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_第1页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_第2页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_第3页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_第4页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建 设 方 案 二一年 八 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建设基础与优势 . 1 一、学院概况 . 1 二、建设基础与优势 . 2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 9 一、指导思想 . 9 二、总体建设目标与思路 . 9 三、具体建设任务 . 10 第三部分 重点建设项目 . 19 一、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 19 项目一:软件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 19 项目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 55 项目三:电子商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 90 项目四:通信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 123 二、非中央财政支持的其他建设项目 . 156 项目五: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 156 项目六:高就业率目标下的学生高素质培养 . 170 项目七:社会服务能力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 180 第四部分 经费预算与建设进度 . 198 一、经费预算 . 198 二、建设进度 . 203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 207 一、组织保障 . 207 二、实施保障 . 208 三、经费保障 . 208 四、制度保障 . 209 第六部分 预期效果 . 211 一、政校行企合作办学建成新体制 . 211 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取得新特色 . 211 三、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新突破 . 212 四、师资队伍领导能力跃上新台阶 . 213 五、社会服务交流合作获得新成果 . 213 1 第一部分 建设基础与优势 一、 学院概况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 2002 年 4 月, 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 、独立设置 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 学院始终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市场定专业、面向岗位定课程、面向学生定教法)的职业教育观、人才观,为深圳 信息 技术产业生产、 建设、 管理 、 服务一线培养具有 高 素质和 高 技能的 专门 人才 。 学院现设有软件工程系、电子通信技术系、计算机应用系、信息控制与制造系、信息经济系、应用英语系及基础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继续教育部 、信息技术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等 6 系 3 部 2 所 ;开设信息类为主的专业 36 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6,290 人;教职工 597 人 。 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 7 门 、 省级精品课程 11 门 、 省级思想政治理论优质建设课程 1 门 、 院级精品课程 48 门 、 网络建设课程 320 门。 学院现有校区和 正在建设的新校区占地面积共 1,582 亩 ,现有 校区占地面积 193亩,建筑面积 11.04 万平方米 ; 新校区占地面积 1,389 亩,建筑面积 58.84 万平方米,政府投资概算 24.33 亿元, 2010 年底将全部完建。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单价800 元以上 )总值为 11,162 万元, 建有 27 个实训基地、 20 个公共机房、 6 个语音室、101 间多媒体教室,藏书 90 万册,建有较为先进的图书电子阅览室。 截止 到 2009 年 8 月,学院向社会输送了 5 届毕业生共 5,910 人, 5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 97%以上、总体就业率均在 98%以上。 2007 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99.41%;2008 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99.90%; 2009 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98.63%。 2008 年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督查组对学院就业工作全面检查后,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了 高度 评价:“领导高度重视、后勤保障有力、课程建设得好、活动亮点突出、工作特色鲜明” , 认为我院在 就业 工作中做到了“三全”和“三到位”,即“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全程落实”和“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通过“英才节”等特色活动全面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考促教”等好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 。学院 “有效”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社会认同度高,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素质良好,深受深圳市及珠三角 地区 用人单位的好 评, 很多 学生被马式基、华为、腾迅、联想集团、香港渣打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国内 外 著名企业录用。 2 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先后邀请成功人士来学院做创业讲座,组织 有创业经验的社会名人与学生进行座谈,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 。 