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 过秦论战国时期,狼烟四起,七雄并举,虎视天下。素有“虎狼之国”之称的秦国地处西域却异军突起,灭六国,统一天下,其实力可谓强大。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则更是强盛,天下皇帝自嬴政始。可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什么呢?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阐明了自己的见解。论韬晦在政治中,韬晦或自我掩饰,乃是一种防御性的自全之术。韬晦之术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就是沉默。沉默使别人无法得到探悉秘密的机会。中策是施放烟幕,转移注意。下策是散布谎言。即故意设置假象,掩盖真相。善于沉默者,常能获得别人的信任。人性使人只愿意把话向一个他认为能保守秘密的人倾诉,以求减轻自己心灵的负担。因此可以说,善于沉默是获得他人隐秘的手段。一个善于沉默的人,则显得更有尊严。所以说,善于沉默是一种修养。掩饰和作伪有时是必要的。尤其在一个人对某事知情,却又不得不保持沉默的时候。因为对一个知情者,关心的人一定会提出各种问题,设法诱使他开口。即使他保持沉默,聪明人从这种沉默中也能窥见某些迹象。所以说某些模棱两可之词,有时正是为了隐藏真相所不得不披上的一件罩衣。作伪或说谎,那么我认为,即令它可能发挥某种作用,但总之,其恶果也是远远超过其益处的。一个骗子绝不是一个高明的人而是邪恶的人。一个人起初也许只是为了掩饰事情的某一点而说一点谎,但后来他就不得不说更多的谎,以便掩盖与那一点相关联的一切。微感言:1时难得而易失也。贾谊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贾谊3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贾谊4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贾谊5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贾谊6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贾谊一、作者视窗“才调无伦”的贾谊贾谊继承和发扬了荀子所倡导的“阳儒阴法”的政治传统,提出了立法制、明等级、礼法结合的治国主张。他认为礼和法就好比芒刃和斤斧,礼侧重于教化,使人为善,以“防患于未然”;法侧重于惩罚,使人畏惧,以惩戒于后。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既不能片面追求强权法制,也不能太宽容忽视教化作用,只有软硬兼施两手均硬才行。贾谊最热心倡导“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他指出:“夫忧民之忧,民必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这不是“以人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母体吗?贾谊的农本思想也十分先进。他在论积贮疏中指出“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认为国家既要抓住农业这个根本,更要重视积贮这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备战备荒的目的。贾谊在教育理论方面还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倡尊师重教,并率先提出胎教,这些思想至今还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注】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被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年仅33岁。代表作有:政论文论积贮疏、过秦论、陈政事疏,辞赋吊屈原赋、鸟赋。二、写作背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享受而横征暴敛,为了修城造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思想而焚书坑儒,为了防止人民反抗而实行严酷的刑罚,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秦朝迅速灭亡。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的。他希望西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三、相关知识1“战国四公子”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又称“战国四君子”。2天下的别称“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3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九州常用来代指“中国”。4山东、关中、河山东:指崤山以东。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河:特指黄河。如“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5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6合纵、连横合纵: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亦作“合从”。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亦作“连衡”。