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一)课时作业.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一)课时作业.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一)课时作业.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一)课时作业.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一)课时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13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寒色龙应台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这位读者问:“家,是什么?”家是什么,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能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呢?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要你带伞。热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的。晚上,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的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都被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绸般的栀子花香,就悠悠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由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用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的记记终生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热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有删改)注这两句选自李煜的望江南。这首词写于李煜被俘到汴京之后。便当:可随身携带的盒饭、干粮。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b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而且每一处细节都注满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如两次出现在文中的栀子花香,象征着父母与子女之间浓浓的亲情。c文章第段与第段,作者选择的细节和情境虽然相同,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d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表现出家的美然而易碎的特点。e本文以“寒色”为题,使得全文笼罩上一层浓郁的伤感况味,让读者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对“家”的认识因此也充满悲剧色彩。解析:c项中“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这一结论错误。此处通过反复和照应,揭示出亲情是生生不息、恒远流长的。e项中“浓郁的伤感况味”“深深的悲凉”“悲剧色彩”等表述不准确。文章虽然以“寒色”为题,带有一点淡淡的伤感和追怀的意味,但主题还是通过对“家”的内涵的阐发,表现亲情的恒远流长,所以“家”的温馨感应该是文章的主要色调。答案:ce2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所揭示的“家”的内涵。答:_解析:对于“家,是什么”这个问题,作者主要结合自己不同生命阶段的感受来回答。而这些回答,正是作者所揭示的“家”的内涵。三个生命阶段是为人儿女时、为人伴侣时、为人父母时。为人儿女时,家是父母所在的地方;为人伴侣时,家是两人相伴生活的地方;为人父母时,家是儿女所在的地方。答案:“家”的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3文章三次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请简述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答:_解析:对于文中重要句子作用的理解,应当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行文两个方面来分析。三句“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都出现在不同生命阶段对“家”的内涵的解释之后。形成一唱三叹的追问之势,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的无奈,同时形成与读者对话之势。旨在引起读者深思,唤起同感。在结构上则很好地起到了串联上下文,凸显主题的作用,亦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答案:内容上:文中这一唱三叹的追问,传达出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对家、亲情、人生的深刻感悟,使文章显得含蓄深沉,引人遐思。结构上:使文章前后勾连,结构匀称,同时一唱三叹,富有一种韵律美。4文章最后一段发人深省。意蕴十分丰富,请结合文意并联系实际加以探究。答:_解析:对于“家,是什么”这一读者的发问,作者从生命的三个阶段作了不同的解释,可看出“家”的内涵一直在变迁,似乎无法守恒。文章结尾处作者将问题反抛给读者“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其用意在于引发读者围绕“家”与“永恒”的关系问题展开思考,传递出文章丰富的意蕴。从揭示的主题来看,作者强调“家”的内涵虽因家庭成员的变化而变化,但亲情是不变的、永恒的。从写作的用意来看,作者强调,家是美好的,也是易碎的;为此,我们应当懂得珍惜亲情,要留住亲情。当然,还可以由文本延伸拓展,联系现实来谈自己对“家”与“永恒”关系的认识。答案:这段文字揭示文章主题,指出亲情是生生不息、恒远流长的。这段文字含蓄地指出家的内涵与永恒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唤醒我们对亲情的珍视。现实生活中,多见“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形,所以我们要及时孝敬父母,不要在亲人离去之后再后悔。在与亲人发生矛盾时,要多体谅,多包容,营造出一种和谐而温馨的家庭氛围。因为只有和谐的家庭氛围,才体现出“家”的永恒的主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我只欠母亲赵鑫珊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破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母亲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母亲去世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母亲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了好一阵子呆。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离开家乡的前一夜,母亲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母亲没有哭。