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数列6.2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教学案 新人教B版.doc_第1页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数列6.2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教学案 新人教B版.doc_第2页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数列6.2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教学案 新人教B版.doc_第3页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数列6.2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教学案 新人教B版.doc_第4页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数列6.2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教学案 新人教B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2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1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_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_,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_,通常用字母_表示,定义的表达式为_(2)等差中项: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_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且_(3)通项公式:如果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那么通项公式为an_.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条件首项a1,末项an首项a1和公差d选用公式snsnna1d3.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nam(nm)d(n,mn*)(2)若an为等差数列,且klmn(k,l,m,nn*),则_(3)若an,bn是等差数列,则panqbn是_(4)若an是等差数列,则ak,akm,ak2m,(k,mn*)组成公差为_的等差数列(5)sn,s2nsn,s3ns2n组成新的_(6)若项数为2n(nn*),则s2nn(anan1)(an,an1为中间两项),且s偶s奇_,.若项数为2n1(nn*),则s2n1(2n1)an(an为中间项),且s奇s偶_,_.(7)关于等差数列的规律等差数列an中,若anm,amn(mn),则amn0.等差数列an中,若snm,smn(mn),则smn(mn)等差数列an中,若snsm(mn),则smn0.若an与bn均为等差数列,且前n项和分别为sn与sn,则.1在等差数列an中,a1a24,a7a828,则数列的通项公式an为()a2nb2n1c2n1d2n22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21,a33,则s4等于()a12b10c8d63若ab,两个等差数列a,x1,x2,b与a,y1,y2,y3,b的公差分别为d1,d2,则等于()a.b.c.d.4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a23,s11121,则s7_.5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1010,s2030,则s30_.一、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例1】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pn2qn(p,qr,且p,q为常数)(1)当p和q满足什么条件时,数列an是等差数列?(2)求证:对任意实数p和q,数列an1an是等差数列方法提炼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anan1为同一常数;(2)等差中项法:验证2an1anan2(n3,nn*)都成立;(3)通项公式法:验证anpnq;(4)前n项和公式法:验证snan2bn.提醒:等差数列主要的判定方法是定义法和等差中项法,而对于通项公式法和前n项和公式法主要适合在选择题中简单判断请做演练巩固提升4二、等差数列的基本量的计算【例2】 设a1,d为实数,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5s6150.(1)若s55,求s6及a1;(2)求d的取值范围方法提炼(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共涉及五个量a1,an,d,n,sn,知其中三个就能求另外两个,体现了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2)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在解题中起到变量代换作用,而a1和d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用它们表示已知和未知是常用方法请做演练巩固提升2三、等差数列性质及最值问题【例31】(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已知前6项和为36,sn324,最后6项的和为180(n6),求数列的项数n及a9a10;(2)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且,求的值【例32】已知an为等差数列,若1,且它的前n项和sn有最大值,那么当sn取得最小正值时,n等于多少?方法提炼1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有关性质,寻找项与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2在等差数列an中,有关sn的最值问题:(1)a1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sn取得最大值为sm.(2)当a1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sn取得最小值为sm.(3)关于最值问题,除上面介绍的方法外,还可利用等差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来解决,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na1dn2n,sn可看成关于n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或配方法解决最值问题请做演练巩固提升1,3等差数列主观题的规范解答【典例】 (12分)(2012广州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37,a5a726,an的前n项和为sn.(1)求an及sn;(2)令bn(n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规范解答:(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因为a37,a5a726,所以有解得(3分)所以an32(n1)2n1,sn3n2n22n.(6分)(2)由(1)知an2n1,所以bn,(9分)所以tn,(11分)即数列bn的前n项和tn.(12分)答题指导:1在解答本题时有两点容易造成失分:(1)利用方程的思想联立求解在计算上容易出现失误,不能准确求出首项a1和公差d;(2)在求解数列bn的前n项和时,不能熟练准确地利用裂项方法2解决等差数列问题时,还有以下几点容易造成失分,在备考时要高度关注:(1)对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记忆错误;(2)基本公式中的项数或奇偶项的确定不正确;(3)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时,易忽略验证第一项1(2012辽宁高考)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4a816,则a2a10()a12 b16 c20 d242(2012福建高考)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ncos,其前n项和为sn,则s2 012等于()a1 006 b2 012 c503 d03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s150,s160,中最大的是()a b c d4在数列an中,a11,an12an2n.设bn,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5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35,s15225.(1)求数列an的通项an;(2)设bn2an2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参考答案基础梳理自测知识梳理1(1)2同一个常数公差danan1d(n2)(2)a2aab(3)a1(n1)d3(2)akalaman(3)等差数列(4)md(5)等差数列(6)ndan基础自测1c解析:由已知得:(a7a8)(a1a2)12d24,d2.a1a1d4.a11.ana1(n1)d1(n1)22n1.2c解析:由题意d2,a11,s44a128.故选c.3c解析:ba3d1,且ba4d2,.449解析:由s1111a6121,则a611.又a23,则a2a6a1a714,s749.560解析:s10,s20s10,s30s20成等差数列,2(s20s10)s10s30s20.4010s3030.s3060.考点探究突破【例1】解:(1)an1anp(n1)2q(n1)(pn2qn)2pnpq,要使an是等差数列,则2pnpq应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所以只有2p0,即p0.故当p0时,数列an是等差数列(2)证明:an1an2pnpq,an2an12p(n1)pq.而(an2an1)(an1an)2p为一个常数,an1an是等差数列【例2】 解:(1)由题意知s63,a6s6s58.所以解得a17,所以s63,a17.(2)方法一:s5s6150,(5a110d)(6a115d)150,即2a9da110d210.因为关于a1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所以81d28(10d21)d280,解得d2或d2.方法二:s5s6150,(5a110d)(6a115d)150,即2a9da110d210.故(4a19d)2d28.d28.故d的取值范围为d2或d2.【例31】 解:(1)由题意可知a1a2a636,anan1an2an5180,得(a1an)(a2an1)(a6an5)6(a1an)216,a1an36.又sn324,18n324.n18.a1a1836.a9a10a1a1836.(2),.s1515a8,t1515b8,.【例32】 解:由已知得,an是首项为正,公差为负的递减等差数列,由1得a10a110且a100,a110,s2010(a10a11)0,而s1919a100,sn取最小正值时n19.演练巩固提升1b解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知,a2a10a4a816,故选b.2a解析:函数ycos的周期t4,可分四组求和:a1a5a2 0090,a2a6a2 010262 0105031 006,a3a7a2 0110,a4a8a2 012482 01250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