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一语文 蜀道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作之一。这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诗中想象奇特、丰富,气势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2、解析:李白,作为唐代诗坛上的代表,把浪漫主义诠释得淋漓尽致。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古体诗尤为后人所称道。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蜀道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空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恣肆,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2).学习诵读诗歌的技巧、背诵的要领。(3).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4).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5).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解析(1)本单元学习唐代诗歌。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诗是古代诗歌艺术高度成熟的硕果,今天可考的诗人有3700多人,可见到的诗歌有54000多首。唐代造就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也使诗歌的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代诗坛风格流派百花齐放,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水平都超过了以往历史上的任何时期。(2)学习蜀道难这首诗,要仔细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蜀道难的内容显见而又模糊,艺术成就突出,但是要让高一的学生真正理解其内容,让学生对诗歌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以基础诵读为突破。三、教学诊断 1、高一的学生,阅读的古体诗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蜀道难的内容显见而又模糊,艺术成就突出,但是要让高一的学生真正理解其内容,让学生对诗歌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以基础诵读为突破。可以从学情出发,以情感的自我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开放自主协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课文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准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运用多媒体课件。全方位收集背景资料,创设教学情境,以期拓展学生视野,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文本解读课堂小结(二)、教学情景1、情景导入情景导入1 (投影蜀道相关照片)火车在蜿蜒的秦岭隧道穿行时,我们自然会惊叹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必然会想起入蜀“难于上青天”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读李白的蜀道难,领略一下作者为我们描绘的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水,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景导入2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千年,至今仍以它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仙李白的蜀道难。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导入,将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中。师生活动:教师投影蜀道相关照片,将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中。2、作家作品(1)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就属于后者。(2)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对这首诗的创作曾有一些附会史事的说法,如认为它是讽刺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的,如课文注释等,几乎没有定论,同学们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考证。但有一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国家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3、检查预习(1)认读字音: 噫吁嚱(y x x) 鱼凫(f) 秦塞(si) 萦绕(yng) 石栈(zhn) 猿猱(no) 扪参(shn) 峥嵘(zhng rng) 抚膺(yng) 巉岩(chn) 飞湍(tun) 咨嗟(z ji) 喧豗(hu) 砯崖(png) 崔嵬(cu wi) 吮血(shn)(2)理解词义: 噫吁(蜀地方言,表示惊叹) 横绝(横渡,飞越) 巅(顶峰) 天梯(指高险的山路) 高标(群山中最高而成为一方标志的山峰) 萦(环绕) 岩峦(山峰) 胁息(屏住气不敢呼吸) 喧豗(哄闹声) 峥嵘(高峻的样子) 长咨嗟(深深叹息)4、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5、蜀道难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幻灯片投影)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顾炎武日知录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又据孟棨本事诗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故知其创作时间不迟于天宝三年,为“安史之乱”前的作品。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这以他同时期的作品剑阁赋和送友人入蜀为证,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而是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其实“君”指谁并不重要,诗的写作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不要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足见作者英明的政治远见。6、诵读课文,酝酿情感学生自由诵读,要求:(1).结合要求认知的字音,读准词语,并读通读顺。(2).初步酝酿朗读时的感情。(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其他同学可以点评。教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有条件的可以配乐;或者使用蜀道难的录音磁带)。要求:(1).请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2).体会感情基调的酝酿 7、 学生诵读表演,教师点评并加以指导。 