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检测2 粤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检测2 粤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检测2 粤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检测2 粤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检测2 粤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过瘾(yn)阖家欢乐(h)钥匙(shi)底蕴(yn)b枯竭(k) 意识凸显(t) 滑稽(j) 浊雾(zu)c避让(b) 捉襟见肘(jn) 媒体(mi) 血肉(xi)d不懈(xi) 精神匮乏(u) 邻里(ln) 泛滥(fn)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两种大相径庭的人生,有的成为伟人,有的成为罪人。也许没有一个人在为官之初就想祸国殃民,他们几乎都是雄心勃勃,想做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事业。然而,人生的种种物质利欲的诱惑,往往使这些人背叛了信仰和理想。这些为数不多的反面角色,给后人带来了警示。在人生的分水岭上,何去何从,可不能无足轻重啊!a大相径庭b雄心勃勃c何去何从 d无足轻重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来自海外的“辛词”专家学者参加了在带湖山庄举办的辛弃疾诗词研讨会,大家侃侃而谈,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气息。b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c你不能不承认,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精神,任何一支团队缺少了任何一名成员都只能是不完整的团队。d在世锦赛体操比赛中,他的双杠动作完成得简直无可挑剔,以至全体裁判员无一例外不对他亮出满分。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_。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更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a b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题。(22分)牟俸,巴人。景泰初进士,授御史,巡按云南。南宁伯毛胜镇金齿,俸列其违纵罪,将吏皆耸。天顺元年出为福建佥事。成化初,进秩副使。久之,迁江西按察使。八年,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岁祲,请发济南仓储减价以粜,令临清关税收米麦济振。皆从之。时大饥,虽获振,饥民众,转徙益多。俸请敕邻境抚、按随所在安辑,秋成资遣复业。又乞尽蠲州县逋课。诏如所请,更命移临清仓粟十万石振之。至七月,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十月复言:“今救荒者止救其饥,不谋其寒。纵得食,终不免僵死,乞贷贫民布棉。”帝皆嘉纳。俸又檄发东昌、济宁仓粟十万余石为军士月粮,而以德州、临清寄库银易米振济,奏请伏专擅罪。帝特宥之。已,移河南输边粟济山东,别给银为边饷,山东输京租二十万石,给本地用。十年又饥,请发仓储出贷。抚山东五年,尽心荒政,活饥民不可胜数。以右副都御史改抚苏、松。俸性严。以所部多巨室,欲故摧抑之,乃禁索私租,劝富家出谷备振动千计,怨谤纷然。中官汪直有事南京,或谮俸。直归,未发也。俸初在山东,与布政陈钺负气不相下。后钺从容言俸短,直信之。十四年,俸议事至京,直请执俸下诏狱。先是,所亲学士江朝宗除服还朝,俸迓之九江,联舟并下。所至,有司供张颇盛。直谓朝宗有所关说,并下狱。词连佥事吴扁等十余人,俱被逮。系狱半岁,谪戍湖广。俸在江西时,共成许聪狱,人多议其深文。至是被祸,皆知为直诬,然无白其冤者。逾年,卒戍所。(选自明史牟俸传,有删节)注岁祲(jn):指年成不好。逋课:欠交的赋税。深文:利用法律条文的苛细,给人加罪。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请发济南仓储减价以粜发:征集b而以德州、临清寄库银易米振济 寄:寄存c中官汪直有事南京,或谮俸 谮:诬陷d俸在江西时,共成许聪狱 狱:案件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八年,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移河南输边粟济山东,别给银为边饷直谓朝宗有所关说,并下狱a为而则b以 且 则c为 且 因d以 而 因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b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c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d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化八年,山东发生大饥荒,牟俸想尽办法赈灾,但仍有很多灾民流离失所,牟俸就请求附近的官员暂时安置他们。b牟俸在山东赈灾的时候,采取了一些权宜之计,尽管并没有事先上报朝廷,但是他的举动也得到了皇帝的理解和宽恕。c牟俸与山东布政使陈钺互不相让,陈钺在宦官汪直面前说牟俸的坏话,汪直相信了他,后来找机会将牟俸关进监狱。d牟俸亲近的学士江朝宗服丧期满回朝,到九江迎接牟俸,两人一起乘船东下,他们沿途受到了当地官员的殷勤接待。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纵得食,终不免僵死,乞贷贫民布棉。(4分)译文:至是被祸,皆知为直诬,然无白其冤者。