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追寻言意兼得的语文教学.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追寻言意兼得的语文教学.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追寻言意兼得的语文教学.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追寻言意兼得的语文教学.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追寻言意兼得的语文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追寻言意兼得的语文教学【摘要】语文学习是文本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理解的双重获得,也就是“言意兼得”的过程。教师应引领学生在细微处品评,在情深处泼洒,在浓缩处充盈,在思辨处推敲,体会作者的表达精妙之处,发现言语秘妙,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真正的言意兼得。【关键词】言意兼得 形式 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也就是说,语文学习是据言得意(吸纳)、由言表意(倾吐)的转换、融合,即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理解的双重获得,是“言意兼得”的过程。所谓“言”,一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二是文本中的内在言语素材。“得言”,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言语范式,以利迁移运用;积累言语素材,形成运用组块。所谓“意”,主要是指文本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思想、情感等,它是文本中的血肉。“得意”,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批文以入情,批文以入境,缘文来悟道,缘文来体验。简单的说,“言”即为语言的表达形式,“意”即为语言表达的具体内容,以及文字中融进的情感。追寻“言意兼得”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应然归宿。追问:什么才是真正的“言意兼得”?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理解”是基础,不仅要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更要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回首我们的语文教学,着实有一种令人担忧的现状:【扫描】水过地皮湿师:两个长,你怎么理解?生:长五谷是生长五谷;长歌谣是创作歌谣。师:那里的人你也唱、他也唱、所有的人都唱叫(口口相传);外婆会唱、妈妈会唱、孙友田会唱,一代代传下去叫(代代相传)。你从中体会出什么?这个片断没有层层推进“长”的梯度,没有民歌启蒙的具体内涵,没有在场的语言生命体验,造成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觉水过地皮湿。【扫描】种瓜长稗草师:自读童谣,拍手跺脚敲桌子怎么畅快怎么读。读着读着,孙友田怎么样了?生:飞向诗歌的王国。师:长大后诗人再次回到母亲身边,却发现生读原文: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师:读这段文字,你有什么话想说?拿起笔为妈妈创作一首童谣。以上案例,表面看个性朗读很热闹,实质上肢体运动替代语感习得;表面上原文补充加深体验,实质上催泪功夫替代文本涵泳;表面上创作童谣读写打通,实质却为写而写,只有形式模仿与感恩说教,缺乏对“启蒙”内涵立体、全方位的滋养、理解、体察与感悟。整个片段看来欣欣向荣,实质却种瓜长稗草,背离了学生语言习得的本质。记得特级教师陈建先指出:“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时,应以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以语言训练为纬,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学习、情感的熏陶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崔峦老师曾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做文章,绝对不能割裂,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这样的情感文化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怎么表达的这么好。既得意又得言,得意就是内容意思,得言就是理解语言,揣摩文章表达,积累语言。”由此可见,关注学生的语言智能,引领学生探究“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从表达入手,体会作者的表达精妙之处,发现言语秘妙,这才是真正触及学习语文的本质,也才是真正的“言意兼得”。 实践:基于“言意兼得”的课堂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在文本的“内容解读”和“形式解读”两个方面,找到某些巧妙的契合点,从而预设出一条“言意兼得”的最佳路径,展开一个“言意兼得”的阅读面,使阅读教学有层次、有内涵、有张力、有效益。比如:要准确判断出哪些词语的意思需要激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自主推想。比如,抓住哪些关键语句能使学生牵一发而动全身,并在对语言文字的玩味鉴赏中启拨学生描述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人物、事件,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再比如,怎么帮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层,让字里行间沉默的语言呼之而出,让隐形的立体语言栩栩如生,让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旨逐渐显山露水一、在细微处品评嚼一嚼遣词造句的意朱光潜先生曾说:“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如果它在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了好些。