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毛遂自荐》第一课时随堂训练 长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毛遂自荐》第一课时随堂训练 长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毛遂自荐》第一课时随堂训练 长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毛遂自荐》第一课时随堂训练 长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毛遂自荐》第一课时随堂训练 长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八 毛遂自荐第一课时随堂训练一. 积累与运用1填空 毛遂自荐一文选自 ,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 和 , 是我国第一部 ,分为 、 、 、 和表等五种体例。鲁迅曾高度评价这部著作为“ , ”。2.给加点字注音邯郸( ) 合从( ) 歃血( ) 立见( ) 舍人( ) 叱曰( ) 王天下( ) 社稷( ) 相士( )3.找出下列句子通假字并解释(1)其未立见: ( 通 , )(2)合从于楚 ( 通 , )(3)使遂蚤得处囊中 ( 通 , )(4)吾乃与而君言 ( 通 , )(5)毛遂奉铜盘而跪进这楚王 ( 通 , )(6) 公等录录 ( 通 , )4.辨析下列句子加点字古今义的差别(1)先生不能 (古义: ;今义: )(2)从之利害 (古义: ;今义: )(3)王之所以叱遂者 (古义: ;今义: )(4)遂以为上客 (古义: ;今义: )(5)今楚地方五千里 (古义: ;今义: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自赞于平原君 ( )左右未有所称诵 (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 )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 ( )此霸王之资也 ( )天下弗能当 ( )率数万之众 ( )兴师以与楚战 ( )一战而举鄢郢 ( )而王弗知恶焉 ( )谨奉社稷而以从 ( )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胜不敢复相士 ( )6. 指明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1)毛遂按剑而前 ( )(2)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 )(3)此霸王之资也 ( )(4)乃颖脱而出 ( )(5)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 ) (6)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赞于平原君 告诉b. 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充数c. 其末立见 看见d. 胜不敢复相士 鉴选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王之所以叱遂者 b. 使文能取胜,则善矣c. 今楚地方五千里 d. 遂以为上客 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合从于楚 会于会稽山之兰亭b.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死日然后是非乃定c. 汝何为者也 审矣,何足怪哉d. 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a. 毛遂按剑而前 b. 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c. 乃颖脱而出 d. 此霸王之资也 11. 下面句子分句间的关系相同的一项是(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a. b. c. d. 12. 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译文。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译文。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译文 夫贤士之处世也, 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见。译文 二. 阅读理解(一)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楚王叱日:胡不下 ( )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 ( )岂其士卒众多哉 ( )一战而举鄢 (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跨越b.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使称臣c. 一战而举鄢郢 攻占d.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进献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小学而大遗,无未见其明也b. 以楚国之众也 作师说以贻之c. 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 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4.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毛遂“论辩才能”的一组是( )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a. b. c. d. 5.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随同平原君前往楚国的十九人到了楚国后,与毛遂辩论,改变了对毛遂的看法,承认毛遂确有才能,对刻画毛遂形象起到了陪衬的作用。b. 平原君和楚国谈判,迟迟不决,十九人都让毛遂上去解决问题。毛遂非常自信地跨越台阶,几句干脆的话语,引起了楚王的训斥。c. 毛遂面对楚王,指责他训斥自己是毫无道理的。然后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订立盟约是对楚有利,这样,震慑了楚王,使楚王认识到了结盟的重要性。d. 毛遂促使赵楚联盟,完成了使命,这说明毛遂自荐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自信与才智的基础上的,最后毛遂招呼十九人歃血为盟,更进一步说明了毛遂的胆识,也说明平原君善于用人的才略。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译文 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译文 。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 译文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译文 7楚王最终接受毛遂的意见,答应合纵的原因是什么 8通过阅读本段文字,可以看出毛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毛遂自荐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一八毛遂自荐第一课时随堂训练一. 1史记,司马迁 西汉 史学家、思想家 文学家,史记 纪传体通史 本纪 世家书、列传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hn dn zng sh xin sh ch wn j xin3.(1)“见”通“现”,显露出来 (2)“从”通“纵”,纵约(3)“蚤”通“早”(4)“而”通“尔”,你(5)“奉”通“捧”,双手托着(6)“录”通“碌”,平庸无能4.(1)古义:没有才能;今义:不能够(2)古义:好处;今义:好处和害处(3)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4)古义:以(之)为;今义:认为(5)古义:指土地方圆;今义:指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5. 告诉(动词)述说(动词)跨越(动词)依仗(动词)资本(名词)抵挡(动词)率领(动词)军队(名词)攻占(动词)羞愧(形容词)进献(动词)依靠(动词)鉴别(动词)6. (1)走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2)称王(名词活用作动词)(3)称王称霸(名词活用作动词)(4)像禾穗的芒(名词做状语)(5)用眼睛(名词做状语)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