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七 人口、城市与交通突破训练.doc_第1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七 人口、城市与交通突破训练.doc_第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七 人口、城市与交通突破训练.doc_第3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七 人口、城市与交通突破训练.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城市与交通(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5上海市虹口区一模)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乙所示的四幅人口增长曲线图,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 bc d2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a1910年 b1970年c2005年 d2010年3下列地区中,与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a黑龙江 b上海c西藏 d三峡库区解析:第1题,图甲所示地区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零,2004年前人口迁移率也大于零,说明人口数量是持续上升的,只是最后几年增长速度放慢。第2题,人口增长率要结合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析,二率之和大于0,则人口总数增加,据图甲判断,二率之和大约在2010年为0,故此时人口数量最多。第3题,20世纪70年代以前,华北等地人口“闯关东”使黑龙江人口迁入率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北等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闯关东”人数减少,甚至出现“雁南飞”现象,最后导致黑龙江人口迁移率降低,变为负值。答案:1.c2.d3.a(2015湖北八市联考)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45题。4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a bc d5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a东亚 b南美c西欧 d北非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知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和大于0,故时期以后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第5题,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或较小可知,该类城市普遍存在于西欧地区。答案:4.b5.c(2015海淀区期末练习)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功能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若从环境因素考虑,图示城市各功能区用地规划合理,该地区最可能()a属热带雨林气候 b地势起伏小c河流自南向北流 d盛行东北风7该城市功能区与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a甲行政因素 b乙历史因素c丙社会因素 d丁经济因素解析:第6题,从图例中有苹果园可知该地不可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河流应大致自西北向东南流。工业区主要位于东北方向,不可能盛行东北风。该城市呈团块状,说明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小。第7题,甲为商业区、丁为仓储区,两者主导因素均为经济因素;乙为住宅区,主要考虑环境因素;丙为工业区,主要考虑环境因素。答案:6.b7.d(2015浙江月考)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下图显示西欧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读图完成89题。8图中1984198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a1个 b2个c3个 d4个9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传统工业的复苏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a bc d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知,只有奥地利和比利时两个国家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第9题,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了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的产生。答案:8.b9.c城市居民出行耗时多少与出行工具和路程有关。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出行方式耗时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011题。10该城市()a出行距离与耗时呈正相关b公交出行速度最快,耗时短c步行出行速度慢,耗时长d距离在4千米内最适宜骑自行车出行11为从根本上提高居民出行效率,该城市应()a快速发展地铁、轻轨等高速交通方式b优先保障城市公交线路畅通c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缓解交通拥堵现象d大力增设红绿灯等交通管理设施解析:第10题,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三种不同出行方式耗时均逐渐增加,故a选项正确;据图可知,距离在4千米内,公交出行耗时最长,步行耗时最短,其次是自行车出行,故b、c、d选项错误。第11题,地铁的建设需要考虑各地区的地质条件,而轻轨会占用大量城市用地,且对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缓解效果不大,故a选项错误;优先保障城市公交线路的畅通,会加大其他出行方式的困难,且在市中心附近公交车耗时多,故b选项错误;红绿灯等交通管理设施可以使交通有序进行,但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设置,大力增设并不合理,故d选项错误;采取放射状道路与环形路相结合、建设高架桥、过境线路不穿过市区等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居民出行效率。答案:10.a11.c二、综合题12(2015上海市十二校联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14年3月,国家环保部公布了全国空气质量较好和较差的十个城市(如图)。监测结果显示,所监测的74个城市中仅有拉萨、海口、舟山三个城市完全达标。(1)描述图中空气质量较好和较差城市的分布规律。(2)简析海口、拉萨空气质量完全达标的原因。(3)试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角度简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措施。解析:第(1)题,读图,结合图例从我国不同方位、海陆位置、地形区差异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第(2)题,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污染物的排放和区域自净能力。第(3)题,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角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首先应尽量减少大气污染企业对城市的污染,再就是提高城市内污染物的扩散和净化能力。答案:(1)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高原地区。空气质量较差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2)海口地处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多,利于净化大气;风力较大,空气流动性好,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重污染企业较少。拉萨地处高原,城市规模较小,人口较少;工业发展较为落后,污染物排放量少。(3)将污染大气的企业外迁;大气污染企业避开盛行风上风向,或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城市规划保留入城的“通风口”,便于污染物扩散;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净化空气。13(2015山西考前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我国福建沿海的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宋元时期的泉州,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国内外商贾从泉州运载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东北非等地销售,是当时公认的“东方第一大港”。明清以后,港口的繁华已烟消云散。2014年12月,福建省在泉州规划设立了自由贸易园区;同时,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泉州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1)分析泉州港成为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条件。(2)说出宋元时期南下船舶出航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3)面对发展良机,就泉州港的振兴提出可行性措施。解析:第(1)问,可从建港条件及地理位置优越、造船业发达等方面分析。第(2)问,古代船只出航借助风力和洋流,顺风顺水航行时速度快。泉州港东部海域冬季吹偏北风,洋流自北向南流,冬季出航顺风顺水,同时冬季我国东南沿海台风等自然灾害少,对出航有利。第(3)问,可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加强合作等方面分析。答案:(1)海岸线曲折,港口优良;靠近我国丝绸、瓷器、茶叶主产区;距东南亚、南亚、西亚、东北非等地较近,运输距离较短;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等。(2)冬季。冬季,我国东部沿海盛行偏北风,可借助风力航行;泉州港东部海域存在自北向南流的东海沿岸流,南下船舶可顺流航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少;气温较低,易于给养的储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