(3分)译文:(2)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牟俸的“性严”?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答: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注,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u。万兜鍪:千军万马。(1)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答:(2)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尔来四万八千岁,_。_,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2)想当年,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_,_,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4)咸阳百二山河,_,_。(马致远蟾宫曲叹世)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谈古论今说“领导挨骂”马九器俗话说得好,“谁人背后无人骂”?人无完人,自古以来,掌握权力的官员,少不了被人说三道四、指桑骂槐,尤其是权力地位越显赫,好比圆越大和外界接触面越广一样,就越容易遭人非议。一些领导挨骂后,怒不可遏,比如那个周厉王,有的是办法让骂他的人吃不了兜着走或者闭嘴,目的是达到了:人人都成了哑巴,见面也只是“道路以目”。可结果呢?不出三年,他就被赶下台流放了。有的领导即使挨骂,也常常能冷静地从“骂”中取长补短,比如魏征常年犯颜直上,唐太宗就算气得吹胡子瞪眼,终究还是能察纳雅言。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如何对待“挨骂”,体现了他的胸襟肚量;一个官员领导如何对待“挨骂”,则体现了他的政治道德水平。从去年到今年,全国陆陆续续发生了一系列“官员领导挨骂”的新闻,远的如重庆的“彭水诗案”、山西“稷山文案”、海南“儋州网案”,近的如“陕西志丹的短信黄段子案”。除了“彭水诗案”得到善终外,其余的都以“骂人者被严惩”而告终。如果放在古代,小小百姓敢拿官老爷开涮,别说老爷治你罪没人喊冤,就是百姓们自己也要奚落你一番:官尊民微,天经地义,向来如此。不过,现在是21世纪了,经历了“五四”时期的反封建与科学民主的洗礼,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法治、自由、宪政等普世价值观熏陶,闻听此事,笔者感到万分惋惜,不是为那些胆大包天的“骂人小吏小民”,而是为挨骂的那些领导:一次多好的展现现代政治胸襟与风采的机会,竟然不幸被几缕封建式的做派糟蹋。我不知道前述动辄对“骂领导者”举起诽谤大棒的官员领导们是否博览群书,是否读史,想来作为为官一方的政治精英,不从浩瀚的历史里攫取安邦惠民的从政规律,不明史知兴替正衣冠,说不过去吧。那不妨和他们一起唠唠历史。春秋战国时,郑国有国人聚集议论政府的“乡校”,大概是百姓言辞犀利毫不留情,如同现在网民议政时的肆无忌惮,所以有官员恼羞成怒要关闭“乡校”。郑国丞相子产知道后是这么看这件事情的:“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翻译成经典白话文就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子产先生的政治道德很有现代味儿,作为一个公权掌握者,权力来自于人民,自然要接受人民的监督,这里的人民包括他的同僚、同级、下级,这里的监督包括对他的批评、对他的辱骂。无论这种批评辱骂有没有道理和根据,它更多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意见表达渠道不畅通后的另类表达。其实,出现这类表达本身也多少说明“挨骂者”自身的不足,想一想,为什么没有人拿包拯、海瑞恶搞,没有人拿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编段子?因为他们身正影直、高风亮节,所以人们打心眼里敬重,而屡屡成为恶搞或编段子看笑话对象的领导官员,别恼羞成怒下“诽谤罪”的定论,先拿自己比对一下那些受人敬重的领导楷模才是。美国总统杰佛逊挨了一场恶骂后说:“他们选中了我来担任这一荣誉的角色,我将保护他们造谣与诽谤的权利,而且我仍将珍视这一权利的继续维持如果一个政府在批评面前站不起来,就该倒台。”无论是子产还是杰佛逊,他们对待“挨骂”的本质,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修养,更道出了一种政治规律权力和监督之间如何实现一种平衡。作为官员领导,他必然是一位公众人物,他被赋予了掌握公权的特权,而权力是一柄天然的双刃剑,要遏制剑的恶刃,必然要在“受监督批评”层面让出相当的权利,以此达到公权不偏不倚的平衡。其实,官员领导要想少挨骂直至不挨骂并不难,无非是做人从政常记百姓之苦,牢记法律之严,永记权力之源。那些动辄对“挨骂”大发雷霆、以权力之剑对骂人者举起狼牙棒的官员领导,显然外表披着西装革履的现代外衣,骨子里还弥漫散发着封建时代的“官老爷”的腐尸味。(选自“中华杂文网”非常杂文,有删节)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a官员地位越高,挨的骂也就越多。b实现监督与权力之间的平衡,是一种政治规律。c怕骂的官员往往不读书或少读书。d子产的政治道德观很有现代味儿,体现了广阔的政治胸襟。e美国总统杰佛逊对待评判的态度体现了鲜明的民主观念,他的胸襟比子产更广阔。13本文援引的例子很丰富,下面对所引例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周厉王的反面例子,有力地论证“掌握权力的官员,容易遭人非议”这一观点。b唐太宗尽管常气得吹胡子瞪眼,但能察纳雅言,因为他身正影直,高风亮节。c全国发生的一系列“官员领导挨骂”的新闻说明领导正确接受挨骂的民主风气已形成。d举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受人尊重的例子说明掌握公权的人,要经得起人民的监督。