同时,为鼓励有条件、有创业潜能的应届毕业生大胆进行创业,学院建立了相应的资金扶持配套政策,对自主创业的提供无偿资助,学生自主创业计划经学院审批认可后最高可获得 3 万元的资金支持。 经过 8 年的发展 ,学院 拥有 了多项国家级 发展平台 。 2003 年 11 月,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 35 所之一的“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单位; 2004 年 1 月,教育部、国防科工委等七部委将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确定为全国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006 年 1 月,学院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2007 年 10 月,学院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10 年,学院成功申办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学院秉承“求学求真求发展、创新创业创未来”的校园精神,人心齐、干劲足、风气正 , 先后获得“深圳市文明单位”、“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 织”、“深圳市先进职工之家”、“深圳市促进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建设 基础与 优势 学院 坚持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创新办学体制,完善优化紧密合作机制,推进学院 内涵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和 办学水平,具有深圳特区独有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 条件。 (一)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的基础与 优势 1深圳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取得了“先行先试”的权力 深圳建设“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将 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体 制机制创新,破解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难题与制度困境;将 切实依法落实高校在人事、经费和管理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大力解放高校的主体活力,保障高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 ,大力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这为我院创新 校企合作办学 体制机制的实践提供了极好的 机遇 。 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 年)对深圳的定位和要求,为我院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指引和动力 国务院下发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 年) (简称 纲要 ) 正式确立深圳市“一区四市”的定位, 明确指出:“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 3 校企合作,建设集约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以新的思维和机制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上水平 , 争创国 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 , 率先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推进高等学校治理模式改革。 ” 在纲要的指引下,我院将在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一步,争当体制机制创新的先锋,努力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起引领和带动作用。 3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为我院具体落实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方向和保障 国务院下发的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深圳要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积极进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并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进一步扩大办学自 主 权,推进治理模式 改革,创新内部管理体制 和运行机制,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探索新途径、新方式。”这对我院 落实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4深圳市政府颁发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 1+7 文件”,启动了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程,为我院 内部人事制度改革 开辟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2007 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七项专项改革方案的通知,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理事会 。 由政府部门代表、社会 人士、行政执行人等多方组成的 事业单位决策权力机构,负责确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 行使事业单位重大决策权。 “ 1+7 文件”对我院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内部人事制度改革起到了指导和铺垫的作用,我院已被列入第二批试点单位。 (二)政策支持和产业环境的 基础与 优势 1 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力度 学院办学 8 年来,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及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和特别关爱。 