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大教育学院教育学考博复试分数线考试内容导师信息专业课笔记-育明教育.pdf_第1页
2016人大教育学院教育学考博复试分数线考试内容导师信息专业课笔记-育明教育.pdf_第2页
2016人大教育学院教育学考博复试分数线考试内容导师信息专业课笔记-育明教育.pdf_第3页
2016人大教育学院教育学考博复试分数线考试内容导师信息专业课笔记-育明教育.pdf_第4页
2016人大教育学院教育学考博复试分数线考试内容导师信息专业课笔记-育明教育.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育明育明 北京校区北京校区资料来源 人大考博资料 辅导课程咨询育明考博陈老师 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复习资料考试内容导师信息专业课笔记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复习资料考试内容导师信息专业课笔记 一 人大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考博考试内容一 人大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考博考试内容 专业及方向初试科目及加试科目复试考试科目 1204Z3 教育学 1204Z3 教育学 招生约 3 人 招生约 3 人 1 初试考试科目 1 初试考试科目 中国社会发展与教育 教 育学与教育史 外语 可申请免试 2 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 2 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 教育管 理学 教育学 3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 3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 教育管理 学 教育学 政治理论 1 外语水平测试 满分 50 分 其 中听力测试 20 分 口语测试 30 分 2 专业课和综合素质 满分 150 分 育明考博陈老师解析 育明考博陈老师解析 1 人大教育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 6 5 1 2 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 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 取得较高的分数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 信息 和 方向 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3 总成绩 初试总分 3 50 复试总分 2 50 初复试各占 50 录取中导师比较看重初试的成 绩 历年初试的排名顺序与最终排名顺序相差较小 4 满足相应外语等级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初试外语免试 初试外语中不含听力 5 学院并不指定外语和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 育明教育针对人民大学教育学专业 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 考博英语课程班 专业课课程班 视 频班 复试保过班 高端协议班 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 80 以上 根植育明学校从 2006 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 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 为每一位学员构建 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人大教育学院考博信息获取 高分辅导课程咨询陈老师叩叩 伍四七 零六叁 捌六贰 二 2016 年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介绍二 2016 年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介绍 导师姓名导师姓名程方平程方平专业名称专业名称教育学教育学 职 称职 称教授是否兼职博导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1 教育史 2 比较教育 本年度拟招收博士生 主要研究的问题 本年度拟招收博士生 主要研究的问题 传统文化与教育创新 在研项目在研项目 1 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部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传统课题 2 书院学 什刹海书院课题和教育学院研究方向 3 教育调查与实验 备注备注 1 外语考试科目 英语或俄语或日语或德语或法语 2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育明育明 北京校区北京校区资料来源 人大考博资料 辅导课程咨询育明考博陈老师 导师姓名导师姓名项贤明项贤明专业名称专业名称教育学教育学 职 称职 称教授是否兼职博导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1 教育原理 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科学的学科发展 教育政策等 2 比较教育 主要研究比较教育理论 教育与国家发展 跨文化教育 比较高 等教育等 本年度拟招收博士生 主要研究的问题 本年度拟招收博士生 主要研究的问题 中国教育发展与国家竞争力提升 在研项目在研项目 1 巴西 俄罗斯 印度和中国四国教育发展与国家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国家 社科基金 十一五 规划国家级重点项目 2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 教育学原理 2教育部 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 3 我国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 目 备注备注 1 外语考试科目 英语或俄语或日语或德语或法语 2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三 人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考博资料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笔记 二 三 人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考博资料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笔记 二 第二章 西周的教育制度 一 西周的教育政策和学制系统 西周的学校 大概可分为 国学 与 乡学 两种 1 国学 西周的 国学 是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 西周的 国学 按入学年龄和程度分成小学 大学两级 小学设在宫廷附近 大学设在近郊 天子与 诸侯的大学名称各异 2 乡学 西周 乡学 是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为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 设立的 规模比较简单 只有小学一级 二 西周学校的老师和教育内容 西周教师 导师姓名导师姓名俞国良俞国良专业名称专业名称教育学教育学 