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书.doc

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五自由度】【VB5程序+程序梯形图】【任务书+外文翻译+毕业论文】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3470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78.91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5-23 上传人:上*** IP属地:江苏
35
积分
关 键 词:
搬运 机械手 控制系统 设计 五自由度 vb5程序 程序梯形图 任务书 外文翻译 毕业论文 搬运机械手
资源描述:

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37页 13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外文翻译+VB5程序【详情如下】
VB5程序.rar
任务书.doc
外文翻译--自动表面粗糙度同三维机器视觉和合作的机器人控制.doc
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说明书.doc
机械手控制程序梯形图.doc
评阅表.doc
轨迹规划界面VB程序.doc


目   录
摘要 1
第1章 引言 2
1. 1课题研究趋势与意义 2
1.2串联关节机器人的发展和现状 3
1.3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3
第2章PLC控制系统及实现 5
2.1机械手及控制器主要参数 5
2.2简述机械手动作的实现 6
2.3控制软件的设计 6
2.3.1 PLC的选择 6
2.3.2 光电编码器 6
2.3.3 接口电路 7
2.3.4 控制原理及程序 7
3.1引言 9
3. 2机械手运动学数学基础 9
3.2.1机器人位置与姿态的描述[12] 9
3.3空间齐次坐标变换 11
3.3.1坐标变换 11
3.3.2齐次坐标变换 12
3.3 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绕过原点任意轴的一般旋转变换 13
3.4 Denavt-Hartenberg(D-H)表示法 15
3.4.1 坐标系的建立 15
3.4.2 几何参数定义 16
3.4.3 建立坐标系和坐标系的齐次变换矩阵 16
第4章 机器人运动学方程的求解 18
4.1机器人正向运动学 18
4.2 机器人逆向运动学 20
第5章 机械手轨迹规划 22
5.1 机器人轨迹的概念 22
5.2 轨迹的生成方式 22
5.2.1 轨迹规划涉及的主要问题 22
5.3 插补方式分类 23
5.4 机器人轨迹插值计算 23
5.4.1 三次多项式插值 24
5.4.2机械手轨迹规划。 25
第6章 系统交流界面设计 27
6.1Visual Basic6.0简介 27
6.2 VB设计任务 28
6.3 窗体设计 28
6.4窗体运行 29
参考文献 22
致谢 33
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 要:本文运用运动学的研究方法建立了串联机械手运动模型,并用Visual Basic 6.0通过逆运动学对其运动轨迹的规划做分析。
首先,本文建立了参考坐标系和运动坐标系,给出串联机械手在这两个坐标系中的描述方法,并且定义了串联机械手的机构参数,以及相关数学知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串联机械手的正解模型。机械手的动作过程由三菱公司生产的PLC实行控制。其次,通过利用串联机械手的逆解模型结论,对机械手的轨迹进行分析。此过程中 ,应用了功能强大的Visual Basic 6.0,进行自动运算,并利用其可视化功能做出简单人机交流界面,计算并显示出机械手的轨迹曲线,使得机械手的轨迹规划更为直观、易懂。
本文的研究工作对串联关节型机械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运用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机械手的设计质量和缩短设计周期。
关键词:机械手,正解模型,Visual Basic 6.0,PLC,轨迹规划
Design of Handing Manipulator Control System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use of kinematic method of Tandem manipulator motion model, using Visual Basic 6.0 inverse kinematics through its trajectory planning to do the analysis.
First, this paper set up a reference coordinate system and coordinates movement, given  the description of tandem manipulator in this two coordinates,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series manipulator body parameters and the associated mathematical knowledge presentation. On this basis, established a series of positive manipulator model. Mechanical movement of the hands from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of Mitsubishi Corporation PLC control. Secondly, through the use of serial manipulator inverse kinematics model concludes that the manipulator trajectory analysis.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owerful Visual Basic 6.0, automatic operation, and the use of visualization functions made simple man-machine interface exchange, calculated and shown manipulator curves, make manipulator trajectory planning more intuitive, understandable.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is very useful for the chain-structured robot. it willimprove robot design quality and shorten the design time.
