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0课 论修身课时作业 语文版必修5.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10课 论修身课时作业 语文版必修5.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10课 论修身课时作业 语文版必修5.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10课 论修身课时作业 语文版必修5.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10课 论修身课时作业 语文版必修5.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论修身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毋意(w)不逾矩(j)子路愠(yn) 原壤夷俟(s)b不疚(ji) 叩其胫(jn)长戚戚(q) 文质彬彬(bn)c俨然(yn) 不可杇(w)不孙弟(sn) 忠恕而已(sh).d夷狄(d) 莫能兴(xn)不孙弟(d) 小车无(yu)答案b解析a项“毋”应读w,“矩”应读j。c项“孙”应读xn。d项“弟”应读t。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释义无误的一项是()a朝闻道(了解了道)从者病,莫能兴(起来)b长而无述(可以称道) 小人求诸人(众,多)c文胜质则史(虚浮) 于予与何诛(诛杀)d君子固穷(本来) 君子泰而不骄(平和,安适)答案a解析b项中的“诸”相当于“之于”。c项中的“诛”意思为“责备”。d项中的“固”意思为“坚持,坚守”。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之b以c而d于答案b解析b项两句中的意思都为“用”。a项前者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为结构助词“的”。c项前者为转折连词“却”,后者为并列关系。d项前者为“给”,后者为“对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匿怨而友其人b左丘明耻之c内省不疚d幼而不孙弟答案d解析a项中的“友”活用为动词,意为友爱。b项中的“耻”,意动用法,“以为耻”的意思。c项中的“内”名词作状语,“在内”。d项中的“弟”通“悌”。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b何谓也c何以报德d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判断句。二、一法一练怎样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我们学习文言文,都会学习一些文言实词,那么如何理解和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呢?主要有以下方法:1.语法推断法判断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如“规小得而大失者也”中的“规”,由“规小得”和“大失”的转折结构可知,“规小得”为动宾结构,从而推断“规”为动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而确定为“谋求”之义。2.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常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如“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一句,“穷、乏”意思相近,可以推知“周、振”意思也相近,均为“救济”之义。3.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个义项,然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的义项只有一个,因此,我们要善于将实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如“子何绝我之暴也”一句,如脱离语境将“暴”译为“暴躁”也可讲通,如“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中的“暴”就是这个意思。但我们结合上文“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这一语境可以知道,越石父因为晏子没有以礼待己,怒而请绝,晏子感到非常突然,才有此问的。再联系我们熟知的“暴病”“暴富”等常见词义,可知此处“暴”为“突然”之义,整句话的意思是: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6完成下列文言实词的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子曰“乐其以贵下人”乎b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c三日不听政d则吾犹可以止答案a解析a项中“下人”在文中的意思是“礼贤下士”,而现代汉语的意思是“下等人”,古今义差别很大。其他三项古今义相同。(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例:途不拾遗a驴不胜怒,蹄之b退而甘食土之有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六王毕,四海一答案b解析例句中“遗”本来是动词,但在句中活用为名词,相当于“丢失的东西”,与其相同的是b项“有”,意为“出产的物品”,动词用作名词。(3)下列各句中的“举”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举类迩而见义远西举巴蜀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abcd答案a解析都是副词,表范围,可译为“全”“都”,其他各句中的“举”意思各不相同:介词,拿;动词,举荐、推荐;动词,成功;动词,投;动词,列举;动词,攻克、攻下;动词,升起。(4)下列各句中的“适”与“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中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是芙渠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从上观之适与地平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abcd答案c解析与例句中的“适”均为动词,“到”“往”。为动词,适合、符合;为副词,刚好、恰好;为副词,刚才。(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c以大知而察及迩言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d解析a项中“倍”通“背”。b项中“禽”通“擒”。c项中“知”通“智”。(6)下列各句中,不含偏义复词的一句是()a去来江口守空船b昼夜勤作息c孰与君少长d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答案a解析a项“来”是虚词。其他三项均含偏义复词,分别为“作”“长”“出”。(7)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组是()a公车特征拜郎中暮去朝来颜色故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赢得仓皇北顾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d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答案b解析加点词的古义为:a项特地征召,容貌;c项交错、通连,头颅;d项妻子儿女,面朝北,指臣服。(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遣一从事以少牢告庙可谓智力孤危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abcd答案b解析“约束”古义为“信约、盟约”,今义为“限制”;“从事”古义指“一般属官”,今义为“做”;“智力”古义为“智慧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古义为“更不用说”,今义为表条件关系的连词。三、走近高考7(2014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目。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注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醯(x):醋。(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观。答案择友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信的人交朋友,跟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便有益了。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朋友,跟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显然,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择友观。(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答: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回答第一个问题,要明确微生高行为隐含的本质是他不直说没有醋。回答第二个问题,态度要鲜明,或肯定,或否定,不可模棱两可。8(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目。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答案颜子恶衣恶食解析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答:答案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孔子的观点体现在“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两句话中,谈论的是在“富”与“贫”时应持怎样的人生态度。9(2012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答案贵人贱马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解读。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比较句读的不同所显示的语意的不同。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闻不问。孔子既关心人的伤亡,也关心马的伤亡,只不过先人后马,先重后轻。(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答:答案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分析评价,要透过现象认识孔子思想的核心。在当时,马很贵,而看护马的大抵都是奴隶贱民,在一般王公贵族眼里,马是比人要值钱得多的。但是,孔子以人道主义关怀,先问人后问马,体现了孔子的人本思想,值得尊敬。四、语言运用10“寂寞”因人而异,请仿照例句,写出下面两个人物的寂寞。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或思想性格,使用比喻或排比手法,不超过30字。例句:卡夫卡是一只寒鸦,寂寞地在一座找不到入口或出口的“城堡”里飞翔。(1)孔子(2)曹雪芹答案(1)(孔子)是一只仁的孤雁,寂寞的车轮碾过多少晨昏与冷漠的脸。(2)(曹雪芹)如雪的寂寞,是黛玉的葬花,是宝玉的悲歌,是十年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