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流域污染防治规划_第1页
鄱阳湖流域污染防治规划_第2页
鄱阳湖流域污染防治规划_第3页
鄱阳湖流域污染防治规划_第4页
鄱阳湖流域污染防治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鄱阳湖 流域 污染防治 规划 (征求意见稿) 二 一 年 一 月 十一日 1 目 录 第一章 流域环境现状 . 1 1.1 流域概况 . 1 1.2 污染物排放现状 . 6 1.3 水环境质量现状 . 9 1.4 存在问题及面临压力 .12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防治原 则 . 15 2.1 指导思想 .15 2.2 防治原则 .15 2.3 规划时段 .16 2.4 规划分区体系 .16 第三章 防治目标 . 19 3.1 总体目标 .19 3.2 水质指标 .19 3.3 总量控制指标 .21 3.4 污染控制指标 .21 第四章 主要任务 . 22 4.1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22 4.2 加强五河一湖源头的水环境保护 .22 4.3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24 4.4 加快县城污水处理管网配套设施建设 .25 4.5 加大工业污染控制力度 .25 4.6 开展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27 4.7 实施生活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 .28 2 4.8 强化对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生态环境监管 .28 第五章 重点工程保障措施 . 30 5.1 重点工程 .30 5.2 保障措施 .31 附表一 . 36 工业污染治理项目表 . 36 附表二 . 42 县城污水处理管网配套建设项目 . 42 附表三 . 47 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表 . 47 附表四 . 51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 . 51 附表五 . 54 五河一湖源头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 54 1 第一章 流域环境 现状 1.1 流域概况 鄱阳湖位于北纬 2822至 2945,东经 11547至 11645,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域面积为 16.22 万平方公里,其中江西境内面积 15.7万平方公里,占我省国土面积的 94.1%。 鄱阳湖水系的年径流总量为 1460 亿 m3,占长江流域的 14.5%,占全国的 5.1%。入湖水量中,赣江比重第一,占 55.0%;信江第二,占 14.4%;抚河第三,占 12.1%;饶河、修水分别占 9.3%、 9.2%。鄱阳湖 流域内各主要河流水资源表见表 1.1。 表 1.1 各主要河流水资源表 河流名称 最大年径流量 (亿 m3) 最小年径流量 (亿 m3) 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亿 m3) 信江 298.5 80.0 165.8 修水 171.0 35.3 108.5 饶河 205.0 47.7 107.6 赣江 1071.0 236.7 637.9 抚河 251.5 48.3 139.5 同时, 鄱阳湖 也 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鄱阳湖流域对接 “长三角 ”、 “珠三角 ”等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经济社会受 “长三角 ”、 “珠三角 ”辐射,与这些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鄱阳湖是世界的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 2 也是世界自 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每年有 300 余种候鸟在鄱阳湖越冬,其中在此越冬的白鹤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鄱阳湖 流域 涉及江西省全部 11 个设区市,包括 10 个县级市、 69 个县、 10 个市区。 2008 年,流域总人口为 4422.8 万人,流域 GDP 为 6452.93 亿元,人均 GDP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主要社会经济情况详 见表 1.2。 表 1.2 社会经济概况表 市 县 辖区人口 (万人 ) GDP (亿元 ) 辖区面积(km2) 总人口 (万人 ) 城镇人口 (万人 ) 南昌市 市辖区 617 223.09 175.29 1121.40 南昌县 1839 95.6 22.4 225.08 新建县 2338 71.6 13.5 134.88 安义县 656 27.4 7.9 40.86 进贤县 1947 79.8 13.3 134.19 景德镇市 市辖区 422 45.57 37.02 172.63 浮梁县 2854 28.1 4.9 42.72 乐平市 1975 84.6 18.0 106.50 萍乡市 莲花县 1062 25.8 3.6 23.96 芦溪县 968 28.6 4.8 55.21 九江市 市辖区 598 60.44 47.43 351.96 九江县 911 34.8 4.8 30.12 武宁县 3507 37.1 6.1 36.63 修水县 4504 79.4 9.7 43.94 永修县 2035 37.4 9.5 45.28 德安县 927 23.0 11.9 23.87 3 市 县 辖区人口 (万人 ) GDP (亿元 ) 辖区面积(km2) 总人口 (万人 ) 城镇人口 (万人 ) 