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测评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测评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测评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测评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测评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群和群落 (高考体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60分)1.(2015浙江高考理综)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解析: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3种基本类型,该种灌木空间特征类型的变化会改变种群的密度,因而影响到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正确。群落演替是群落类型的改变,在该灌木分布类型变化的过程中群落类型并没有改变,仍然为灌木群落,所以该灌木分布类型变化的过程不是群落演替的结果,而是种内竞争阳光、水分、无机盐等资源的结果,b项错误、c项正确。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d项正确。答案:b2.(2015课标全国高考理综)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植物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植物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植物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植物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灌木阶段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而来,物种数目更丰富,群落的空间结构也更复杂,a、b两项错;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小取决于生物的种类、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灌木阶段生物的种类较多,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强,c项错;草本植物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加,通气性也较好,为群落由草本植物阶段向灌木阶段演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d项正确。答案:d3.(2015广东高考理综)下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 000个解析:种内斗争导致最后阶段增长缓慢,a项错误。种群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可用nt=n0t表示,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增长模型为“s”型曲线,不能用此公式表示,b项错误。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计数一般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k值为10121 000=120 000(个),d项正确。答案:d4.(2015四川高考理综)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解析:图中显示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都在减少,因此,植物间的竞争会减弱,a项错误。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个体数量越少,表明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b项正确。生物由于生活习性、食物等关系而出现距离石头远近的不同变化,体现了该群落水平结构的变化,c项正确。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蜥蜴数量增加,害虫数量减少,有利于能量流向牧草即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项正确。答案:a5.(2015北京高考理综)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2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解析:通过观察图表,可知该实验研究的是两个变量(灌溉与否和是否驱走大蚂蚁)对因变量(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的影响。大蚂蚁的数量变化是实验处理导致的,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小蚂蚁是否影响大蚂蚁的数量变化,a项错误。由题干中“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察点”,可得出该实验是用样方法获取数据,b项正确。从图表中不驱走大蚂蚁与驱走大蚂蚁处理时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可推知,大蚂蚁能够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c项正确。比较定时灌溉和不灌溉处理时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可知,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项正确。答案:a6.(2014课标全国高考理综)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解析:由题干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为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与青蛙不能构成竞争关系,青蛙对害虫的捕食可以保护水稻,两者是种间互助关系,b项错误。病毒v与青蛙不是寄生关系,病毒v和水稻是寄生关系,c、d两项错误。答案:a7.(2014浙江高考理综)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解析: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种群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a项错误。种群内部因素的变动不会改变k值大小,环境条件改变才会使k值改变,b项正确。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是恒定不变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不存在环境容纳量,c项错误。一般来说,冬季气温较低,植被较少,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会较少,d项错误。答案:b8.(2014北京高考理综)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解析:病毒感染可以导致抗性较低的兔死亡,保留抗性较强的个体,起到选择作用,a项正确。病毒毒性过强会导致被感染的兔很快死亡,病毒失去宿主,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难以维持,b项正确。因为强毒性病毒会致兔很快死亡,而兔感染中毒性病毒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因此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自然选择所致,在此过程中兔抗病毒的能力也会增强,c项错误。蚊子充当了病毒和兔子之间的媒介,在兔子与病毒的协同进化中发挥了作用,d项正确。答案:c9.(2014福建高考理综)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北点地梅5年间种群数量变化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解析:1972年,北点地梅的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的种群密度,种内斗争更激烈,a项错误。该植物1971年的种子萌发数为1 000,幼苗数为450左右,成熟株数约为350,b项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特别悬殊的数据,而不是去掉最大值、最小值,c项错误。在图示5年间,种群密度呈减小趋势,不是“s”型增长,d项错误。答案:b10.(2014广东高考理综)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b.c.d.解析:胰岛素分泌增多会降低血糖浓度,而血糖浓度降低又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运动强度增大会促进排汗,运动强度越大,排汗越多,而排汗量的变化不会反过来影响运动量,不存在反馈调节。适宜的降雨量使土壤动物存活率增大,降雨量过多或过少,土壤动物存活率都会下降,土壤动物存活率也不会影响降雨量,不存在反馈调节。害虫数量增多,鸟类由于食物增多而繁殖加快,而鸟类的增多又会抑制害虫增多,存在反馈调节。答案:d11.(2014广东高考理综)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解析:由图看出幼虫密度呈现周期性变化,a项正确。幼虫摄食改变了松针长度,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而落叶松是一个物种,不能用丰富度描述,b项错误。该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项正确。幼虫摄食松针,由图可知,松针长度的变化滞后于幼虫密度的变化,d项正确。答案:b12.(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在一个自然区域内的所有同种生物构成种群,a项中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种群,a项正确。壁虎的移动速率很快,活动范围较大,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而不宜用样方法,b项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会变化,并逐渐向下一阶段演替,c项错误。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及其他因素,使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种群,d项正确。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2015课标全国高考理综改编)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111,即各年龄阶段比例相当,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14.(14分)(2014课标全国高考理综)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解析:(1)(2)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起始条件优越、历时较短。(3)题干给出的演替类型是在气候干燥的不良条件下发生的由森林到灌木的退化性演替。人类的开垦活动使环境条件更加恶劣,加快了这一演替,导致局部出现了荒漠,但其演替方向并未改变。答案:(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变快未发生改变15.(14分)(2014山东高考理综改编)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题图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解析:(1)题图中,b点时大黄鱼种群增长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