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词语教学在年段间的三维梯度之舞.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词语教学在年段间的三维梯度之舞.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词语教学在年段间的三维梯度之舞.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词语教学在年段间的三维梯度之舞.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词语教学在年段间的三维梯度之舞.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语教学在年段间的三维梯度之舞【内容摘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及指导方法的缺乏,学生对词语理解模糊浅显,一知半解,直接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立足于低、中、高三个年段对理解词语的目标,从课堂教学实例入手,由浅入深,从“了解”、“理解”、“推想”三个维度发掘词语教学的魅力,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抓住关键词以及关注表达效果等方法加强词语理解和运用,有效激活,使词语教学走进学生的内心。【关键词】联系上下文 年段目标 联系生活 了解 理解 推想【内容】理解词语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写作实践的基础,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往往许多教师对于词语教学总是一带而过,浅尝辄止。而更多的课堂,老师眼中根本没有年段目标,没有年段特色,看到的是大同小异的词语教学模式。要改变这一现象,还得从改进课堂教学入手,以词语为抓手,带领学生沉入文本,让学生体会词语的语言美、人文美,让词语教学充满语文味。然而,要让词语教学走进学生的内心,我们教师必须重新回眸不同年段对词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一、回眸目标解读与定位的准确1.把脉年段目标就 “理解词语”这一目标而言,在小学阶段,标准把“理解词语”分为三个能级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从三个学段不同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各个学段各有侧重,能力的培养是呈螺旋式提升的。 2、找准教学方向众所周知,语言是很复杂的,它不仅具有抽象性,还具有多义性,阅读时要找出它在句中的特定含义,才能准确理解。文章中词语的意思往往有着特定的语境意义。不论是什么词语,一旦在具体的语境中,就要认真阅读原文,根据上下文揣摩词语的意义。我们在日常教学的中,应当充分了利用教材这个范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带领学生沉入到文本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内化语言。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实现例的增值。二、 激活词语预设与生成的增值对于理解词语而言,如果仅仅的依靠教师的讲解,或者照搬工具书上的词语解释,学生不仅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有时也只能一知半解,更别说灵活运用了。对此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一些重点词、关键词,作必要的提示和点拨,创设情境,有效激活词语,赋予词语教学以灵性,让学生在领悟中理解,使阅读教学因词语而精彩。下面笔者以三个学段的教学片断为例,阐述自己对三个学段的词语教学的理解。1.触摸“了解”,在生活中体会意思。小壁虎借尾巴中“掌握”一词的教学片断课文中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学生对句中的“掌握”一词难以离家。“掌握”这个词,从概念出发,那就是“控制、操纵”的意思,如此讲给学生听显然不行。一位教师这样教师:你们有没有开过火坐过碰碰车?生:开过师:大家回忆一下,你开碰碰车前进、倒退、转弯或躲避别的车子,是怎么做的?生:要转动车上的方向盘。生:骑自行车要转动车把子。师:你们都讲得很好,像这样转动方向盘或车把子来调整行车方向,就是“掌握方向”。那么,燕子用什么来掌握方向的呢?生: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的。 课标对第一学段的词语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一个“了解”很明确地提出了低段词语教学的要求,那就是要求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和事件都来源于生活,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的。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努力从社会生活中寻找他熟悉的、可感的事物,让这些事物的表象成为学生理解词句的桥梁。在这个片段教学中,教师通过回忆坐碰碰车的这个经历,唤醒学生感性认识,从而与“掌握”一词搭建了理解的桥梁。学生所学的很多词句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在教学中,根据所学词句,有目的的安排学生进行生活体验,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做一做,也能加深他们对词语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在引导学生感受丹顶鹤美得一句中“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都叫它丹顶鹤。”让学生仅从图上或字面上理解“嵌”的意思,体验是不深刻的,这时教师课取出一块白色的橡皮泥,然后让学生把一颗红珠子嵌入其中,然后通过演示,让学生说说嵌入的意思。通过这样的演示和观摩,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从而理解了“嵌着”的意思。2、关注“理解”,在品析中感悟内涵。三顾茅庐中“恭恭敬敬”一词教学片段第3自然段中描写了刘备第三次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师:通过前面的阅读,我们已经知道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的。那么,现在请大家仔细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生:从“半里多路”“下马步行”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刘备下马步行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尊重。生:“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可以看出刘备怕惊醒诸葛亮,影响他休息,足见刘备的诚心诚意。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生:“恭恭敬敬”就是对长辈或客人非常尊重。