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使》的生态批评解读.doc_第1页
浅析《云使》的生态批评解读.doc_第2页
浅析《云使》的生态批评解读.doc_第3页
浅析《云使》的生态批评解读.doc_第4页
浅析《云使》的生态批评解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云使的生态批评解读 摘要:迦梨陀娑是印度梵语古典文学中最着名的诗人和剧作家,其抒情长诗云使具有丰富的生态意蕴,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这一经典作品,能够唤起我们强烈的生态意识,促使我们重返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关键词:迦梨陀娑云使生态批评 迦梨陀娑的云使是印度第一首抒情长诗,梵文古典文学的杰作。它不但奠定了长篇抒情诗在印度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代表了印度古代长篇抒情诗的最高艺术成就。云使写的是:有一位药叉,是财神俱毗罗的侍从,住在北方的阿罗迦城;有一天药叉因为怠忽职守,受到主人的诅咒,要忍受远离爱妻的痛苦,被贬谪一年,到南方阴影浓密的罗摩山树林中居住;正值雨季来临的七月,他看到了一片飘向北方的雨云,多情的药叉恳求它作为自己传递感情的使者,带去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并带回爱人平安的消息。这首长诗在很多批评家眼中被解读为“由雨云传递的缠绵悱恻的诗体两地情书,同时也是一曲炽热深沉、健康纯真的爱之歌”,但正如学者胡志红所说:“文学批评不仅应该去理解和阐释文本,而且应该不断地挖掘文本解读的可能。”本文试图另辟蹊径,在生态批评的视野中,对这部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创造性阐释和解读。 一 生态批评(Ecocritism)亦称“生态诗学”、“绿色文学研究”等,是“一种在对环境负责的精神中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其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很快就跨越了国界,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生态危机日益深化的语境下,生态批评成为了文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虽然它是一个非常庞杂、开放的批评体系,兼有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特征,而且其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诸多的分支学科,但毋庸置疑的是,所有的生态批评都围绕着一个基本前提:“人类文化与自然世界密切相关。人类文化影响自然世界,同时被自然世界影响。生态批评的主题就是自然与文化的相互关系。生态批评立足于生态哲学整体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将文化与自然联系在一起,解释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类文明的危机、人性的危机、想象力的危机。”也就是说,这种批评注重人类对大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学和文化研究来重新审视与探讨人类和自然的共生关系。它的根本目的就是:试图通过一种“文化变革”,完成一个“朝向以生物为中心的世界观的转变”,一种“伦理学的扩展”,一种“人类观念”的开拓。它不仅开拓了文学批评的新话语,还把自然审美从边缘提升到了主流地位,使得人与自然的主题成为时代的热点话题。而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经典作品进行再阐释,其重要意义在于“生态批评本身就应该是一种生态主义的创作,是以生态主义阅读视角对经典作品的重构性创作。这种创作以生态主义的立场阅读,并在这种写作性阅读中发现、确认、构建和丰富自身的生态主义视野”,这不仅能为当下方兴未艾的绿色写作提供可供借鉴的文学资源,同时对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也不无裨益。 二 在印度文学史上,迦梨陀娑称得上是自觉彰显自然美的大家,在他的抒情长诗云使中,读者可以随处感受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万千变化。由于印度地处热带,一年分为春、夏、雨、秋、凉、冬六季。在云使中,印度一年六季美妙的自然景观被作家笔下用来装扮女郎的花朵展示得淋漓尽致:“那儿的女郎手执秋莲,发间斜插冬茉莉,面容与春季的罗陀花相映,更加娇艳,髻上有鲜花古罗波,耳边有夜百合花逞美丽,你所催开的迦昙波花正在发上中分线。”当雨云带着药叉的使命上路时,作者对雨云一路上经过的景物,如蚁垤峰、玛罗高原、芒果山、毗地沙城、优禅尼城、尼文底耶河、信度河、恒河、玛那莎河等一一进行了绘写,使得自然风光成为文本中一个摇曳的动人所在。