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苦与最乐备课参考同学们正处在人生的最美好的阶段,看到的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当然,同学们也会产生“苦”、“乐”的感受。那么,少年中国说的作者、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眼中最苦与最乐的事情是什么呢?学习最苦与最乐,我们将1学习议论文深刻的思想性。2学习论证的严密性。走近作者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党。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财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融入文本一、跨越障碍1生字辨识契(q) 悯(mn)2重点词语注释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海阔天空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纵然 即使。 排解 排遣。 大抵 大概,大都。心安理得 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仁人志士 仁爱而有节操的人。如释重负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释,放开,放下。任重而道远 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任,负担。道,路途。悲天悯人 指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自投苦海 自己跳入到苦海之中。3同义词辨析大抵 大概 大约 大致本课例句:“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四个词都是副词,表示推测语气,用于对情况和数量的推测。有时可换用。主要区别:“大抵”在表示推测语气时,比“大概”、“大约”偏重于肯定;多用于对情况的推测,少用于对数量的推测。除了表示推测语气以外,还表示约略的数量或范围,以及大略的情况。“大概”只表示推测语气,但多偏重于猜测(不是偏重于肯定),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较多用于对情况的推测,也用于对时间、数量的推测。另外,“大概”还有两个意义:一是不精确、不详尽(形容词);二是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名词)。这跟同组词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大约”跟“大概”相同,只是同“大概”相比,多用于对数量的推测,也用于对情况的推测。“大致”在表示推测语气时,多偏重于肯定(不是偏重于猜测),常用于口头语。除了表示推测语气之外,还可以表示大略的情况,这时跟“大抵”相同,但更侧重于总体或总的轮廓。另外“大致”还有形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精确、不详尽。“大概”也有这个意义,但不如“大致”常用,特别是在口语里。而“大抵”、“大约”都没有这个用法。二、整体解读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第一部分: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人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应该勇于负责,不能逃避责任。】连用四个设问,引发读者的思考,也引出作者的观点背着未了的责任最痛苦。接着,逐一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阐释,再次印证本段观点。由日常琐事阐发“未尽责任”之痛苦,入情入理。过渡自然巧妙,引出下文对尽责则是最大的乐事的论证。进一步论证:责任伴随人生的全过程,不能逃避;在负责任中可以体味到真正的快乐。文章的最后一段引用“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摆出了与自己观点不同的看法。这是议论文常用的一种技巧。作者预设出可能存在的反对说法,先将它们提出来讨论,一来能增加自己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加严密;再者也可以借此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三、问题研讨1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议论文思想的深刻性?甲生:作者把人人都有的感受“最苦与最乐”与“责任”联系起来论证,见解独到,论述精辟,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乙生:作者在论述时,从日常琐事说到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论述层层深入,反映出思想的深刻性。丙生:引用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的例子佐证大责任中蕴含大快乐,使论述更深刻。师评:同学们所说都有道理。我想补充的是本文的辩证思维也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性。作者的观点包含两个方面: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两个方面互为补充,相互联系。2在作者笔下,“最苦”与“最乐”之间是什么关系?依据是什么?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未尽责等于痛苦,尽责等于快乐,相辅相成。依据是:“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四、语言品析1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这段表述有什么特点?)用话家常的语气与读者沟通:承诺未践、欠钱未还、恩惠未报、得罪人未赔礼等日常小事包含着责任,以此阐述自己的观点。2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句话的两个分句间的关系是什么?)分号前与分号后是并列关系,逗号前后是假设关系。你的责任心如何?你有过作者所述的经历吗?你有和作者一样的体会吗?体验活动1请以“真诚与虚伪”或“勇敢与怯懦”为话题,当众发言,阐释自己的观点。2搜集涉及苦乐观的名人名言写在下边(至少三则);选出其中一则,作简要分析。练习全解一、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责任(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二、“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这样有问有答的句子就是设问句。找出课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是怎样回答的。课文中的设问句还有:“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三、熟读课文,用课文中的话将下列句子补充完变,并谈谈这些句子的特点和作用。1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2处处尽责任, ;时时尽责任, 。“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3 ,就得大快乐; ,就得小快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这些句子的特点:都用了排比句式。作用:增强了语言气势。四、“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来谈。自主实践一、语言实践1摘抄本文论述精辟的语句。2按要求从本文摘抄句式。(1)陈述句: (2)感叹句: (3)疑问句: (4)肯定句: (5)否定句: 3根据语言环境,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1)人 能知足, 贫不苦; 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 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 不算什么苦。(2) 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 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3)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 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 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二、阅读实践(一)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4写出本段三个层次的层意(层次已在原文中用序号标出。)5画线语句出现在开头有什么作用?6仿照粗体语句,用两个“若能虽”造句。(二)你们还在“吃森林”胡永鸣9月中旬,英国外交部国务副大臣麦克沙恩博士访问重庆,当他看到餐饮业还在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时发出了一声惊叹:“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在吃森林吗?”的确如此,仅重庆市每天使用的一次性木筷至少有200万双,而一棵成材大树只能制作4000双木筷。也就是说,每天重庆人至少“吃”掉500棵大树,一年就是18万棵树,就是整整一片1800亩的大森林啊!而就全国来看,数量就更惊人了据资料介绍,国人一年要“吃”掉一次性木筷450亿双,且每年还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约150亿双,算下来就要砍1500万棵树!对此,有关专家已经多次作出预警:照目前的木材消耗速度,我国现存的森林资源将在10年内消耗完!面对我们日益萎缩的森林资源,面对我们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吃森林”了!据全国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森林覆盖率为16.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1.3%;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1.3%,人均木材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面对如此贫乏的森林资源,我国目前却有500多家木筷生产厂,年生产木筷百亿双;而最先发明一次性木筷的日本,其森林覆盖率高达80,但出于生态考虑,其本土却没有一家筷子厂,所需木筷全从国外进口(其中从我国进口份额达75以上)。同时,他们还完全回收了已用木筷,制成木浆后又出口给他国。精明的韩国人近些年也开始禁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酒店用品,就连牙签,他们也不用竹木制作,而是用江米面做,这样,既安全又节省资源。据说,我国目前出口木筷能换1亿多美元的外汇,其实,这也是得不偿失的买卖。据有关专家预测:一棵50年的大树,能为人们创造生态价值、社会价值20多万美元,而将其砍掉做成木筷出售,仅能换回2000多美元。仅因为出口能换回一点“现利”,就不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未免太短视了。面对滚滚而来的沙尘暴,面对频频告急的水资源,面对日益恶化的大自然,我们应该有一种倒计时的紧迫感,为子孙着想的责任感,为人类负责的使命感,立即行动起来:放下斧头别再滥伐森林,拿起锄头多多栽树护树!让我们的大地葱绿起来,让我们的环境美丽起来,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起来!7本文在说理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练习题与解析
- 室内水帘工程施工方案
- 第9理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上-苏少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2.3 离子反应(2)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1
- 员工职业发展承诺书范本下载
- 数控冲床操作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生产线涂装质量评估报告
- 水力发电运行值班员前沿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存量优化建筑方案设计论文
- 材料的物理性能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建筑材料-建筑类-土木建筑大类
-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件
- 电瓶托盘堆垛车安全培训课件
- 快递分拣中心操作流程及安全规范
- 机加工安全质量培训计划课件
- 2025年秋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202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模拟题及答案
- 软件行业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GB 46039-2025混凝土外加剂安全技术规范
- 传染病医院质量控制检查标准表
- 卷烟零售户培训课件
- 刑事诉讼法案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