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广西高考生物 7.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课时提能演练(含解析).doc_第1页
【全程复习】广西高考生物 7.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课时提能演练(含解析).doc_第2页
【全程复习】广西高考生物 7.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课时提能演练(含解析).doc_第3页
【全程复习】广西高考生物 7.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课时提能演练(含解析).doc_第4页
【全程复习】广西高考生物 7.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课时提能演练(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2014年高考生物全程复习 7.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课时提能演练(含解析)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2.(预测题)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循环。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种元素在过程中转化的形式都主要是含相关元素的气体物质b.两种元素在过程转化时都只能呈气态c.图中过程在两种元素循环过程中均可发生,也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d.图中过程主要发生在碳元素循环过程中3.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b图甲中缺少aco2的过程,图甲中d为分解者c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过程大大减少,并且过程增加d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4(2012钦州模拟)某同学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生物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4种生物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b除甲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c在上述4个种群中,丁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d因捕食引起的竞争关系,可能涉及到甲、丁两个种群5.(预测题)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6(2012河池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c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途径之一d适当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7.贝加尔针茅草原,部分地区开垦为玉米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轻度放牧不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玉米田抵抗力稳定性比贝加尔针茅草原高13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老人教知能作业c.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一段时间后,该地区不可能恢复为贝加尔针茅草原d.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为玉米田不属于群落演替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b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自我调节能力越小c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大d恢复力稳定性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9.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为相反关系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为相反关系 10.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不正确的是( )a.图中甲表示消费者,乙表示分解者,丙表示生产者b.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只能依赖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c.图中乙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中的碳释放到大气中d.图中所有成分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11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列举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12.以下关于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c.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阳光直射环境中即可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数量会有波动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13.(16分)近几十年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干扰。如图是生态系统功能大小变化曲线。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请据图回答:(1)t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_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值越大,该定量指标越_。(2)s值大小可以作为生态系统_稳定性的定量指标。(3)森林生态系统的s值与草原生态系统的s值相比,较大的是_。14.(24分)(探究创新题)(2012桂林模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循环,碳循环是主要的循环形式之一。植物与动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如果将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放在一封闭系统内,用ph试纸测定此系统中所发生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就能研究与碳循环有关的问题。请用以下材料和用具完成下列实验以验证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之间碳循环的相互关系。实验材料:试管架、4支试管、铝箔4张、光源、2只田螺、2枝金鱼藻、50 ml量筒、去氯的水、ph试纸。(1)实验目的是_。(2)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结果和结论:a_;b_;c_;d_;e_。(3)实验步骤中1号试管的作用是_。答案解析1. 【解析】选b。由图示可知,d为生产者,a、b、e为消费者,f为分解者,c为大气中的co2,所以碳元素由d传到a和f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所以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dabe;因为f为分解者,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环节,所以与b之间不存在竞争或捕食关系。【方法技巧】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判断先据双向箭头确定大气中的co2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则c为大气中的co2,最后根据dabe,确定a、b、e为消费者、f为分解者。2. 【解析】选c。图中过程表示两种元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流动,这种流动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在过程转化时主要呈气态,但硫元素主要以土壤或水体中的so42形式被生产者吸收利用;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co2和so2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火山爆发主要与硫元素循环过程有关。3. 【解题指南】1.考查实质:综合考查碳循环过程,并运用所学知识据图分析co2浓度的变化。2.解题关键:理解碳循环中各生物发挥的作用,通过比较分析影响co2浓度变化的因素。【解析】选b。图甲中a是生产者,b为分解者,c和d为消费者。a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且产生氧气,同时其细胞呼吸也能产生二氧化碳。4【解析】选d。a错误,根据能量流动特点,能量越多生物所处营养级越低,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乙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丙的能量最少,为顶级消费者。根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从甲到丁的能量传递效率为:9.9107/1.1108100=9020,不能形成食物链,故应处于同一营养级,都属于初级消费者,4种生物之间形成两条食物链:乙甲丙和乙丁丙。b错误,乙为生产者,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甲、丙、丁为消费者,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c错误,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即食物链营养级级别越高,体内积聚的有毒物质越多,受污染程度越严重, 丙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d正确,甲和丁处于同一营养级,因为都捕食乙而引起竞争关系。5. 【解析】选c。x1过程为光合作用,多数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完成,少数生物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完成光合作用,故a选项错误;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故b选项错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故c选项正确;生产者、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被分解者分解外,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转化为其他物质,故d选项错误。6 【解析】选c。由图可知,气体x为二氧化碳,图中类群甲为分解者,类群乙为生产者,类群丙为消费者。图中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选项a正确;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两种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类群甲是分解者,如果缺少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选项b正确;类群丙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选项c错误;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选项d正确。7. 【解析】选a。玉米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较少,抵抗力稳定性比贝加尔针茅草原低。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为玉米田生态系统后弃耕,由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该地区可能会恢复为贝加尔针茅草原。8. 【解析】选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方法技巧】影响自我调节能力大小的因素(1)自身净化能力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2)完善的营养结构自身的反馈调节,维持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相对稳定。自我调节能力与自身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呈正相关,与抵抗力稳定性呈正相关,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 9. 【解析】选b。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称为恢复力稳定性。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大,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小,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大。10. 【解析】选b。据图分析,大气中的 co2进入丙内,判断丙为生产者,丙和甲都将含碳有机物传递给乙,判断乙为分解者,则甲为消费者; 表示光合作用, 表示呼吸作用, 表示捕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所依赖的是绿色植物、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图中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因此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11 【解析】选c。设计生态瓶必须依据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保障其结构与功能的完善,既包括生态系统的四大成分(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要使各成分确实能进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即各生物间遵循正常的食物联系。同时应注意源源不断地为该系统提供能量,以保障其能量需求。小生态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应密闭,生物呼吸的氧气由生产者提供。12. 【解析】选c。人工微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比例要合适,各种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因此要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数量也会有一定的变化。13. 【解析】(1)图示t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指标,t值越大,表明抵抗力稳定性越小。(2)图中s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指标。(3)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草原生态系统小,故森林生态系统的s值较大。答案:(1)抵抗力 小(2)恢复力(3)森林生态系统的s值14. 【解析】借助何种物质考查碳的转化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实验中将碳转换为co2进行讨论,试管1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本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