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一条河流就是一条永久的画廊,每个月它都会推出新作。”每一条河流都会不断呈现出新变化、新面貌,而在云使中,迦梨陀娑就描写了诸多的河流,由于作家的细致观察、妙笔生花,不同的河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镜像,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鬼斧神工。例如:“那在嶙峋的文底耶山脚下的列瓦河分为支流,仿佛象身上装饰的彩色条纹”;“尼文底耶河以随波喧闹的一行鸟为腰带,露出了肚脐的漩涡,妖媚地扭扭摆摆”;“信度河水瘦成发辫,岸上树木枯叶飘零衬托出她苍白的形影”;“如果你像神象一样后身靠着天要去饮用那蜿蜒的、透明得如水晶一般的清净河水;你映在水中的影子立刻就会使恒河美丽得好像在另一地方与雅母那河相会。”诸如此类的文字在作品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彰显着作家对印度自然美景的独特感知和审美理解。 此外,在迦梨陀娑笔下,大自然并非是一个毫无知觉的非人类的存在,而是被赋予了灵性,具有人一样的品格和内在价值的生命个体。蜿蜒的河流、作为“焦灼者的救星”的雨云、秀拔的高山、美丽的花朵,以及饮雨鸟、天鹅、鹤群、大象、孔雀等等,在作者的自然世界里它们无不是洋溢着生机和活力的生命存在。迦昙波花会喜气洋洋来亲近云使;大象被自然的果实弄得醉意醺醺;天上往来的神仙为黛玉般美丽的乌云而凝眸;竹风发出甜蜜的音响;以池为家的天鹅无忧无虑。迦梨陀娑对自然的这种独特认知与现代生态报告文学的诉求达成了一定的契合,正如学者评价生态报告文学时所言:“作为天地万物的崇尚者,自然对他们而言,早已不再是反映人类主体内心感受的镜像之物。恰恰相反,自然在他们那里已经彻底摆脱了始终处于被观看对象的尴尬地位,开始作为一种生命要素出现在文本中,这表现为作者们不仅热情地赞叹自然物象的勃勃生机,更惊异于自然形态的种种奇妙组合。”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两行诗“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因另一位哲人海德格尔的阐发,在20世纪影响极大。在海德格尔看来,诗意与栖居密不可分,也正是二者的紧密相连,使诗意的居住成为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诗意只是栖居的装饰品和附加物”。海德格尔说:“栖居以诗意为根基。”栖居的意思就是,“带来和平,意味着:始终处于自由之中,这种自由把一切保护在其本质之中。栖居的基本特征就是这种保护。”人类在大地上栖居,也就是叶秀山先生所说的:“人与自然同在,你在我也在,人与自然都自在,自在即自由,自由自在。诗意就是人与自然自由自在地相处。”以此理论来审观迦梨陀娑的作品,无可置疑的是对这种“诗意地栖居”的首肯与倡扬。云使中,人在自然中自在地穿行,自然又自在地点缀着人间,呈现出了人与自然自在相处的和谐关系。妇女们以自然之美打扮自己:“带着嫩枝的盛开的花朵,形形色色的首饰,适合于涂抹莲花一般的脚心的胭脂。女人的一切妆饰都产生于如愿树枝。”而自然之美也需要人的参与:“那儿还有一株红色的无忧花,枝条拂动,一枝娟秀的香花生在花篱和榭的近旁;它们和我一样,借口说要开花结果,一个要她的左脚,一个要她口里的酒香。”在迦梨陀娑的笔下,这种“诗意地栖居”应和了当今生态主义者提出的“生态整体观”的概念,其主要观点是:“把整个生物圈乃至宇宙看成一个生态系统,认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类只是这一系统中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其它部分的存在状况紧密相连”,“以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满足人们最深层的愿望为目的”。 对一个文本进行多层次多纬度的阐释正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迦梨陀娑的经典作品云使重新进行解读,在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显性的人类叙事的语境下,无疑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在云使中,自然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出现在了文本中,它将呼唤我们从生态整体利益的角度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返和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参考文献: 季羡林,刘安武选编.印度古代诗集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7. 王喜绒等着.生态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