Key words:Manipulator, positive solution model, Visual Basic 6.0, PLC, trajectory planning
第1章 引言
1.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和现状
机器人是一种被设计用来移动物体、部件、工具或者特定设备的,可以重复编程、具有多种功能的操作器.它通过一系列可变的程控动作来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通常工业机器人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 串联结构机器人
2) 框架结构机器人
3) 并行机构机器人
从结构上看,并行结构机器人的运动平台通过相互关联的多个运动链与下平台相连,这使并行结构机器人具有刚性高、承载能力大和精度好等特点。它的主要缺点是控制复杂,使得它很难应用高阶控制方法,从而妨碍了这种机器人的应用。框架结构机器人工作空间比较小,操作灵活性受到限制。
串联结构机器人具有较大的工作空间和较高的运动灵巧度,常用的结构是串联关节形式,它采用串联链式结构和全关节驱动,容易建立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实时的控制算法,其动作灵活,避障性好。由于串联结构机器人采用悬臂梁式的手臂结构和关联的驱动系统,使得该类机器人存在着一些固有缺陷如操作精度性欠佳,难以完全平衡,且运动存在耦合等问题,但总体数量目前应用越来越多。在本文中研究的机器人是串联机构机器人的一类一一串联关节机器人,如图1.1所示。这类机器人的基本结构是串联的六自由度开链式,关节相互垂直或平行,每个关节都有单独的驱动机构。前三个关节(包括基座、腰部和臂部)具有三个转动自由度,确定手部在空间的位置,这三个关节和联接他们的杆件所构成的机构称为机械手的位置机构;后三个关节(腕部)的主要功能是确定手部在空间的姿势,这三个关节和联接他们的杆件所构成的机构称作姿势机构。位置机构可基本确定机械手的工作空间范围,前三个关节的运动称作机械手的主运动;后三个关节的运动称作姿态运动,姿态机构主要确定机械手的工作姿态。所有的关节驱动器共同参与控制,来完成机械手的六自由度运动,以实现终端执行器按一定姿态到达工作空间的每个工作点,本文主要讨论除手指关节外的其它五个自由度。
串联关节机器人一般可用一个开环关节链来建模,此链由数个刚体(杆件)用驱动器驱动的移动或转动关节串联而成,开链的一端固接在基座上,另一端是自由的,安装着工具(终端执行器),用以操纵物体,或完成装配作业。这类机械手属于空间机构,运动通常只用转动和移动两类。用转动相联的关节成为转动关节;以移动相联的关节成为移动关节。单独驱动的主动关节数目成为机械手的自由度数。本文要研究串联关节机器人的五个关节都是转动关节。
随着技术的进步,串联结构机器人本体结构近10年来发展变化很快,从开始的含有局部闭链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到改变为大储采用新型的非平行四边形的单连杆机构,工作空间有所增加,本体自重进一步减小,变得更加轻巧,新材料的采用如轻质铝合金材料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性能,并逐渐成为串联结构机器人普遍采用的结构之一。
1.2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具有一般功能的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趋向饱和,而许多高级生产和特种应用则需要具有各种智能的机器人参与,因而促使智能机器人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无论从国际或国内的角度来看,复苏和继续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开发各种智能机器人,以求提高机器人的性能,扩大其功能和应用领域。回顾近10多年来国内外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纳出下列趋势:
1)传感型智能机器人发展较快
2)开发新型智能技术
3)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
4)机器人工程系统呈上升趋势
5)微型机器人的研究有所突破
6)应用领域向非制造业和服务业扩展
从整个工业领域来看,对工业机器人需求越来越大,性能指标越来越高。运动学系统是工业机器人的底层核心部分,对其关键技术,如运动学建模、运动学方程的求解、运动空间插值算法等的研究,将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机器人系统的基本性能。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已成为工业的现代化程度的标志,机器人学是一门高度交叉的前沿学科,与机械学、生物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控制论与控制工程学、人工智能、社会学等。机器人学包含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控制、机器人智能化等领域有着不同层次意义的联系,本文以对机器手的控制及运动学系统为主线,对如何实现机器手动作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总的说来,对于机器人控制及运动系统的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上述的串联关节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GR-1型教学机械手的运动及控制进行研究。
1.3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本文以GR-1型教学机械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运动学求解;并利用其结果对机械手的轨迹进行规划;最后利用其轨迹规划的结果,对机械手的运动进行自动控制。该内容由两人共同完成,本人具体完成以下工作:
1、对机械手进行位姿描述,应用D-H参数法建立串联关节机器人杆件坐标系,求解位姿正解。
2、对机械手的轨迹进行规划,采用三次多项式插值运算的方法,利用由机器人运动学解得的关节变量求得运动轨迹方程。
3、用Visual Basic 6.0软件做出人机交互界面,在界面上显示计算结果和轨迹曲线图。
4、编写机械手控制程序,通过Visual Basic 6.0界面将结果输出并将控制数据输入PLC,实现对机械手的自动控制。
第2章PLC控制系统及实现
2.1机械手及控制器主要参数
1 机械手
a、自由度:5(不包括手指开闭控制)
b、各关节活动范围:
腰:      ≥
肩:      ≥
肘:      ≥270。
手俯仰:  ≥
手指旋转:≥
c、最大活动区域:
垂直方向:850mm
水平方向:600mm
d、基本尺寸:
上、下臂长:228mm
手后部:73mm
e、各轴分辨率如表2-1:
表2-1 各轴分辨率参数
轴 电机代号 分辨率(度/脉冲)
躯干 M1 0.14
上臂 M2 0.11
下臂 M3 0.11
手俯仰 M4 0.11
