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精选汇编 经济重心的南移.doc_第1页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精选汇编 经济重心的南移.doc_第2页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精选汇编 经济重心的南移.doc_第3页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精选汇编 经济重心的南移.doc_第4页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精选汇编 经济重心的南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重心的南移【2015龙岩】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材料反映了宋代【c】a农业迅速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c商品经济繁荣d手工业兴旺【2015盐城】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c】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2015苏州】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南朝 b唐朝c宋朝 d元朝16. 【2015长沙】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b】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郑和七下西洋 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5.【2015漳州】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c】a.秦朝 b.汉朝 c.北宋 d.南宋6. 【2015济宁】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下面这样一组图片进行探究学习,你认为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c】 a.宋代海外贸易兴盛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商业繁荣 d.宋代民族融合4【2015黔东南】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如下一组图片,请你为该展厅选 择一个最合适的名称(a)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4. 【2015云南】南宋时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这表明宋代【a】a.经济重心南移 b.南方社会动荡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 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北方3【2015益阳】以下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c】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abcd4. 【2015大庆】 “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出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c】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2015 福建泉州】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1)据材料一,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3分)材料二:明朝政府从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出发,在政权体制逐渐巩固健全之后,立即放弃宋元时期实行的重商主义开放政策、回到封建主义的传统老路上。 摘自泉州史迹研究(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回到封建主义的传统老路上”的含义。(3分) 材料三:见图10、图11。(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图10、图11所示内容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共4分)【2015济宁】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后被简称为“一带一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丝路辉煌】abcdef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图9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b所代表的地区。(1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专门设立了什么机构来总管西域事务?(1分)10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1分)“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古代中西方的交流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1分】【丝路发展】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美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华人”。 摘自中国历史六年级下册(鲁教版)11材料二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2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两例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历史事件。(1分)你认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分)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市。早在汉朝时已开始海上对外交往,两宋年间,由于游牧民族盘据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维基百科1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因从事海外贸易而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1分)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的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1分)【丝路畅想】材料四 可以说中国“一带一路”的构想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它的最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又将地球翻转了过来,令我们看到了已经沉睡了500年的欧亚大陆,更重要的是,中国又回到了最显眼的地方。 中国日报网1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指什么事件?(1分)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1分)如何理解“中国一带一路的构想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这句话?(1分)答案:9.河西走廊。西域都护。10.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成为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加强经济文化联系的重要舞台,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的重要通道(或桥梁)(意思相符即可)。11.美洲改为亚洲,华人改为唐人。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唐与新罗交往频繁、玄奘西游等(答出任意两个);对外交通发达,便于对外交往。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有巨大的吸引力等等(答出任意两层意思即可)。12.广州、泉州。 市舶司。13.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答出一层意思即可)。“一带一路”关系亚非、亚欧,甚至辐射到太平洋沿岸的部分国家,最终要形成的就是跟周边国家和区域形成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会再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所以说“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相符的一层意思即可)。【2015荷泽】(10分)我国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古“丝绸之路”再次成为关注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主要历史作用。(3分)材料二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印度展开国事访问时表示,“我邀请莫迪总理下次访问中国时到西安去看看,看看当年玄奘藏经译经的地方”。 新华社外国元首访华缘何青睐西安(2)分析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玄奘对中印两国交流所做出了哪些贡献?(2分)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分析材料三,据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主要表现及政策原因。(2分)材料四 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新加坡)李光耀(4)材料四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古代“丝绸之路”对我们的启示。(3分)【答案】(10分)(1)朝代:西汉(或汉代,1分)。历史作用:(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每点1分,共2分)(2)主要贡献:他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加强了中印两国的联系。(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2分)(3)主要表现:海外贸易兴盛;政策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每点1分,共2分)(4)事件:郑和下西洋。(1分)启示:开放交流才能促进共同发展;开放包容才能实现长久和平。(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2015滨州】创新与开放,促进发展和进步,保守与封闭,导致停滞和落后。【制度创新】 秦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和防止官员贪腐开创了监察制度并不断加以强化。(1)右图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根据图示,说出中央三大官职之间的关系。其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谁?(2分)(2)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置了负有监察职能的官职,以监督京师百官和皇族及地方官员。请分别写出上述官职的名称。(2分)【对外交流】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3)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为什么?谁为开拓这条“通道”做出了突出贡献?请说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和最远到达的大洲。(4分)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在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某一项成就。(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2分)【封闭落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5)上述材料反映出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一政策的理解。(2分)26(共12分)(1)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