四、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崤函()(2)窥视()(3)膏腴()(4)合从() (5)迁徙() (6)蒙恬()(7)藩篱() (8)鞭笞() (9)锋镝()(10)铦() (11)逡巡() (12)瓮牖()(13)度长絜大()(14)锄耰棘矜()2辨形组词(1)(2)(3)(4)(5)(6)3词义理解(1)蒙故业:(2)践华为城:(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4)以致天下之士:(5)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6)流血漂橹:(7)却匈奴七百余里:(8)销锋镝:(9)余威震于殊俗:(10)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11)蹑足行伍之间:(12)揭竿为旗:(13)赢粮而景从:(14)非亢九国之师也:(15)度长絜大:4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孝公既没合从缔交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矣(2)一词多义亡利固(3)虚词归纳因以五、文白对译过秦论一、文本助读本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政,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结构图示】二、小组合作【重点词句梳理】1词类活用(1)序八州而朝同列()(2)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3)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6)天下云合而响应()(7)赢粮而景从()(8)内立法度()(9)外连衡而斗诸侯()(10)追亡逐北()(11)外连衡而斗诸侯()(12)吞二周而亡诸侯()(13)却匈奴七百余里()(14)序八州而朝同列()(15)约从离衡()(1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17)以弱天下之民()(18)以愚黔首()(19)士不敢弯弓而报怨()2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古义:今义:认为(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今义:山东省3特殊句式(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2)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3)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翻译句子(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译文:(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译文:(3)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译文:(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译文:三、师生探究1面对强秦,“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是采用什么办法“弱秦”的?作者竭力描写反秦统一战线之强大有何作用?答: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对比双方对比作用3本文用了大量的篇幅叙事,又在叙事的基础上明理。你认为本文的叙事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在叙事的基础上作出论断的?答:一、阅读延伸我评始皇乔延锐关于始皇,历代文人墨客有着各种各样的评述,从“关河空锁祖龙居”到“祖龙居何处,金棺葬寒灰”,从“坑灰未冷山东乱”到“路人唯拜汉文陵”直到现代闻一多长城下的哀歌,无一不对他极尽挖苦和嘲讽。死者已矣,那双挥斥时空的巨手,已不能再粉碎后世这些大胆的冒犯者。然而对于始皇,我却有着自己的评价。秦始皇是一个成功的霸者,然而他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王者。灭六国,有人说这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当时的形势与罗马帝国解体时的欧洲何其相似,而欧洲为什么没有“顺应历史”统一呢?可见,一统天下,没有一种霸者的气概,是不可能实现的。想象一下分裂成数百个小国的中原会是怎样一种局面吧,恐怕,千年征战所流的血,得以太平洋来计算吧。书同文,车同轨,没有一种霸者之气,不以一种雷霆般的力量,运用整个国家机器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只要看看当今世界多达千种的语言文字,看看山西省内的窄轨铁路,那些历史的必然论者就可以免开尊口了。后世骚客们写着由秦篆演化而来的文字,满中国蹓跶着咏怀古迹,嘲讽秦始皇时,大概没有想到这一点吧?筑长城,“你何曾挡住了匈奴、吐蕃?”闻一多先生看到了长城的不足,但他难道没有想到过,若没有长城,北方民族侵略中原的次数会成倍增多?中原百姓会有多少人惨遭屠戮?这一事实在人们心中怎么总比不上孟姜女的几把辛酸泪?没有始皇的豪霸之气,长城有可能出现于世吗?这个总不是什么历史的必然吧?总之,中国的历史绝对缺不了秦始皇这个隐透着青铜光辉的人物,他作为一个成功的霸者,以一种扭转乾坤的力量影响着整部中国史,在长长的历史画卷中涂抹了重重的一笔亮色。这样的一个人物为什么不是一个合格的王者呢?不是因为焚书坑儒,不是因为劳民伤财,修筑阿房宫、骊山陵,而是因为他过于相信自己的力量,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全体人民的痛苦之上。为了一句“嬴政死而地分”而用了二万五千俘虏的鲜血染红五十里黄河,为了陨星上的一句骂他的话,杀光了方圆十里之内的百姓,这些行为让“千古一帝”四个字染上了一片血腥;而蓬莱求仙、方士炼丹的行为,又给后人留下笑柄,就连上文说到的修长城,也因为大大超出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原百姓的承受力而令天下苍生怨声载道。治国不能只靠力量,这是万古不灭的真理。静静地躺在骊山千尺黄土之下的始皇帝,面对着无数后人对他的各种各样的评价,不知又有何感想。【赏析】这是一篇气势磅礴的小论文,文章一口气从“灭六国”、“书同文”、“筑长城”三个方面对始皇之功大加赞美,认为始皇是“一个成功的霸者”,“以一种扭转乾坤的力量影响着整部中国史”。但作者并没有忽略始皇速亡的原因,用高度精练的笔墨写了始皇的残暴,得出“治国不能只靠力量”的真理。从写法上看,本文借鉴了过秦论铺陈的手法,在结尾点明观点,深得赋体文之妙。二、写法迁移铺排渲染,气势充沛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字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那“威震四海”的气势。读起来铿锵有力,且句式变化多端,不显单调。用排比的形式来议论说理,可使语言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笔锋锐不可当,更能让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我来练笔】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段文字阐述你的观点。要求运用排比手法。150字左右。