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要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这种精确妥帖的语文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积极艰苦的挣扎。”而文学作品的精确妥帖,需要知音。教学中,师生就要尝试着深入到“语言运用的个性”,在细节中探秘,做文本的知音,习得遣词用句的方法、体察作者怎样精确、传神运用语言,感悟语言的涵义,倾听文本的声响。例如:槐乡五月中的一个教学片段:师:槐乡的小女孩真好玩,他们不是在走路而是在“飘”呢,老爷爷、老奶奶走路会飘吗?生:老爷爷、老奶奶太老了,手里拿着拐杖飘不起来。小女孩步伐轻快,所以能飘起来。师: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什么会飘起来?生:国旗会飘,树叶会飘,羽毛一吹就会飘师:你所说的这些会飘的东西都是份量比较轻的,那本文中作者为什么说“小姑娘也会飘呢?”生:她身上别着槐花,头上戴着槐花,是香味在飘。生:他们像仙女一样飘起来了。师:这叫飘飘欲仙。同学们,要是你们挨老师批评了,你会飘起来吗?生:不会,因为心情不好。师:那你什么时候会有飘起来的感觉呢?生:考试100分,心情很高兴,会有飘飘欲仙的感觉。生:被老师表扬了,我也会飘起来。师:只有当我们心情高兴的时候,才会有这种“飘”的感觉。大家看,文中的一个“飘”字就写出了小姑娘飘散的花香,飘逸的身姿,飘飞的心情。看来“飘”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生齐读)文字是有生命的!多好!片段中,教师围绕“飘”字和孩子们进行对话:第一次对话,小姑娘和老年人对比,明白小姑娘轻盈的身姿才能飘;第二次对话,“飘”字写出槐花香飘十里,与文章意境相融;第三次对话,“飘”字和生活相连,是快乐心情的体现。这一个“飘”字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启发学生通过一个形象的动词来表达特殊的情感,真可谓:“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由此可见,涵咏语言,闪现的是文学意蕴的张力!这就是关注语言的魅力所在,也是文本语言的“秘妙”所在。二、在情深处泼洒抒一抒阅读积淀的情“岁有其物,物有其荣,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章不是无情物”,入选课本的文章,有的隽永含蓄,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发人深省,有的让人惊叹它们无不包含着作者的浓浓深情,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语言是灵魂的宴请,是情感的宣泄,课文的情感总是从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情感,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倾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情到浓处话自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讲述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悲愤交加,最终抛弃了个人的耻辱,发愤写成史记的故事。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了一番深入品读、感悟后,学生纷纷为司马迁的不幸遭遇而愤慨,为他在厄运中坚持理想、矢志不渝地完成辉煌巨著史记的精神而感动。此时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刻,内心感受丰富,正处于“欲一吐而为快”的兴奋状态中,我抓住这个契机,巧妙地加以了引导:师:“同学们,读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此时此刻,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请你们拿出笔来,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吧!”(学生纷纷挥笔疾书。)生1:“磨难,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可怕的,谁也不想经受。当我读完了你的事迹后,我深深地懂得了惧怕磨难的人就是懦夫。我要做勇者,去寻求成功。在一个虚度年华的平庸者和一个只活了几十年的成功者中,我宁愿选择后者,因为后者的死是重于泰山的。我深深地懂得了磨难是任何生物最好的训练场,它能够帮助意志坚定的人实现美好的愿望。”(谢光兴)生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流芳千古的名句不正是用来歌颂你的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而在于闪耀,正是史记这部巨著照耀了你忍辱负重的生命。让我们看清了你英勇的一面,看清了你大义凛然的一面“(方世昱)生3:“司马迁,我真佩服你,你在精神上忍受了普通人无法承受的痛。但是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史记,史记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你大义凛然的真实写照,你光照历史,辉映万代!(王英)以上片段中,教师拨动学生情感的神经,引领学生以语文的方式在揣摩语言的同时感受到文本的意蕴,此刻学生的心门被洞开,情感被激活,司马迁的精神丰碑在学生心中油然树起,学生走进了司马迁的内心世界。“情动而辞发”,学生因“意”的充盈,心中便有了表达的欲望,那富有哲理的表达,是读出的言外之意,是言之不尽之意。此时,学生的心意因有了言语的生成,便将课文的“意”化作了精神的使者、心灵的细胞。由此,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合理的宣泄,生命经历了美妙的体验。阅读教学需要这种嵌入心灵的言意融合。三、在浓缩处充盈绘一绘驰骋想象的感袁枚有诗云:“夕阳芳草寻常物,借用多为绝妙词。”对语言的感悟理解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让文本中的“意”,具体形象、清晰丰满地诉诸学生的脑海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想象,还可以使文本中“意”的解读,得以延伸拓展,来补白文本中内容的解读空隙。想象,也可以让文本中的“言”,幻化出第二种、第三种表达形态,从而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得以比较,在比较中得以鉴别,在鉴别中得以强化文本言语形式。