手指旋转 M5 0.24
2 电机
工作电压:U = 12 V
空载转速:n = 3000 r/min
空载电流:I = 0.15 A
2.2简述机械手动作的实现
GR—1型教学机械手主要由机械和控制两大部分组成,本论文主要对其控制部分进行研究。
该机械手采用的是串联式关节机械手,全部采用开链式,结构简单,整个机械手分5个自由度:腰、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全部有直流电机驱动。控制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对控制器的编程,由光电编码器检测各电机的旋转角位移,再结合PLC来控制各个电机的角位移,从而实现对机械手各个关节较精确的运动以实现机械手预期的动作。
光电编码器起控制直流电机角位移精度作用,固定于电机转轴上与电机同步运转。系统工作时,各光电编码器输出一系列与直流电机运转角度相对应的脉冲信号,经转换电路将序列脉冲电压信号转换成PLC可以接收的开关信号,在PLC内部通过计数器计数后得到一个电机实际的角位移信号,运行PLC控制程序,获得确定输出,再通过外电路由PLC的输出信号来控制电机的启动停止,以实现机械手的预期动作。下面将对PLC如何控制直流电机来实现机械手动作实现的方案来做说明。
2.3控制软件的设计
实现PLC对机械手的控制,要将各杆件的运动控制转换成对机械手各电机角位移的控制。要使机械手手抓到达预期的位置就要计算出每个关节运动的角度,即每个电机所应转的角度,这可通过对各空间坐标系的相对运动在运动学基础上计算得到,最后,将其转换成PLC内部控制指令即可实现软件控制
2.3.1 PLC的选择
PLC类型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方面:输入输出点的数目和存储容量。容量有计算公式:
指令条数=(输入点数+输出点数)(10--12)
再留有15%左右的备用量,根据外部电路的特点得到输入、输出点的数目,最后选定用三菱公司生产的FX2N—64MR型PLC。具体计算和分析过程参照同组同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2.3.2光电编码器
参考文献
1.刘极峰,益际明.机器人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铁,谢存喜.机器人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3.从爽,李泽湘.实用运动控制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钟肇新,范建东.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5.俞建家.Visual Basic 6.0[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
6.吕伟臣.Visual Basic 6.0 初级编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7.龚沛曾.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8.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
9.张海根.机电传动控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0.大熊.机器人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11.丹尼斯.机器人设计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12.刘极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内容简介:
湘 潭 大 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设计)题目: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学号: 姓名: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系主任: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在本次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中,要完成的任务有如下几个方面: 1、用机器人运动学求得搬运机械手的正解; 2、由运动学方程解得搬运机械手各关节变量,并求出轨迹方程; 3、用VB建立人机交互界面,并根据轨迹方程画出轨迹曲线; 4、实现VB界面与PLC的通信,以及对搬运机械手的控制; 5、写一份8000字以上的毕业设计说明书; 6、一篇不少于3000单词的英文原文及中文翻译。 二、重点研究的问题1、搬运机械手运动学方程正解的求解; 2、建立VB界面,实现计算以及画出轨迹曲线; 3、实现搬运机械手的自动控制。 三、进度安排序号各阶段完成的内容完成时间1查阅资料07.3.1507.3.312总体反方案设计07.4.107.4.73搬运机械手的运动学位姿正解07.4.807.4.244学习Visual Basic软件,做交互界面04.4.2507.4.305编写程序,实现机械手运动的控制07.5.1.7.5.206写设计说明书07.5.2107.5.317准备答辩2007年6月初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刘极峰,易际明.机器人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张铁.机器人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3、从爽.实用运动控制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 4、钟肇新,范建东.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5、俞建家.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与应用教程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 6、吕伟臣.Visual Basic 6.0初级编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7、大熊.机器人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8、张海根.机电传动控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9、丹尼斯.机器人设计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五自由度】【VB5程序+程序梯形图】【任务书+外文翻译+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3470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