师:不错,刘备“恭恭敬敬地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现在谁能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的样子呢?(生上台一手背于身后,一手下垂,表情严肃认真。)师(夸奖地):太传神了。你们还在哪里看见过恭恭敬敬的情景?生:我在电视里看到大臣向皇上行礼时是恭恭敬敬的。生:晚辈向长辈行礼时恭恭敬敬的。生: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时也是恭恭敬敬的。师:说得对,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身份吗?生:刘备是刘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人称“刘皇叔”。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课外读物中看来的。师:你能从课外读物中搜集资料,值得大家学习。谁知道当时诸葛亮又是什么身份?生:当时诸葛亮隐居邓县隆中,是个普通百姓。师:一个皇族后代竟对一个普通百姓恭恭敬敬,这说明什么?生:说明刘备请诸葛亮出山非常真诚。生:说明刘备非常尊重人才,对诸葛亮很诚恳,让人感动。师:你们说得很好。现在,谁来读读这句话,并表现出刘备恭恭敬敬的样子?(生读,有声有色。)师:你们还能从哪些词中看出刘备的诚心?生:“半晌功夫”“一个时辰”说明刘备站在那里等了很长时间。师:一个时辰是多长时间?生:两个小时。师:是啊,刘备足足站在台阶下恭恭敬敬地等了半天加两个多小时。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他会想些什么呢?生:如果诸葛亮还不愿出山怎么办?生:无论在这里等多久我都要等下去。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一定要用自己的真诚打动诸葛先生。师:你读到刘备的心里去了,两个多小时过去了,诸葛亮悠然醒来,当他发现等候多时的刘备时会想什么呢?生:刘备对我太真诚了,竟在台阶下等候这么长时间,我还能拒绝他的邀请吗?生:刘备一个皇族后代竟对我这个草民恭恭敬敬,我一定要出山帮他实现伟业。师:说得太棒了!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并用心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生读,声情并茂。)“恭恭敬敬”一词意为对尊长严肃有礼貌。此处写刘备恭恭敬敬地等候诸葛亮,表现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虔诚之心,刻画了一个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的人物形象,这样的词语正是文本的关键词语,抓住紧扣“恭恭敬敬”做文章,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再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进行表演,再现人物形象,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联想到一个个鲜活的“恭恭敬敬”的场景,这样“恭恭敬敬”一词被深化了,丰满了。在这一系列复杂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表达力也得到了培养。在学生深刻感悟“恭恭敬敬”一词的内涵时,教师又让他们回归文本,引发矛盾碰撞“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身份吗?”一问犹如以石击水,漾起阵阵思想的涟漪。学生豁然顿悟:刘备不仅诚心诚意,更具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个性品质。以重点词语的突破渗透着阅读方法的培养,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更有深度,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3.点击“推想”,在品味中滋养人文爱之链教学片段师:我们阅读小说,一般会关注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而往往忽视小说中特定的环境描写。要知道,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个要素之一。这篇小说开篇就写出了这样一个环境,谁来朗读下?生:在一条乡间公路上,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师:这里写的环境是乡间公路,哪个词最能概括你对这个环境的感受?生:凄凉!师: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写这个凄凉的环境呢?生:黄昏,寒风,飞舞的雪花,破旧的汽车,几乎看不见汽车和人影的公路。生:还有颠簸的公路很荒凉。师:这就是课文中一个词形容的生:荒无人烟师:破汽车,破公路,破天气,还有一个生:穿破衣服的人。师:一个落魄的人!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些景物,写这样一个环境吗?生:为了写出乔依同样凄凉的心理。生:暗示乔依的生活很艰难。师:为什么不能选取早晨,阳光明媚的天气,平坦的公路,奔驰牌汽车?生:这样的环境与乔依的心情不协调。生:这些景物都给人美好的感觉,可是乔依的心理却很难过,很灰暗。生:我看电影里都是这样,风雨交加的时候,是主人公面临灾难的时候。这里的环境就是给人这样的感觉。师:这叫环境衬托,凄凉的环境衬托凄凉的心境。好好读一读这段环境描写!标准明确提出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和“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可见。高年级阅读教学对词语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应当引导学生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爱之链中的环境描写具有衬托人物心情,凸显主题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有意引导学生揣摩文本的语言形式,“一个落魄的人!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些景物,写这样一个环境吗?”的追问,很巧妙地把学生的视角引到体味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上来,进一步琢磨、领悟如此凄凉的心情是怎样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如此教学,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若有所悟地在文本中走个来回,使学生经历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形式的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智慧,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中,在课文的品读与感悟中,在情感的积蓄与释放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总之,同样是词语教学,对于不同学段,有着不同要求,从了解到理解到推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