2010 年,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等领导亲临学院新校区建设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 广东省 省长黄华华、 副省长宋海、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分管副厅长魏中林、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谭泽中也多次到学院指导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建 设 、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省级示范校建设 及 国家 骨干校建设工作。 2005 年,市政府第四届十三次常务会议要求“市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开足通道,像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一样支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发展,力争早日将其建设成为一流的 高等 职业 院校 。” 2006 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意见指出,支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办好国家级示范软件学院和国家技能型 4 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争创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0 年,深圳市政府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 告明确提出 “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 ”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实行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培训,积极为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形成前校后厂(场)的办学实体。继续扩大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并规定市、区政府要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 于 30%。 2深圳强劲的信息产业发展环境 深圳市信息产业区域集聚优势突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深圳企业众多,行业发达,有着良好的信息产业发展背景。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信息制造和信息服务的电子信息业占高新技术产业 GDP 的比重达 90.5%。经过多年发展,深圳 诞生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本土 IT 企业,全球和全国知名的 IT 企业也纷至沓来,这些知名 IT 企业如中兴、华为、腾迅、迅雷、卓望、 IBM、 ORACLE、联想、方正等,它们共同打造了在全球产业链里占有重要地位的深圳 IT 产业基地,显示出深厚的发展潜力 。 深圳市 2009-2015 年 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强调,到 2015 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5%,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达到 60%以上。仅 2010 年第一季度,深圳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就实现工业产值 2,046.44 亿元,同比增长 18.6%,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强劲的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和企业行业的资源优势,为学院的信息人才培养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拓宽了合作对象的选择空间,再加上特区优惠政策的推动,为我院政校行企“多元化”协同办学体制机 制创新提供了便利 条件 。 (三)专业建设 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 基础与 优势 1学院初步建设了 IT 特色鲜明的专业 学院专业针对深圳信息主导产业 而设置 ,以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为内涵核心的专业占 60%以上,初步形成了“信息”学院的办学优势。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吸收深圳 高新技术、金融证券、物流和文化等 4 大支柱产业 的 行业领头人与企业专家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专业建设,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学院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现有软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子商务等省级 5 示范性建设专业 4 个,院级示范性建设专业 4 个, 工学结合改革试点专业 6 个。 2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技能竞赛融入专业 教学 ,技能竞赛 成果丰硕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就是把技能竞赛引入专业建设,把技能竞赛嵌入人才培养方案,让企业技师全程参与技能竞赛的指导,引导师生以竞赛项目为载体、技能教学为核心,把教与学有机地串联起来。 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创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技能竞赛管理模式,即集中申报、统一规划、学院主办、系部承办,形成国家、省、市、院四级技能竞赛的参赛或办赛基本架构。学院出台了有关技能竞赛项目申报、竞赛方案设计、竞赛项目遴选、竞赛过程管理、竞赛奖励的 系列文件。每年投入 100 多万元,支持师生参加竞赛。在技能培养过程中,学院每年举办英才节、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面向全体师生,师生参与率达 90以上,其中专业技术技能类项目全部来自企业一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国家、省、市组织的技能竞赛,取得丰硕成果。 2007 年以来,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专业技能竞赛 52 项,获奖 119 个,其中,国家级(全国性)奖项 38 个,省级奖项 69 个,市级奖项 12 个。