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随堂反馈演练冲关.doc_第1页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随堂反馈演练冲关.doc_第2页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随堂反馈演练冲关.doc_第3页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随堂反馈演练冲关.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学生用书p2491(2015高考海南卷)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解析:选d。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地输入光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图解,ad表示相关能量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87 400 kjm2y1b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6 200 kjm2y1c各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同化量d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11.4%解析:选c。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87 400 kjm2y1,而不是照射到植物表面的太阳能总量;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同化量减去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也就是流向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之和,即a7 8001 6004 6006 200 kjm2y1;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自身的同化量,而是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占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百分比,由上分析可知a14 000 kjm2y1,即1 600/a1 600/14 00011.4%。3(2014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解析:选d。a项,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是由于n、p等植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过多,引起蓝藻大量繁殖,未涉及沿食物链进行的能量流动。b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也可能是化学能,如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c项,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每个营养级约有10%2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而不是被分解者利用。d项,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根的吸收等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4(2016福建福州质检)如图为福建省某地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a增加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关系为abcec丙中的生物可组成多条食物链d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样方法解析:选a。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更多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碳元素从大气进入生产者的量增加,即a会增加;水稻处于生长期,则碳元素转移进入水稻的量大于转移出去的量;丙中的生物均为消费者,不能组成食物链,因为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5(2016武汉模拟)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如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的过程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而减少大气co2含量c减少对过程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解析:选a。据图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来实现的,而是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故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而减少大气co2含量。减少对过程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co2不携带能量,因此过程不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图1为某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代表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时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_,中代表同一生理过程的是_。(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_形式进行循环;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除图1中的过程外,还有部分微生物的_参与其中。(3)图2中a表示_的能量,b比a少的原因是_。(4)若将该生态系统没有的狼引入该生态系统,将可能造成该地区_减少,请在图3坐标系中画出狼数量的变化曲线。若要调查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5)狼被引入该生态系统后,建立了如图4所示的食物关系,则狼与野狗属于_关系。若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则狼增重1千克,至少消耗牧草_千克。(6)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一是_,二是还可帮助人类建立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解析:(1)同一区域生活的所有生物组成生物群落,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产者的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化石燃料燃烧、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费者的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其中代表同一生理过程。(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进行循环;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除图1中(光合作用过程)外,还有部分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参与其中,如硝化细菌。(3)图2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量,b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散失部分能量后剩余的能量,储存在生物体内。这部分能量可能被下一营养级获得,也可能流入分解者。(4)将狼引入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因为该地区可能缺乏狼的天敌。由于环境条件是有限的,所以狼的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曲线。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5)狼与野狗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计算“至少”消耗牧草的量,应该按照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设草至少被消耗a千克,计算过程如下:草羚羊狼:a(1/2)20%(1/2)20%a/100;草斑马狼:a(1/2)20%(1/2)20%a/100;草羚羊野狗狼:a(1/2)20%(1/2)20%20%a/500;草斑马野狗狼:a(1/2)20%(1/2)20%20%a/500;则a/100a/100a/500a/5001,所以a125/341.7(千克)。(6)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一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