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有删改)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c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d“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e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争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解析:b.“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文中未提及。d.“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无中生有。答案:bd6文章开头写“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答:_解析:赏析语句的作用可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这句话中“笑”指“我”考上了北京大学而开心。“哭”指以后将与母亲分别,不能再侍奉母亲,同时母亲也舍不得“我”的离去而哭。从结构上分析,是为了引出下文的相关描写;开头是幸福的情节,结尾是忏悔的心理,此句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答案: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生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以幸福的情节开头,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7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答:_解析:解答本题,应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细节。如关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描写,然后分析这些描写体现出的母亲的性格特征。如:“我”考入北大后,母亲给“我”收拾行李时垂泪的细节,体现了母亲不善言辞;为了争口气,去拜佛求子的细节,体现母亲好强的性格;等等。答案: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求儿子,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8这是一篇源自作者心扉的文章,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负疚和对母亲感恩似的怀念。读来扣人心扉,我只欠母亲就像一面警钟在敲响,给我们深深的震撼。请联系自身说说你的感受。答:_解析:题干中说文章夹杂着作者的负疚和对母亲感恩似的怀念,回答问题时,应抓住这种感情进行分析,联系文本,分析对父母的“歉疚”有哪些,这些“歉疚”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然后联系自身说明文章带给自己的启示,谈谈自己的感受即可。答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忏悔之情,真挚的表达令我们感动。因为我们也经常这样对身边的爱习以为常,接受得坦然。为了学业、工作,我们往往会忽略了曾经养育我们的父母,在四处奔波的同时,我们也应停下脚步去好好侍奉一下他们,不要留有遗憾。成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幸好有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毫无私心地做我们坚强的后盾,他们用爱时刻守护在我们身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石砌的史书阿斯哈图张抗抗“阿斯哈图”是什么意思?阿斯哈图是蒙语,汉译为“险峻的山峰”。阿斯哈图在哪里?阿斯哈图在天边。去阿斯哈图怎样走?从赤峰启程至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然后再往北行三小时。若是夏季,那将是一次绿色的旅程。把绿色走到尽头,耸立的大山阻断了去路。大山拔地而起,如同草原剽悍的巨人卫队。换车上山,峰回路转,扬起一路烟尘。山脚是一层层茂密的白桦原始次森林,沿途可见灌木草坡交替,已是一派高原风光。抬头仰望,山顶嶙峋的巨石轮廓,似乎遥不可及。是什么原因让你走那么远的路,去阿斯哈图?是因为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独一无二的“冰川石林”。世上有很多冰川遗址和怪石奇林呵,为什么非要去阿斯哈图呢?我喜欢它那种宏伟的霸气、磅礴的气势和气度,那种不可一世的傲慢、遗世独立的尊严。在我曾经走过的地方,那些秀美的石林都太精致太诡谲了。阿斯哈图的山峰终于呈现在你眼前的时候,穿着什么颜色的袍子?我无法辨别它的颜色,因为它始终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灿灿斜阳直射之下,它是暖金色;背阴处却是中性的灰褐;远远的剪影是冷冷的黑;走到近前细细观摩,越发觉得它的调性难以确定。色块互相渗透融合,一抹赭红、一层青灰、一团麻黄、一片蓝绿;当它们混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斑驳沉着的杂色,似一座巨大的露天矿藏。阿斯哈图的岩石究竟是什么形状,能让人如此震撼?我无法描绘它的形状,因为每一座山岩的姿态,从每一个不同的角度望去,都会变成另一种样子。通常,它们会被牵强地解释成各种世俗的物体,被赋予某些象征性的意义,比如塔、鹰或是情侣。但在我看来,阿斯哈图是一座史前古城堡的遗址,高达几十米的城墙巍然矗立,陡峭的烽火台依然坚硬。石砌的通道在荒草中依稀可辨,奇巧牢固的防守工事潜藏在拐角的暗处那是一个消失了的巨人王国,山峦间每一道高不可及的断垣残壁上,都遗留着当年的巨人营造城堡的痕迹。若是从这一座墙砖走向另一座石壁,要经过开阔辽远的山梁与谷地。在夕阳下眺望周边5平方公里范围内四处散落的城堡废墟,我确信巨人王国是曾经存在过的。唯因其巨,而不堪其重。那么你见到阿斯哈图石林城堡中的巨人脚印了吗?我见到山坡上以完整的巨石铺就的巨人卧榻。我看到山谷中岩石上烙刻的巨人手纹。在荒凉的城堡石壁下,开满金红浅紫的野花,每一片战栗在风中的花瓣,都残留着远古的气息。但我最终被阿斯哈图慑服,仍是因为阿斯哈图山巅上那些神奇的花岗石,每一块或方或扁,就像用锋利的刀斧削凿后打磨而成。岁月流逝风雨剥蚀,它们被挤压成棱角浑圆的石块石板,边缘清晰、线条流畅、厚薄均匀,然后一层一层地重叠,整整齐齐地码放,犹如一页页巨型厚纸,最后被装订成了一本本重量级的大书,随意地摞在山峦的高地上。我第一眼仰视它们的那个瞬间,有一种打开翻阅的冲动。我想这石头的书页里定是藏有文字的,每一页都有葱郁的白桦树林、烂漫的山花作为插图,这是一座用石头史书垒砌的城堡,深邃的岩缝里刻录着历史的沧桑。阿斯哈图,原来是一部巨人的史书。史书未著一字而尽得风流。你走不出阿斯哈图了,这一座巨大的地质博物馆,真解不开你的种种迷思吗?回望阿斯哈图,我看见巨石峰尖上的冰山漂砾插入云层,将绚丽的晚霞温柔地撕裂。想象着远古时期冰封雪盖的阿斯哈图,怎样在微弱的暖意中渐渐苏醒;高原隆升,顶开了巨大的冰盖,雪层崩塌;冰川融水,刨蚀浸蚀拔蚀冲蚀,终至水滴石穿水落石出。克什克腾的阿斯哈图石林,是冰川馈赠给人类的珍贵遗产。如此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大手笔,超越了人类已有的文字记录。后记:阿斯哈图纠正了我们以往对草原的肤浅认识。其实,没有巨人也没有巨人王国,只有地壳运动所留下的那部石砌史书,从此将被人们一次次用目光抚摸,然后,记住。(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改)9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中第一段巧妙设置三个问题,答案诗意浪漫,使读者在困惑和迷茫中揭开阿斯哈图的神秘面纱。b草原深处的阿斯哈图呈现出了令人感到惊异的地貌特征,冰川石林在平坦的草原地带显得格外突出。c石林主要是在高原隆升,冰川融水的刨蚀、浸蚀、拔蚀和冲蚀等作用下形成的,是自然恩赐的珍宝。d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摹了阿斯哈图巨石蔚然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