有的奖项填补省内空白,有的项目竞赛水平在省内具有绝对优势。 3 校企深度融合,全方位共育高素质、高技能信息人才 学院充 分利用深圳市主导产业十分发达,企业众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条件比较优越的有利条件,先后与 400 多家企业和单位签订协议,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学院先后与 甲骨文 公司合作 开办甲骨文学院累计开设 5 届共 6 个甲骨文专班,共有 220 多位学生接受甲骨文学院系统课程培训 ;与 ATA 公司连续 2 年引进RGDC 课程体系,开设网络游戏软件专班和手机游戏专班,所有参与课改的授课教师全部接受微软公司的系统培训,所有课程均获 RDGC 课程认证 ; 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正式与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开设 “ 华为 3Com 网络学院 ” ,累计有 10 名教师 参 加培训,获得华为 3Com认证讲师 , 有 30多名学生获得华为 3Com认证网络工程师( HCNE) ;与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理事会成立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分享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课程资源,接受思科公司系统师资培训 ; 与高阳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就培养高性能服务器(大型机)平台编程员达成共识,双方共同出资建设高性能服务器(大型机)平台编程实训基地 , 首批 25 名订单班学员全部进入高阳公司,目前部分学员已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受到企业领导的好评 ; 与富士康科技集团 SIDC 签订协议,校企双方建立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的战 略合作伙伴关系。学院按富士康 SIDC 提出的人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培训及人才供应工作,富士康 SIDC 6 按订单提出的实际人才需求接收我院学生进行实习、就业 , 首批 13 名同学参加了富士康 SIDC“2+1” 人才培养模式教改,到富士康 SIDC 软件工厂进行顶岗实习。 目前,平均每个专业有 10-12 个实训(实习)基地。学生直接到企业参加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直接转换,实现院内技能训练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学院加大引进、吸收企业的设备、软件和生产流程,建立 实习 实训 基地 27 个,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 例,为学生训练专业技能、熟悉行业要求创造条件,大大改善了学院的办学条件。 (四)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的 基础与 优势 1学院初步建立了一支双师素质较高和双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始终把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院积极实施“两双(双高、双师)人才强校”战略, 现有教职工 597 人,专任教师 318 人,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 160 人,占 50.3%;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 229 人,占 72.0%。现有 国家级教学 团队 1 个, 省级教学名师 2 名,南粤优秀教师 3 名 ,深圳市“鹏城学者” 2 名 。 近 3 年,引进教师 78 人,其中具有博士 或 副高以上教师 59 人,聘请兼职教师363 人次。学院重视培养教学骨干,选拔出重点培养对象 51 名,其中学术带头人 3名,专业带头人 21 名,中青年骨干教师 27 名,“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1 人,校级培养对象 9 人。 学院 建立外引内培的双师素质激励政策和管理制度,制定了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等 一系列制度 ,促进了双师素质和双师队伍结构的优化。 目前 学院拥有双师素质教师 231 人,占专任 教师的 73%。 2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开拓进取、团结务实、群众满意 以党委书记、院长张基宏教授为班长的院级领导班子团结务实,领导坚强有力,建院 8 年来,学院党委 班子 每年 接受 群众测评打分,班子和 院级 领导得分均在 95 分以上。在深圳市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由深圳市教育系统行评办组织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义务行评员,通过座谈会、明察暗访形式对学院的领导班子进行民主测评,参与调查的学生 100%满意,教工 100%满意,学生家长 100%满意,在全市教育系统的满意度测试中名列第一。 3中层干部队伍靠得住、有本事、执 行力强 学院党委十分注重中层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坚持从学院的实际 7 出发,严格执行选人用人标准,坚持干部岗位交流、能上能下、能高能低、人尽其才、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等干部任用原则,建立了一支靠得住、有本事、执行力强的中层干部队伍。通过竞聘上岗,形成了一支德才兼备、高学历、高职称、年轻有为的干部队伍,为学院今后的再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4教职员工队伍乐于奉献、敬业创业 2007 年学院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时,评估专家 在 反馈意见 中这样写到:“全院教职员工敬业奉献、乐于干事创业 ,已经形成了人心齐、干劲足、争创优、谋发展的良好校园氛围。”在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工作过程中,全体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力空前增强,大家恪尽职守, 决心 按照学院党委提出的创建目标,兢兢业业,忘我工作 ,努力完成任务 。 (五)社会服务能力的 基础与 优势 1教师 教研 科研实力较强 近 3 年 ,全院 教师 教科研立项课题 270 项,其中国家级 9 项,省 部 级 63 项,市级 37 项,院级 137 项, 横向 24 项, 截止到 2010 年 6 月, 实现 科研经费 1,051.9 万元;教师共发表教研和科研论文 824 篇,其中核心期刊 146 篇,编著 110 部 ,专著19 部 。