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高考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 专题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考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 专题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考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 专题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考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 专题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考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 专题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专题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1月漯河市期末23题)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写道:“自天演论做出发点,以观进化之世界,反映出一个争杀的景象,弱肉强食的恐怖氛围,充斥其间。瓜分之祸,也觉得很显然有必然之势,为求其不灭亡,进而引导出保种、保教、保国的民族意识,强化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据此可知进化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a 导致瓜分危机 b 掀起革命浪潮 c 推动民族觉醒 d 兴起实业救国2(2011年1月沈阳市级重点联合体高二期末27题)“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做自己或女儿的名字。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3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当时引进“这两位先生”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 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入a b. c d4(2012年11月浙江慈溪中学高三期中)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 b. c. d.5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6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7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 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8(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一模)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封建经济渐趋衰落 b.西学进一步传人中国c.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 d.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9(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18题)1840年10月,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密折中指出:“自道光元年(1821 年)至今,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收其利者,必须预防其害。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由此可见他批评朝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主张利用海关税收加强海防建设视“制炮造船”为“制夷”的重要手段 希望扭转鸦片战争的被动局面a b c d10(2012年10月湛江一中高三测试)右边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b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11“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这段话可能出自:a.孔子改制考 b.狂人日记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新民主主义论12(2011年江苏高考5题)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13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可见,陈独秀反对( )。a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 c孔子主张 d封建专制14林则徐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能够说明这一点的依据不包括 a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b组织编译各国律例为抗英斗争服务c编译的四洲志,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d领导虎门销烟,打击英国侵略者二、非选择题15(2012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38分)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历史: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回答以下问题。探究问题一: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异与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与希腊的古风到古典时代不仅在时间上大体相当,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上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发财致富和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王大庆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1)依据所学知识解读这一段论述中的以下观点。(10分)从人的社会地位变迁的角度说明“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春秋战国 古代希腊 从思想史的角度说明“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春秋战国 古代希腊 探究问题二:近代主权国家意识和中外交往清政府长期以来把外国视为“蛮夷之邦”、“藩属之邦”,以天朝上国自居,这时的中外交往是宗主国与“藩属之邦”之间的交往,兼管外事的中央机构一礼部和理藩院是管理“藩属之邦”的机构。近代以来,中国逐渐理解了西方的国家和主权的观念;认识到欧洲列强实际上构成了世界的政治中心,于列强并峙之中,中国不但不足以称“万邦宗主”,平起平坐也难以达到。有识之士开始用新词代替“夷”字,对于西方国家或称“外国”,或称“西洋”。外交文书中也以“大清国”和“大英国”“大法因”等对应。(据李斌著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2)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从清前期到晚清时期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你如何评价这种变化?(10分)探究问题三:拓展新中国的国际空间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历经曲折,我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入,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上表中的a、b、c表示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的时段。(例如,d时段表示90年代前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此时段不是选择作答的内容) (3)任选a、b、c中的一个时段,分析在该时段,与相应类型的国家发展关系的背景、政策和意义。(8分) (如果选答一个以上的时段作答,只按作答的第一项评分)探究问题四:世界经济体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次大战以后的世界经济体系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4)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中的是 。简要说明该组织的宗旨、作用以及后来的沿革。(10分)16(2011年4月湘潭市二模26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买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材料二: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材料三: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富屯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材料四:新快报讯: 在2012年11月16日从济南举行的山东省博物馆新馆开馆典礼孔子文化大展上,记者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全球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2所孔子学院、272个孔子课堂。(1)简述材料一讨粤匪檄发表的背景与目的?(2分)(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并分析其原因。(7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儒学的态度?(1分)并分析这一态度对当时的影响。