九江市 星子县 719 25.4 4.2 18.33 都昌县 1988 78.3 10.1 30.04 湖口县 669 28.6 7.0 32.75 彭泽县 1542 36.5 5.9 26.54 瑞昌市 1423 43.9 11.6 46.32 新余市 市辖区 1789 91.15 32.86 335.95 分宜县 1389 32.1 10.2 66.37 鹰潭市 市辖区 137 20.49 14.24 57.46 余江县 937 37.1 7.2 26.97 贵溪市 2480 58.5 15.2 172.19 赣州市 市辖区 479 63.76 38.50 154.98 赣 县 2993 60.5 10.5 54.11 信丰县 2878 71.3 13.3 60.78 大余县 1368 29.8 8.4 46.73 上犹县 1544 29.8 3.9 22.98 崇义县 2197 20.3 3.9 30.80 安远县 594 9.1 1.6 5.93 龙南县 1641 30.7 4.9 43.82 定南县 922 14.3 2.7 16.28 全南县 1521 19.1 5.7 22.37 宁都县 4053 76.1 8.0 59.93 于都县 2893 99.8 23.1 64.39 兴国县 3214 77.0 15.1 53.83 会昌县 2722 47.7 6.5 31.87 寻乌县 1526 28.2 3.5 22.33 石城县 1582 31.0 5.6 17.79 4 市 县 辖区人口 (万人 ) GDP (亿元 ) 辖区面积(km2) 总人口 (万人 ) 城镇人口 (万人 ) 赣州市 瑞金市 2448 64.4 13.5 48.34 南康市 1845 80.0 7.9 63.46 吉安市 市辖区 1381 53.33 24.30 79.56 吉安县 2117 46.1 9.1 50.02 吉水县 2509 50.6 11.2 42.24 峡江县 1287 17.6 5.3 20.31 新干县 1252 31.8 7.2 37.38 永丰县 2680 43.4 8.9 45.49 泰和县 2666 53.4 9.8 55.05 遂川县 3102 54.9 5.8 39.31 万安县 2047 30.3 4.9 21.54 安福县 2796 39.0 9.5 46.57 永新 县 2200 49.0 8.3 32.92 井冈山市 1276 15.7 4.6 21.92 宜春市 市辖区 2532 103.23 27.04 95.78 奉新县 1642 30.8 8.5 46.90 万载县 1714 50.1 8.0 45.30 上高县 1350 34.2 9.9 54.57 宜丰县 1935 28.2 10.0 36.80 靖安县 1377 14.4 5.0 18.26 铜鼓县 1548 13.7 3.8 16.45 丰城市 2845 134.5 30.1 169.00 樟树市 1287 54.0 15.0 98.50 高安市 2439 80.9 21.4 86.88 抚州市 市辖区 2122 106.88 32.84 147.58 南城县 1698 31.0 7.1 37.75 5 市 县 辖区人口 (万人 ) GDP (亿元 ) 辖区面积(km2) 总人口 (万人 ) 城镇人口 (万人 ) 抚州市 黎川县 1729 24.0 4.5 21.50 南丰县 1911 28.6 6.4 38.20 崇仁县 1520 34.8 7.4 38.20 乐安县 2413 35.7 8.5 20.82 宜黄县 1945 22.0 3.5 18.36 金溪县 1358 28.8 5.8 26.01 资溪县 1251 11.0 2.9 11.93 东乡县 1262 43.3 12.0 52.17 广昌县 1612 24.0 4.2 13.31 上饶市 市辖区 339 39.01 20.82 82.84 上饶县 2246 76.3 7.9 57.13 广丰县 1378 85.9 12.8 112.24 玉山县 1723 58.5 12.4 41.03 铅山县 2178 43.8 7.6 37.46 横峰县 655 21.1 3.8 30.87 弋阳县 1593 38.2 6.8 30.49 余干县 2331 95.7 11.3 48.13 鄱阳县 4215 152.2 21.0 59.52 万年县 1136 38.9 9.1 36.35 婺源县 2948 35.2 6.6 36.46 德兴市 2082 31.5 10.5 70.98 总计 162280 4422.8 1158.6 6452.93 备注: (赣州市安远县、寻乌县和定南县部分流域面积属珠江水系) 6 1.2 污染物排放现状 1 2008 年全省废水排放量 13.89 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6.87 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2.98%;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7.02 亿吨,城镇生活污水 集中 处理率 39.14%。 2008 年,全省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44.53 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10.02 万吨,占排放总量 22.5;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34.51 万吨,占排放总量 77.5。 全省废水中氨氮排放量 3.43 万吨,其中工 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 0.62万吨,占排放总量 18.08;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 2.81 万吨,占排放总量 81.92。