想象,还可以通过对文本中言语形式的模仿,对文本内容做一次二度创作,达到补白文本、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尤其是对于情感型课文中形象性的语言,我们完全可以把语言想象成画面,在画面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即由言生象,由象生情。以下为爱之链的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案例:师:同学们,乔依热情地帮助老妇人修车这个部分写得具体形象,在这段话中,作者一连用上了很多动词,如“爬进”、“摘下”、“喘着”透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隐藏着的画面,请大家再读读,说一说,你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呢?生1:一阵冷风吹来,冻得乔依直哆嗦,可是他毫不犹豫地摘下手套,说:“夫人,请您放心!我会帮您修好的!”生2:乔依不停地流着清水鼻涕,不停地喘着粗气,手被蹭破了,血流了出来,但乔依都顾不上了,他似乎已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只记得给老妇人修车。 生3:冷风嗖嗖地吹着,乔依那单薄的身体直打着哆嗦。他不顾一切地钻到车底下,找了一块地方放置千斤项,使出浑身力气为车胎打着气。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笔下,老师看到了乔依爬进了老妇人的车底,看到了乔依在这么寒冷天气里,摘下了手套,看到了乔依为了帮助老妇人修车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看到了这就是乔依,在风雪交加的乡间公路上,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心中十分凄凉。看到在寒风中又冷又怕的老妇人,他毅然这样做齐读第四自然段。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文本语言时,通过想象乔依为老妇人修车的画面,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乔依的“爬进”、“摘下”、“喘着”等几个动作,让语言再次还原,学生从语言画面语言,在文本中走了个来回。画面的想像让学生对文本的“意”逐渐明晰和丰满,乔依的形象也逐渐树立起来。此刻,不仅学生的语言得到了训练,情感也得到了熏陶,学生在融情想象的过程中达成了“言意兼备”,进而使句子表达的领悟、思维的伸张、情感的震撼巧妙和谐地统一起来。片断中,乔依形象的不断圆足,得益于教师引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熟读、精思、生发,得益于对学生文本语言的想象、涵泳、玩味。四、在思辨处推敲发一发理性思辨的悟语言表达与思维怒放,应是成功的语文课的两个基本标准。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需要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思维火花,从而最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间,教师应让学生在认知中引发,在情感中构建,在情境中激活,让学生在享受着探寻语言秘妙的同时,体悟到表达带来的语文乐趣,从而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以下为船长教学片段:师:同学们,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哈尔威船长在船头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15分钟20分钟船头沉没了此时,哈尔威自己完全可以先转移到“玛丽”号上,而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他傻不傻?你有话要对他说吗?拿出你的笔,写一写你心中的想法。生1:哈尔威啊哈尔威,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你身为船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你履行了做人之道,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生2:哈尔威船长,你是英雄!没有你的指挥,全船60名人员将葬身大海,现在船上的人员都得救了,你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感谢你,哈尔威船长!你是大家的恩人!生3:哈尔威,你一个人的牺牲换来了六十个人的生命,人民会永远记住你的!你忠于职守,与轮船共存亡,历史会记住你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决不排除教师的积极引领和智慧唤醒。以上片段教师引领学生对哈尔威的做法“傻不傻”进行思辨,正是这种冲突,唤醒了学生沉睡的言语生命意识。片断中,学生从发现语言现象,到体会表达作用,再到说话的迁移练习,经历了完整的语言实践过程。这一声声话语,是对哈尔威船长的赞颂,更是教者、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真情流露。这种立足于思辨的场景,实现了“意”的再次建构的过程。整个片段,透过“语言”这一承载形式,把一个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船长形象立体地树立起来。在这样的语言碰撞和交锋中,学生的感悟和言说有了相当梯度和深度的挺进。在这样的思辨与冲突中,传递的是学生文本、教师文本和作者文本之间的多向度的心灵碰撞和交融,同时,自然地实现了“习得语言”和“评价人物”的完美交融,促进了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也唤醒了学生生命深处最本真、最自然、最善良的灵魂之光!自然,阅读教学更要发现“意”的密码,解读文本内容思想;发现“言”的密码,解读文本言语形式。比如:在姥姥的剪纸中,当教学到乡亲们夸赞姥姥,“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一部分时,我随机让学生也学着乡亲们的样子来夸夸姥姥。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你姥姥神了,剪牛像牛,剪鱼像鱼,剪只猴子能爬树,剪只小鸟飞上天。”有的说“剪牛像牛,剪兔像兔,剪只小狗汪汪叫,剪只小猫喵喵喵。”此时,我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沉浸到文本中,再次阅读文本语言,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豁然开朗,原文中把猫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