(2分) (4)材料四中孔子学院风靡全球的原因是什么?(2分)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2分)17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联系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近代化的发展历程。(2)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3)分析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专题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解析:1915年,统治中国的是北洋军阀政府,清王朝的统治已被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当时在中国已不存在。4c解析:根据所学第项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王韬等的主张,主张在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第项根据所学,反映了1913年袁世凯尊孔复古的言论;第项从材料“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可以了解到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李大钊等思想家积极宣传,材料是1918年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的一句;第项材料主张用科学与人权,使中国摆脱“蒙昧时代”,反映了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本材料是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中的重要思想。据此按先后顺序排列选c项。5a解析:维新变法过程中,封建顽固势力抨击维新思想,两者之间有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论战;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之间围绕中国采取何种政体又有一次论战。两次论战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6b解析: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7a本题可以用语文知识来判断。“夷”应该是贬义词,后改为“洋”,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逐步深入。8c解析:从材料 “中国近代妇女由受压制受歧视到走向社会”中可以分析出,正是由于西方平等思想不断传入,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变化。但题目不是问原因,所以b不正确。ad不符合题干。9d10a解析: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民国7年,即1918年。符合这一事件的只有a。b、c、d分别发生于1936年、1921年、1924年。11c解析:“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及引文主要说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仅影响俄国,必将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深远影响。c符合这种思想。a.b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d主要是关于中国革命的有关内容。12a解析:分析材料中“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可排除c项为康梁变法造声势说法,百日维新是在1898年,时间上两者不相吻合;判断“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可排除b项“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这位思想家极力批判封建儒学思想;根据“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可排除d项“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思想家主张通过变革,使国家适应时代潮流,而不被淘汰。据此再结合有关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本题选a项,该思想家主张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这一材料出自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中的文章,这位思想家是陈独秀。“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b不正确;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c错误;“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说明d不正确。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13d解析:要结合当时“尊孔复古”背景看问题。陈独秀认为北洋军阀利用孔教复辟帝制,颠覆共和。故他主张的“必排孔教”,实质是反对北洋军阀复辟专制制度。14d解析:“开眼看世界”是指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故d不符合其含义。15(1)春秋战国: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2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地位,为公民参与政治创造了条件。(2分)春秋战国: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百家争鸣的局面。(3分,任意一点可得2分)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人文精神兴起;出现了苏格拉底等一批重要的思想家。(3分,任意一点可得2分)(2)从把世界各国都看成藩邦属国到认识到各国均为主权国家。(4分。如果学生回答从把世界各国都看成藩邦属国到与各国平等交往亦可。若回答从天朝上国转向面向世界、认识世界、与世界各国交往之类可得2分)原因:对外战争的失败,与西方国家交往的深入。(4分)评价:肯定其进步意义,言之成理即可。(2分)(3)a.背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2分。若学生回答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孤立政策得1分。)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与苏联建交结盟。(2分)意义: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2分) b.背景: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广大亚非国家的独立。(2分,任意一点即可) 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分)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2分)c.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分)政策:对外开放。(2分)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2分,如果学生回答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可加分,但本问不得超过4分。)意义:促进经济高速发展。(2分,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言之成理即可)(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2分,名称不准确不得给分;填写“世界贸易组织”或wto不得给分)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3分)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3分)后来演变为世界贸易组织。(2分)解析:(1)第一问中,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作为普通人“获得了更多的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是指谋士阶层的兴起;而古代希腊则是由于民主政治的发达。第二问中,从思想角度说明能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因素,当然也必须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从春秋战国来说是因为百家争鸣的出现;从古代希腊来说则是因为人文精神的兴起。(2)从材料看清朝前期到晚清时期中国人世界意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天朝上国到试图平等交往而不可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应该既想到人家侵略的结果,也包括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这种观点当然是进步的,简要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3)第一,要注意三个时段对外交往基本态势是怎样的必须全都讲到,第二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出现这种基本态势的原因;第三,意义必须从正面角度谈这种外交对中国的影响。(4)结合所学我们知道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分别是金融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有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和现在的世贸组织是一脉相承,只是完成了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其宗旨都是为了降低关税,减少关税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作用当然是有利于创造一个自由贸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