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大于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 10.020.6234.512.8105101520253035工业 城镇生活COD排放 量(万t/a) 氨氮排放量(万 t/a)图 1 1 鄱阳湖流域各类污染源排污情况 1.2.1 各设区市废水排放情况 2008 年,全省废水排放量 13.89 亿吨,其中废水排放量最大1 以下数据来自 2008 江西省环境状况公报和 2008 年江西省环境统计年报 7 的设区市是南昌市,为 2.27 亿吨;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大的设区市是 吉安 市,为 1.24 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最大的设区市是南昌市,为 1.26 亿吨。 2008 年,全省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44.53 万吨 ,其中 废水中化学需氧 量排放量最大的设区市是赣州市,为 8.12 万吨;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大的设区市是吉安市,为 2.71万吨;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大的设区市是赣州市,为6.08 万吨。 2008 年,全省废水中氨氮排放量 3.43 万吨, 其中 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最大的设区市是赣州市,为 0.69 万吨:工业和生活氨氮排放量最大的设区市是赣州市,分别为 0.22 万吨和 0.47 万吨。 表 1.3 流域 内 污染物排放情况 地 市 废水排放量(万吨) COD 排放量( 万 吨) 工业 生活 工业 生活 南昌 10117.67 12590.09 1.88 4.73 景德镇 4328.28 3689.13 0.35 1.89 萍乡 1430.29 3559.48 0.12 1.87 九江 6692.53 7565.72 0.51 3.77 新余 4494.92 2587.12 0.28 1.14 鹰潭 3670.06 1861.21 0.10 1.05 赣州 9920.77 10821.52 2.04 6.08 吉安 12354.37 6248.21 2.71 3.27 宜春 2583.58 7959.34 0.42 4.18 抚州 8514.55 5929.94 1.33 3.05 上饶 4573.83 7416.22 0.27 3.49 合计 138908.8 44.53 8 1.2.2 工业行业废水排放情况 2008 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 前五位的行业是 造纸及纸制品 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这些行业累计占重点调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 63.8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前三位的 行业是造纸及纸制品业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和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累 计 占重点调查工业化学需氧量 55.34;氨氮排放量 前三位 的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 , 累计 占重点调查工业氨氮排放量 57.92。 造纸及纸制品业, 2 9 . 0 2其他行业,30.5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8 . 3 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6 . 7 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5 . 5 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8 . 5 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 1 . 1 8图 1 2 2008 年江西省工业废水行业排放情况() 9 造纸及纸制品业, 4 2 . 5 2饮料制造业,4.17纺织业, 4 . 5 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 . 3 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4 . 7 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8 . 1医药制造业,4.15其他行业,27.4图 1 3 2008 年江西省工业化学需氧量行业排放情况() 造纸及纸制品业, 1 4 . 3 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 1 . 0 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 2 . 5 4其他行业,27.4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 . 5 5医药制造业,4.2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5 . 8 9图 1 4 2008 年江西省工业氨氮行业排放情况() 1.3 水环境质量现状 2 1.3.1 主要 河流水质状况 2008 年 鄱阳湖水系 水质状况良好 , - 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8.5%。 流域内 主要河流中 , 赣江、 长江九 江段 、抚河 、修河 水质为 优;饶河和信江水质为 轻度污染 。 全省地表水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和粪大肠菌群。 2 以下数据来自 2008 年江西省环境质量报告书 10 赣江有 60 个监测断面,总体水质 优 。 类水质断面比例 91.7%。 其中九江段、宜春段和吉安段水质优,南昌段和赣州段部分断面水质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粪大肠菌群 。 