职 称职 称教授是否兼职博导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1 心理健康教育 2 学习困难研究 本年度拟招收博士生 主要研究的问题 本年度拟招收博士生 主要研究的问题 一是各类心理健康素质指标体系研究 二是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研究 三 是学习困难者自动情绪调节的研究 四是学习困难者刻板印象威胁的研究 在研项目在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自动情绪调节 学习困难青少年的认知特征影响效应和 教育干预 2 教育部社科基地重大项目 学习困难者的心理健康素质与可塑研究 3 中央政法委委托 社会心理与舆论引导研究 教育部委托 心理辅导室基本 标准研究 备注备注 1 外语考试科目 英语或俄语或日语或德语或法语 2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育明育明 北京校区北京校区资料来源 人大考博资料 辅导课程咨询育明考博陈老师 教育宗旨主要通过老师来贯彻 通过教育内容来体现 西周的教育制度是政教一体 官师合一的 这 是 学在官府 的重要标志 古代的典章文物 有专官执掌 唯官有书 礼 乐 射 舞所用的器具 由典乐官执掌 唯官有器 欲学者必就官而学 因此学校老师都由官史兼任 教育内容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 特别重视道德教育 以 明人伦 为其核心 西周 国学 与 乡学 的教学科目如下 一 国学 的教学科目 1 乐教 2 三德 3 六艺 4 六仪 5 六舞 二 乡学 的教学科目 1 六礼 2 七教 3 八政 4 乡三物 三 西周的幼儿教育和女子教育 幼儿教育 西周时代的幼儿教育极为重视 贾谊认为 中国很早就有 蚤 早 喻教与选左右 的思想 蚤 早 喻教 就是要求尽早实施教育 甚至提出进行胎教的主张 选左右 就是要慎重选择幼儿的师保 西周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 国子与公卿贵族子弟可以选任专门的师保 一般子弟只能受到家庭教 育 父母就是幼儿最初的教师 女子教育 西周时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就十分严重 女子在社会上和家庭里都没有地位 也没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 和机会 四 西周学校的管理制度 入学的年龄及修业期限 入学年龄古籍记载不一 大概是因学生身份不同 而有先后迟早的差别 修业年限 古籍无明文记载 据入学年龄推算 小学当为七年 大学约为九年 考查与奖惩 西周已有一套分年考查的办法 学生每年入学 隔年考查 考查中发现有不受教者 报告大乐正 大乐正报告王 王命三公九卿 大夫元士入学习礼以感化之 如不改变 王亲自视学 以示警告 仍不发言为 则迁送远方 终身不齿 乡学 的考查由乡大夫负责 西周以前的学校 除子兼作习射 习礼的场所外 养老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西周更把养老与视学结 合起来进行 天子和诸侯每年视学 同时举行隆重的养老典礼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上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 一般认为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渡时期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 全部上层建筑也发生激剧的变化 文化教育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 其主要标志就是官学衰落 私学兴起 育明育明 北京校区北京校区资料来源 人大考博资料 辅导课程咨询育明考博陈老师 官学衰落的原因 一是由于王室 诸侯都在忙于战争 社会动乱 无暇顾及学校 二是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没落 丧失了进取精神 迷恋于腐朽奢侈生活 失掉了学习的兴趣 名词 显学 孔子堪称首创私学的大师 他的私学创办时间之长久 规模之宏大 教育经验之丰富 影响之深远 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是最著名的 墨子也曾创办私学 规模和影响也很大 与孔子的儒家私学并称为 显 学 私学产生的原因 首先 社会的变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学在官府 被冲破 秘藏于官府的典籍文 物逐渐扩散于民间 这样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员流落到下层 成为私学的教师 同时也有了可供学 习的材料 社会上不少人为了求得在经济 政治上的发展 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知识 私学的创办人又都以 各式的 治国治民 方案相标榜 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私学对教育的贡献 私学冲破了 天子命之教 然后为学 的旧传统 使学校从王宫官府中解放出来 教育过程与政治 活动有所分离 教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较独立的社会职业 可以随处讲学 学生也可以自由择师 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密切的联系 改变了官学的死板 僵化的风气 推动了古代学术的 发展 培养了不少有贡献的学者和治术人材 扩大了教育对象 孔子首倡 有数无类 并在私学中 付诸实践 成为当时各家私学一致遵循的原则 教育对象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平民 使学校教育和人材 成长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了 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光辉的成就 在中国教育史 上有重要贡献 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出现了诸如 学记 这样完整的教育著作 第二节 养士之风盛行和百家争鸣 第三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 孔子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二 孔子在教育基本理论上的主张 1 教育的作用 孔子主要从两方面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教育和政治 经济 军事 法律的关系 社会作用 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 为政以德 他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 不一定直接去做官才算参与政治活动 孔子认为 要治理好一个国家 有了众多的人口 就要努力发展经济 使它富足起来 还要加强教 育 提高文化 他还把 足食 足兵 民信 作为立国的基本要素 甚至认为在不得已时 食 兵都可去 民信不可 失 治理国家只靠政令 刑律 不如德治和礼教 教育比政令 刑律更加重要和有效 育明育明 北京校区北京校区资料来源 人大考博资料 辅导课程咨询育明考博陈老师 2 孔子还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证了教育的作用 他承认人的成长 教育起着决定作用 个人 作用 名词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 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 