答:问题生成带着更多的问题而非答案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你还想解决哪些问题?请写下你的新问题,或与同学、老师交流,或在课后自己独立解决。提醒:完成作业分层训练答案精析16过秦论自主积累1(1)xio(2)ku(3)y(4)zn(5)x(6)tin(7)fn(8)ch(9)d(10)xin(11)qnxn(12)yu(13)duxi(14)yuqn2(1)崤山菜肴混淆(2)雍容臃肿慵懒(3)丘陵凌厉绫罗(4)轸怀疹子诊脉鸡胗(5)逡巡峻峭疏浚竣工(6)藩篱蕃息幡然燔烧3(1)承受,接受。(2)践踏,登上。(3)吝惜。(4)招致,招纳,吸引。(5)迟疑徘徊、欲行又止的样子。(6)大盾牌。(7)使退却。(8)箭头。(9)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10)耕田的人。(11)置身于。(12)高举。(13)担负,背负。(14)高,强。(15)衡量。4(1)通“殁”,死。通“纵”。通“影”,像影子一样。通“又”。(2)名词,指逃走的败兵/动词,丢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副词,通“无”,没有名词,指有利的形势/形容词,锋利/名词,好处/动词,变得锋利名词,指险固的地势/动词,巩固/形容词,固执、顽固/副词,本来(3)动词,沿袭/介词,趁着/介词,凭借连词,来/介词,凭着,用合作探究二、1(1)名词作动词,排列次序,这里引申为控制、统治(2)名词作动词,用水缸做;用草绳拴住,(3)名词作动词,做帝王,当帝王(4)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5)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6)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7)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8)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对内(9)名词作状语,在国外,对外(10)动词作名词,逃走的败兵(1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1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1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1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1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16)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1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削弱(1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蠢(1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弯2(1)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2)介词“以”与动词“为”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把作为”(3)崤山以东、秦以外的东方诸国3(1)(2)判断句(3)状语后置句(4)(5)被动句4(1)在这个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对内制定法律制度,致力于农耕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战具;对外采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各国自相争斗。(2)收征天下的兵器,聚集到都城咸阳,销毁兵器,熔铸成十二尊铜人,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3)他置身于戍边队伍中,从农民中突起,率领疲惫不堪的士卒,带着几百人的队伍,回过头来攻打秦国。(4)再说,秦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变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固,仍和从前一样。三、1诸侯各国面对强秦被迫联合共同抗秦:招纳天下人才,订立合纵同盟;有贤明和具有政治远见的领导人,聚合各国的力量,一致对秦;六国阵营,一时人才济济,有众多的谋臣出谋划策;有各方来的策士,为各国诸侯沟通意见;有各国的良将统率军队。作者竭力写反秦统一战线的强大是为了衬托秦国的不可战胜。这样,一则为下文陈涉与六国之师的对比埋下伏笔,二则为后文所谓“攻守之势异也”张本,这里说的“攻”(天下)之势势如破竹,与后文陈涉起义后秦朝的兵败如山倒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格心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外科专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即兴评述高考试卷及答案
- 专职网格员考试题及答案
- 音乐考试科普知识题及答案
- 恐龙派对课件
- 江苏太仓中考试题及答案
- 急诊临床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沈阳消防考试题目及答案
- 软技能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中综评项目活动设计范文
- 《我国气候主要特点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 MOOC 大学计算机-思维与应用-周口师范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规划学业 成就未来
- 正常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
- (2024年)TWI培训课件完整版
-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药健康伴我行课件
-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防火分区
- 2024年开学第一课班会 课件
- 职高数学公式与定理表
- 混凝土回弹强度计算表(自动角度修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