教学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省级教学成果 奖 一等奖 2 项 、二等奖 1 项;科研成果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1 项,市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1 项,学院教师获专利数 22 个。学院先后组织 49 个项目参展 了 6 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有 13 个项目(成交金额 189 万元)与企业签署转让协议,进入应用生产。学院教研科研成果丰硕,整体 教研 科研实力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2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效应明显 2008 年以来,学院先后与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肇庆医学专科学校签订校 际交流合作协议, 通过互派 教师挂职学习交流访问,在促进合作校的课程建设、网络平台建设、合作科研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已经取得成效 。 近年来, 学院 先后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考察团来学院进行交流, 并 于 2006 年与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合作开设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获得好评。 3 年来,学院依托继续教育部和各个系部,面向深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服务活动。曾为深圳海关、国土局、计生局等部门送教上门,举办了“办公自动化技术” 、“网络应用技术”等信息技术培训班;曾面向深圳企业 8 和社会开展短期技能培训;曾连续 3 年免费为社会青年提供成人高考考前辅导等培训服务;曾为深圳市华强职校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免费提供师资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开展的各类培训达 28,612 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截止 2010 年 4 月, 学 院为华强职校、宝安区教育局等单位进行多次网络教学培训;先后有 40 多所高职院校针对网络教学平台来 学 院参观、交流学习;多次在全国用户会上介绍网络课程建设经验,自主设计开发的网络教学培训课程被 Blackboard公司推荐给全国 200 所高校使 用。 (六)人、财、物保障措施的 基础与 优势 1筹备成立了合作办学理事会机构 2010 年 7 月 ,学院邀请政 府 、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代表召开合作办学理事会筹备会, 在原有系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建构学院完整的校企合作办学新的体制,形成更高的平台。进一步夯实政 校 行 企之间 紧密的合作关系,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理事会进一步 规范 了 合作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推动了政校行企合作的深度广度发展。 2学院资金比较稳定和充裕,教育教学办学发展保障有力 学院 是 深圳市财政全 额拨款 的 事业单位, 深圳 市政府全力支持学院建设和发展,在办学经费和办学条件各方面给予 了 大力扶持,并适当倾斜 , 2007 年财政拨款 1.63亿元,生均 3.41 万元; 2008 年 2.05 亿元,生均 3.70 万元; 2009 年 1.86 亿元,生均 2.88 万元。 学院办学 资金运转情况良好, 教育教学 发展保障有力。 3学院将拥有一 座 数字化、生态型、全国一流的新校区 学院新校区与深圳市 政府即将 举办的第 26 届世界大 学生 运 动 会场馆统一建设、统一规划、同步推进,其中大运会的 “ 一村、一场、一馆 ” 就 设在学院新校区 内,“ 一村 ” 是 指 运动员村, “ 一场 ” 是 指赛事的 足球 预赛 场, “ 一馆 ” 是 指赛事的 羽毛球 预赛决赛 馆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 学院实训室建设与发展三年规划( 2011 2013 年) 已经专家论证通过并上报深圳市发改委,投资概算 4.589 亿元,届时新校区北教研组团 7栋楼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将全部用于实训室 、实训基地 建设 。按规划要求, 到 2012年,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将达到 3.5 亿元以上,将建设完成 200 个实验实训室,30 个公共机房, 15 个语音室和 170 间多媒体教室。 一 座 数字化、生态型、全国一流的校园 将为 学院 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提供坚强的基础保障 。 9 第 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及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15 年),主动参与深圳“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抓住新机遇,依托新校园,积极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着力完善人才共育共管,互利共赢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增强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 业教育。 二、总体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总体目标 学院创立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二级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办学管委会,专业完善教学指导委员会,学院新设行政机构 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公室,以“三会一办”为依托,形成共育共管、互利共赢的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办学体制;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制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鼓励政策,开展招生考试 制度改革;以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为平台,深化专业建设,积极探索全程 深度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全面发展、全员 育人、全体进步的“三全教育”理念,建构校企共育共管的学生高素质 高技能人 才培养机制,实现高就业率、高满意度办学效益;改革教师岗位设置方式,实施“一师双岗”等管理制度,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现“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 90%,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 50%;积极探索社会服务“常态化”新机制,把学院建成深圳及珠三角地区信息技术研发、咨询及培训服务基地,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 经过 3 年建设,使学院成为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骨干高职院校。 (二)总体建设思路 坚持“抓住新机遇,依托新校园,创建新体制,落实新举措,实现新发展”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扎实推进。 1.抓 住改革机遇,以体制突破为动力,借势发展,增强办学活力 积极把握深圳市“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机遇,充分利用深圳市政府“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七项专项改革工程”条件,积极破解地方政府全额投资的 公办 职业院校发展的体制难题和制度障碍,组建政校行企多元协同 10 办学的“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努力探索事业单位完全“理事会”的法人治理结构。创建“三会一办”的校企合作管理新体制,以体制突破为动力,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内部运行管理优化,增强办学活力。 2.依托特区优势,抓机制完善,趁势而上,优化发展环境 充分利用、有效 落实深圳特区政府现有对学院创建全国一流、深化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高层次专业人才激励和校企合作研发、鼓励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资助学生实习就业 、 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等力度较强的政策;用好政府新校区建设资金,一流的现代化设施及配套设备,打好发展基础;有效安排政府给予的办学经费,增强合作办学效益;在建设期内,进一步推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 完善招生改革、鼓励校企合作等政策的配套,优化发展环境。 3.发挥学院办学优势,深入改革,进一步深化内涵,实施跨越发展 积极利用学院在全国 35 所之一的国家示范性软件职 业技术学院建设、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 水平评估、省级示范院校建设申报中已经具备的较好基础,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充分挖掘 学院在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方面 的 潜力,充分利用新校区建设的优越硬件,抓住发展机遇,通过整合资源、合作发展,成果共享、互利多赢,进一步深化内涵,强化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现新的跨越。 4.着力重点专业建设,以项目为抓手,示范带动,增强办学效益 以 4 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 7 项改革项目 为抓手,深入开展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和 教学方法改革 ,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加强 高素质人才培养 ,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实施“一师双岗”的师资管理改革,打造双师素质高、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团队;抓好常态化社会服务能力 与 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示范带动,扎实推进,全面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学院办学实力,实现 高就业率、高满意度 办学效益。 三、具体建设任务 (一)创建“三会一办”的政校行企合作办学新体制机制 1.创建办学新体制,推进内部管理改革 建构“三会一办”的办学管理体制,学院与政府 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联合组建“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全面领导学院校企合作办学事务;各系(学生处)与企业成立“校企合作办学管委会”,系主任、企业代表担任正副主任,管理校企合作项目,推进校企教学共管、资源共享和就业共促;各专业完善“专业教学指导委 11 员会”,由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代表担任主任,指导专业建设,推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学院设立校企合作办学 管理 办公室,作为理事会的常设机构,统一管理全院合作办学行政事务,推进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 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积极探索多元投入办学新体制,校企双方 利用设备、 技术、资金、场地、项目、管理等多种 方式 入股 , 增强实质性合作。 2.落实政府支持政策,推进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落实市政府现有对学院创建全国一流、支持深化教学改革,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高层次专业人才激励以及校企合作研发的激励政策;用好鼓励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资助学生实习就业,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等多项政策;用好政府生均 2.2 万元 /年的办学经费;科学规划政府全额配套的新校区启用资金的投入重点,以深化校企合作水平为导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政府完善招生就业、兼职教师聘任、校企合作办学等政策配套,出台产学合作促 进法规制度,优化做大做强的环境。 3. 完善合作机制 ,深化校企紧密合作 确立章程及合作协议在双方合作中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政府、学院、行业、企业各利益主体的责权利,建设功能满足、利益驱动的互利双驱,互促共赢的长效性机制,形成培养标准共订、课程资源共建、师资队伍共育、实践基地共建、教育教学共管、就业服务共担的紧密合作,实现全程共育共管,多方位合作共赢。 ( 二 ) 与行业、企业共建二级学院,优化专业结构,建设重点专业 1.