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 理解人类活动对灾害的 放大 和 缩小 作用 4 掌握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灾情的变化情况 并能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一 二 三 四 一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 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可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如修建水库 植树造林等 一 二 三 四 2 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降低 图表导读教材p18图1 28 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的变化 该图是坐标图 横坐标表示月份 纵坐标表示径流量 用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建水库前和建水库后的径流量的变化 从而说明水库具有削峰补枯 调节径流的作用 使径流量更加平稳 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 枯水期发生旱灾的频率和强度 一 二 三 四 二 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 影响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 1 人口是最脆弱的受灾体 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 人员伤亡多少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 2 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 灾中的应急措施 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 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一 二 三 四 2 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易损性不同 一 二 三 四 3 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图表导读教材p20图1 29 深圳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洪水的影响 该图采用了对比的形式说明深圳某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洪灾强度变化的关系 读图可知 该流域1980 2000年大面积的耕地 林地 灌草地转变为城镇用地 水体 湿地减少 而城镇用地建筑密度加大 同期 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对应区域的洪水流量明显增大 而林地保留较好的西部地区洪水流量则无大的变化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洪水流量大小的区别 一 二 三 四 三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 放大 和 缩小 1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 缩小 社会经济基础雄厚 政治稳定的地区 一般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防灾系统 在灾害发生时 能迅速救援 恢复灾区的生产活动 缩小 灾情影响 2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 放大 社会经济基础薄弱 时局动荡 人心失稳的地区 往往减灾不力 放大 灾害效应 进而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3 人类活动对灾情 放大 或 缩小 的最敏感区域 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一 二 三 四 图表导读教材p21图1 30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 放大 机制 读该图时要图文结合 上下对比 图左侧的联系图是对右侧图的说明 上下图对比说明人类活动在洪水高风险区的变化 该图说明 同样灾害强度下 人类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活动 比如建房 耕地等 强度和范围越大 高风险区的经济密度越大 则灾情 放大 反之则灾情 缩小 人类的活动 有可能导致 大灾小害 或者 小灾大害 一 二 三 四 四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1 地质历史进程中的 灾变 一 二 三 四 2 人类历史时期灾情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类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如前所述 人既是活动的致灾因子 又是最易损失的受灾体 它们的关系大致如下图所示 一 二 三 四 图表导读教材p22图1 32 自然灾害随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该图用联系框图的方式 显示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增加 受灾体特征 灾情 减灾能力随之改变 沿着横向读图可知道某一项内容随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 沿着纵向读图可知道在同一社会历史时期各项内容的状况 可整理成下表 一 二 三 四 自然灾害随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一是使地表裸露 造成地表土壤遭受风蚀和水蚀的机会增多 引发沙尘天气和水土流失 增大干旱 洪涝与泥石流发生的概率 二是降低植被的蓄水 保水能力 使地表拦截的径流减少 蒸发量增大 增大干旱与洪涝的危害程度 三是造成侵蚀程度加剧 引发山体结构破坏 诱发山崩 滑坡等灾害 四是加重河床 湖泊的泥沙淤积 降低河道行洪 湖泊蓄洪的能力 增加洪涝的发生概率与危害程度 五是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造成物种灭绝加速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例题1 近年来 由于海南许多公司和企业疯狂围山圈地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肆意占山开垦 使得海南天然林 水源涵养林锐减 水土流失加重 部分地区山体滑坡 河水断流 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频发 西部沙漠化土地进一步扩展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毁林会加剧海南哪些地质灾害的发生 2 毁林引发的水土流失对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哪些影响 从减少全岛水土流失角度出发 应重点恢复和保护的是什么地区的植被 为什么 3 为减弱台风带来的危害 海南应重点加强哪个方向的植被保护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解析 第 1 题 从材料中可知 毁林主要发生在山区 因此可诱发滑坡 崩塌和泥石流灾害 第 2 题 毁林引发的水土流失一方面使山洪发生频率增大 另一方面使河流 湖泊淤积 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 要减少全岛水土流失 应重点保护全岛水源地的森林 即中部山区 第 3 题 登陆海南的台风多为东南方向 因此应重点保护其东南沿海的植被 答案 1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2 水土流失一方面使得土层变薄 土壤保水 蓄水能力降低 干旱时会加剧旱情 暴雨时易形成山洪 另一方面 水土流失使得下游河道 湖泊淤积 降低河道行洪 湖泊蓄洪能力 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 中部山区 中部山区是全岛的水源地 3 东南方向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降低受灾体易损程度的措施不同地区 不同时期的受灾体特性不同 导致同样强度的自然灾害发生在不同地区造成的影响不同 也使得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成灾特点不同 由于受灾体易损性的人为可控性 降低受灾体易损性成为有效和主要的减灾措施 因此 人们可以运用先进的科技 通过一定的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保护受灾体免受致灾因子的损害 或降低损害的程度 还可以在灾害发生之后及时救助 尽量减少损失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1 通过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 提高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 如清楚所住居民楼的防灾紧急通道等 2 学会灾害中的应急措施 例如洪水的应急措施 尽量逃向高处 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 大树 山丘和高坡等 如果不能逃脱 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 树干等漂浮物 尽量不让身体下沉 等待救援 警惕和防止被毒蛇 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线杆上电线的电击 3 学会灾后的自救互救 例如 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 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 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4 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如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 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能 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灾情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例题2 甲 乙两图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 并分析原因 2 简述b地区为降低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解析 第 1 题 根据图例对比甲 乙两图可得出 a地区防洪标准高 社会经济易损性也高 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 第 2 题 b地位于山区 因洪水可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因此为降低其危害 一方面应增强孕灾环境的稳定性 如生态退耕 另一方面还应降低受灾体的易损性 如修建护坡工程和水库 同时将居民迁出高风险区 可以阻隔灾害与受灾体的直接接触 把灾害降到最低 答案 1 关系 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 防洪标准也高 原因 a地处珠江三角洲 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 人口密集 经济发达 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 a地社会经济基础雄厚 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防灾系统 防洪标准高 2 植树造林 生态退耕 修建护坡工程 修建水库 迁出高风险区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 放大 和 缩小 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种类 强度 经济发展水平 减灾能力 一般而言 灾害种类 强度 经济发展水平与灾情呈正相关 减灾能力与灾情呈负相关 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1 人类活动影响孕灾环境和受灾体对灾情的 放大 和 缩小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 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 放大 和 缩小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 高风险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 放大 和 缩小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例题3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从图甲到图乙受灾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 甲 乙两图中 灾情较大的是图 3 图中反映出哪些人类活动 放大 了该区域的灾情 4 针对洪水发生的原因 结合区域的特点 人类应怎样合理利用土地以 缩小 灾情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解析 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 会引起受灾体的变化 结合图例可以看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