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对勾】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随堂训练(含2013年高考真题,含解析)人民版考纲考点一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3江苏单科)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其言外之意是皇帝的诏令必须经过政事堂的议决副署才算是合法的,据此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中书省执掌诏令的草拟,并不负责监察地方政务。题干强调的是诏令的合法性,还未到执行这一步骤,故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答案:a2(2013福建文综)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解析:材料仅是陈述学子追求功名利禄的现象,并没有批判,排除a;材料并没有指出学子的愚昧无知,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出科举制丧失了人才选拔功能,排除d;材料反映的是学子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故选c。答案:c3(2012安徽文综)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准确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理解题干材料涵义。据题干材料可知,唐太宗认为选官以考试成绩为标准,不能洞察其品行,官员失职后虽被严惩,但已对百姓造成危害。其实质是强调选官应注重个人品性,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能反映材料的实质;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答案:d4(2012海南单科)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并未反映出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出“开始”二字,故b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宰相权力的削弱和皇权的加强,故c项正确。答案:c5(2012山东文综)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唐朝的三省体制将相权分割,高宗还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让三省中品位较低的官员参预朝政,更加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b项正确。题干内容与科举取士无关,排除a项;c项可以作为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但不能体现高宗这种做法的目的;题干内容不能体现抑制朋党之争,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6(2012四川文综)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a世袭制 b分封制c科举制 d行省制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科举制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提供了社会各阶层公平竞争的机会,所以正确答案选c。答案:c7(2012广东文综)“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说明诸侯丧失了地方管理权,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的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有反映君主专制的削弱,a项错误;材料仅涉及诸侯的权力问题,未涉及宗法制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诸侯权力的削弱而非扩大,分封制并未得到巩固,d项错误。答案:c8(2013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解析:本题考查汉初的政治制度。回答第(1)问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皇帝”“三公九卿”“郡、县、乡”等;第二小问要联系“汉承秦制”这个基本历史结论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封建王侯”“自置吏”“得赋敛”稍加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汉初的重大政治事件“七国之乱”总结其危害。第(3)问第一小问归纳材料要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主要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分析。答案:(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2)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考纲考点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9(2013北京文综)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迁都到c和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废除了丞相制度解析:图中所代表的城市分别是西安、开封、北京、杭州。开封和杭州先后是北宋和南宋的都城,故c正确。汉武帝应在处颁布“推恩令”,故a错误。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故b错误。明太祖在南京废除了丞相制度,故d错误。答案:c10(2013江苏单科)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 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 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 专理刑狱,职能单一解析:材料中“议大政,谳(审)大狱”说明军机处参与政务,“得旨则与”说明军机处必须奉旨办事,故b项正确。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到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国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由此排除a、d两项。材料并不能体观出军机处机构完备,故c项错误。答案:b11(2013山东文综)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咭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a中书省b内阁 c军机处d礼部解析:由档案史料的内容可知该机构的职能是上传下达,故选c。a在清代已不存在;材料体现的是皇帝的旨意,b、d无权拟旨。答案:c12(2013重庆文综)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政治制度。明太祖时期的殿阁大学士只是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大学士参预机务,内阁正式形成,a项错误、b项正确。仁宗后大学士虽“悉由票拟”,但并不表明就是丞相,因而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c、d两项错误。本题选b项。答案:b13(2013山东基本能力)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皇权专制逐步走向极端化,彻底打破了题干材料所描述的现象,故c项正确。答案:c14(2012课标全国)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君主专制的强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清代政治体制的特点。从材料信息看,内阁官员处理公务时,依照“样本”画“葫芦”,没有自己的见解,照本宣科,这说明清代政治体制的僵化与官员的墨守成规,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皇帝个人独裁”。答案:b切入点关注公务员考试12014年是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1周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 400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这里的“雏形”主要指()a由地方以品行推荐 b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c以考试为选拔方式 d注重门第和家世解析:注意时间1 400多年前,可判断为科举制。公务员选拔的方式主要是笔试和面试。结合所学知识,c项符合题意,a、d两项明显不符合科举制,b项与当今考试不符。答案:c切入点主干知识:监察制度2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他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材料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a唐朝的中书省、宋朝的通判b唐朝的门下省、宋朝的通判c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解析:材料中“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牵制,三省中尚书省负责行政执行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颁发政令。“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体现了监察的职能,北宋的通判负责监督,元朝的行中书省是行政机构。答案:b切入点主干知识:中央集权的强化3(2013潍坊模拟)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a秦朝 b唐朝c宋朝 d明朝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可以看到皇帝直接掌管六部,这是在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出现的现象。答案:d切入点核心概念:三省六部制42014年高考前夕,一名高三学生的微博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评述:“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一套非常严密、科学的中央政治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成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是现代民主政治三权分立制的雏形。”此同学评述中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a三省六部制不属于中央政治制度b与我国封建社会的成熟关系不大c实质就是现代的三权分立制度d没有弄清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专制下的分权解析: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政治制度,标志着我国封建政治制度走向成熟,故a、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体观了分权思想,但与现代三权分立有着本质区别,体观的是君主专制,正确答案选d。答案:d切入点新史观: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5数字报刊一文提出:“同时代的历史人物乾隆与华盛顿如果见面了,谈三权分立,双方会打起来,谈文字狱,他们会打得更凶”乾隆与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