袁河有 16 个监测断面,总体水质 优 。 类水质断面比例 93.8%。其中萍乡段和宜春段水质优,新余段有个别断面水质为轻度污染。 主要污染物是 粪大肠菌群 、高锰酸盐指数和 石油类。 饶河有 17 个监测断面,总体水质为 轻度污染 。 类水质断面比例为 41.1%。 其中上饶段和景德镇段均为轻度污染,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 和总磷 。 信江 有 24 个监测断面,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 类水质断面比例为 37.5%。其中鹰潭段水质优,上饶段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 是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修 河 有 10 个监测断面,总体水质为优。 类水质断面比例为 90%。其中 宜春段水质好于九江段水质。九江段个别断面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 长江九江段和 抚河 分别设有监测断面 7 个和 15 个 。全部达到或优于 类 水质标准,总体水质均为优。 长江九江段 主要污染物为 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 酚。抚河主要污染物为 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高锰酸盐指数。 具体情况见表 1.4。 11 表 1.4 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统计 河流 断面数量 类水质 类水质 类水质 类水质 类水质 劣 类水质 水质 状况 断面数值 断面数比率 (%) 断面数值 断面数比率 (%) 断面数值 断面数比率 (%) 断面数值 断面数比率 (%) 断面数值 断面数比率 (%) 断面数值 断面数比率 (%) 信江 24 0 0 3 12.5 6 25 15 62.5 0 0 0 0 轻度污染 修水 10 0 0 5 50 4 40 1 10 0 0 0 0 优 饶河 17 0 0 5 29.4 2 11.8 10 58.8 0 0 0 0 轻度污染 赣江 60 0 0 7 11.7 50 83.3 3 5 0 0 0 0 优 抚河 15 0 0 11 73.3 4 26.7 0 0 0 0 0 0 优 袁河 16 0 0 1 6.3 15 93.7 0 0 0 0 0 0 优 长江九江段 7 0 0 7 100 0 0 0 0 0 0 0 0 优 12 1.3.2 鄱阳湖水质状况 2008 年鄱阳湖 4 个监测点位中 都昌和 蛤蟆石 水质为 类 , 康山 和 莲湖 水质 为 V 类,主要污染物均为总磷 、总氮和石油类;富营养化程度除莲湖点位为轻度富营养外,其他 3 个点位 富营养化程度均为中营养。 具体情况 见表 1.6。 表 1.6 鄱阳湖各监测断面超标断面情况一览表 断面名称 水质类别 超标污染物 富营养化程度 康山 V 总磷 、总氮、石油类 中营养 莲湖 V 总磷 、总氮、石油类 轻度富营养 都昌 / 中营养 蛤蟆石 / 中营养 1.3.3 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 2008 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点位 29 个,总监测点位次数 326 点次,总监测取水量 65844.3 万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点次和监测水量全部达标。 1.4 存在问题及面临压力 随着江西省 鄱阳湖 流域城 镇 化进程加快,以及部分大型耗水型企业的新建和地区产业转移,流域内水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监测数据表明, 鄱阳湖 流域 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但部分河段水环境污染 比较 严重,城市河段尤为突出。此外,鄱阳湖 区 水质局部已呈恶化趋势。水污染问题已 开始 影响流域内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水环境面临越来越重的环境压力。造成地表水污染的原因主 13 要有: 一、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性污染是造成区域水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流域内高耗水、重污染行业比重 仍然较大,治理水平总体较低,尚未实现区域间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低。流域内金属化工、冶炼、石油加工、炼焦、造纸等产业污染比较严重,这些企业多数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原材料及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治理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存在水污染事故隐患。 2008年, 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 前五位的行业是造纸及纸制品 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些行业累计占重点调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 63.86 。 二、城市污水已逐步成为最主要污染源。