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 人的聪明才智不是先天的 主要靠后天习得 无论何人 只要肯努力求学 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有教无类 的基本含义 就是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扩大受教育的对象 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经济条件 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 不论贫富 贵贱以及 国别 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 评价有教无类 孔子提出 有教无类 的主张 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 是顺应社会历史进步潮流 符合教育事业发 展趋势的 孔子并不是主张人人平等地受教育 更谈不上主张普及教育 孔子一方面主张 有教无类 另一方 面 认为下等民众不必受教育 或不能受同等的教育 仍然坚持教育的等级观念 三 关于教育的目的 名词 学而优则仕 通过教育来培养士 君子和成人 子夏说 仕而优则学 学而优则仕 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教 育目的的主张 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 则是无可怀疑的 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 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 受过教育的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 教育就是要培养这样的治国安民的贤能之 士 四 关于教育内容 孔子特别重视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教育 在教育内容中有关这方面的科目占突出地位 一般文化知识 的学习服从于道德教育的需要 在教育内容方面 孔子虽然重点突出诗 礼 乐 但对其他内容也不 忽视 诗 书 礼 易 春秋 都向学生传授 孔子在教育内容中排除了天命鬼神等迷信色 彩的内容 三 孔子的教学思想 一 因材施教 这项原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 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 因材施教 这个命题 朱熹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 指出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遂有 因材施教 的名言 但孔子的教育 实践却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 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 二 启发诱 导这项原则主要解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矛盾 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对的 限制或压抑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十分有害的 三 学思并重 这项原则主要解决学习与思考 或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 孔子精辟地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 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乏而 不实 四 由博返约 这项原则主要解决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 或者说解决知识的广博与专一的矛盾 育明育明 北京校区北京校区资料来源 人大考博资料 辅导课程咨询育明考博陈老师 孔子主张学生应该 多闻 多见 知识面要广 但是 知识面广 不能杂乱无章 必须有一个中 心加以统帅 四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道德教育原则 一 立志乐道 立志就是要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 解决前进的动力 二 自省自克 道德修养的核心是要自己的内心世界符合社会公认的准则和规范 因此道德贵在自觉 道德教育贵在 培养道德自觉 三 身体力行 身体力行也可以说要知行统一 言行一致 首先要成于内而形于外 道德修养的高低要见诸行 动 四 改过迁善 道德教育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发扬优点 长处和克服缺点 错误的过程 孔子认为社会上完美无缺 的人是罕见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长处 同时也有缺点或错误 克服缺点与发扬优点往往是 相辅相成的 五 孔子关于教师的论述 一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1 孔子认为 作为一个教师 首要条件是具有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的精神 教师必须先学好 然 后才能教好 学好是教好的基础 2 同时只有教师能够 学而不厌 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 教师学好是为了教好 所以 诲人不倦 是教师最可宝贵的品格 是最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 热爱学生 对学生无私无隐 孔子把 仁者爱人 的精神倾注在学生身上 对学生怀着深厚的感情 正是对学生的热爱鼓舞他不知 疲劳 全力教诲 三 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孔子特别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 以自己 的模范行动作学生的表率 第四节 墨子的教育思想 一 墨子的生平和政治 哲学思想 二 墨子的教育思想 1 教育作用 墨子很重视教育 希望用 上说下教 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把教育作为实现 饥者得食 寒者得哀鸿 乱者得治 的三项根本措施之一 他特别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 认为决定人的宝贵贫贱不是命 而是 力 之强与不强 强调主观努 力 墨子在强调主观努力的同时 十分重视环境的影响与教育的作用 2 教育目的内容的主张 墨子主张教育要培 贤士 贤士 的主要品德是兼爱 有时也称作 兼士 墨子培养的 贤士 与 孔子培养的 君子 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都是要作治术人材 墨子为了培养 贤士 在教育内容上 除了以 兼爱 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外 还注意对自然科学 生产技能 军事知识和技能 论辩才能的 研究和训练 3 教育 教学的主要原则 强说人 的主动精神 墨子不同意儒家 叩则鸣 不叩则 育明育明 北京校区北京校区资料来源 人大考博资料 辅导课程咨询育明考博陈老师 不鸣 的消极等待态度 主张积极主动 强说人 叩则鸣 不叩亦鸣 问则答 不问则讲 墨子则更 进一步主张 对不来者也主动去教 这叫做 行说人 就是送教上门 述而又作 的创造性精神 墨子不同意儒家 信而好古 述而不作 的保守态度 主张 述而且作 他认为应该继承古代文化中 善的东西 