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综合练习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综合练习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综合练习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综合练习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综合练习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汶上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综合练习地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读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200m,据图中信息回答题。1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 b c d2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100 250 b. 500 250c. 100 350 d.500 350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吃粽子、赛龙舟。2012年端节午是6月23日,(6月22日夏至)据此回答题3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大于夜长 b昼长等于夜长c昼长小于夜长 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a位于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正向北移动c位于南半球,正向南移动 d.位于北半球,正向南移动5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和风向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 过去的一年,地球似乎得了重症感冒,喷嚏不止,火山接二连三地喷发。读“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世界主要火山喷发地位置示意图”,完成第6-7题。6图中火山喷发地多位于()a太平洋东岸 b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c欧洲西部 d地中海沿岸7图中()a甲地火山喷发致使欧洲多国机场被迫关闭b乙地火山喷发对其西北部地区的危害大于东北部地区c丙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丁地东侧海沟的形成与板块张裂有关读下列四个半岛,完成8-9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外,故多火山、地震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c半岛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 d半岛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9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半岛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c半岛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半岛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针气候下图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读图回答1012题10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 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c 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 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11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 b. 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 c 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 d. 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12如果城市a、b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依次是()a. 棉纺、麻纺 b. 麻纺、棉纺 c. 水产品加工、造纸 d. 电子、制糖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判断13-14题:13.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北美的落基山脉 b.山地降水比山地多 c.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d.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14.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河流同期进入汛期 b.a河附近平原农业专业化程度高 c.山脉西部沿海有暖流经过 d.b所在国家大牧场放牧业发达读图7,回答15-16题:15.图中b处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 b.背斜c.地堑 d.地垒16.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水质较好,流量较稳定 b.地下水补给河水的是甲河 c.处属于自流井d.易出现泉水的是乙河读“世界某区域局部图”,完成17-18题。171月份,雨水补给较多的河段是()aa河段 bb河段 cc河段 da与c河段18图中b河段沿岸集中分布的经济作物及优势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油菜水源 b小麦土壤 c棉花光照 d甘蔗热量下图是沿6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9-20题。19. 符合图示地区地理状况的叙述是:()a. e地形区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军事工业的集中区 b. f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区 c. 各河流皆属北冰洋水系 d. g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20. 图中经度为60附近的山脉是:()a. 科迪勒拉山 b. 乌拉尔山 c. 高加索山 d. 兴都库什山读世界某局部区域图,回答21-22题。21甲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与气候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大牧场放牧业地中海气候b水稻种植业亚热带季风气候c商品谷物农业温带海洋性气候 d乳畜业温带海洋性气候22鹿特丹港兴起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位于河流的入海口b扼守波罗的海航线要冲c地处亚欧大陆桥东端 d西接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9年10月11日于上海启航,除执行长城站、中山站的常规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外,将重点进行昆仑站和格罗夫山的内陆科学考察。于2010年4月10日返回上海。读图,完成23-24题。23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24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a19小时 b21小时 c22小时 d24小时某学校的研究性小组对学校附近的两块土地进行研究时发现,甲块土地是种草养羊的,由于植被覆盖好,排水沟边沉积的泥沙很少;而乙块土地是种植小麦的,排水沟边沉积的泥沙很多。两地下雨时产生的地面径流有很大差异。分析完成25-27小题。25.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26.若该学校所在地为澳大利亚,则小麦的收割时期为(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7.若该地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则乙块土地利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 a.造成该土地肥力下降b.造成黄河泥沙含量增多 c.学校附近发生沙尘暴的频率增大d.该地区人口的合理容人量下降 某地大型黄铜矿和煤矿,计划在该地建冶炼厂,火电厂,硫酸厂,水泥厂。图10是其生产联系图。读图,回答28-30题。28.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厂正确的是( ) a.i b.ii c.iii d.iv29.图10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沙尘暴 d.土地荒漠化30.下列工业区的发展经验可供该地区借鉴的( ) a.美国硅谷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鲁尔区 d.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二、综合题(40分)31下图为北半球高空气压分布图,图中mn为等高面。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0分)(1)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_三处;气压最高的是_处;气压最低的是_处。(2)甲乙两处冷热不均,甲、乙两处中受热的是 处,冷却的是 处。假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则甲、乙两处中的_处位于海洋。(3)在近地面,甲处气压比乙处_,丙处实际风向是刮_风。(4)若此图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环流侧视图,则 处是城市中心。若丙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选择填空)a.净化.增湿 b.增温.增湿 c.减湿.减温 d.净化.增温32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对下列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10分)(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_,乙_,丙_。(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褶皱构造上覆盖的岩石是由_作用形成的。(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_(填“甲”或“乙”)地,原因是_;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_地;钻探石油应选择在_地,原因是_。33. 图12是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已知xy,回答问题。(20分)(1)图示季节,我国黄河科考站的昼夜状况如何?此时黄河的水文特点怎样?(4分)_(2)图中a地平均年降水量为11000mm,b地平均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下。试分析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4分)_(3)甲、乙两个半岛上农业地域类型有何相同点?(4分)_(4)分析图示区域主要自然灾害及成因(8分)_参考答案:1-5 abadd 6-10 bcdad 11-15 ababb 16-20 accbb 21-25 daabb 26-30 accbc31(每空1分)(1)b、d、e、a、c (2)甲 乙 乙 (3)低 东南 (4)甲 1分 a 32(每空1分) (1) 背斜向斜断层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疏松易被侵蚀外力作用(沉积作用) (3)甲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施工安全且背斜不利于储水,方便施工 乙 甲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33(1)黄河科考站昼长夜短(答出现极昼亦可) 黄河正值汛期,水量大,含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