随着城 镇 化进程加快,生活污水及其中化学耗氧量、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逐年增加,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 管网 设施建设滞后, 部分 城镇污水处理厂因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导致不能正常运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 39.14, 绝大多数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 三、 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全省农村的实际情况, 鄱阳湖流域内村庄 突出的 水 环境问题主要 是 农村面源、农村生活 和散养畜禽 等产生的污水和垃圾 对水环境的影响。这些污染因素 影响 了 农村饮用水安全 ,使得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 全省几乎每个乡(镇)均不同程 度的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占相当比例。 农 业 面源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 , 农业面源主要来自化肥、农 14 药及畜禽养殖的废水排放,资料显示所施用农药只有 1020%附着在植物表面,由于施用不合理及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使相当部分的化肥、农药施用后通过地表径流形式污染地表水。 农村生活污染主要分布在赣江、信江、抚河、饶河、修水、鄱阳湖 (简称“五河 一湖 ”) 及其源头 等人口集中 地区, 由于生活 污水和生活 垃圾产生量大 , 农村散养畜禽布局不合理 ,而村镇目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转运系统,造成 大量 生活污水和 固体废物直接 向环境排放,给当地 水 环境造成新的危害和潜在威胁。 五、 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近年来,我省环境监管能力不 断得到加强。颁布执行了一批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和技术政策;开展了以饮用水源地保护为主的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但是环境监管能力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仍有较大的差距。环保部门作为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和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技术保障,导致综合协调能力不强,难于实现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环保部门机构不全、编制不足、经费不足,全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状况未得到实质性改变。 15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 防治 原则 2.1 指导思想 以全面改善 鄱阳湖 流域 水环境质量为基本目标,突出对重点区域的环境保护,以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为重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根本措施,以防治面源污 染为中长远战略,把鄱阳湖流域 的 水 污染防治工作与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 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流域生态保护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 实现 鄱阳湖 流域 水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生态状况的持续改善 。 2.2 防治 原则 注重协调,持续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基础。环境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可持 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统筹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相协调, 根据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结合区域环境经济特点,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 综合治理,防治结合。既要抓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治理现有污染,努力多还历史欠帐,又要 结合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新污染 ,坚决不欠新账; 既要重视污染源治理,又要正确处理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既要重视工程措施 16 削减排污总量 ,又要加强环境监管 巩固治污成果 。 因地制宜 、 突出重点 。充分认识江西实际情况,准确评估规划实施可行性,选择重点领 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循序渐进地全面推进。重点实施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工业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 科学定位,规划先行。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完善科学的发展规划,作为保护、整治、建设的基本原则依据。