与行业协会、产业园区、著名 IT 企业 合作 ,共建 6 个二级学院与“厂中校” 学院通 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二级学院的方式,推动校企合作育人,带动重点专业的建设与改革。学院与全国第五大软件企业深圳市易思博信息技术公司组建“易思博软件学院”;与中科红旗软件有限公司组建“红旗计算机学院”;与深圳电子商务协会组建“电子商务行业 学院” ;与中兴通讯、中国联通公司联合组建“中兴联通学院”;与神舟电脑公司合作共建“神舟企业校区”;与深圳电子商务产业园共建“电子商务产业园校区”,增强办学活力。 2.主动适应深圳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需要, 及时调整优化专业,以重点专业带动, 形成 IT 专业集群 ;建好 4 个国家级重点建 设专业 先 以 4 个重点建设的专业为核心,形成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游戏软件专业、嵌入式技术与应用 、软件测试专业的 专业集群;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多 12 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集群;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的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集群 ; 以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移动通信和通信技术专业集群等 4 大专业集群。 及时根据深圳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在现有 36 个专业基础上,跨系整合专业,形成以 IT 为特色的集群; 专业群内, 通过校企合作, 实现核心课程、实训平台资源共建共享,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共促带动。 3 年建设期 内, 4 个重点建设专业力争成为有特色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 ( 三 ) 探索全程深度融合的工学结合多样化 人才培养模式 1.探索人才共育、共管教学新模式 充分 利用新校区 和 IT 专业优势 , 筑巢引凤,引企入校,延校入企,合作共建。共建企业冠名的二级学院、订单班,合作育人,合作发展。 依托校企合作,共订人才培养方案 , 深化培养模式改革 。 4 个重点建设专业中,软件技术专业 探索“ 全过程多维度的校企深度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应用 技术 专业 创新“ 2 1”行业订单人才培养 模式 , 电子商务专业 探索“两园、三阶段”的分段式教学与行业订单 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 通信技术专业 实施“四层递进”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以 4 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深化 全 院 所有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通过理事会 继续 发挥行业协会汇集订单的优势,利用行业协会的“行业订单”和中介企业“中介订单”以及就业大户的“直接订单” 等多种模式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实现零距离就业,促进高就业率的落实。 2.构建课程新体系,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 引入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和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标准,加快课程体系的优化或重构。在 4 个重点建设专业中,软件技术专业建构 “ 就业 核心 竞争力与岗 位 适应 能力为一体 ” 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形成 强化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 突出开源技术 特色、突出创业能力培养的 课程 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 重构 以 互联网商务贸易业务 为 主线 的新型电子商务 课程体系 ;电子通信技术专业 构建 基于核心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 校企合作开发核心课程标准 36 个,按照 国家级精品课程 建设 标准建 好 27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全院 继续加强美国甲骨文课程、红旗 Linux 和金蝶软件的认证课程等 企业(行业) 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引入, 3 年内,全院 每 个专业 至少引进一套企业优质课程 ; 4 个重点建设专业 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35 部。 按照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加强全院专业(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13 通过 3 年建设,建成若干院级优质教学资源库,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校企共享型省级教学资源库。 3校企共建 实践教学基地 , 增强 与企业生产 的 融合度 在新校区建设中,利用政府配套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费,一半 用于与企业合作共建,学院提供场地、设备优惠,企业补充设备、提供技术和师资支持, 建设校中厂(园); 另一半用于自建真实生产线或多功能仿真生产线, 加强虚拟实训功能建设,全面提升实践教学硬件水平 。同时在校外与企业合作建设“ 厂(园)中 校”, 企业出场地、技术、生产性设备,学院补充相应设备。 积极拓展功能,使大部分 实践教学 基地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生产性实训和产品研发一体化多功能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与企业生产的深度融合。 