14文章第段说现代某些领导还“散发着封建时代的官老爷的腐尸味”,请联系上文概括作者所说的“封建时代的官老爷的腐尸味”的内涵。(4分)答:15综观全文,作者认为领导者应该正确对待“挨骂”现象,请分条概括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有关观点。(4分)答: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玉米的馨香邢庆杰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早晨,三儿刚从帐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乡长说。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的玉米至今还没有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籽粒饱满,产量高。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的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俺,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子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得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吃了一顿饭。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三儿回到“秋种指挥部”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事情办妥了?”乡长问。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三儿有点儿结巴起来。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乡长急急地走了。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葱郁郁的玉米。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蓬勃。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呵!”乡长刚长出了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形式主义把它刨掉,这很好。”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16小说多次提到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有什么作用?(4分)答:17试分析概括“乡长”这一形象的特点。(6分)答:18小说写“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最后却主动留下“辞职书”,这样写会不会显得不合情理?为什么?(5分)答: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9下面是一份关于地球人口的统计资料,请根据表格内容答题。时间10万年前300年前1987年1999年2025年2095年人口320万5.4亿50亿60亿约90亿约102亿(1)用一句话概括说明资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不要使用具体数字。(3分)答:(2)用一个形象的句子,说出你读此数据之后想要告诫人们的话。(3分)答:20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话语,使前后文连贯,衔接合理,符合人物心理与性格。清代某私塾先生有四个学生。一天,当地来了戏班,四个学生都想去看戏。先生见此情景便说:“我提一个问题,如果谁答得妙,我就允许谁去看戏。”我的问题是:“读书好还是看戏好?”学生甲不多想便说:“_”先生生气地说:“你就知道玩!”学生乙回答:“_”先生笑着说:“此老生常谈也,谁都会说。”学生丙采用了圆滑的说法:“_”先生不以为然地说:“此调停两可之说,恰似汝之为人。”学生丁灵机一动答道:“_”先生十分满意:“好,好,此言得之矣。”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日前,杭州图书馆引起了无数网友和一些主流媒体的关注。杭图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实行“零门槛”阅览,因此常有乞丐、拾荒者和农民工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无法接受,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此消息在网上传播开后,被感动的网民把杭图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馆长禇树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慨叹,公共图书馆零门槛开放本来就是正常之事,也已做了多年,瞬间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值得反思。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精析单元检测卷1ab项“浊”读zhu。c项“血”读xu。d项“匮”读ku。2da项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b项雄心勃勃:形容理想和抱负非常远大。c项何去何从:在重大问题上采取什么态度,决定做不做或怎么做。d项无足轻重:无关紧要。这里的“无足轻重”应改为“掉以轻心”(对某种问题漫不经心,不当回事)。3ca项搭配不当,“洋溢着”前面应加上“会场上”。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把“只有才”改为“只要就”。