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规划内容。 政府 引导 、市场推进 。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政府的 组织作用、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继续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全面加强环境 监管工作,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机制。 2.3 规划时段 规划基准年为 2008 年, 中期评估年为 2013 年, 规划目标年为 2015 年。 2.4 规划分区体系 鄱阳湖 流域 水污染防治分区体系按规划区、污染控制区和控制单元三级划分。 详见表 2.1。 1、规划区。鄱阳湖 流域 划分为鄱阳湖水系和长江干流区 2 17 个规划区。 2、污染控制区。按照流域特征和污染控制特点,规划区共分为赣江流域、信江流域、抚河流域、饶河流域、修河流域、鄱阳湖区以及长江干流江西段等 7 个控制区。 3、控制单元。 按各流域水体特征和市县行政区域特点划分。 表 2.1 鄱阳湖 流域 范围表 规划区 污染控制区 控制单元 控制区域 鄱阳湖水系 赣江流域 赣州市 除定南县 、寻乌县、安远县三县大部分区域 境内 属珠江流域的部分地区以外 ,全部县市 吉安市 全境 萍乡市 莲花县、 芦 溪县 新余市 分宜县、渝水区 抚州市 乐安县 宜春市 市辖区、 樟树市、丰城市、万载县、上高县、高安县、宜丰县 南昌市 市辖区、新建县、南昌县部分地区 九江市 永修县部分地区 信江流域 上饶市 市辖区 、广丰县、上饶县 、铅山县、横峰县、弋阳县、余干县、鄱阳县和玉山县的部分地区 鹰潭市 市辖区 、贵溪市、余江县 抚州市 资溪县、金溪县 部分地区 抚河流域 抚州市 市辖区 、广昌县、南丰县、南城县、黎川县、宜黄县、崇仁县、东乡县 、 金溪县 部分地区 南昌市 进贤县、南昌县部分地区 饶河流域 上饶市 婺源县、德兴市、万年县、鄱阳县和玉山县的部分地区 景德镇 全境 18 修河流域 宜春市 铜鼓县、奉新县、靖安县 九江市 修水县、武宁县、永修县部分地区 南昌市 安义县 鄱阳湖区 九江市 永修县、 星子县、都昌县、德安县、庐山区、湖口县部分地区 上饶市 鄱阳县和余干县两县的部分地区 南昌市 新建县、进贤县、南昌县三县的部分地区 长江干流 江 西 段 九江市 市辖区、瑞昌市、九江县、彭泽县、湖口县部分地区 19 第三章 防治 目标 3.1 总体目标 以 “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绿色生态保护和建设机制 ”为目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永远保持鄱阳湖 “一湖清水 ”。到 2015 年,各流域局部江段生态环境恶化和水污染加重的趋势 得到有效遏制 , 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重大 进展,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农村饮水水质得到改善;建立起满足保护生态环境安全要求的环境监管体系,具备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响应能力。 3.2 水质指标 到 2015 年: 鄱阳湖湖体水质有所改善,富营养化趋势得到一定控制, 主要河流赣江、抚水、修水、饶河、信江入鄱阳湖水质达到 III 类;鄱阳湖湖体水质保持 III 类以上;鄱阳湖出湖水质达到 III 类 ; 全省主要河流、湖泊水质监测断面 类水质达 85%; 省界、市界断面水质达到 类; 长江干流水质基本达到 类 。 水质指标详见 表 3.1 和表 3.2。 20 表 3.1 流域断面 水质目标 考核 表 河流名称 省区 地区 断面名称 断面性质 2015 年水质目标 抚河 江西 南昌 塔城 入鄱阳湖 赣江 江西 南昌 滁槎 入鄱阳湖 江西 南昌 生米 国控 江西 赣州 市自来水厂 国控 江西 赣州 新庙前 国控 江西 九江 吴城赣江 入鄱阳湖 信江 江西 鹰潭 梅港 入 鄱阳 湖 江西 上饶 弋阳 国控 饶河 江西 上饶 赵家湾 入鄱阳湖 袁水 江西 新余 罗坊 国控 江西 萍乡 棚下 国控 修 河 江西 九江 吴城修 河 入鄱阳湖 昌江 江西 景德镇 鲇鱼山 国控 长江干流 江西 九江 马当 出境 江西 九江 皖河口 省界 (赣 皖 ) 鄱阳湖 江西 九江 鄱阳湖出口 入长江 表 3.2 设区市交界断面水质目标考核表 序号 河流 地区 站点名称 断面属性 水质 目标 1 赣江 九江 吴城 主支、南昌入九江 2 吉安 良富村 干流、赣州入吉安 3 吉安 大洋洲 干流、吉安入宜春 4 宜春 丰城小港口 干流、宜春 入南昌 5 抚河 南昌 焦石坝 干流、抚州入南昌 21 6 信江 鹰潭 九夏村 干流、上饶入鹰潭 7 上饶 梅港水文站 干流、鹰潭入上饶 8 饶河 景德镇 戴村 乐安河、上饶入景德镇 9 上饶 石镇水文站 乐安河、景德镇入上饶 10 上饶 凰岗船闸管理站 昌江、景德镇入上饶 11 袁水 宜春 张坊袁河大桥 干流、萍乡入宜春 12 新余 角元 干流、宜春入新余 13 宜春 柘湖 干流、新余入宜春 3.3 总量控制指标 鄱阳湖全流域总量控制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鄱阳湖区增加总磷、总氮作为区域总量控制指标。 3.4 污染控制 指标 ( 1)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80%; ( 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80%。 22 第四章 主要 任务 4.1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结合全国污染源普查,建 立污染源台帐。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按流域总量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把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污染源,实行持证排污。 