3年建设期内 ,在 4 个重点建设专业中,软件技术专业 构建 “ 学习性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内顶岗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 实践平台 ;计算机应用 技术 专业在校内 通过新建、改建重组, 形成 神舟电脑组装测试生产车间、红旗 Linux 操作系统新产品测试基地、本地宝公司网站建设工作室等 具 有浓郁职业氛围、真实工作场景、规范生产流程、严格 质量管理的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与神舟电脑公司合作创建“神舟企业校区” ;电子商务专业 在新校区 与企业共建 “ 课程虚拟实训教学系统、校园网上商城、连锁超市网上交易、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创业实习平台 ”的电子商务实践园,校外 与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会员单位共建 “电子商务产业园校区” ;通信技术专业以 “ 中兴联通学院 ” 为依托,校企共建,形成院内通信终端检修中心、通信 运维中心与 电子通信技术应用中心 为基础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现有基础上, 全院 新增院外实训基地 100 个,加强院外“生产性实训顶岗订单就业”一条龙实训基地建设,在市政府新校区实 训设备投入基础上, 3 年投入 3339 万元,完成院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的优化建设 ,形成 校企共 管机制 。 经过 3 年建设, 4 个重点建设专业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其余 3 个重点建设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4改革教学 组织模式,改革 教学方法, 以赛促学,以证促学 采取 每年 2 个大学期、 2 个小学期( 1 个月)“四学段” 教学组织 方式 , 灵活安排好每 年 2 个小学期共 2 个月的生产性实训教学 ;三年培养期间,利用小学期 形成 1次“认知性见习”、 4 次“生产性实训”以及最后半年 “ 顶岗实习” 的 实践教学 层次,工学交替, 教学做一体化。 14 坚持任务驱动、项目 导向 的教学改革, 不断完善已有 的 基于以赛促学、以证促学的“双促”教学,提高技能学习的效果。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 以上 各类技能大赛,积极 开展与企业合办竞赛、共同评价, 提高实效性,提高全员参与度,提高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效率 ; 进一步加强 “双证”融通教学,职业资格高级证书 获证率 达到 80以上 。学生毕业前,专业对口技能和资格证书获证率达到 100%。 (四) 高就业率目标下的学生 高素质培养 坚持 全面发展、全员育人、全体进步的 “三全教育”理念,建构校企 共育共管的学生高素质培养工作机制;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通过机制、平台、保障体系的建设, 实现 高就业率、高满意度办学效益。 1建设“一会、 双师” 体制 机制 一是成立 高 素质培养 指导 委员会, 落实 校企合作框架下 高 素质培养的方案制定、队伍培育、渠道开拓、过程督导和成果评估;二是打造双师 素质和双师结构( 校内辅导员和“行企”辅导员 ) 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业务培训的校企联动 。 2 开拓合作共赢培养平台 一是完善第一课堂高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和学分制 建设 ,在加强 7 门必修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设立 4 大课组的高素质培 养 的 公共选修课;二是合作开发高素质教育第二课堂, 与 行业、企业合作建设高素质教育课程;三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与深圳书城等单位共建高素质培养实训基地;四是与入校合作的企业共建创业街、仿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园的“大学生创业园区”。 3 依托 校企合作 ,健全 保障 体系 一是通过实施“就业 大户”制、 合作召开校园招聘会等措施,建立多元人才输送渠道 ; 二是强化两个评价,通过职业能力发展手册、网络平台等手段实现企业对学生的实时评价,加强企业对所招毕业生满意度的反馈评价; 三是通过采取严格校内外考勤制度,强化 管理保障 ;四是加大对 “心理有困惑、学习有压力、经济有困难、行为有过错、生理有残障”五种群体学生的帮扶力度,实现低进高出、人人进步的培养目标;五是 出台创业项目的激励政策, 每年为 20 个创业项目提供总额 60万元资助。 ( 五 )打造 “一师双岗”的 优秀双师队伍 1.实行 教师岗位 管理改革, 给予强力制度保障 按照深圳市政府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等人事制度改革相关政策, 将 专职教师双师素质 培养 和兼职教师任课要求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 15 ( 1) 将教师岗位分为“常设岗位”(专职教师)和“非常设岗位”(兼职教师)两类,教学岗位由校内专职教师岗位和企业兼职教师岗 位两部分组成 。常设岗位 专职教师(含辅导员)设置校内、企业两个工作岗位;非常设岗位聘任 企业专业人员、能工巧匠 担任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同时具有企业和稳定的学院兼职两个岗位。 ( 2) 专职教师 实施 “一师双岗”(学院岗位、企业工作岗位) 管理。 每位专任教师每学年在学院岗位承担 480 课时的 75%的教学工作量( 360 课时),另 25%的工作量( 120 课时 ) 在企业岗位完成。企业岗位工作量由带学生下企业实训实习 、 在企业授课培训员工 、 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开展技术咨询服务 、 下企业调研、合作开展教学建设 、 在企业顶岗实践等 组成 。 每位辅导员 校内岗位工作量为 90%,校外岗位工作量为 10%,校外工作量由带学生社会实践、做义工服务、开展企业培训教学、下企业顶岗实践等组成。 ( 3) 企业兼职教师“一师双岗”按照 各专业 的 专业课总学时的 50%以上设置。企业兼职教师岗位 每人 每年承担 160 学时的专业课工作量,同时,每个专业聘请企业专业带头人 1 名。至 2012 年,全院 40 个专业,共需聘请 40 名专业带头人;全院240 个教学班,按兼职教师承担 50%教学工作量计算,每班聘请 2 名兼职教师,全院共需聘请 480 位兼职教师。 ( 4)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双师教师建设质量。以有 效的激励机制 引导专职教师 和辅导员 主动下企业实践和 为企业服务。 专职教师 、辅导员 企业岗位工作量完成情况 纳入绩效 考核 、 评优 评先 、科研立项、职务评聘、职务提拔等范围。 综合利用教师招聘、报销技能考证费用、博士下企业等措施,确保至 2012 年双师素质教师达到 90%。 ( 5)建立契约管理和“常岗优酬” 的保障机制, 促进 兼职教师队伍 的稳定。学院 与对口企业签订岗位协议书,企业选派符合 学 院兼职教师资格,具有影响力的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 任专业带头人和兼职教师。 按照人事制度改革 政策,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 管理和待遇参照学院专业带 头人管理办法执行, 非常设岗位每年 按 10 万元 标准支付 工作 报酬 ,每个兼职教师岗位聘 任 3 名兼职教师,每个 兼职教师 每年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