任选一个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13.这首诗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它的妙处。 (四)根据原文默写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共7分,每小题1分)(1)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十二则)(2)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3)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4)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诗经.关雎)(6)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7)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三、(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l 2分)(一)漫话对联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15.“漫话”是“随便聊的意思”,通读全文,看本文作者同我们聊了关于对联的哪些方面的知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16. 阅读第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17.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18. 文章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二)泉 (贾平凹)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了。家里传来消息说:“它死得很惨,被拦腰折断,又裂为四块,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打我记事起,这棵老槐树就在门前站着,是那么粗,那么高。我们这些孩子,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很。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树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它,落得满枝满梢。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树就是一首歌。我们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我不能不去看它了,一回到村口,就急切切地找那老槐,果然,没看到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老槐,被劈成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墙角,白花花的刺眼。我心里不禁抽搐起来: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失了呢?如今老槐树留给我的,就只剩刺眼的树桩了吗?我痛心不已,再也硬不起心肠,蕴藏着的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化作泪水流了下来。 夜里,我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要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突然,我看见在树桩四周的皮层里,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小儿从屋里走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霎时就消失了。 小儿突然说,“爸爸,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水一样的声音?这是我曾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啊!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 “泉!生命的泉!”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紧紧搂住了我的小儿。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涌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条根,该是那一道道的水源了吧! 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多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我肯定地说。 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静地坐在“泉”边,谛听这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选文有删改) 19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事件作者感情听到老槐树惨死的消息ba痛心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泉”c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请结合语境,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对选文第段画线句进行赏析。(3分)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树就是一首歌。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3分)原句: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改句:一片片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小叶绽了开来。21文章开头说:“很是伤感”,第3自然段又说一腔柔情“全化作泪水流下来了”,作者伤感流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4分)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4分)四、(50分)23.请以“那一刻,我读懂了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以“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一滴一滴打在我的心上,那些记忆倏地一下涌上心头”为开头。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否则扣分;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语文模二试题参考答案1c 2b 3d 4c 5c 6d 7a 8c9.久之/力惫/失手坠地。(划对一处得1分)10.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长时间为难自己呢!(大体意思准确即可,“即”和“自苦”必须准确翻译,每错一处扣1分。)11.答案示例:不要凭空猜想,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要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创新。(答出两点即可,只答一处得1分。)12. “送”有“送来”之意,秋风吹动梧桐叶子,送来叶子飒飒作响的声音,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写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动”有“打动”之意,秋风吹来,勾起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孤寂之情。借秋风来表达漂泊的孤独凄凉之情。(解词1分,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表达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13.示例一:衬托或对比。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示例二:借景抒情。一、二两句写梧叶摇落,萧萧作响,江上秋风寒气袭人,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客居异乡心境的凄凉愁苦,自然牵动了诗人羁旅思归之情。 (答对写法得1分,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表达效果得2分)14(1)博学而笃志(2)悠然见南山 (3)问渠那得清如许(4)只恐双溪舴艋舟(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6)玉垒浮云变古今(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5. 答案:文章主要介绍了对联的名称、用途、种类;对联的起源与发张;如何撰写对联;对联弘扬着民族文化。16. 答案:据历史记载说明资料来源,说明了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副对联,进而说明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写对联是有历史根据,并非凭空臆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