4.2 加强 五河一湖 源头的水环境保护 对五河 一湖 源头实施严格保护。科学划定赣江、抚河、信江、修河 、 饶河 和环鄱阳湖区 等五河 一湖 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设立界碑和标识,取缔源头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和近岸污染源,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1、 村庄饮用水安全保障,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治理、排污口拆迁、地下饮用水净化处理等。 2、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包括对农田进行测土配方等科学施肥技术。 多年来,我省采取实施绿色植保工程、标准化生产、农村沼气工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工程,从源头上削减农业面源的排放量,推动农业废弃物,遏制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恶化的趋,针对全省面源污染现状主要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流失。 3、 村庄生活污水的治理。针对目前江西农村生活污水的现状,生活污水治理应选择抗冲击能力强、建设和运行成本低和工 23 艺简单的处理工艺,由于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而且分散,生活污水水质、水量波动性大,排水管网很不健全;村镇将长期缺乏污水处理专业人员,所选工艺应运行管理简单 、维护方便,应优先选择处理效率高、投资低、运行费用低廉、维持技术水平低和能耗低的生物及生态处理工艺技术。即采用生态及土地处理技术:氧化塘、湿地、土地处理法处理村庄生活污水。 4、 生活垃圾治理。对农村垃圾采取分类收集、 “村收集、镇运输、市(县)处理 ”的运作模式和因地制宜, “就地消纳 ”与 “集中处理 ”相结合的原则。农村生活垃圾管理,要以垃圾分选回收和资源化观念为理念;管理与处理模式选择:经济条件好、土地资源紧张的发达农村地区采用 “村收集、镇运输、市(县)处理 ”的运作模式;大多数农村地区应因地制宜,采用 “就地消纳 ”与 “集中处理 ”相结合的处理模式;近期内农村地区垃圾处理应以好氧堆肥和填埋技术为主,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发展垃圾焚烧技术。 5、 散养畜禽污染治理,包括村庄散养畜禽污染集中治理等。采取 “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首要原则,根据全省目前的实际情况,对于规模较小的养殖小区和养殖散户,户用沼气池及配套模式是较为适宜的污染治理措施,通过利用沼气发酵技术利用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和沼肥生产 ,合理循环地利用物质和能量 ,生产燃料、肥料、饲料,可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良性循环。在全省提倡 “猪沼果 ”和 “猪沼渔 ”农 业生产模式 , 走生态养殖之路。 24 4.3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1、 严格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在城镇集中供水区依法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确定地理界线,设置界碑,实行严格保护,不准有任何污水排放口,实现保护区污水零排放。 2、 健全饮用水水源水环境监控制度,定期发布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在加强常规水环境监测的基础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水质全指标监测分析,并及时公布水源地水质状况,确保社会及时得到饮用水水源质量信息,促进公众参与并接受公众监督。 3、 制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实施方案。严 格依法执行排污口关停、垃圾清理、水产与畜禽养殖控制等各项环境管理措施,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地上游支流入 保护区 水质达到功能要求。 4、 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源污染应急预案和安全保障体系。对威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重点排污企业要逐一建立应急预案;在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加强对饮用水源地水质和污染突发事件的监控,及时发布信息;建设备用水源地和制定备用水源方案;形成饮用水源的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预警和水厂处理预警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源安 全保障体系。要将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和应急预案列入各级政府应急预案体系。 25 4.4 加快 县城 污水处理 管网 配套 设施建设 1、 加强 鄱阳湖流域内县城 污水处理厂配套工程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的原则是 “管网优先 ”,已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因污水收集管网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