d项逻辑错误,应去掉“不”。4d第一步,确定首句。比较两句,其中第句中的“有兴趣”跟“国学热”在内容上紧密相联,故选。第二步,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序。第句中的“本是”与第句中的“但”构成转折关系;第句中的“轻浮的文化争论”与第句中的“随便地进行批判”在内容上紧密相联;而第句是通过打比方的方法对第句的解说;第句与第句构成递进关系。5a发:打开(粮仓,赈济灾民)。6d句与上文“俸又檄发东昌、济宁仓粟十万余石为军士月粮,而以德州、临清寄库银易米振济”结构相同,上文用了表示并列的“而”,故句根据语境也应用“而”;“且”与“而”都可以表并列,但“且”的语气明显更强,此处宜用“而”。7c8d应是牟俸到九江迎接江朝宗。9(1)(贫民们)即使得到了食物,最终免不了倒地而死,请借给他们布匹和棉花(来御寒)。到这次(他)遭到祸患,(人们)都知道他是被汪直诬陷的,却没有为他辩白冤情的人。(2)牟俸巡察云南时,南宁伯毛胜镇守金齿,牟俸列举了他违法放纵的罪行,将吏们都震惊。牟俸任苏州、松江巡抚时,故意打击压制当地的世家大族,禁止他们收缴私租,并让富户们拿出大量粮食用来赈灾。牟俸在江西时,与人一起造成了许聪的冤案,人们大多非议他利用法律条文给许聪加罪。参考译文牟俸,是巴州人。景泰初年中进士,被授予御史的职务,巡察云南。南宁伯毛胜镇守金齿,牟俸列举了他违法放纵的罪行,将吏们都被震惊。天顺元年,他出京担任福建佥事。成化初年,晋升为副使。不久,调任江西按察使。成化八年,牟俸以左佥都御史的身份担任山东巡抚。当年年成不好,他请求打开济南仓库储备的粮食,降价卖给百姓,又让临清收关税时收米和麦子来救济百姓。他的意见都被采纳。当时发生了大饥荒,百姓们虽然得到赈济,可是饥民太多,辗转迁移的人越来越多。牟俸请求朝廷下令邻近的巡抚和巡按根据灾民所到的地方加以安置,秋天收成的时候发路费给他们回家恢复从事的职业。他又请求全部免除州县欠交的赋税。朝廷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又下令移用临清仓库储备的十万石粟米赈济灾民。到当年七月,牟俸又进言说,公家和百姓都已陷入困境,救灾没有办法,请求放开私人捐粟买官的旧例,让小吏能被选为官员,富人能被授予没有具体事务的散官,并且截留漕运的粮食以备赈灾。十月又进言:“现在救灾只解救贫民的饥饿,没有考虑他们受冻。(贫民们)即使得到了食物,最终免不了倒地而死,请借给他们布匹和棉花(来御寒)。”皇帝赞许并都采纳了他的意见。牟俸又发文书散发东昌、济宁的仓库十万石粟米作为军士每月的口粮,用德州、临清寄存的库银买米赈济灾民,他上书承认自己犯了擅自行事的罪行。皇帝特别宽恕了他。不久,移用河南交纳的边粮救济山东,另外拨给银两作为边饷,山东应该交纳的租粮二十万石留给本地赈灾用。成化十年又发生饥荒,他请求打开仓库借出粮食。他担任山东巡抚五年,为赈灾之策尽心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牟俸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改任苏州、松江巡抚。牟俸性情严苛。因为管辖的地方有许多世家大族,牟俸想故意打击压制他们,于是就禁止收缴私租,劝说富户拿出稻谷以备赈灾,数量动辄以千石计算,怨恨和非议声很多。宦官汪直到南京办事,有人诬陷牟俸。汪直回京以后,没有揭发他。牟俸原先在山东的时候,与布政使陈钺斗气,互不相让。后来陈钺随口说了牟俸的缺点,汪直相信了他的话。成化十四年,牟俸到京城议事,汪直请求朝廷捉拿牟俸将他关进监狱。在此之前,牟俸亲近的学士江朝宗服丧期满回朝,牟俸到九江迎接他,两人一起乘船东下。他们经过的地方,官员们的宴请很丰盛。汪直于是认为江朝宗为牟俸说好话,一起把他们关进监牢。讼词牵连到佥事吴扁等十多人,他们一起被逮捕。拘囚了半年后,牟俸被贬到湖广。牟俸在江西的时候,与人一起造成了许聪的冤案,人们大多非议他利用法律条文给许聪加罪。到这次(他)遭到祸患,(人们)都知道他是被汪直诬陷的,却没有为他辩白冤情的人。过了一年,他死在了谪戍的地方。10(1)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孙权的英雄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孙权的英雄形象。)(2)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借此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解析本题考查诗词鉴赏的能力。(1)侧重考查诗词的形象分析。解读此人物,要结合末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对人物的提示,再联系前面的词句内容进行分析。(2)侧重考查词人在词中的思想感情。解答这个问题要结合历史上对辛弃疾的定位,从词人与写作目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1(1)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雁过也正伤心(4)两字功名几阵干戈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解答时应注意“当”、“金戈铁马”、“雁”等易错字词的字形。12bda项与原文“地位越显赫越容易”不符。c项与原文“举起诽谤大棒的官员领导们是否博览群书”相悖。e项中“胸襟比子产更广阔”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13d分析a、b两项周厉王和唐太宗的例子,是从反面和正面论证领导如何对待挨骂体现了他的胸襟肚量和政治道德水平。c项“民骂官”的大部分人的遭遇正说明领导接受批评的胸襟肚量和政治道德水平有待提高。14官尊民微(或者说,官高高在上是主子,是老爷,老百姓是奴仆);官员对老百姓不讲法治,不讲自由民主,更不谈批评监督;老百姓骂了他,他惩治你是天经地义的事。15官员挨骂是由他的身份地位决定的(或者说,官员挨骂是一种正常现象,应以平常心对待)。官员应有胸襟肚量,从骂中吸取有用的东西。摒弃封建思想,讲法治、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