全文诵读提示:(1)“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语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着重表明蜀道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无可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需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6)“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8、规律总结(1).匡正阅读误区 诵读时,对此诗句式的体会可能出现两种误区:第一,根据原来的阅读经验认为,古代诗歌要求句式整齐,此诗不合要求;第二,由此诗得出结论,随便什么样的散文句式均可入诗,其实不然。 李白的蜀道难恰恰是因为在一定限度内打破了句式的局限,才具有了辞气起伏、豪放飘逸的特点。但是这不等于随便什么样的散文句式均可入诗,像“危乎高哉”“其险也如此”等句子,虽然属于散文句式,但内在韵律与全诗很协调,而且在诗中起到了很好的调整疏密的作用。(2).把握背诵要诀 这首诗想象奇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因此,首先可在诵读时展开联想,让诗人笔下的奇美山川叠印在脑海中帮助记忆。其次,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写,诵读时也应依此顺序记忆。9、分析鉴赏 疏通诗句,把握内容(1).结合课文中的注释以及要求认知的词义,请学生疏通诗句的意思。(2).学生对难以理解的诗句进行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有助于把握诗句内容。(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蜀道难这首诗以惊人的艺术夸张,丰富的想象和雄伟磅礴的气势,描写了蜀道的雄奇、险峻、壮丽,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当时军阀割据局面的深刻忧虑。设计意图:通过文本解读,让学生积累知识、筛选信息、掌握诵读方法并进行规律总结、分析鉴赏诗句。师生活动:通过教师的提示和讲解,引导学生积累知识、筛选信息、掌握诵读方法并进行规律总结、分析鉴赏诗句。10、拓展探究 理清思路,理解寓意问题1:全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明确:全诗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主线贯穿始终,是全诗咏叹基调的重要体现。统观全诗,诗人的感叹思路是:先叹蜀道之高,再叹蜀道之险,最后感叹蜀地战祸之烈。设计意图:理解所学诗作中的重点语句,进而感受诗人的情感,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理解重点语句,进而感受诗人的情感,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问题2:这首诗有什么寓意?学生可以自由讨论、交流,教师提供古人理解的有关资料(具体见“附录资料”部分)。教师的见解(仅作参考):关于蜀道难的内容,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门为某人某事而作的。古人胡震亨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设计意图:了解所学诗作的创作背景,进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意义。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理解所学诗作的创作背景,进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意义。 附录资料 关于蜀道难一诗的寓意 关于这首诗的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欲加害于房琯、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此说出自唐末范摅所著云溪友议一书,为新唐书严武传所采用,但不足信。按:严武镇蜀共两次,时间都不长。第一次自肃宗上元二年(761)冬至宝应元年(762)夏,如真有此事,则当发生在此期间,但除范说外,没有其他史料可以证明这一点,从杜甫这期间的诗作中也找不到佐证。至于第二次镇蜀,已在代宗广德二年(764)之后,这时李白已经故去(房亦病卒),如真有此事,也跟李白无关了。 一说:为讽刺章仇(qi,复姓)兼琼而作。此说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也缺乏根据。按: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宝五年(746)曾任剑南节度使,是个善于媚上取宠的人,没有反叛中央朝廷的行径。 一说:为讽谏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幸蜀而作。此说出自元萧士(yn)分类补注李太白集的注语中,其说甚详,各句均依此作了解释。主要之点是,仿杜甫北征中以“君” 称唐肃宗(如“恐君有遗失”“君诚中兴主”)之例,认为这首诗中“问君西游”的“君”指的是唐玄宗。这就纯属臆测了。 我们的同学如何认为呢?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诵读李白的作品,体会李白诗风雄奇豪迈,语言自然奔放,诗里溢着一股涵盖天地的雄浑之气。李白的眼光简直可以说是凌驾于寰宇之上的,他的心胸能容纳整个宇宙,并且以这种气魄看待社会与人生。这种博大壮阔的情怀可以说是唐代诗歌的基调。盛唐造就了诗人们昂扬的姿态,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是当时社会氛围中的主旋律。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主备人 王成芬 学科长审查签名_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3(人教版)必修42 蜀道难 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作之一。这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诗中想象奇特、丰富,气势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2、解析:李白,作为唐代诗坛上的代表,把浪漫主义诠释得淋漓尽致。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古体诗尤为后人所称道。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蜀道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空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恣肆,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 (1).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2、解析(1)通过研讨赏析重点诗句感受诗人强烈感情;(2)分析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三、教学诊断 1、高一的学生,阅读的古体诗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蜀道难的内容显见而又模糊,艺术成就突出,但是要让高一的学生真正理解其内容,让学生对诗歌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以基础诵读为突破。可以从学情出发,以情感的自我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开放自主协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课文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准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运用多媒体课件。全方位收集背景资料,创设教学情境,以期拓展学生视野,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文本解读课堂小结(二)、教学情景1、情景导入 本文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诗中充分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情感、飞动的灵魂和广阔的胸襟。