又要创造变幻莫测新的东西 使善的东西日益增多 名词 察类明故 察类明故 发展理论逻辑思维 墨子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论辩才能 发展学生的理论逻辑思维 察类明故 就是善 于通过类比 探明原理 也就是 以见知隐 根据已知推测未知 根据可见现象 推测内在的含义 强 力而行 的刻苦磨练精神 墨子特别注意道德行为的锻炼 要求学生 强力而行 特别要珍惜光阴 不要虚度年华 第五节 孟子的教育思想 一 孟子的生平和政治主张 二 孟子的哲学思想和性善论 三 孟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作用 社会作用 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 得民心 得民心 是 仁政 的社会关键 而教育是 得民心 的最 有效措施 个人作用 孟子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 求放心 认为人虽有先天的善性 但只是一种端倪 如果不受 教育 不肯学习就会成为与禽兽差不多的小人 孟子根据对教育的作用的看法 确定教育目的为 明 人伦 以明人伦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体的道德教育 孟子在道德教育方 面提出了下列原则 第一 持志养气 孟子十分重视立志 认为道德修养首先要注意 尚志 持志 与持志紧密相联的是 养气 既要 持志 又要 养气 理智与情感的统一 第二 反求诸已 孟子从性善论出发 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中的自我修养 他认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 是 反求诸已 就是要自我反省 自我监督 自我评价 第三 改过迁善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强调要培养改过迁善的精神 一方面鼓励人们改过自新 一方面积极学习别人的善行 第四 刻苦锻炼 孟子认为人的道德和才智都是在艰苦条件下锻炼出来的 要经过多次严峻考验 才 能获得进步与提高 担负重任 关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他在教学方面提出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下列几点 1 自求自得 孟子强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依靠学生自求自得 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只能给 学生某些 规矩 但不能使他们达到熟练技巧 掌握熟练技巧 灵活运用知识主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 2 专心有恒 孟子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精力集中 专心致志 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心不在焉就会一无 所得 不仅要专心致志 而且要持之以恒 不能 一曝十寒 3 启发引导 学习主要靠学生专心有恒 自求自得 教师也并不是无所作为 而要积极引导 主要是 启发学生思维 指出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4 循序渐进 孟子认为进行教学和学习知识如同植物生长 一样 有自己的规律 必须循序渐进 而不能 揠苗助长 急于求成 第六节 荀子的教育思想 育明育明 北京校区北京校区资料来源 人大考博资料 辅导课程咨询育明考博陈老师 一 荀子的生平和政治 哲学主张 二 荀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作用 个人作用 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 化性起伪 的作用 1 首先 人的贵贱 智慧 贫富都决定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2 荀子把环境影响与教育的作用加以区别 一方面承认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把环境的影响称 为 渐 或 注错 另一方面他又看到人是被动地受环境影响 强调人的主观努力 经过长期教育和 经久学习 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他把人的这种个努力学习称为 积 积靡 社会作用 荀子也很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 他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 统一行劝 使兵劲城固 国富民强 教育目的是培养由士到圣人等各种治术人材 教育内容就是诗 书 礼 乐 春秋 在教育内容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荀子非常重视乐教 荀 孟教学不同主张 荀子和孟子的关于教学的理论 原则和方法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孟子主张 内发 荀子主张 外向 1 在学思的关系上 孟子比较强调 思 荀子则特别重视 学 荀子认为经过学习 掌握知识 才能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 2 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闻 见 知 行四个环节 并把行看作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这样 孟子把教学或学习看作是 存养 内省 自得 的过程也是不同的 3 孟子曾把学习解释为保存和发扬先天固有的 善性 荀子把学习解释为接触外界 掌握知识 见 诸行为 以美其身 荀子教学方面的主张 第一 积微见著 积善成德 荀子认为知识是不断积累的 善德是逐步培养的 第二 虚壹而静 专 心有恒 荀子把学习态度归结为虚壹而静 特别强调专心有恒 名词 虚壹而静 荀子所谓的虚 不是虚无 而是指虚心 就是不要先入为主 不以已有的见解 专一研究某一问题 就全力以赴 不 一心二用 所谓静 不是不动 而是指不能用毫无根据的梦想和感情冲动扰乱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 动 第三 解蔽救偏 兼陈中衡 名词 兼陈中衡 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 面 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 兼陈中衡 兼陈 就是事物的各个方面或各种情况展示出来 摆列开来 中衡 就是通过比较权衡而确定或选 择适当的 中正的 第七节 礼记 中的教育思想 一 大学 中的教育思想 二 中庸 中的教育思想 三 学记 中的教育思想 名词 学记 学记 是 礼记 中一篇 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 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 一部最早 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 全文仅有一千二百多字 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 面的总结和概括 论述了教育的作用 目的和任务 以及教育制度 教学内容 原则和方法 也谈到 教师及师生关系 学记 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 建国君民 化民成俗 学记 教育教学的原 则和方法 一 教学相长 育明育明 北京校区北京校区资料来源 人大考博资料 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