那么,诗歌是通过哪些诗句来具体表情达意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2、文本解读信息筛选一、请学生背诵全文,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效果。二、鉴赏、研讨重点语句:问题1:文章开头用“噫吁嚱,危乎高哉!”有什么作用?明确:“噫吁嚱”三个字都是感叹词,是蜀地方言。“噫吁嚱,危乎高哉!”这些感叹词的连用,是诗人在激情的冲动下随口吐出的,它包含着巨大的感情力量,所以才能使人在这一声并没有多少具体描绘的惊呼中,感觉到蜀道的高峻、艰险,充分表现了诗人吐纳山川的宽广胸怀。问题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句的用典有何用?明确:这里诗人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悠久迷茫的历史时间领域。一方面,从时间的悠远上加强了诗的感染力量;另一方面,经过这番渲染,激起读者对蜀地情况的好奇心。人们会从时间悠久的观念中,感到这是一个奇险幽深、神秘莫测的地方,并产生一种探求的欲望。问题3: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句诗该如何理解?是否有迷信色彩?明确:秦蜀两地间本来只有鸟道而无人路,是古代的大力士用他们的双手搬倒了险恶的高山,杀死了凶猛的大蛇,才给我们打开了一条通道,消除了秦蜀两地长久隔绝的局面。诗人对于壮士排山倒海的巨大力量及其壮烈牺牲的精神,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歌颂。这个神话故事的运用丝毫没有迷信色彩,而是有力地、令人信服地歌颂了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问题4:本诗的主旨在于表现蜀道的惊险,但第二自然段写了“号古木”的“悲鸟”和“啼夜月”的“子规”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自然段作者尽述蜀道的高不可攀,笔锋一转,劝朋友不要西游,因为这里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悲鸟号古木”和“子规啼夜月”充满了无限的哀愁,使人闻而色变,渲染了空寂荒凉的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问题5: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全诗的主旨,为什么诗人要在最后写蜀地战祸一段?这样写与诗的寓意有什么关系?明确:从诗的内容看,此诗应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全诗极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在为友人此去路途的艰险而担忧,“问君西游何时还”人还未去却已问归期,诗人不忍友人离去,依依惜别之情自现。结尾一段写蜀地战祸之烈,意在告诫友人蜀地并非久留之地。而剑阁是蜀中要塞,由“蜀中之险甲于天下。而剑阁之险尤甲于蜀”可见。写剑阁之险引出蜀地战祸,既是写蜀道之难的继续,也是惜别之情的升华。去蜀难,留蜀亦难,“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样的诗“讽人之义”便显得水道渠成,自然而完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鉴赏、研讨重点语句。师生活动:从同学的回答来把握其认识的程度,并从中进行引导。合作探究 问题6: 分析这首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诗歌突出的艺术风格,然后由各小组的组长归纳总结,再在全班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总结时可以利用幻灯片投影) 交流总结并明确:1.大胆的夸张。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已是夸大。在描绘高峻险曲时,用“六龙回日”“百步九折”“扪参历井”“去天不盈尺”等词语,进一步具体形容,使人惊心动魄。2.瑰丽的想象。全诗用了很多神话及传说,如“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以及“地崩山摧壮士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等。这些神话传说使人不仅从空间上想象到蜀道之难,而且能从历史的长河中去想象,同时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人心旷神怡,又增添了艺术的诱惑力。他的想象忽高忽低、忽远忽近,是非常广阔的,无拘无束无所不到的。3.强烈的感情。全诗贯穿反复咏叹的情调,开头和结尾都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间又三次插入类似的咏叹:“以手抚膺坐长叹”,“使人听此凋朱颜”,“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连续的感叹词,重复的惊叹句和咏叹式的小结语,三者交互使用,形成结构上的盘旋反复,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节奏感。4.变幻的句式。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这种诗歌体裁没有严格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的限制,李白充分运用了这一特点,使诗的语言形式更加自由活泼。全诗或把散文句式和谐地运用到韵文中间,或把三、四、五、六、七、八、九乃至十一言的长短句式错综间杂地组合起来,巧妙地为抑扬顿挫的情感语气服务。诗的前半部分多用长句,语言奔放畅达;后半部分多用四字短句,显得简劲有力。诗人的这种变化多端的语言形式,正是为表现不同形象和不同情感服务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师生活动:从同学的回答来把握其认识的程度,并从中进行引导。方法点拨 把握鉴赏诗歌的方法:(仅针对这首诗歌而言) 首先,要会诵读。诵读是诗歌学习的重要环节,要通过熟读、吟诵、背诵一系列步骤领会诗人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与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其次,理清思路。思路是诗人的构思过程,把握好它有助于了解诗人描写的情感历程,使自己投入到诗人描写的情境中来理解诗歌。 再次,把握情感。诗歌的主旨往往蕴涵在诗人的情感抒发中,同时对修辞手法的掌握也将有助于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从而达到把握文章主旨的目的。能力提升问题7: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恐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问题8: 2.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识创业投资风险评估与决策试题集
- 2025年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制作教程及题库
- 2025年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模拟考试题库及解析
- 2025年CCD光电荷耦合二极管及其组件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建筑防水卷材及制品合作协议书
- 报关业务知识培训通知课件
- 2025年全自动变焦照相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手工制纸及纸板合作协议书
- 抢救车药品管理规范课件
- 2025年物理治疗康复设备合作协议书
- 《山区公路桥梁典型病害手册(试行)》
- 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考试完整题库
- 招聘诚信承诺书
- 临床中医适宜技术书
- 装配式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及验收规程
-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 651-2013)
- 2024小红书无货源精细化铺货实战课程
- 学生实习家长知情同意书(完美版)
- 涉警网络负面舆情应对与处置策略
- 新译林版高一必修三单词表全套
- 现代智力七巧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